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19000000009

第9章 古道战歌 愁煞离人

我们庆幸有一群赤胆游子,为了或家或国的理想,古道衷肠、热血边疆。他们抛下的不只是泪与汗,还有妇人望穿的泪眼、老母亲声声嘱托。那些有关相思的泪,只能于无人处独自挥弹。罢了,便归来,因为他们的心属于你;罢了,还要离去,因为保卫家国的理想永远在路上。

离别亦豪情:岑参

多情自古伤离别,茶马古道,关隘重重,离别时手难放,绝非是文人的附庸风雅,只有经历过离别的人才有发言权。唐诗里的离别之情一半给了伤感,那么另一半定是给了豪迈。见惯了泪竹斑斑、锦书难托,纵然有万般诗情,也逃不过那点儿女情长。然而大唐的边塞诗中因有岑参这个名字的出现,给离别带来了一些豪爽和劲朗,而盛唐边塞,也因为岑参军的一支妙笔,多了些奇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哪里有人烟,哪里就会有离别,边塞也不例外。

岑参的一生,两次出使边塞,苦寒之地哪个血脉方刚的男人愿舍弃妻儿的温暖驻守边塞,除非他比一般人有更强烈建功立业的愿望。岑参正是如此。

祖父与堂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也是朝廷的大官,然而由于是非得罪了朝廷,岑参年幼时就已家道中落。许是为了重振家族,岑参义无返顾地走上了仕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天宝八年,岑参毅然踏上了出使安西边塞的路。这一走,就走到了天涯。边地苦寒,大帐之内都是响当当的七尺男儿,一起出战一起庆功,岑参与封常清判官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刻。

这天,封常清奉命归京,岑参冒着风雪送好友回京。这是一幅极致的风雪离别图,什么恶劣的天气在边地都成为可能,八月的京城应该的骄阳当空吧,而这里却风雪交加,一片苍茫。帐子的罗幕被冰雪打湿,裘皮大衣都难以御寒,角弓拉不开,铠甲冰冷难以上身!岑参用他神奇的语言描绘了胡地八月飞雪的奇寒景色。

帐内岑参与封常清摆酒道别,“胡琴琵琶与羌笛”此时演奏的大概也是离别之曲吧。酒干了之后就要上路了,送了一程又一程,大雪愈加紧了,只能送到这里。看着友人孤单的背影,渐渐地被大雪湮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孤帆远帆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友人时在烟雨潇潇的扬州,离别之情因那时那景而变得温婉。岑参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却为这依依惜别的场景添上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和豪迈,纵使有百丈寒冰,这情这景怎不让人羡慕和神往。

离别其实并不总需要眼泪。两个心中有着相同遭际的人,不需太多言语,分别甚至是一件踌躇满志的事情。正如一个相知多年的老友,当遇到困难或重大打击的时候,往往并不需要过多的劝慰,只要一只手,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就已足够。离别也是如此。人生有许多的分岔口,太多的人来来往往,不一定泪水涟涟才代表想念和不舍,告诉他自己其实一直风雨都与他一起,微笑着送友人远走。泪一流,人的气就散了,而挥挥手目送其远走,这种沉默力量却远比一次抱头痛哭来得更持久。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岑参的一生都在与人告别。与家人告别、与友人告别,与长安告别、与塞垣告别。军人的告别方式是豪迈的也是独特的,一碗烈酒喝罢,跨上战马,驰骋沙场,飞沙走石都不怕。何必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一声笑好过两行泪,一壶酒溶了多少情,干杯朋友,来日方长,哪怕此生再难相见,前途漫漫定会另有知遇的知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人送别诗大多缠绵凄恻,为数不多的慷慨豪情的作品中,高适写得同样大气,读起来一样荡气回肠,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的力量。

黄沙漫漫,又逢大雪降至,诗人送别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高适当时不得志四处飘泊,心情无定,却能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大气的劝勉诗句,以开朗的胸襟把离别之情也染上了一缕祝福的色彩。

