登陆注册
36415900000012

第12章 后记

存在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思维方式。与仍未诞生的知识相比,没有什么东西会显得更重要,更珍贵。因为由它引起的那种紧迫感、精神上的不满足将永不止息……

——苏姗·桑塔格:《激进意志的风格》

然而,我们用我们的生命能做些什么呢?人们已经做出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共同的努力来直面母亲身份制度,比如,全国福利人权组织、全国流产权利行动联盟,以及像自由选择的天主教徒、纽约黑人单生母亲姐妹联合会和在西雅图成立的女同性恋母亲全国救助基金会这样众多的专门组织。一个全国性的组织,MOMMA,拥有一份报纸和若干个国内分部,主要关注的是普通单生母亲所遭遇的问题。妇女健康一关爱运动是一股方兴未艾的力量,正在挑战男性医学教条在妇女身上助长的那种无知与被动,已经在新一代妇女身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写这本书的四年之中,我已经看到了母亲身份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在对某一主题的女权主义的分析中几乎是由附带出来的一个问题产生的。这一主题现在似乎占据了有头脑女性——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或两者兼之——的集体意识。不同的作者一直都在呼吁一种新的女性统治主义;呼吁通过基因技术由女人来取而代之;要求通过社会全体成员,或所有“脱离孩子”的女性把孩子照管当做一种政治承诺来坚持;要求一种社会性的孩子抚养;要求回到一种社会的“乡村”观念,在其中,孩子能够被整合到成年人的工作生活之中;要求孩子在一个男女平权主义者的圈子里哺育,在没有性烙印的环境里长大成人。有人对“新的父亲身份”感兴趣,热衷于一种证据基础的确立,这是一种男人,同时也包括女人,能够和应该成为“母亲”的基础,或者热衷于父亲身份的重新定义,这种父亲身份会要求更主动、更持久地与孩子呆在一起。

寻找幻想,梦着梦想是重要的,另外,去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去开拓严肃的体验空间,尊重那些即使是失败的努力,也是重要的。与此同时,根据大多数女性目前那种被动的生活状况,倘若去纠缠于女权至上的乌托邦,去“要求”避孕与基因技术对女人产生“改变”(那该是一种由她们来承受的何等巨大的压力),这多半是一种天真与自我纵容;应该去谈论那些给人印象深刻的“无子女”妇女,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她们把精力转向了孩子的照管;去谈论对女权至上主义的抵制;谈论那个去解决孩子抚养问题的社会团体。作为一种强迫苦役与体现了罪恶的孩子照管,在我们的历史中完全呈现的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如果女人抵制科学体制(我们几乎还没有开始与之接近)的实验室与图书馆,那我们甚至不会知道什么样的探索与技术对我们身体的控制是致命的。的确,这个社会团体的里里外外对女人来说,已没有什么特殊魅力,比一般的大家庭或公共日托中心好不到哪里去。毕竟,这些做法并不能使我们认识到女性身体的真正复杂性和政治意义,不能认识它所代表的力量与脆弱的所有层面,在其中,母亲身份完全是一个组成成分,尽管是一个残酷的组成成分。

更进一步说,认定“哺育”是女性的一种特殊的力量,这是一种危险的、简单化的看法,应该把这一点扩展到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以期创造一种新的人类秩序。不管我们自身与以后给予未来的礼物是什么,它都会变成一种自食其果。关于女人在痛苦折磨下那种政治上失去自由的状况,罗斯·斯蒂伦(Rose Styron)这样写道:

一个女人被典型地赋予的那种想象力、“情感主义”——她发展起来用于保护她孩子的那种激情,对社会或家庭需求与要求需要变得敏感的同情心(或对人类动机与各种可能性的那种洞察力)——会使她成为一个针对折磨她的人事的极端的反对者。同时,这也会使她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这种情况对生活在父权制下的一般女性来说是真实的,而无论我们反对的是个别的男人、福利制度、医学与心理分析建构,还是毒品交易、色情作品、卖淫的组织网络。当一个单独的女人首先去反对母亲制度时,她也常常不得不以一个男人、她孩子父亲的身份去反对它,她对他们的感觉可能是爱、同情、友善,同时也可能是憎恨、愤怒、恐惧或罪恶。只要它仍然保持在一种水平上,由于它的存在,通过我们身上那种最宽宏、最敏感的东西,女人被得到控制,我们想去反对强暴的那种“母亲的”或“养育的”精神和斗士的心态就只能证明是一种倾向。女性力量与优势的理论必须充分考虑到我们自身存在的模棱两可性,考虑到我们意识的连续性,以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蕴藏着的那种创造与破坏的潜能。

