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71400000011

第11章 起衰振隳(1)

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张居正逐步地铺开了他整饬帝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蓝图,实现他多年的宿愿。

富国强兵,是张居正改革的动机,也是他实施改革的宗旨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不解决,经济窘困,必然造成军饷不足,武备松弛,军事实力大为削弱,遂使边防空虚,以至外寇屡屡入扰,甚至长驱直入,兵临京都城下,危及帝国的生存。所以强兵的基础在于富国。同时,国家的财政危机,又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于是解决财政危机,成为张居正首先关注的问题。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赋税,而赋税收入的解决,有赖于整个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明中叶的政治腐败,导致了国家机器的运转处于半瘫痪的失控状态,官员以攫利为事,职守尽弛,内阁中,阁臣争权夺利,相互攻击,了无宁日。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首先解决了内阁的纷争,接着,他便着手解决发挥国家机器的职能问题。

万历元年六月,张居正上疏,请行考成法,随事考成。

考成法的内容是:要求各衙门分置三本文簿,将一切拟办公事及完成期限,登记造册,是为底本,每月终注销。另外,将底本中例行公事无须考察者剔除,再造二本同样的文本,一本送六科,六科照文本项目,完成一项即注销一项,如有违限或经久未完成者,即由该科上报,听候处理,下各衙门诘问,责令对状。另一本送内阁以备查考。实行月月考查,年终总结,所应办之事,必须完销乃已。监督的程序为“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种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阁臣——著者注)举之”。如此,规定期限,层层考查、督责,凡拖延积压、违限不报者,均按罪惩处。

从形式上看,这项措施的改革性质并不明显,对明帝国原有的行政机构没有作任何调整,只是增加了三本文册。张居正认为,明朝自建国以来200余年,国家机构的设置是完备的,政务上之所以荒弛,在于对官吏职责的履行和成效,缺乏监督和考查,或者监督和考查流于形式。张居正潜心研究明朝的典章制度多年,又目睹了嘉靖以来的政治实际,他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只要切实抓住考查这一环节,使考查与办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调整国家机构的运行,使政令得以实施,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必然大为提高。

考成法的实施,把权力集中到了内阁。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取消了宰相,使原来归宰相统辖的分管行政事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在六部之外,更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六科是监察六部的机构。以六科控制和监察六部,这是明朝的旧制,文册的建立,不过使这种监督作用得以切实执行。但是,内阁中也有一本监察用的文册,于是考成法的实施,便使六科之上又多了一个监督机构——内阁。从制度上讲,内阁是替皇帝起草诏书、文诰的参谋班子,既无行政职责,更无监督职责,张居正奏行考成法,以六科监察六部的政务,以内阁监察六科的政务。以内阁控制六科,这是张居正的创制,也体现了考成法的改革性质。考成法的实施,使内阁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大权,全面地控制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各项政令的发布和实施,内阁由顾问机构转变为最高权力机构,而内阁首辅实际上成为宰相。张居正位登首辅之后,以考成法名正言顺地把权力集中于内阁,使大权得以独揽,保证了嗣后各项改革措施能够顺利地出台,并且得以推行。

六科的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不仅有监察六部的责任,可以建言国家大事,这批言官是朝廷政治斗争中的活跃分子,与内阁经常发生矛盾,成为一股很难驾驭的力量。朝廷中的政治风波,常常是言官们掀起,并且推波助澜的。隆庆元年(1567年)高拱的去职,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的致仕,都与言官的攻击有密切关系。在隆庆初年,张居正即感到,要控制住整个政局,必须控制住言官。现在,他通过考成法的实施,将言官置于内阁的控制之下。加之,在人事安排上,张居正有推荐之权,而神宗又无一不从,于是张居正既集中了权力,又控制住言官,保持了上层政局的安定。权力与稳定的政局,为张居正的改革顺利进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考成法的实施,整肃了吏治,扭转了因循、敷衍的吏风。明朝中后期,治体怠弛,官吏玩忽政务,习于繁言,而不务实效,朝廷诏令下达,官吏多废而不行,仅以文书敷衍搪塞而已,以至上下相蒙,名实不符。张居正行考成法,综核名实,凡政令务求落实,惟责实效,不图虚名,把官员的政绩与其升黜奖罚联系在一起,作为吏部考核官员的依据。于是在考成法的督责下,务虚名、不讲实效、文牍主义的官僚作风得到克服,“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肃。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当时,朝廷政令”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

