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7100000018

第18章 审美与目的论(1)

长期以来审美判断与目的论的关系在康德哲学中似乎是个不解之谜,而实际上,审美判断力是整个目的论中惟一的先天原则,目的论判断力则是从中引申出来的一个观点,两者都属于目的论,但有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的层次之分;另一方面,审美判断力作为目的论中的最深层次,又构成整个康德哲学体系的“入门”,不但是自然形而上学的入门,而且是道德形而上学的入门,因而具有高阶自律即“再自律”的特点。

人的本质与审美

人是什么?这个困扰着古往今来许多哲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康德,且困扰了其一生。康德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人是自身的最后目的”。这个答案是康德从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引导出来的对人的最高定义。

宇宙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它本身并无目的可言,也不会自动趋向于某个目标,也没有终结之日,不是由不完善状态向完善状态的转变,也不是由未完成走向完成。主宰宇宙的完全是一种盲目的自然力量。在康德看来,宇宙再不能创造出比人更完善的事物了。自然既是盲目的,没有意识的,人就不应该成为自然的工具。不仅如此,人也不应该成为任何超人的、超社会的抽象观念或偶像的工具。

自我意识与审美

由于人有自我意识这个本性,因此有时就要突出自我,将自我摆在中心地位,“从人开始用‘我’来说话的那一天起,只要有可能,他都要将他心爱的‘自己’显现出来,且这种唯我主义会势不可挡地向前冲”。唯我主义者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与此相对的多元主义者。不管是唯我主义者,还是多元主义者,在其本质规定中,都包含着审美意识。

人的类本质,也就是人足以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本质规定,使人成为人,也就是“人在他的观念中能够有‘自我’,这使他无限地高于地球上一切其他生物”。由于人有自我意识这个本性,因此有时就要突出自我,将自我摆在中心地位,“从人开始用‘我’来说话的那一天起,只要有可能,他都要将他心爱的‘自己’显现出来,且这种唯我主义会势不可挡地向前冲”。唯我自然是不会顾忌别人的,在认识和实践领域都将自己的意见放在别人的意见之上,康德将这称为专断。

康德所说的专断有三种类别,一是知性的专断;二是趣味的专断;三是实践利益的专断。其实也就是逻辑的、审美的和实践这三种专断。这是与人的三种能力相对应的专断意识,审美的专断是其中之一,它也来源于唯我主义,来源于自我意识的强化,也就是基本人性的一个方面。

在人类中,唯我主义者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与此相对的多元主义者。多元主义者不是将自己看成是整个世界,而是将自己放在众人之中,从公众的观点来看待自我和他人。多元主义者没有审美的专断,但这并不等于说是没有审美意识,仅仅是不专断而已。多元主义者在审美上总是寻求与公众的判断一致,时时以此来矫正自己的审美趣味。因此,不管是唯我主义者,还是多元主义者,在其本质规定中,都包含着审美意识。

自由与审美

自由是人类的重要属性,康德在《人类学》一书中将人规定为“自由活动的存在”。这是通过人和其他存在的对比中显示出来的。自由是人的本质之一,同时亦是审美的主观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审美活动才能开始。人不会为外物所限,也不会为自身的动物性所限,这充分反映了他的自由本质。人的这种能够自由地对待和把握外物的特征,也是审美创造和审美活动的前提。

自由是人类的重要属性,康德在《人类学》一书中将人规定为“自由活动的存在”。这是通过人和其他存在的对比中显示出来的。非生物和植物不用说,即便是动物,虽然它能够活动,有欲望,对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应,但这种行为依然是无意识的,这些动物对自然界对它们施加的制约完全无能为力,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自由。

同动植物不同的是,人类有意识,有认识能力,因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康德认识到,“人的意志总是表现出对周围的人的敌意,总是要求无条件的自由,不仅总是要取得独立,甚至还想成为在本质上与他平等的其他存在物的统治者。”人的这种意向从幼年时代就表现出来了,因此根深蒂固而又十分顽强,这种意向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进步,因此要通过制度加以限制,这种制度可以是法律。

