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83400000012

第12章 两都制的确立与两都巡幸

一 上都开平

蒙哥汗时期,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后,南下驻扎在原来金蒙交界的桓州、昌州、抚州一带金莲川(今滦河上源一带)地区。此地原名曷里浒东川,因夏季盛开美丽的金莲花,金世宗时易名金莲川。忽必烈在金莲川召集、延揽大量人才,形成了金莲川幕府集团。金莲川幕府集团后来成为忽必烈夺取和巩固汗位的主要智囊团。出于长期经营漠南汉地的需要,蒙哥汗六年(1256),忽必烈准备在驻帐附近修建城池、宫室,于是命令藩府之臣刘秉忠占卜吉祥,选择地点。刘秉忠选定了桓州以东、滦水(今闪电河)以北的龙岗(今内蒙古正蓝旗北)之地。此地“龙岗蟠其阴,滦江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展亲会朝”,“道里得中”,既是辽阔坦荡的天然牧场,也适宜建城。兴建新城花了三年时间,先建宫室,后筑宫城。竣工后,新城被命名为开平。开平城的兴建,使忽必烈藩府得以较稳定地迁徙至北连朔漠、南控中原的金莲川一带,对忽必烈履行总领漠南使命和接受汉文化,均大有帮助。(《秋涧集》卷八十一《中堂事记》;《元文类》卷二十二《上都华严寺碑》)

关于开平城的兴建,在民间还有忽必烈向龙借地建城的传说。“相传刘太保(刘秉忠)建都时,因地有龙池,不能干涸,乃奏世祖当借地于龙。”忽必烈于是依照刘秉忠的建言举行了借地的仪式。是夜三更天,雷声大震,龙池之龙腾空而起,离开此地,次日正常施工,以土筑地基。这一传说说明了开平城修建之时,排干积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而《史集》中的有关记载恰恰印证了这一说法:为了修建宫殿,忽必烈与谋臣们进行了商议,“全体一致认为,最好的地点是开平府城旁草地中间的一个湖。人们便起议把它排干。在该国中有一种用来代替木柴的石头,这种石头被大量地收集起来,还收集了许多煤;人们用石灰和碎砖把那个湖和它的源头填满;熔了很多锡进行加固。在升起达一人之高后,再在上面铺上石板……在那石板上面,建造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宫殿”。

中统元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举行忽里台贵族会议,被推举为第五任大汗。之后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之间爆发了争夺汗位的战争,结果忽必烈击败了控制漠北的阿里不哥,夺取了在漠北的和林旧都。然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形势或原因,致使忽必烈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以和林为都城,来作为国家统治中心。

窝阔台汗建都和林以来,和林城内居民的粮食,主要依赖汉地,多是用大车自南向北转运。忽必烈在位的三十余年里,朝廷经常运送粮食赈济和林城的居民。假如继续以和林为都城,势必造成粮食等物资长途转输的更大负担和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多年,即汗位之地又在开平,他的主要统治基础已在漠南和中原奠定。漠北和林长期就是与之争位的阿里不哥的势力范围,而且这里也是固守蒙古旧俗的蒙古诸王的聚集区。在忽必烈看来,继续以和林为都城,继续走草原帝国的旧路,不利于蒙汉统治阶层的联合,不利于对中原汉地的管理和控制。而在藩邸旧臣的影响下,一心附会汉法的忽必烈日益意识到稳定和控制汉地的重要性,可以说忽必烈放弃漠北和林,实际上就是改革蒙古旧制、践行汉法的重要的一环。

忽必烈即位后的三四年里,多数时间驻于开平城,开平已是有都城之实而无都城之名。为了加强开平城的建设,中统二年(1261)十二月,忽必烈“初立宫殿府,秩正四品,专职营缮”。中统四年五月,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设立上都路总管府,随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上都营建。(《元史》卷四、五《世祖本纪》)

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宫城则在皇城的中部偏北。上都宫城的主体建筑为大安阁,始建于至元三年十二月。大安阁原是宋金故都汴梁的熙春阁,被拆到千里之外的金莲川,稍加损益而成。据说,汴梁熙春阁拆下的木材多以万计,水浮陆辇,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运抵上都。元代诗人笔下,都把大安阁当成元上都的象征,如“大安御阁势岹亭,华阙中天壮上京”,“大安阁是广寒宫,尺五青天八面风”。忽必烈临朝、议政、接见臣下等重要仪式,经常在这里举行。大安阁内设有专门的御榻以及祭祀神明的礼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安阁“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

除大安阁外,上都的汉地建筑还有至元八年十一月建成的万安阁。波斯史家拉施特说“在(上都)城的中央修建了一座宫殿和[另外一座]较小的宫殿”,估计指的就是大安阁和万安阁。元人汪元量赋诗描写万安阁的早朝和宫廷侍从夜值:“凤衔紫诏下云端,千载明良际会难。金阙早朝天表近,玉堂夜直月光寒。”