这样,考成法又成为张居正推行斧,以后,凡有改革措施颁行,各个衙门在层层督责下,务必按期落实,丝毫不敢懈怠。张居正在万历初年的改革获得成功,主要得力于考成法。

考成法的实施,在解决国家的赋税收入方面,成效最为显著。张居正自谓:“考成一事,行之数年,自可不加赋而上用足。”事实确如张居正所预料。

明朝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的高度集中,豪富之家势力强大,地位优越。在减免赋税时,他们可以优先获得减免的特惠,同时,他们又想方设法逃避科役,在征收赋税时,还多方拖延不缴,于是赋税便多转嫁到小农身上,“其势豪大户,侵欺积滑,皆畏缩而不敢问,反将下户贫民,责令包赔”。转而又造成了农民不堪负担,大量破产,使土地进一步集中,如此,土地的集中和大地主势力的发展,与国家的财政收入形成对立的态势,大地主势力越扩大,土地越集中,国家的岁入越流失,嘉靖以来,欠缴国家赋税的数额在逐年积累。

当时,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是田赋,张居正认为,不解决田赋问题,便无法整顿财政,扭转国家财政危机的严重局面。“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股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豪家田至七万顷,量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古者大国公田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他一方面鼓励地方官勇于任事,另一方面,则以考成法督责官员必须按规定征收赋税,尤其是如数征收大地主的田赋。隆庆六年,神宗登极后,下诏:隆庆元年以前的积欠,一概豁免;隆庆四年(1570年)以前的积欠,免三征七;而隆庆五年(1571年)以后的积欠,要全部追缴。根据考成法的规定,赋税征收完成九成才算及格,不及格者,巡抚和巡按御史听纠,府、州、县官听调。地方官员自然不能不全力去征缴赋税,国库也随之充盈起来了。

万历二年(1574年),户部议于拖欠七分之中,每年带征三分,由于考成法之行,有司惧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追缴,以至造成一些小农生计紧迫。到万历四年(1576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已经大为好转。在国家经济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张居正决定,对赋税的征收再作调整。首先,为减轻小农的负担,缓解民生的困苦,除当年所缴赋税必须如数缴纳外,在拖欠带征的七分之中,根据年代远近、地方贫富的不同,酌情减免,如果确实为贫困地区,无力完纳者,全部免除积欠。其次,考虑到北京通州一带的粮食贮备,足够七、八年之用,而太仓的银库,所存尚少,于是决定将漕粮的十分之三改折银两,即在漕粮多和灾荒严重的地区,折价收银,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又增加了国库的银两,这样做的结果,使国库的存银达到400余万两之多。国家的钱、粮储备如此丰饶,这是明中叶以来不曾有过的。多年无法解决的财政危机,张居正仅以数年之功,予以解决了。不仅如此,他还使国家日臻富裕。张居正把财政问题的解决,归功于考成法的实行,“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这是张居正改革的巨大成效。同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他又可以着手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如解决边防问题、治理黄河、淮河等,这些都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

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上疏,请改革学政。

明幼,朱元璋为培养国家需用的人才,大兴学校,北京和南京设有国子监,地方各府、州、具都办有府学、州学、具学。府、县学的生员都有固定的生活待遇,由国家作统一规定,政府供给,这部分人称为廪膳生。明初定为每人每月一石米,并有鱼、肉、盐、醋等,而且除本人外,全家免除二丁徭役。当时生员数额有限,洪武(1368-1398年)年间,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这一项开支尚不成为重要的财政负担。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诏谕府、州、县学扩增生员,谓增广生员,增广生员与廪膳生员数额相等,这部分生员没有鱼、肉、米的待遇,但仍享有除本人外,家中优免二丁的特权。以后,在此基础上,又增添名额,谓附学生员,增加的生员,仍享有免役的特权。这些生员,当时称为秀才,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举人、进士,从而进入仕途。但这毕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终身为秀才,便可以终身享受领米、免役的特权,从而成为当时的一个特权阶层。

随着明朝统治阶级政治腐败之风的蔓延,学政也日益腐败,不仅冗员充斥,消耗国家大量的钱粮资财,成为民众的重要负担。而且一些不良分子,横行乡里,恣意非为,号称学霸,他们不仅压迫一般乡民,同时对地方官吏亦肆行无礼,妄加谤议,成为地方上的一股不安定的势力。而提学官又往往无卓行实学以浮众望,于是卖法以沽名,甚至公开幸门,明招请托,置国家法纪于不顾,学政的腐败使之完全背离了国家培养人才的原意了。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看待学政的积弊,都有亟须改革的必要。