如果盛唐边塞没有了岑参和高适,恐怕唐诗就少了那根硬气的骨头。

高适与岑参的诗常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正是因为诗中那股相似的豪情壮志。同样是离别,二人也写得那般默契,真可谓是盛世知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只是,有人的把它流露出来。于是,才有了那么多委曲低徊的诗句;而还有一些人,给脆弱的心包裹上一层坚硬的外衣,他们展露给别人的永远是快乐。这并不是虚伪,而是他们总为别人想得太多,将那些不能言说的情绪只留给自己独自品赏。

于是,在一句句离别的诗句中,看见的是诗人的豪情,看不见的是石头外衣下一颗与常人无异的不舍之心。

波德莱尔说: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

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

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

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

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

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离别,不过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逢。诗人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动了一场情,这情可以是伤情,也可以是豪情。伤情的人对过去充满依赖,而豪情的人把留恋揣进胸前的左边口袋,对未来充满期待。

心总是要为谁跳动的。

《风雪丽景送别情_岑参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赏析》,《阅读与欣赏》2000.3

《军中奇花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赏析》刘天燕

《一份雄浑壮美饱含深情的祝辞_析岑参的_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常来顺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怀着各种各样的心事,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情,人们不断地踏上旅程。人类的足迹涉遍大大小小的地方,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他们旅行的意义。或许是因为走的太远,太多的人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看过了许多美景,看北极的极光、看热带的岛屿、看古城巷陌、看海涛浪花,人们不断地将自己扔上旅途,去追寻的是古人的足迹还是自己的心灵的向往,很难有人能够说清。一本书、一首诗、一句话都可以成为旅行的意义。

而无论走了多远,总有一天要回来,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几世轮转,当历史风吹散一夜的雪花,追上刘长卿的脚步,和他一起踏上归途。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时期,是一个噩梦连连让人不得不忧伤的时代。早年的刘长卿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十多岁才中第,好不容易入仕的诗人,又逢安史之乱。世道无常,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偏僻的地方。

大历二年,抱着一线希望的刘长卿复入长安求官,但最终徒劳而返,后又扁舟南下,漂泊湘间。为了生计与前途,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奔走于权贵势要门下。刘长卿始终都在为了一个落脚之处奔波,为了一个与自己理想不悖的安身立命之处而奔波,在一个风雪之夜,他成了一个寻找归宿的浪人。

乍读此诗,以为不过是一首平常的山水诗,细味之时却大不然。刘长卿大概也是一位细致的国画大家,描绘了一幅暮色苍茫、天寒地冻的雪中求宿图。诗先从大处着笔,“日暮苍山远”是整幅图的底色:暮色沉沉,远山层层。接着笔锋拉近,中景“天寒白屋贫”开始出现了活动的小范围,贫屋被大雪覆盖成了一片雪白,一派荒凉孤寂之景。不由得想起了“鸡声茅店夜,人迹板桥霜”,一屋孤屋独矗茫茫雪景中,似“独钓寒江雪”里的一叶孤舟。

宇宙是心灵的万象,日暮也是年华渐暮,天寒地寒也是人寒,山远路远也是人远、心远,屋贫人贫也是心贫、气贫。诗人意高笔减,到底是忧寄天下的失望,是仕途不顺的惆怅还是看穿一切的旷达?刘长卿还未给出答案。“柴门闻犬吠”以无声衬有声,仿佛让人透过隐隐的犬吠声看见一个孤单的身影穿过层层密林归来,背后空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一副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景象。

就这样宦游漂泊,浪迹天涯,人和心一直在路上,不知何时是归期。于是便有了这首雪中孤寂的归人图。

尽管对于“归”的到底是谁,众说纷纭,但诗却满载了一个漂泊者浮沉上下、思归难遇的凄寒。刘长卿孤零零地在大唐的飞雪中行走着,寻找着。他的一生若是一次旅程,那么贫屋是他借宿之处还是最后的归所无人得知。