自由是人的本质之一,同时亦是审美的主观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审美活动才能开始。这种观点在欧洲也是古已有之,且有相当强大的势力。在西方艺术家和理论家心中,审美、艺术和自由存在不解之缘,艺术家和审美主体以及创作过程和审美活动都体现着自由精神。这正如美国哲学家H·M·卡伦在其《艺术与自由》一书中有几处这样的文字,“依据古代传统,‘创造的艺术家’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自由”,“自由的人们……是另一种人,他们为之奋斗的绝非在他们之外并超越他们的法则,而是在他们之中的生命的源泉和方式。他们对自由的信仰就是他们对自身的信仰”,“因此,屡见意志自由和艺术自由表现出无差别的特征。”有了自由的人和人的自由,才能有审美和艺术。这种观点从古希腊延续至今,在各种现代派艺术中发展成为非理性、下意识的创作观和审美观。尽管康德并没有直接表述出自由与审美的关系,但其认为审美离不开自由的观点还是能从其《人类学》中体会得到的。

人的自由本质也体现在与外物的关系上。有感觉能力且能与外物发生关系的,并非只有人类,动物也有这种特点。但是面对同一物,人和动物在掌握对象的方式上却存在区别。动物只会从它的本能的生物需要出发,从物质的角度,以物质的方式去占有和享用,主要是将外物当作单纯的食物和筑巢的材料,而人类却不同。世上每一件事物都有很多方面,有复杂的性质,如内容与形式,内在外在,以及与他物的关系等。当人与一物发生对象性的关系时,他并不是只以一种方式去利用外物的单一方面,并非只是简单地利用外物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是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享用事物的所有方面,其中就包括以精神的方式去把握和享用事物的形式和外观。因此,人不会为外物所限,也不会为自身的动物性所限,这充分反映了他的自由本质。

康德说:“大自然由此(人的理性特征表现在他的手指的构造上),不是为了利用事物的一种方式,而是不确定地为了一切方式,因而是为使理性的使用熟练起来,以便将他作为理性动物的类的技术或技能表现出来。”康德主要是把手的技能与理性联系起来,把灵巧性看作是理性的表现。人的这种能够自由地对待和把握外物的特征,也是审美创造和审美活动的前提。

人向自身的生成与审美

康德由“烦恼”入手引出和论证了愉快,从一般的快感引出了“反思直观”的愉快和趣味,最后引出了美和崇高,与美学发生了关系,于是便构成了一条“人的本质——人的能力——情感——愉快——审美——美和崇高”这样的逻辑链条,为人类学、美学勾画出清晰的轮廓。

康德在其《人类学》一书中将人生规定为“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人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不断地将自己创造为理性的存在。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的本质规定是在历史中实现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类的特征和本质,属于这一类的任何一个个体,在其一生中,能将这个类的全部本质显现出来。如一只虎,它的一生能将这种猛兽的本质——凶残、有力、敏捷、迅猛、善于猎捕等这些特性全部实践一番。虎的类本质中,不会有超越于一只虎所能具有的更多的东西。然而,人就不同了。人在刚出世的时候,只具有动物的本能,此时还不具备人的属性。为了成为理性的存在,为了获得人的类本质,人必须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创造自己。况且,即便是终其一生,单个的人也只能实现或获得类本质中很少的一部分。单一的个体永远是未完成者。单个的人是如此,整整一代人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实现人的全部本质规定,也无法成为最终的完善的人。

康德说:“人类只在不断向前的运动和无限多的世代中提高着自己的追求,他们的目的永远是一个远景。但奔向这个最终目的的意愿却永不变更,不管自己的旅程上遇到多少障碍。”在人类向自己的规定运动的过程中,人确实要克服无穷的障碍,有无数的东西在阻碍人类生命的发展,这就使人生充满了苦闷。“存在”、“本质”、“烦恼”这些字眼,会让我们立刻想到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存在”、“定在”、“烦恼”都是康德早已使用过的。但康德在人生的烦恼这个问题上与他的后继者有一些不同。存在主义哲学大多给人一种虚无和悲观的印象,而康德本人则始终是乐观主义者,他提出烦恼,不过只是想论证愉快的根源和性质。烦恼自然是不愉快的,但却是愉快的前提。倘若人生没有烦恼,那自然也就不会存在愉快。在康德看来,愉快的深层根基正是烦恼,因为愉快不过是生命力被促进和加强时的感觉,换句话说是生命力旺盛时的感觉。

