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22500000001

第1章 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 王晓明

90年代至今的中国文学与以往(1950—1990年间)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它所置身的整个社会的文化生产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当然不是单独发生的,它是最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整体变化的一部分。因此,这个新的正在继续变化的文化生产机制(包括作为它的一部分的文学生产机制),就充当了社会生活和文学之间的一个关键的中介环节,社会的几乎所有的重要变化,都首先通过它而影响文学;文学对于社会生活的反作用,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这个新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包括:

1. 一套越来越清晰的与譬如“文革”时期明显不同的国家文化政策和管理措施,比方说,现在的管理重心越来越偏向于文学作品的出版和传播过程,而非其创作过程;

2. 一个继续拥有垄断地位、在遵从上述政策的前提下越来越自觉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文化/文学的发表和传播(出版、放映、演出、销售、宣传……)体制,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状况,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如所谓文学批评的“商业化”;

3. 一个从中小学阶段就愈益“应用文”化或实用化、在大学阶段又加上“经院化”的文化/文学教育体制;

4. 一系列由各种社会因素合力造成的对于文化/文学的新的消费趣味和消费能力,例如,现在最有购买力的人群的年龄和阅读趣味,都与譬如十五年前明显不同;

5. 文化/文学的创作者、出版(制作)者、评论、研究和宣传者的新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例如,就物质生活而言,这些行业的人员普遍属于城市的中等阶层,这对他们的文化和文学活动产生了无形的但却非常深刻的影响;

6. 一系列由过去几十年的历史铸就的偏向于远离公共生活、转向“个人”生活的集体记忆,以及与之配合的文化/文学的理论阐释,例如对“宏大叙事”的质疑、“个人化写作”的宣扬等;

7. 一系列由已经初步形成并日益蔓延的“新意识形态”所提供的、对于文化/文学的“现代化”前景的与80年代有很大不同的新的想象,例如“消费社会”、“娱乐”文化等观念;

8. 正在稳步展开的跨国资本对文化/文学产品的销售、出版(制作)和广告宣传体制的渗透,事实上,这种渗透已经开始进入文化/文学作品的内容制作的领域;

9. 由于外语教学、翻译的选题和组织方式、稿费和出版制度等因素的明显变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和理论翻译环境,例如,自90年代中期以来,直接从欧美以外的所谓“小语种”翻译过来的作品和理论几近于无;

10. 力图对上述状况作出批判性分析的写作和讨论活动,进入90年代以来,这种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尽管如此,它目前仍在继续,也依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一部分大学的文学教学和一部分作家的创作)发生影响;

……

就目前来看,文学界对上述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巨大变化,以及其后的复杂深刻的原因,明显缺乏足够的重视: 或者视而不见、继续像80年代那样讨论创作问题,或者虽注意到了、却只是用“市场经济”、“商业化”、“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之类产自西方的概念作笼统概括,几乎看不见这个变化的多样的中国特色。我觉得,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研究界恐怕就很难对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变化过程、对今天复杂的文学现实,作出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今天,在继续对文学的文字文本的深入和细致研究——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这种研究依然是远远不够的,许多文学批评依然缺乏细读的功夫——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特别去建立一种观察“文学”的比较开阔的视野,不再将文学仅仅理解为创作和批评的文字文本,而将它看作是一个包括了其他各种因素的社会复合体,或者说,一个各种因素在其中交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空间。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锻造一种将物质性的“制度”因素与个人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的能力,在各种互动关系中认识当下文学创作的限度和可能性。这样,文学研究就有可能大大地拓展一种更具开放性的批评和研究格局,使我们能从文化研究、当代社会和历史研究中获得多样的支援,当然,也同时反过来支援它们。

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当中,这种对文学创作和批评所赖以产生的整个社会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出现了为数颇丰的成果。相比之下,当代文学研究在这方面是明显逊色了。因此,现在来研究当代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变化,并不是开拓新路,而是急起直追,改变我们在这条道路上的滞后局面。前面还有非常多的题目和研究对象,在等待着我们。

