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9700000050

第50章 蔡锷的政治思想及其演变(5)

蔡锷拥护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帝制,特别强调宪法的作用。他对民主宪政充满了真诚的向往,认为近百年来,为一切政治之原动,而国制组织之根本者,则立宪制度是也。”因此,他主张制定宪法以指导国家建设,使各项事宜皆取决公论、顺乎民意。他视宪法为国家之根本,称“国宪之立,系以三权,共和之邦,主权在民”,强调必须维护宪法之威严、法律之信用。他在《讨袁檄文》中历数袁世凯罪状,其中有云:“袁为元首,尤宜凛遵,乃受事未几,即不依法定程序,滥用政府威严,诬杀建国勋人张振武,使法律信用,失其效能,国宪随以动摇,政本因而销铄。”在反袁护国战争接近尾声时,蔡锷致电国务院,倡遵临时约法,速召集国会,他认为百政待决于国会,亟宜克期召集。”

但有的论者认为蔡锷对护国运动的领导,主要是军事上的领导,而不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这种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作为一个军事家,蔡锷在军事上更有建树,这是很自然的。蔡锷坚决反对帝制、拥护民主共和,并亲率护国军,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鲜明地体现出其民主共和思想的实践特征。蔡锷领导反袁护国的伟大实践无疑是其民主共和思想的最好见证。而且,军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思想、政治路线上的可靠保证。应该说,蔡锷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作用,与其军事上的领导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不容低估的。

综上所述,蔡锷在用武器对帝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用批判的武器,对帝制思想宣战。蔡锷的反复辟思想包含着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无情批判,又包含着对民主立宪制度的真诚拥护,反映其对政治现代化思想的自觉追求。蔡锷为“再造共和”而出生入死,最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推动历史进程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值得我们后人永远记取。

蔡锷身处清末民初的历史大变动时代,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蔡锷个人的知识修养、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和经验阅历的制约和影响,其政治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爱国主义是其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归宿。蔡锷一生皆以救亡图强为己任,爱国主义是其最真诚的政治理念。把握爱国主义这一点,是理解蔡锷一生所作所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出发点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热血沸腾,纷纷起而谋救亡之法,“或主张变法之议,或吹煽开民智之说,或立危词以警国民之心,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未几而薄海内外,风靡响应,皆惧为亡国之民,皆耻为丧家之狗。”举国上下汇成一股轰轰烈烈的爱国浪潮。在爱国主义思潮的启迪下,蔡锷追随时代前进步伐,孜孜以谋国家出路。

蔡锷认为“国也者,名词之综合而兼抽像者也。说其义,既更仆不能尽,而民之于国也,则犹鱼之于水,人之于气,视之而弗见,听之而不闻,日用而不知者也。”将“爱国”内化为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他称“以我四百余州之土地,五百兆众之人民,势利社会,国体精神,一切授人以包办,任人以奴肉,而我主人全家父子兄弟,犹然日日醋嬉寄傲于水深火热,炮烟弹雨之上,则诚不喻其何衷,而实痛其无睹”,号召国人迅速觉醒,群策群力,以排除大难、挽回国运。在《爱国公债演说词》中,他认为广国家有急难,国民漠不相关,任其沦丧,任人宰割,受亡国灭种之惨祸,永沉沦于地狱,是谓之凉血动物。”

蔡锷始终坚持“国家至上”、凡事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始终坚持“以国家之乐利,人民之幸福为旨归,个人利益不计焉”。在《曾胡治兵语录》中,蔡锷宣称:“今日时局之危殆,祸机之剧烈,殆十倍于咸、同之世。吾侪身膺军职,非大发志愿,以救国为目的,以死为归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国家于坦途。”当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时,蔡锷即以参政院参政的名义,在参政会议上发表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说,慷慨激昂,坚决反对接受“二十一条”,主张下最后作战之决心。他还制订了秘密的对日作战计划,并向袁作了报告。甚至于临终前,蔡锷以“不死于对外作战,不死于疆场马革裹尸,而死于病室,不能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而深感遗憾,”体现出一个真诚、无私的爱国者的理想追求。