所谓生命力旺盛,是指生命运动加快,生命过程加快,实际上也就是迅速完成生命过程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加速走向死亡。这句话自然隐含着一些悲剧因素,存在着一些烦恼。由此可见,烦恼和愉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康德说:“一切愉快都以烦恼为前提,烦恼始终是第一位的。”

我们将康德关于烦恼的观点拿来探讨,是因为它与审美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其《人类学》一书中,“烦恼”是在讨论快感和无快感时提出来的。康德由“烦恼”入手引出和论证了愉快,从一般的快感引出了“反思直观”的愉快和趣味,最后引出了美和崇高,与美学发生了关系,于是便构成了一条“人的本质——人的能力——情感——愉快——审美——美和崇高”这样的逻辑链条,为人类学、美学勾画出清晰的轮廓。

人的感性与审美

人的认识能力中的感性能力包含感觉与想象力两方面。感觉是对象在场的直观能力,而想象力则是对象不在时的直观能力。其中,想象力又分为两种:产生的想象力与再生的想象力。产生的想象力是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构造表象的能力,而再生的想象力则是再现心灵中已有的形象的能力。在康德的心目中,感性包含着审美,审美是感性活动的一部分,而感性又是普遍人性之一,于是,人性又从感性自然地通向美学。

康德在讨论感性时,并没有从纯粹直观形式——时、空入手去研究感觉、知觉经验的构成,而是从感官、感觉、表象等入手来描述人的感性活动的特征及其意义。

康德受莎夫兹别利和哈奇生等人的影响,将人的感官分为内感官和外感官两种。所谓内在感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官。康德明确地提出“心灵即内在感官”。内感官不是纯粹的统觉,而是属于认识能力的,认识能力与外部状态或人的外在活动有关。所谓内感官是感觉和体验人自身的内在状态的感官,是一种无法表述的知觉情绪。康德认为,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心灵是内感觉的器官。康德所说的心理学,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理性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将心灵或灵魂作为研究对象,第六感官之说就来源于这种心理学。在我们看来,内感官不外乎就是人的精神、认识、情感、知觉、意志等交融综合的总体。

人的外在感官有五种,即视、听、嗅、触、味。这是人与物接触并产生感觉、知觉、表象的能力。这五种感官中,触、视、听三种较为高级,能反映客体的状态,而味、嗅这两种较为低级,人的主观因素偏多。内外感官结合起来,就够成了人的感性能力。

人的认识能力中的感性能力包含感觉与想象力两方面。感觉是对象在场的直观能力,而想象力则是对象不在时的直观能力。其中,想象力又分为两种:产生的想象力与再生的想象力。产生的想象力是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构造表象的能力,而再生的想象力则是再现心灵中已有的形象的能力。

在外在感官之中,还埋藏着一种特殊成分——生命感。生命感没有自己的独立器官,也没有特定的感觉领域。它只是众多感官中能够体现人类的生命内容的因素,倘若不特别留意或是专门研究,是很难觉察到它的存在的。生命感与普通外感官的感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仅关系到部分神经,而前者则关系到全部神经系统,人的整个身心都受影响。这种生命感与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康德在阐释生命感时说:“冷和暖的感觉,甚至由情绪引起的感觉都属于生命感官。人在崇高的观念面前所产生的震颤,也属此类。”这样,崇高感便与人的感官或感觉中的生命意识发生了渊源性的关系。倘若人类没有特殊的生命感,崇高感就不会产生,美学之中也就不会有崇高这个概念。此外,康德在讨论生命感时,还提到了音乐。他认为“音乐似乎是单纯感觉的语言”,是在传达感情。音乐与生命的关系是前者促进后者,因为音乐是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生命也同样如此。二者的契合与共鸣就在生命层次上发生了实际效果。

所有《人类学》从始至终都表现出对感性的重视。

同类推荐
  •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名人成才故事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名人成才故事

    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相信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 勇气·挑战不可能的目标