也罢,就让诗人当一个不被打扰的旅人,借旅途抚慰心灵,一山一树一雪一屋都是风情。

如果不是经过那么多的寻找,刘长卿甚至更多的诗人又怎会到达“最深的内殿”,若不是用一生来完成的这次旅行,又怎么能在风雪之夜渴望作一个安稳静好的归人。只是因为亲历动荡,家园被浩洗一空,被贬、量移甚至入狱,一次一次不情愿的归附,使刘长卿更加渴望有一处属于他的归宿,哪怕这归宿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

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

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刘长卿《新息道中作》

没关系,就算“几家同住一孤城”也不必哀伤,这还不是最后的归宿,还可以向前行。旅行没有结束,脚下的路还在继续,直到想永远停下来的那一天。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暮色降临时渴望归去,逢雨雪时求宿心切的旅人,人生路上难免“风雪”,难免苦痛。疲惫不堪、无助脆弱时,都向往一个永恒的归宿能借以永远栖止。然而,这样的“归宿”在尘世间可遇而不可求。

脚下的路一成不变地向前蔓延,每一次出发便是一次告别,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再次到达,每一次到达都是另一场出发的起点。

人生路上,出发与到达之间,唯有灵魂短暂的借住处却很难找到长久的“归宿”。只要活着,就要一直在路上。不管情愿与否,每一个人都注定是匆匆出发又匆匆到达的旅人。只是这途中会有大大小小的站台,怀着“风雪夜归人”的希望和梦想,不停地停靠,又失望地离开,总觉得下一站就是终点,下一站就是永远。但是稍作停留后又发觉,不是不肯放心去依靠,便是留宿人不肯收留。于是,天亮之后,背上行李重新启程。

如此反复,永无归期。

正如《吉檀迦利》中泰戈尔所说: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单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恐怕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诗,还有相似的经历和理想的世界,来安慰失落的心和无处安放的灵魂。

在理想的世界中,除了“风雪夜归人”还有“戴月荷锄归”、“日暮醉酒归”甚至“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诗中,可以尽情的停留,做一个诗中徜徉的旅人,用温润的语句浸透一颗失望透顶的心。或许在这里,也可以开始一场新的旅程,沿途都是触手可及的风景。

衰飒的大唐之风,将一个刘长卿送进风雪夜中、送上旅程,千千万万人文人志士各自动身,将自已打扮成了然无挂牵的旅人。也许有一天,他们走累了,或是寻找的途中遇见能让他们留下的理由,便会停下来,永远地留下,将理想和心灵久久地安放。

这便是旅行的意义了。

而在此之前,他们会一直走去寻找那个可以寄放灵魂的地方。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读刘长卿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_随想》王耀臣《文学教育》2010.6

《苦痛中的微笑_从诗画融合的角度再读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艺《中国韵文学刊》2007.12

《有一种淡定叫无奈—试析刘长卿诗歌中的生命意识》陈菁华《作家杂志》2010.9

不是家书,是乡愁:张籍

乡愁,是生生不息的血脉。

早在《诗经》中就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的怀乡愁肠。古往今来,远离故乡的游子,无论他出身何时何地,都无法抹去流淌在血管里汩汩思念。因为故乡是存在于世的凭证,就算双脚化为石柱无法移动,但血脉何处终究铁案如山,即便冷却了经年,也无需任何温存便可随时恢复温度,真切可感。

而诗成为了为乡愁把脉的良方。

诗至大唐,特别是塞下边疆诗人也有着同样的乡怀,“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这点恐怕让生于江南身在西北的张籍最有感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一个秋日傍晚,张籍饭后无事,前住友人家叙旧,敲了半晌无人应答。一人站在门前,肃杀的秋风带来阵阵凉意,一群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这大雁明年会回来,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

回到家中,千般委屈愁绪涌上心头的张籍提起笔来欲写一封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诗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当年离别时的情景。那时年轻气盛,与老母离别时竟头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里不觉泪如泉涌。终于写罢书信,仔细地读了数十遍,听见窗外有打更人才发觉已是三更。

翌日,揣着信在门口等候捎信人。不知何时,街角传来了马蹄声。“来了,来了!”张籍心里激动万分,颤抖着将家书递与他手上,送信人接了书信辞了他转身离去时,却听见身后传来颤巍巍一声:“且慢……让我再看一眼吧!”