张居正决心进行学政的改革,这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张居正面对的是一个有特权的阶层,国家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身于这一阶层,对他有着特殊的感情,与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又是一股能操纵地方舆论的势力,而且积弊已久,革之殊非易事。嘉靖十年(1531年),世宗有意整顿学政,曾下淘汰生员之命,御史杨宜谏诤,此事遂未得行。以后,明末思宗时,大学士温体仁又提议淘汰生员,遭到刑部都给事中博朝祜的弹劾。万历二年,神宗敕吏部慎选提学官一事,亦形同具文,未见改黜一人。由此可见这项改革的难度。张居正知道,改革学政,要开罪一大批人,而且是社会上层的人物,同时,又要面对由来已久的因循风气与腐败之风。但是,为了国家,他决心不顾浮言物议,“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他以这种精神和魄力,着手改革学政。

张居正提出了18条整顿学政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令吏部慎选提学官。张居正认为,只有控制住各省提学官。才有可能控制生员,故令吏部“务选年力精壮、学行著闻者”任之,对不称职者,或改任。或罢黜,申令提调官和提学官必须严循职守,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察,对教官定期进行考试,根据业绩,实行奖惩。

2、令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员,“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著实讲求,躬行实践”,不许创建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谭废业,因而起奔竞之门,开请托之路”。如果违令,提学御史听吏部、都察院考察罢黜,提学和按察司官听候巡按御史劾奏,游士由各巡抚衙门逮捕发配。

3、禁止生员议论时政和批评官员。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颁学规于国子监;又颁禁例12条于天下,镌立卧碑,谓天下利病,诸人皆许直言,惟生员不许,否则,以违制论。张居正重申朱元璋颁行的禁例。又规定,除生员本身切己之事,允许家里人报告之外,事不干己者,均不许出入衙门,聚众论理、议论官员贤否,否则,以行止有亏,革退为民。聚众10人以上,骂詈官员者,为首者问罪发配,其余全部取消生员资格,黜退为民。

4、严格限制生员人数。今后岁考时,学术荒疏、老朽、平庸者,不许应试。童生必择三场俱通者,始得入学。府、州、县学校生员名额裁减为:大府不得过20人,大州、县不得过15人,如地方乏才,即使四、五名亦不为少。

5、淘汰生员。生员考试,不通文理者作如下处置:廪膳生10年以上者,发附近处充吏;6年以上者,发本处充吏;增广生1Q年以上者,发本处充吏;6年以上者,罢黜为民。

由于有考成法的督责,以上措施都切实得以施行了。据《明史·选举志》言;“万历时,张居正当国,遂核减天下生员,督学官奉行太过,童生入学,有一州县仅录一人者”。地方虽有矫之过正者,但裁汰生员的成绩是不能抹杀的。

同类推荐
  • 自立

    自立

    《自立》是爱默生的经典名著,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它号召美国人若要取得成功,不要依赖他人,而要依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发现自己,才是向世界宣布他具有怎样的价值的最好方式。
  • 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

    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崩塌的人设

    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人设”:为了晒厨艺,给一道味道古怪的菜肴精心打光;为了秀底蕴,还没有真正读完一本书就先晒出三五句评论;甚至为了营造完美“人设”而精心挑选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热衷于人设造假呢?在这个被自媒体催化的时代,在虚名和实利的驱使下,人们无法驾驭自己内在的“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毫无克制地放纵自己的人性。人们费尽心机试图追逐、打造“完美人设”,却最终难免遭遇“人设崩塌”的窘境……到底怎样才能拥有一个不会崩塌的“完美人设”呢?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人设造假”的内在心理机制,帮助我们驾驭自己的“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当我们理解了这本书的真义,在3周之内,我们将形成一个更为良好的自我认知习惯,找到真正符合自己的“完美人设”。同时,作者也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识别生活中那些浮夸、不靠谱的人,净化自己的朋友圈。你的人设,是别人了解你的渠道,是你人际关系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塑造一个正确的人设。
  • 一个单身女人要做的50件事

    一个单身女人要做的50件事

    美好的事物不一定非要成双结对,举例说吧: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希望之心”,它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即使是单身,也有别样的美丽。只要你的心态没有问题你的单身生活就不会有问题。《一个单身女人要做的50件事》就是想要告诉所有单身的女人,单身不只是一个开始,其实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幸福很久很久。真正懂得享受当下的状态,单身的你便不再孤独愁闷,而会一直自信快乐。不仅是单身女人自己,甚至你周围的人也会发现:一个人的生活同样精彩!
  • 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