比方说,在“当前中国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研究方面: 是哪些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促成了新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产生?这个机制的运作规则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又是如何?它如何在“全球化”的形势中逐渐形成多样的中国特色?倘说中国已经进入所谓的“图像时代”,各种图像文化对文学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所谓“通俗”或“消费”读物的兴起,又对文学形成了怎样的挑战?倘若具体来说,题目就更多了,前面所列的那些新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具体组成部分(当然不止是我列出的这10项),每一个都可以引出许多题目来……

一旦从生产机制变化的角度来看待90年代至今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许多熟悉的现象就很自然会呈现出新的面貌,比方说,当代文学创作对“现代化”崇拜的顺从与挑战,当代小说中的“底层”想象,90年代公共生活的巨变与创作的“私人化”倾向的多重关系,当“现实”重新成为创作的重要题材的时候,从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和“反腐”、“官场”小说看当代文学的暧昧性质……文学批评方面,90年代各种新的文学“命名”(“新历史”、“新状态”、“私语化”、“身体写作”……)与新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关系、文学批评与“新意识形态”的关系、“纯文学”观念的历史及其涵义的转变、“媒体批评”的兴起、所谓“学院化”批评的发达和文学批评的“经院化”问题……都非常值得仔细讨论。

不用说,确立了这些新的研究对象和课题,也就像打开了许多通道,最近十几年间,被“诗到语言为止”之类新砌的厚墙拦在视野之外的大片的领域,会重新回到我们眼前,引发一系列新的思考。比方说,新的多样的文学经验和想象力如何可能?如何创造新的文学和批评文体?在今天,知识分子精神与文学批评的新的可能性在哪里?当代文学是否应当、或者如何参与对“左翼”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反思?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看待“审美”或文学的“超越性”问题?……去年11月初,在水乡周庄,我和一些同行就上面说的这些问题,作了两天的讨论。虽然只是初步的讨论,却已经引发出一系列值得今后继续深入的话题,例如,怎样进一步分析这个新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动力: 它不但有似乎稳定的结构,更不断处在变化之中?如何重新叙述80年代的文学和思想历史: 那些具有解放意义的观念,是如何在90年代变成了压抑性的符号?再比方说,在今天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怎样认识文学和思想活动的理论维度、文学的政治性?如何重新发掘现代文学的多样资源?由这些文学的问题,更牵引出一系列范围更大的问题: 知识分子的“代言”问题;个人思想立场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关系问题;记忆的丧失和改写的问题;……

这一切都令人感到振奋: 有这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浮现出来,你能实实在在地抓住它们;你更清楚地感觉到,面对这些问题,文学和思想界内部有多大的分歧,几乎每一个分歧都猛烈地刺激你,催促你焕发思想的活力——一旦现实的巨变和研究者的反思携起手来,将当代文学批评和研究引入这样的状态,我们也就可以预料,这批评和研究的新的推进,是为期不远了。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2月26日)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最新图文普及版)》收录了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主要包括范仲淹、柳永、杨万里、马致远等人的作品。
  • 萧红散文集:白面孔

    萧红散文集:白面孔

    本书为萧红散文合集。有《天空的点缀》《祖父死了的时候》《孤独的生活》等,囊括了1936年版《商业街》、1940年版《萧红散文》等散文集中几乎全部文章,并收入萧红纪念鲁迅的《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随笔。“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正如昆德拉所言,散文描摹着真实的生活,在这部散文集里可以看到人间烟火中的萧红本人。她与萧军同居商市街,求告无门,饥寒交迫,隆冬里买不起生火的木柴,连喝一杯热浆汁的钱都没有,甚而一夜数次起念要偷对面人家门上挂着的面包。他们做过家庭教师,画过影院广告牌,去参加集体活动蹭吃喝,他们游荡,吵架,喝醉后躺在地板上哭。及至勉强出版了作品集,却遭到查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恐惧折磨着他们,“白面孔”便是这一时期萧红和左翼文艺激进分子惊惧状态的真实写照。
  • 白杨风骨