蔡锷完全不计个人私利,克己奉公,忠心报国,至死不渝。在云南都督任上,他两次下令减薪,他自己每月只拿60元,仅相当于营长的工资。其时,其来滇谋职,蔡锷筹路费20元,令其徒步返湘。入京后,蔡锷志行高洁,忠于国事,纵“身兼督办、参政、将军、办事员等差,循例得俸月可人五千元,公悉任其事而辞其俸”,廉洁奉公可见一斑。蔡锷逝世后,家中不仅没有固定资产,而且还负债三四千金,靠恤金和友人资助偿还。而且,蔡锷“澹泊明志,夙夜在公”,反对争权夺利、误国误民,梁启超当时评论说,“若辈皆为权利思想,惟蔡公因国事维艰,出为国民争人格,心地纯洁”。蔡锷一生操守之纯洁,爱国之真挚,在当时的中国,颇属难能可贵。无疑,爱国主义是蔡锷政治思想的主流,也是推动他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二、与时俱进,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走向。蔡锷站在时代的前列,认真把握时代脉搏,顺乎时代潮流,应乎人群之需要,追求救国真理,不断进步0蔡锷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即由接受传统的守旧思想到变法维新思想,再到军国民教育思想,再到民主革命思想,再到建设强有力政府思想,最后再到维护民主共和、反袁护国、反复辟思想。概括地说,即经历了由“爱国一一维新一一革命”的历史演变过程。这是当时蔡锷在寻求救国道路上的心路历程。清末民初,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反清革命及建立并巩固共和民国,而蔡锷一生走过的道路正是以此为归宿的。他坚定不移、身体力行,为维护民主共和而献身,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他的政治思想的演变基本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三、兼采中西是其政治思想的双重特征。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具有特殊的历史土壤和时代氛围,体现出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之间某种程度的对接。这在蔡锷政治思想中体现得较为突出。蔡锷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时期,也是中西两种不同制度、文化相见于近代历史舞台而冲撞、交织的历史时期。其思想中既有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又有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兼收并蓄,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近代的统一。蔡锷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儒家先贤哲人的经世致用、“民为邦本”、“政治一统”、以“良心血性”救世等等思想传统极大地影响了蔡锷,而源自西方国家的维新思想、“军国民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等等,蔡锷不仅心向往之,而且身体力行之。在蔡锷看来,只要能救国,古今中外的思想皆可尝试,交相为用。在其革命生涯中,蔡锷适应时势发展,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借鉴近代西方文明成果,形成了其政治思想的双重路向,颇具特色。

四、脚踏实地、务实求真、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其政治思想的出发点。蔡锷是一位职业军官,崇尚实干,反对空谈,希望从根本上实现救国之目的。革命重“实力”,靠实行。蔡锷在日本时,就投笔从戎,决心从军事入手改造国家。尔后,他回国专意从事新军训练和军事教育,从清军内部着手,攫取清廷兵权,积极为武装革命创造条件,并起而发动反清民主革命。民国成立后,蔡锷对国事多有建言,认为革命必须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符。他曾致电孙中山,称“惟外鉴世界之趋势,内察本国之舆情,必审慎周详,节节进步,庶全国得以按弦赴节,不致有纷扰滞碍之虞。若期望过高,变更太骤,恐事实与理想不相应,而人民未易奉行,或法令与习惯相妨,而急切难生效力。故新旧递嬗之交,目光固宜高远,而手法不妨平近。”他还指出:“中国固自有特别之历史、民情、习惯,而必求一一吻合于他国;所谓削足适履,有背而驰耳”认为制定宪法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在建立政党问题上,他认为在一般人士还缺乏政党能力,少有政党观念时,应“以讨论为重,而不必强于主张,以培养为先,而无庸急于号召,较为得之。”而若要组织政党,“尤宜鉴世界之趋势,察本国之情形,务择最有利于国计民生,最稳健之政策而采用之,陈义不求过高,着眼务求远大。”在考虑如何实现“民生主义”这一问题上,也体现其思想的务实求真特色。他认为:对民生主义,“持极端主义者,骤欲讲财产之高谊,铲托辣斯之淫威。窃谓借此发抒理论,取快一心,未为不可。若接之事实,其相去奚啻天壤?”主张从开办公司、发展实业入手,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健康发育。就具体政策的制定,蔡锷也认为应审视现势,不能一概视之。如对于军民分权之策,他认为边疆之地暂不宜实行,称:“亟宜近察本国情,远瞩列邦大势,订定外官制,以期久远可行,而不必枝节为之,致通于此而隔于彼。”