    勇气·挑战不可能的目标

    本书是《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汇聚的几十个勇气小故事,从不同的逆境情境中全方位地教会你怎样获得勇气的力量,进而让自己成长。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如果你正面临着某种困惑,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却没有勇气迈出脚步……那么你不妨看看此书吧!
  •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心态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启迪意义和极富可读性的成功励志读物。
  •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在人生中,有些事必须得到别人的信赖才能实现;生命的源头就是知识和智慧,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和源头相连;当上苍要把更大的好运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又茫然失措,徒然让机会溜掉;每个奇迹总是始于一种伟大的想法。或许没有人知道今天的一个想法将会走多远。只要沉下心来,你就会听见目标就在不远处。让我们从故事中去汲取这些人生的智慧,本书推荐了300篇哲理的小故事,希望读者们从中启发智慧以及受到激励。
  • 成功方略

    成功方略

    能够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喜欢别人,并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成功与快乐;也惟有接纳自己,才能产生动机、设定目标、并积极地思考。相信自己“应该得到”成功、快乐,这些东西才会属于你。自我评价恶劣的人,往往只看到积极思想、设定目标在对别人产生重大的作用,却看不到它们对自己的作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临死之前才发现自己的土地上有油井或金矿。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龙武盛唐

    斗罗大陆之龙武盛唐

    草根少年意外穿越,在斗罗大陆会遇到什么样的奇艺遭遇。偶遇唐三,开启开挂人生。逆天少年,重走成神之路。
  • 溯风如解意

    溯风如解意

    这是一个徒弟和师父之间的故事。大魔王一朝被人迫害,无奈重生为人。还被一个不靠谱的师父收了。渐渐的,好像这师父没那么不靠谱,还有点可爱?!这么可爱的师父,他除了爱还能怎么办?
  • 剑魂之魂尊斗罗

    剑魂之魂尊斗罗

    因为一场意外,原本在地球上的方宇降临到了剑云大陆中寻阳城内的方家,本是废柴的他在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一位改变方宇命运的神秘人。神秘人的出现给他许多启示,从此方宇正在一步步的改变着,并且一步步的走向强者的巅峰。
  • 缘寂安

    缘寂安

    东方无毓原以为这世她会和爱她的家人过着甜蜜美满的生活怎奈事与愿违。东方无毓:“你杀我全家,我便是拼尽最后一丝力量也要你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 花之我们没有明天系列:姹紫千红

    花之我们没有明天系列:姹紫千红

    本文由花雨授权依旧是花的孤独凝结而成的冷酷仙境,只是,这一次,不在世界尽头,而在,你我的心中。是了,在你我的灵魂深处......孤独,如流淌在体内的血液,似一生相随的影子。与生俱来的孤独,他终于明白,只有黑暗才是自己唯一的归属。夏季的夜,微微的凉风,从窗口吹进来,吹动他的刘海。房间内没有开灯,一片漆黑。他就坐在这暗中,静静望着窗外那一弯月牙。月光落进来,隐约照出他脸上的落漠。他的右手在地板上一通乱摸,找到烟盒,从里面抽出一支白色的烟来,放入唇间……
  • 网游小混混

    网游小混混

    在如今这个时代;混,是一种生活方式;混,也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屡试不爽的通行证,有的人混的是风生水起,有的人混的却是一塌糊涂,什么是混,该怎么混,才能混的好,敬请期待……本书致力于打造一个小混混的世界,走进魔幻空间,走进小混混一笑天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年们的奇幻穿越之旅

    少年们的奇幻穿越之旅

    红警系统在手,穿越无尽时空!我就是,超宇宙大帝!的转世(抗战时空,最爽了!)。。。。
  • 原地守候:一直在你左右

    原地守候:一直在你左右

    她不过是来这个地方,出了个镜,怎么就被当成犯人了,这是林安然从未想过的事情,这么不可思议的事件竟然发生在她的身上,这样子的缘分,她可不可以不要??
  • 笑傲绿茵场

    笑傲绿茵场

    站在你面前的是:诺坎普征服者,在伯纳乌获得掌声、在梦剧场读秒绝杀、让威斯特法伦球场鸦雀无声的伟大11号。亚洲之光,第一个获得金球奖的亚洲球员,第一个在豪门成为队长的亚洲球员,第一个在豪门球场外竖立雕像的中国球员。他是金童奖、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金球奖得主,他也是中国足球队史第一射手、中国足球队史出场第一人,他更是让千千万万个中国孩子喜欢上足球的大众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