萧杀的秋风吹煞了多少挥手的离人,难怪悲秋之情常常于此时油然而生。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诗人寄信的故事,让这首《秋思》在千古思乡的诗作中显得格外真诚感动。

张籍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从小坐在小桥船坞旁听江南采莲歌长大,而洛阳在****的中唐已与突厥不远,身在洛阳孤城深巷的他常常触景伤情,不能自已。“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他的眼见过了太多战乱逃亡,塞下百姓疾苦,太懂送老和离别,太了解什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故乡在他的心中,是一曲不能吹响的梦。

家书太轻,承载不了这么深沉的思念;家书又太重,说多了又怕惊了这梦。于是,便有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万般纠结和迟重。

思乡,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说张籍还不算地道的边塞诗人,那么岑参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一个。盛唐的边塞和山水,后世再莫能及。写出“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雄奇气象的边塞诗人岑参却有着和张籍一样的情怀,这也是他的《逢入京使》常用来和《秋思》比较的原因。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边地的思乡是无望的思乡,前路未卜,不知归期。有时候,连传递书信都变得十分艰难,就只有通过口信给家人带去平安的信息。

天宝八年,岑参第一次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告别了在长安的家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一路走一路东望,远离故乡的感情只有那些曾挥手家园的人才能体会。他把泪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连双袖也像双眼一样湿润。途中惊喜遇到入京的人,立马叙谈,无奈这一次没有纸笔,岑参只能空凭其捎声口信,向家人道个平安。

质朴的语言没有任何修饰,惦念之情悠然蔓延。

思念是相互的。念故乡的时候,故乡的人也在念你。

如果说游子的脚步让人思念,那么征夫的行程就是让人茶饭难咽,生死都不知的未来,一声平安恐是最好的定心丹。岑节度一句“凭君传语报平安”让多少空想的思念立刻汗颜,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多次亲赴西域的坚强汉子在边塞纵使再豪迈慷慨,夜深帐灯下,也难免有此柔肠。难怪后世赞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

岁月如老牛在故乡的水田里悠悠晃晃,残阳的倒影斑驳了记忆的碎片在堤上。故乡的一切都似被下了咒语般让人魂牵梦绕,挂肚牵肠。故乡在诗人心里更像一个姑娘,只要她一句呼唤也要回到她身旁。

边地男儿没有资格与家人长相守,家国难两全时也只能独自把各中滋味咽回心底。但是谁也不能阻止他们的思念。日里“千骑卷平冈”当是不可将这愁绪带入沙场,夜里也是一场征程:每当月升高空,会有千万颗同样的心奔向不同的地方。

于是也就有了那首引起天涯羁旅无数共鸣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可知纳兰笔下娓娓诉出的军旅乡情,又寄给谁呢?

隔了一世又一世,乡愁的血脉只不过是添了些沧桑,却依旧在搏动。

大唐那些戍边的将士和诗人们听了这话句,终可安眠。

参考文献:

《浅析张籍的<;秋思>;》黄琛《大众文艺》2010.1

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若不是唐诗中有这样一类诗,丈夫远征、妻子苦等,似乎人们都不会想起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为了丈夫谋得一官半职而将自己大好青春囚禁在闺阁中,亲手将丈夫送走而后独自等待。

若非十分珍贵,这世上恐怕没有什么东西肯让哪一个女子愿用自己的青春来交换。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在唐代,王昌龄是颇受女子欢迎的诗人,不是因为他风流倜傥,而是他的诗道出了多少闺阁中女子心中的怨恨和寂寞。

王昌龄边塞诗写得也很好,因为他身在开元天宝边患纷扰的年代,深知边地硝烟不断,有多少胸怀大志的男儿奔赴疆场,卖命一场也不过是为了战后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有多少征人戍守边地,就有多少良人在家中等待其归来。