蔡锷政治思想中的务实求真特点也体现在斗争策略的灵活性上。为麻癖旧派分子,居桂主持练军期间,他甚至对捐头衔道之事表现出一种似乎让人难以理解的兴趣,他认为“此事虽无谓,然居此傀儡场中,亦未尝亳无裨益”,用心不可谓不深。在筹备反袁期间,蔡锷在京整日涉足青楼,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使袁世凯放松了警惕;为避免袁猜疑,蔡锷在赞成帝制活动签名时,第一个签名。蔡锷后来言之国体问题,在京能否拒绝署名,不言而喻。若问良心,则誓死不承。”逃离北京时,他选择一再呈文、经袁批准后方行动的斗争方式,将去向亮在明处,迷惑住袁,并巧妙地掩护了云南在暗中进行的密谋讨袁活动,这无疑是其斗争手段高超的具体体现。

当然,审视蔡锷的政治思想,我们会发现其思想上有某些不足和矛盾之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第一,蔡锷主张“有秩序的革命”,其政治思想中带有某些保守的成份。他认为下层人民群众没有参加革命的必要,称“云南革命后秩序井然,地方安静,其原因在纯以军人为主动,人民未毫末参加所致。此不仅全滇之福,抑为西南边局之幸。”完全无视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巨大革命能量。他甚至视会党为土匪,“举事前,都督蔡君即与同志约,决计不联络哥老会,免滋流弊”;云南光复不久,即发布《严禁问公口山堂告示》,解散、并大力弹压会党。而且,贵州光复后,新旧两派斗争激烈,旧派分子假借贵州军政府名义,向云南求援。蔡锷以贵州“遍开公口,匪党横行”为由,派唐继尧袭取贵阳,致使贵州革命力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一切都与蔡锷对“秩序”的偏爱不无关系。蔡锷在统一共和党云南支部成立会上说:“故吾党主义,勿徒鹜共和之虚名,求国民凌嚣无秩序之风,反令国家衰弱也。”他对于云南光复起义,“纯由陆军主动”,而“是一切善后布置,俱能井井有条,秩序上之整严,实为南北各省之冠”的局面颇为满意,他还认为:“凡事一趋极端,必失平衡,因事因而杌陧,此后当引为大戒。”甚至于为维持某种“平衡”和“秩序”而走向了革命的对立面,这无疑是错误的,其“秩序革命论”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第二,蔡锷的政治思想中具有某些消极无为的因素,缺乏在政治上的强烈进取精神。面对复杂腐败的社会现像,蔡锷多次流露出消极淡退、避世隐遁思想。广西“驱蔡风潮”发生后,蔡锷感到灰心失望,在致友人函中称“唯进取之观念日消,淡退之念头日涨”。在赴滇发动反袁护国战争之前,他与梁启超相约广事之不济,吾侪死亡,决不亡命;若其济,吾侪引退,决不在朝”。在首义誓言中也表示举凡建设之事,当让贤能,以明初志。”特别是在家书中,蔡锷明显地流露出功成身退的思想,他说而大局稍定,争权夺利者必蜂拥以出。予素厌见此等伤心惨目之情状,不如及早避去之为得。一俟局势略定,即当抽身引退,或避居林泉,或游海外……这固然表现出蔡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道德情操,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政治思想的某些消极因素。

毫无疑问,上述两个弱点正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性的一面。由于害怕人民群众,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主张有秩序的革命;在革命遭受挫折时,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丧失斗争的勇气,这是当时革命党人普遍具有的弱点,蔡锷也不例外。