    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

    少有事物能比爱情更给人以幸福的盼望,也少有事物能更切实地带来痛苦与挫折。我们错在以为自己天生懂得如何去爱,从而可以凭借直觉轻易掌控一段爱情。然而,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非仅为有待感知的情绪。本书以冷静亲切的口吻带领我们浏览爱情的主要问题,它会让我们相信,爱的成功不再注定只由运气左右。
  •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一超越时空的经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此,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思想录》就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读《思想录》,更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我们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草包大小姐

    穿越之草包大小姐

    她、冷府大小姐,世人皆知的草包废材,且是奇丑无比的废材。一个意外的死亡,再次睁眼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绝色特工。往日任人欺凌的废物,转眼变成绝代才女。身怀随身空间异宝,逆天兽宠随叫随到,神丹多的给受兽宠吃到撑。身边还有个逆天的帅哥做靠山。她、倾城无比,艳杀四方。他绝代风华,冷漠无比,却只对她温柔似水。
  • 晋录

    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王殿下的冰山女友

    夜王殿下的冰山女友

    她被亲情伤的遍体鳞伤,冷血无情。他是令女生痴迷的校草,也是身价千亿.令人闻风丧胆的夜氏继承人。两人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邪魅王子vs冷爱公主

    邪魅王子vs冷爱公主

    原本应该是大小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在十二岁却被颠覆了。她变得冷漠,提出过分的要求只是为了留住他们。人人酷爱的邪魅少爷,因为她的身世,让他对她产生了兴趣,一步步调查也一步步沦陷。他准确无误的让她爱上了他,结果却告诉她这些都是假的。他改变了她,却也深深地伤害了她。当邪魅王子遇上冷爱公主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就让我们一一来揭晓吧!
  • 道安而安

    道安而安

    伊南山上,有一个小道士,传言从婴儿时期便被山上的某位资深长老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待到弱冠之时,才有了一次出去看看的机会。且看伊南山道安,如何一路成长,从目光短浅,到可纵观天下.
  • 驭兽狂妃:邪王的绝色辣妻

    驭兽狂妃:邪王的绝色辣妻

    明歌,二十一世纪古武世家的第一继承人,懂驭兽,精通卜卦之术。一次意外穿越,号称第一废材的明家大小姐就此浴火重生,锋芒毕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杀他全家!他是宛如九天神祗一般强大的存在,看似狂傲不羁,实则腹黑冷情,却在第一眼看见她后,将她示若珍宝,一路保她,护她,看着她一步步走向王者巅峰!且看第一废材,重生而来,邪王护航,何人敢欺?
  • 梦想照亮生活

    梦想照亮生活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王爷如狼妃似虎

    王爷如狼妃似虎

    (全本已完结,汉子另有完结书《后妈18岁:豪门天嫁一送一》《妖夫难休:草包王妃好给力》,新书《爆萌小甜妻:男神老公扯个证》火热连载中)“宁思,给本王脱下嫁衣,回王府。”她抬手轻笑,一转身,吻上了新郎官的唇,恨道:“我爱你时,一颗心可以任你蹂躏;如今我心中无你,你纵是上天入地也与我无干。王妃头衔与武林盟主夫人之名,我更爱后者,你若是来贺喜,或许我会敬你一杯薄酒,若是捣乱我就关门放狗。”
  • 穿越:第一皇妃

    穿越:第一皇妃

    赵齐,我好恨,我好恨啊!如果能再活一次,我宁愿在你还是襁褓的时候就杀了你!!也许上天是眷顾她的,让她有了再活一次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将重来,可重生心死,又与死了有何区别?当再次遇到有着如此相似容颜的他,死水般毫无生气的心湖开始荡漾,翻滚,爆发,所有的恨意都在身体里奔腾,嘶吼,她举起手中的簪,却终究还是下不了手。灭族时,看着唯一在乎的弟弟被人杀害,滚烫的鲜血喷射了她一脸,她只能呆呆的看着,那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任人宰割。桃花宴上,俊秀的脸庞,欣长的身影,一袭白袍显得俊逸出尘,他就那样站在纷纷花落的桃树下,对她笑的那么潇洒,那是她遇到的第一个不那么厌恶的男人。
  • 重生之超级败家子

    重生之超级败家子

    没事逛直播,一个不小心打赏了百万!无聊看小说,一个不注意培养了新神!偶尔创创业,一个没留神公司上市了!咱是散财经帝,女人?不着急!重生十分钟就够了,都市最强败家子,时刻都有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