而那些春闺里的女子究竟要有多勇敢,才会一个人甘愿去等待。这样的女子,在爱情里定有她们自己的坚持和勇气,褪去华丽的词句,他们的心灵单纯而美好。

封建王朝里的女子们,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嫁一个好男人便是她们最大的荣光,丈夫富贵便是她们的富贵,丈夫的生命便是她们的生命。她们无欲无求,只盼望自己的夫婿能当上当官,自己连同儿女的一生也便衣食无忧了。这不能怪她们不独立,三从四德的条框早已将她们的身心都钉在了闺阁之中,从此,丈夫的理想便成为她们的理想了。

这些,都被懂得征人苦和闺妇痛的王昌龄深深看在眼里。

他知道这样的女子们纵有万般无奈又怎肯向人诉说。所以,他决定替闺妇代笔,写下她们心中深藏的痛。

闺阁中的女子“不知愁”,春日里浓妆艳抹登上翠楼。一个“不知愁”便得知这浓妆的妇人是个天真的女子,没有太多的心思和顾虑才会不知道愁的滋味。可是,忽间巷口杨柳都已带春色,心中突然涌起一丝懊悔,“悔叫夫婿觅封侯”。

读罢此诗,心中定有疑虑:此女子对远方“觅封侯”的丈夫的思念未着一字。身在闺中的是青春活力天真的“少妇”,而非年老体衰的老妪。如此看来,怎会没有相思之情、离别之苦呢。

高适在写征人与亲人分离时曾经就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著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异地相恋的二人互相思想之情溢于言表,而李白在诗中也说:“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样一来,王昌龄的诗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了。

细细嚼来才发现别有一番味道,一个“悔”字道明这位春闺里的妇人心中,是相思而非“不知愁”,也是一个“悔”字,显示出让其丈夫“觅封侯”的妇人眼光的长远和善良的情怀。

也许,不要自己的丈夫去征战寻官,安安生生地留在自己身边,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会使她更加幸福美满,虽然生活可能困难一些,但爱的人在身边一天,抵过穿金戴银一千年。女人其实想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就足矣,什么功名利禄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她们知道,对于男人来说,唯有加官进爵才是能力的体现,才能证明自己,功名权力在男人心中比女人更加重要。

所以,那么多女人宁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送男人踏上谋求功名的道路。尽管她们知道,此去一行,可能是永生的告别。太多的男人战死沙场,即便有的活着回来,但功名上身,骑上高头大马之后,亦有男人忘记了为他等待和消耗着春春的发妻,嫌弃她们粗鄙年老另结新欢。

这样看来,送走自己的男人将自己独锁闺阁中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宽容,那些以等待为代价换回的日子,也许是比等待更加难以面对。

也许王昌龄不忍让这心怀大义的女子失望,为了安慰和鼓励这大义和气节,他另作了一首诗,不知这结果是等待没有被辜负还是只是劝慰:

白马金鞍从武皇,族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人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缓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在唐朝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的年代,几乎跑出去觅封侯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只看女人情不情愿罢了。不情愿的也无他法,留是留不住的,情愿的便是识大体的,因为所有女子都知道,等待之后的将是怎样一条不归路。

王昌龄开元15年中进士,22年迁汜水尉,后被贬岭南,28年北返为江宁丞,晚年被贬为龙标尉,最终被濠州刺史所害。他在“觅封侯”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太远,他借女子之口写下的闺怨之诗可能也是另一种“悔”。他似乎想借此告诉女子们,其实不必那么勇敢,不必那么识大体,撒一撒娇,留住男人,不让他们走上这一条道路或许谁都不会将这一生过得那么辛苦。

可不可以,不那么勇敢。

褪尽风华,只是依然在彼岸守候。

《纯_真_和谐_闺怨_诗的意象阐释》韦爱萍《名作欣赏》2007.3

《解读王昌龄宫怨诗的多重幽怨》熊金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3

同类推荐
  • 七城书

    七城书

    珠珠一岁多了,与我们在场主义几乎同岁。散文是从说话开始的,于是我想到成长中的珠珠;或者说,从珠珠逐渐清晰的话语,想到了在场主义。对智慧的人,一岁也许就是一个坎。过了一岁,不仅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话语,而且那话语逐渐清晰而明亮。我相信,从童真开始,逐渐走向清晰、丰富、成熟和睿智,是一种生命的规律。
  • 本地口音