尽管如此,但总的说来,蔡锷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之上,以爱国主义为主流的,而与时俱进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走向,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其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和实践性。毫无疑问,蔡锷应当作为着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而永载史册。

同类推荐
  • 工业大国

    工业大国

    “哎!你们听说了吗?隔壁小李村的李瞎子今天娶了第七房小妾了。”“是吗,别看这李瞎子眼睛看不见,可这心不瞎,真是心善啊!”“李瞎子算什么,我们村的许瘸子,可是聚了十一房小妾!”“就是那个在县城乞讨的许瘸子?我大前年去县城赶集可碰到过他,还给过他一文钱那,这老头有小五十了吧!?听说这许瘸子早年间可是上过战场的狠人,他那条退就是丢在杀场的,和那李瞎子比起来,这许瘸子也真真是个好人!”“诶!这你们就孤陋寡闻了吧?知道寡妇村的张大善人了吗?人家张大善人一共取了三十七房小妾,你们不知道吧,那张大善人可不是什么瘸子瞎子,人家是个白白净净的读书人,也就二十郎当岁,那长的啊,俊俏着那!”
  • 前清王朝

    前清王朝

    代代南迁,从野蛮嗜血的部落走向国家,一部精彩的女真统一史……
  • 三国之袁氏天下

    三国之袁氏天下

    终于突破了两百万字,关于袁绍的书籍写到这里,真心不容易。虽然文笔稚嫩,但是大大会继续加油努力,请大家多多支持,人品保证,绝不太监,大家可以放心收藏!袁氏风云再起,这天下我主沉浮!袁氏联盟:QQ群716402136欢迎大家加入!
  • 重生明朝之金融大鳄

    重生明朝之金融大鳄

    一部的经济强国史;一部不单纯的大陆争霸史;一个草根的青云奇遇之术;严树,一个聪明敏锐,预见卓越的巨贾,翻云覆雨的金融界大鳄,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一副绅士派,一个阴谋家,无奈玩火自焚,随着一声正义枪响,魂魄归于大明最贫瘠最干旱几年后即将成为摧毁大明王朝农民起义基地的陕北。美人,权势,霸道,纷至沓来,铸就又一部小人物的奇遇,飙升,凯歌高奏的神话。而这一切,居然没有使用一丁点儿的暴力!全凭着一张嘴,一点儿精明心思,能哄则哄,能骗则骗,严树总结曰:我最大的功勋是用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平衡了贫富差距,缓和了阶级矛盾,实现了和谐社会,挽救了国家民族危机;我最有成就感的是------用物理和化学的皮毛知识把闭门造车的小木匠天启皇帝改造成一流科学家,从而开启了中国的工业文明只路;我最得意的是------用天文和宇宙知识化解了凶残毒辣的畸形大宦官魏忠贤心中的块垒,使之成为正人君子,成为郑和第二。我最解恨的是制造经济危机瓦解了日本----疯狂收购其低廉的黄金,大量地输出铜元,和无耻的西方人一起干的。我最关心的是冲出亚洲蹂躏欧洲的殖民主义强盗们,蹂躏他们的军舰,大炮,金钱和女人。我最盼望的是------收藏能过四千,使这一本书(三易其稿,前后删掉四十万字)能够顺利上架,为大家滋润滋润美丽的眼眶里的星球。。。。。。。
  • 三国之争锋乱世

    三国之争锋乱世

    华夏意志的苏醒,各国意志的交锋,秦始皇与亚力山大大帝到底谁强谁弱,历史又该如何变化。。。新书剑吟太虚,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支持洋芋,谢谢!
热门推荐
  • 夏了夏天

    夏了夏天

    曾几何时,少年和少女们不知忧惧地穿梭在夏日校园,升学率、排名等词汇只是生活的镶嵌,真正连绵成广阔世界的是真实、单纯与爱。总有人说,初三能让人一夕成长,但是,这样的成长,是否也是最后青葱岁月的心灵的祭奠?少年和少女们在校园里穿行,分数已经成了生活的镶嵌,充盈他们的是真实、单纯与爱。只是最后,他们终将离开。
  • 温暖回忆