我坚信“存在着一些我们仍然未知的思维方式。”我这样说,意思是指许多女人即使现在也还在用那些传统的带有否定、指责意味的方式来思考,要不,思考得一点都不得要领。思考是一种积极的、流动的、扩展的过程;思考、“了解”是对过去经历的再现。由于提出过我们仍然没有去探讨与理解我们的生物学基础,没有探讨与理解女性身体的奇迹与悖论,以及它精神与政治方面的含义,我真的想问,是否女性就不能——至少是——开始去通过身体来思考,不能与那些如此残酷地被摧毁的东西取得联系——我们那几乎没有被使用过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高度进化的触觉、细微观察的天赋、复杂的能够忍受痛苦、多层面享受愉悦的身体特征。

我知道,没有一个女人——处女、母亲、同性恋女子、已婚妇女、单身女人——不管她是家庭主妇、酒会女招待,还是脑电图的扫描人员——对她来说,她的身体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含混的意义,它的孕育,它的渴望,它所谓的冷淡,它流血的语言,它的沉默,它的变化与肢体残缺,它的被强奸与成熟。今天,人们第一次具备了把我们身体的特征转化成知识与力量的可能性。身体的母亲身份只不过是我们存在的一个维度而已。我们知道,某个表情的一瞥,某种声音的声响都会在子宫里激起微弱的波动。通过阴道到子宫,从大脑到阴蒂,从舌头到奶头,到阴蒂,从指尖到阴蒂,到大脑,从奶头到大脑,再进入子宫,我们会由于某种看不见的紧迫而不安定的信息变得兴奋不已,这种紧迫与不安定的确是无法平息的,我们会由于某种认识的潜能变得坐立不安,这种潜能我们仅仅才开始去猜测。我们既没有被“内在”,也没有被“外在”构造;我们的皮肤由于信号而活着;我们的生死与我们思想之躯的开放与封闭是联系在一起的。

只是我们身体的恐惧与仇恨会经常削弱我们的头脑。我们时代一些最优秀的女性也仍然试图通过一种外在于她们身体的方式去思考——因此,她们仅仅是在复制旧有的思维模式。在一个女人存在的方方面面与每一种其他的存在之间都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联系,学者的观点不承担止血棉上血的风险;享受救助的母亲接受她智力下降的后果。生存的问题是存在的,因为女性学者与救助的母亲都被卷入了为少得可怜的生存权斗争的行列。在一种建立在传统家庭与它恒久性基础上的社会中,她们都属于“边缘”人。

对于一代一代的妇女来说,那个意味着毫无选择、已成签约母亲的身体组织仍然是一种没有被人涉足或理解的女性资源。我们要么倾向于去成为我们的身体——盲目、顺从地按照男性对我们的理论——要么试着抛开这些理论去存在。“我不想成为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或成为那部永久的该死的机器。”许多女性倾向于把肉体看作是对心灵的否定。太多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被人理解成纯粹的自然,像大地与太阳系一样被剥夺与强暴;如果我们现在渴望变成文化的存在:纯洁的精神与心灵,那到不会让人感到惊奇。然而,明摆着的事实是,这种文化,以及它的政治制度已经让我们与之产生了分离。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自身也与生命产生了分离,变成了数量、抽象的死亡文化与权力意志,这种权力意志在这个世纪已达到了它最大的破坏程度。这就是那种女人在其中以人类的名义来谈论变化,谈论责任的抽象的文化与政治。