    本地口音

    《本地口音》收录了格式新世纪以来创作的诗歌精品,共分“最美的时光”“在我们国家”“既而寄”“我爱的人变成了灰”“我看见云彩向大地鞠躬”和“让我安于平庸的日子”6个部分。
  • 他风景

    他风景

    《他风景》内容包括:我要到唐朝去、狂风中的火焰、故宫?紫禁城、华清池观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射步亭二号,一个消失的地址、孩子,你是我们脸上最悲伤的一行泪等。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我的另一个舌头

    我的另一个舌头

    《我的另一个舌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著作,收纳了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多篇经典作品,题材包含小说、散文、随笔、评论以及文言文解读等,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选编,选取的篇目适合青年读者阅读需要。
热门推荐
  • 崩坏世界的BigBoss

    崩坏世界的BigBoss

    震惊!某位非酋在一次事故中穿越到了崩坏世界?这到底是人性的丑恶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收看.......林清明:作者,你先别急着做标题党,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十连两次紫光都是打火机!?作者:毕竟你是非酋嘛。新人学生党,更新不稳定请各位见谅书群:796629623欢迎前来讨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上仙美人如画

    天上仙美人如画

    世间书百万,为何独爱志怪小说,因为书中有美人如画,痴情白狐。
  • 美人鱼

    美人鱼

    一场空难,我掉进了陌生世界的冰窟窿。我遇到了美人鱼妹纸,又遇到了娜迦女妖妹纸,更有!我遇到了身材惹火的斗气师妹纸,我还遇到了娇媚动人的魔法使妹纸。我甚至遇到了穿着圣斗士服装的……这傻妞是在COSPLAY么?这里难道是天堂?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漂亮妹纸?但等等!这个世界的男人在哪?难道就我一个?妹纸们回答我道:“男人?杀无赦!”
  • 寻仙迷影

    寻仙迷影

    他,从小资质极差,差点儿被逐出师门,后来却成为宗门的代表人物,叱咤修仙界;他,一路坎坷,深知命运的苦楚,却永不放弃,最终成就宗门榜样,而后飞升成仙;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却又是极不平凡的人......
  • 星河年少时

    星河年少时

    十三岁的她们想着,十年之后还要住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虽然二十三岁的她们做到了,但却面临各种困难,每个月的房租水电费,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琐事敲打着她们,忙得焦头烂额。一个套间里住着正在成长的三个年轻女孩子,温婉恬静的沈文茵,憨厚可爱的裴枫琳,个性沙雕的杨思茉她们同生活博弈,同岁月比武,同彼此相依。
  • 孤曲残殇之九卿铅华

    孤曲残殇之九卿铅华

    斗斗头朝天脚无力地转过几个圈,弱弱的扑扇了两下鸡翅,然后“咚”的一声,栽倒在船板上,身体还维持着摔之前晃荡的姿势:伸着脖子,翅膀打开,一只腿朝天伸着,还不时抽搐。魏可魏眉目含笑,心道:“活该!”而姬九则是挑了挑眉,“这是……醉了?”“大概是。”
  • 法言天星

    法言天星

    大笔一挥,法随言行。长枪一指,方显忠肝义胆。男儿当自强,顶天立地,傲视群雄。这是一个充满星辰之力的世界,星师、兵师、法言师……我本不欲手沾鲜血,奈何世人却要触我逆鳞。一切的精彩,尽在《法言天星》!
  • 瑞之灵

    瑞之灵

    一株小灵芝救了一位帅公子,本来不是该像人界话本子里的一样日久生情两情相悦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结果……这个家伙怎么跟木头似的?!
  • 三国之风云再起

    三国之风云再起

    刘跑跑除了腿长跑得快,似乎就有一个特点,能挖到各种人才为己用。黄月英:对不起刘将军,我家亮亮已死,有事烧纸。刘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