    白杨风骨

    有些作者写人物通讯,往往见物不见人,或见人不见魂,人物多是有形无神,呆板、扁平。金菊同志状写人物,却能做到见人又见魂,既运笔筒妙地勾画出人物外貌,又能通过对典型细节、个性化语言、内心活动、环境衬托、日记条幅等等的描写和运用,真实地展示出入物的精神境界,凸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养。见人又见魂,人物就自然有了立体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身体是脆弱的、有限的,承认身体的有限性,其实也就是在承认个体存在的有限性。身体的边界,就是存在的边界。作者直接以身体的器官或部位为每一篇章的主题,脸、耳朵、眼睛、唇、手、脚、骨头等,他甚至大方地跟人们谈论起,与身体必然联系着的疾病和死亡。
  •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是咸泡饭的“短故事”集。故事不是你的,但一定与你相关,因为它们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在爱的世界里互相成全,如何在坚硬的现实中强大内心,如何与生活、与真实的自己温情相拥,活出由衷的快乐。这些故事里有纠结、向往、欣喜和奋不顾身,它们是对爱的多维度阐释,对青春的生动描述,对生活和梦想的大尺度致敬。
热门推荐
  • 屎胖子和蛇精病

    屎胖子和蛇精病

    多年以后,汤圆圆已经从一个屎胖纸变成了职场女精英,当年那个被她叫了整整三年的蛇精病却再也回不来了。
  • 凤舞九天:绝色魔妃倾天下

    凤舞九天:绝色魔妃倾天下

    21世纪金牌特工穿越异世,——千云大陆。这片土地因她,风云涌起。离家出了个痴傻的二小姐,那个痴傻的弱女就宛如离家的一个污点,人尽皆知,但是人们却不知她的身躯里早已是另一个强大的灵魂。她从小结下的娃娃亲被退,转眼又被污蔑偷窃,再者有人试图下药,痴傻也罢,竟被人如此欺讽,你们是不是该尝尝害人害己的滋味?离惜可不是好欺负的!当她独自一人在异世闯荡,面对种种困难时,有名男子挡在她身前,溺宠一笑,说:“我来护你。”
  • 先天记

    先天记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成就先天道体。得盖世神功——先天功!无上功法,无上体质,看主角如何披荆斩棘,登上云霄。
  • 千世结

    千世结

    千世劫,劫着结亦!一世一劫,一劫一世。历千世轮回,受千世劫难,欲成无上。殊不知,一劫一世,一劫可算一世,一世却不能算上一劫。一劫可千世,千世却非一劫,一世经一劫,一劫历一世。历千劫,千世,方为千世劫。结,劫者。历劫者,历结也!
  • 青春告别式

    青春告别式

    潘宇昊陪了苏叶六年,也等了她六年,若不是沈煦,或许会更多年。却也是沈煦让潘宇昊和苏叶明白彼此对自己有多重要,如果可以,谁也不要再重来过。那疼,还清晰。
  • 人生高起点——体验人生幸福

    人生高起点——体验人生幸福

    每一个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但是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真正拥有幸福,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本书从幸福源于选择快乐、美德是幸福的资本、友谊是幸福的延伸、施爱的人生最幸福、工作是幸福的源泉、爱情幸福的酵母、家庭是幸福的摇篮、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等方面教授读者怎样体验人生幸福。
  • 学长大人的初恋

    学长大人的初恋

    超甜预警!!!准备好了吗!温柔霸气的学长!治愈系的“魔性笑声”!一切的一切,你要亲自审阅哦~只要你们在,我就有动力!
  • 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处于主导地位。然而,要想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强有力的后盾,管理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书正是一本如何用人管人的参考书,从六个方面介绍了管人用人的重要心法。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本书都有一定的实用性、仿效性或借鉴性。从本书中,您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使用人才、管理人才,并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 你是我未完成的梦

    你是我未完成的梦

    许多年以后,当别人问起你,我也许会告诉他,你是我深爱却没有在一起的人。我从未后悔遇见你,可惜梦醒时分,你是我未完成的梦。此书纪念我深爱的人
  • 红尘脉脉

    红尘脉脉

    欣扬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现攻读计算机专业,在一家著名互联网公司实习,一直青睐于学院另一实验室的女生李依瑾,苦苦追求不得要领,再三思量,决定兵行奇路,棋出险招,这一次出人意料的冒险却换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故事也就从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