与工人掌握生产工具相比,由女人来重新拥有我们的身体,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加重要的变化。女人的身体一直都是疆土、机器,是可以被开发并流水线般产生出生命的未开垦处女地。我们有必要去想象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女人都是她自己身体的主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女人会真正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孩子(如果,或当我们作出选择),而且还有见识、思想、坚持的必要性、安慰,并且改变人类的存在——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新的关系。性、政治、知识、权力、母亲身份、工作、社会、亲密关系会产生新的意义;思维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我们必须去起步的地方。

同类推荐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热门推荐
  • 为你而改的轨迹

    为你而改的轨迹

    初中的暗恋,高中的表白,大学的恩爱......他从玩世不恭的小魔王为她变成勤奋上进的三好学生,他们各自为梦想而奔途。她问:“你为什么喜欢我?”他低笑:“也许是那天夕阳斜射,微风不燥,你刚好在笑,所以我心动了”
  • 极度恐慌

    极度恐慌

    “少数派”是个游戏名。顾名思义:少数获胜,多数败亡。在这个游戏中,优胜劣汰的法则被运用到极致,即使在一对一的游戏中,你也要尽力尝试与众不同的思路,即使是看起来很平常的结果,你也最好有充满智慧的理由。表面看来,游戏输赢靠的是运气,但聪明的玩家会知道,每一次选择,每一件道具,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暗藏获胜的契机,你的头脑、勇气、心理素质……都会受到严酷的考验。以上简单的定义远不足以表述游戏的复杂,它无限循环,花式多样。场地的改变,人员的调动,道具的更新……都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是与他人和平共处?还是靠欺诈暴力来谋夺最大利益?你可以做个好人,但你能保证别人心中没有邪恶?性命悠关之时,你能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人吗?在这种游戏下,你还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吗?欢迎来到“少数派”游戏场,是收获惊喜,还是收获“极度恐慌”,请做出你的抉择……
  • 撒网追妻:总裁大人我们不约

    撒网追妻:总裁大人我们不约

    “你爸妈不喜欢我怎么办?”“没事,我喜欢你就好。”“我脾气很坏啊怎么办?”“没事,我惯的。”“我不会做饭啊”“不用你做饭,伺候好爷就行了”“不会做家务怎么办~”“你闲着没事做是不是,行行行,我们过来做点其他的的事儿。”大总裁狼一样的扑过来……
  • 真诸天无双

    真诸天无双

    在底特律苟延残喘,在生化危机里和爱丽丝并肩作战大开无双,在中世纪化身穿刺公德古拉征服帝国,在美漫里五五开紫薯精……ps.喜欢的收个藏,投张票,囚你了!
  • 真菌进化之路

    真菌进化之路

    其他生命进化十亿年比不上他半个月的变化,安翎表示自己也很无奈。这不,说话的时间又多了几个能力【细胞崩溃】【僵化】【水分敏感】【空气过敏】等等,为什么全都是没用的能力?全删了!——这是一个变成真菌,利用穷举法进化的故事
  • 穿越约战

    穿越约战

    天才网络少年,暴雨天在家中组装属于自己的超级电脑,不料劈来的闪电通过电线将其穿越到超级电脑中的约战游戏内。
  • 相思不胜醉颜欢

    相思不胜醉颜欢

    一世等待,一世寂寥。一生轮回,岂非朝夕。五百年的情缘纠葛,五百次的爱恨别离。只愿来生,再不见君。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权霸

    权霸

    卡斯特洛大陆面积广袤无垠,是一片丰饶富足的土地。大陆上生活着众多生灵,种族千奇百怪。异族入侵,大陆争霸,奇幻的冒险就此开始,谁能笑道最后,谁又能登顶巅峰,待一切平静之后,唯有游吟的诗人知晓着一切。
  • 顾少的调皮妻

    顾少的调皮妻

    这篇文章是马甲文,女主的马甲有很多然后这篇文章是甜文,不存在小虐怡情,因为我本人就不喜欢看男主和女主产生误会,或者联婚然后就是白莲花,这本小说的白莲花的存在是给男女主增加感情的存在,所以不必担心白莲花的道行太高导致男女主分开所以放心大胆的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