    温暖回忆

    此首诗创作于2011年8月20日。原名《温暖的回忆》创作背景是,一个对我很好很好的亲人,在2011年的那年夏天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急救失败不幸身亡,所以作此诗来表达我内心的伤心与难过的情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佳卧底伪少年

    最佳卧底伪少年

    [女扮男装清冷卧底伪少年×禁欲杀手假绅士]当卧底少年重回组织,与杀手男人做邻居,少年不改清冷,男人却解开禁欲。人前是这样的:高大俊逸的男人把少年的头按入怀中,神情淡漠地看着惊讶的众人,“他是我的。”人后是这样的:某忠犬小心翼翼:“宝贝,今晚可以睡房间吗?”某少女不冷不热:“嗯。”某忠犬得寸进尺:“夫人,今晚可以睡床吗?”某少女平淡不改:“嗯。”某忠犬心花怒放:“媳妇儿,今晚可以睡你吗?”某少女绽开笑颜:“客厅沙发说它寂寞了。”[女扮男装女主顾笙,男主秦萧]
  • 我家有萌猫

    我家有萌猫

    在小说的世界里,可以说是无奇不有了吧!同一个身体里,两个人格,两种存在,两段感情,无数种今人感到惊心动魄的破碎与纠葛。因此能够完全驾驭她们的,大概大概就只有我,慕林凛了吧!是吗?“小希,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就算我真的,已经喜欢上小梦了吧!所以说你愿意为了我,把小梦的身体还给她吗?”“主人,希望小希说愿意吗?”{小希}“你是在开玩笑吗?那种傻事,我怎么可能,随便听过,就可以当做过去了啊!”{小梦}“所以说,只有小希,才有资格回答我的问题,我想交谈的对象大概就只有她,就足够了吧!”“可是,是主人,故意问小希,那么难的问题的吧!而且小希知道,如果是小梦姐姐的话,就一定是会帮小希的吧!”{小希}
  • 潜个总裁好乘凉

    潜个总裁好乘凉

    林海眠发誓,她的愿望只是当个安分的小职员而已,谁曾想,一不小心勾起了总裁大人的注意,并且被攻!下!了!梁统恒对林海眠的第一印象太深,因此引起了剥开外衣看看内部构造的兴趣。虽然初衷不太好,但是,过程和结局都还不错,他喜欢。这就是一只善于伪装的小职员遇上一只比她更善于伪装的总裁大人的欢脱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极品闺蜜

    穿越之极品闺蜜

    “我想买她。”“可以,给我3文钱你就可以带走她了。”“哇,你干什么!别动手动脚的!”“娘子,我从今天开始就是你的人了。”“别过来啊!”……可怜的琉斐歌命中注定孤独一辈子,但是因为算命先生给的一个手链无意中和最好的几个闺蜜一起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世界,看闺蜜如何一起卖掉琉斐歌。
  • 无敌运气系统

    无敌运气系统

    那天,吴夏糊里糊涂地得到了运气系统,然后……凭运气搭车?肯定搭到啦!凭运气做选择?蒙的肯定是对的啦!凭运气值买东西?好像差了点……没事,多做几个任务就来啦!就这样,吴夏稀里糊涂地变强。什么?地痞?一拳打倒!什么?觉醒弟弟?一拳打倒!什么?筑基修士?斗上一斗!什么?元婴大佬?还不快跑!
  • 公园里的谋杀案

    公园里的谋杀案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和先生的过往

    和先生的过往

    林乃眼睛盯着漆黑房间的一处角落想着什么没动静,抬手一摸脸湿湿的从床上爬了起来,打开了台灯,四处乱翻着东西,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打开了带锁的抽屉,脏兮兮的笔记本上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我好像喜欢上了一个和我未来无关的人接着:我好像很喜欢很喜欢他……还有:这是喜欢他的第几天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是喜欢他……还有很多……只有一页邹巴巴的纸上写着:我到底是哪一没跟上你……日记的结尾写着与开头有些照应的话:我真的很爱很爱那个与我未来无关的人……是甜文中的虐文啊啊啊,我真的太难了,开坑希望大家喜欢~~幸会,这里是江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