在大安阁、万安阁之外,见于记载的上都宫殿还有洪禧殿、水晶殿、香殿、宣文阁、睿思阁、仁春阁、鹿顶阁、歇山殿、崇寿殿、楠木亭、隆德殿、清宁殿、统天阁等。

上都的外城大体上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两千两百米,城墙(不包括皇城部分)全用黄土板筑。外城的北部是皇家的园林,又称北苑。皇城在外城的东南角,亦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一千四百米。皇城的东、南墙是外城东、南墙的一部分。上都城的东、南、西都有关厢,同时在东、西各有一座规模巨大的粮仓。

上都体现草原风格的宫殿为失剌斡耳朵。失剌又作昔剌,蒙古语意为黄色。忽必烈定都开平后,沿袭窝阔台汗和林旧例,设置失剌斡耳朵,作为自己在上都的行在和宴游之所,即离宫。正如诗云:“西内西城外,周围十里中。草阴迷辇路,山色护离宫。翠殿光凝雾,璇题影曳虹。鸣銮时一幸,草木尽祥风。”(《近光集》卷一《上京杂诗十首》)

此外上都皇城中的草地四周筑有围墙。各式各样的野兽飞禽在草地上生息繁衍,如麋鹿、鹰、兔等。忽必烈时常在围墙内纵马追逐麋鹿,一则取鹿肉喂鹰,二则消遣娱乐。

在上都城内,忽必烈还建起了孔子庙、佛寺、道观及城隍庙。孔子庙和城隍庙先后建于至元四年和至元五年。忽必烈在上都所建佛寺,主要是龙光华严寺和乾元寺,分别在上都皇城的东北角和西北角。龙光华严寺建于忽必烈即位前的1258年,位于上都皇城的东北角。乾元寺建于至元十一年(1274),位于上都皇城的西北角。龙光华严寺是禅宗寺院,乾元寺是藏传佛教寺院。上都道观主要有位于城东、西的正一教派崇真宫、全真教派长春宫、太一教派太一宫以及寿宁宫等。不难看出,上都城的上述宗教文化设施,是儒、佛、道三教并立。

上都作为忽必烈建造的草原都城,既具有汉地式都城的风貌,又带有蒙古草原行国的特色。它地处漠北蒙古与汉地的交通要冲,对加强蒙古宗王的向心力和元朝廷控制大漠南北,意义非凡。

由于忽必烈实行两都巡幸制,上都城内除上都留守司以外的诸官属因系季节性分司扈从,故其衙署建筑均不正规,扈从官员的住宿也颇为简陋。元初担任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和翰林院编修的王恽曾赋诗描述他在上都的住所:“土屋甖灯板榻虚,一瓶一钵似僧居。”原平章政事廉希宪至元十五年(1278)扈从上都时,也是暂住在华严寺。一般蒙古及色目贵族、官宦应该是在毡帐中住宿的。宋本《上京杂诗》曰:“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毡房乱如云。”可以为证。元人郑思肖云上都“四时雨雪,人咸作土窖居宿。北去竟无屋宇,毡帐铺架作房”,大体符合实际,也反映了忽必烈所建元上都草原都城特有的人文地理风貌。

忽必烈在上都举行的祭祀主要是祭天和祭祖。“祀天于旧桓州西北郊,皇族之外,皆不得预礼也。”关于祭天的详细情况,马可波罗在其《行纪》中记载道:“每年八月二十八日,大汗离此地时,尽取此类牝马之乳,洒之地上。缘其星者及偶像教徒曾有言曰,每年八月二十八日,宜洒乳于地,俾地上空中之神灵得享,而保佑大汗及其妻女财产,以及国内臣民,与夫牲畜、马匹、谷麦等物。洒乳以后,大汗始行。”至元十三年五月初一,忽必烈又派遣伯颜等大臣赴上都近郊祭祀天地和祖宗,告以平宋大捷。(《秋涧集》卷八十一《中堂事记》;《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

二 大都汗八里

大都,突厥语称做汗八里,意汗城。大都城的前身为辽南京(又称燕京)和金中都。1215年蒙古攻下金朝中都城,复改中都为燕京。蒙古灭金后,蒙廷在燕京设立行尚书省,派断事官进行管理,燕京也因此成了蒙古控制汉地的中心。不过,饱经战火和掳掠的燕京早已残破不堪,“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蒙哥汗时期,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军事,蒙古札剌亦儿部首领,木华黎国王的后裔霸都鲁献策忽必烈,认为燕京才是蒙古大汗理想的驻跸之所。他讲:“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而霸都鲁这番建议改变了忽必烈劝说蒙哥汗驻跸回鹘的打算,忽必烈恍然大悟:“非卿言,我几失之。”当然,一心固守蒙古传统的蒙哥汗是不会迁都燕京的,而忽必烈后来也未向蒙哥汗提及此事。忽必烈与霸都鲁的对话对将来迁都于燕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忽必烈讲,自己能够居燕京以临天下,实霸都鲁之力也。(《国朝文类》卷六《燕城书事》;《元史》卷一百一十九《木华黎传》)

忽必烈即汗位之初四五年,一直把开平作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这也在情理之中,在政权尚未稳固之际,把自己的藩府所在地作为实际上的国都是个十分稳妥的做法。当时中书省设在开平,燕京仅设行中书省。但随着政权的巩固以及汉地事务越来越繁重,作为中书省组成部分的燕京行省日益受到忽必烈的重视。忽必烈频繁召集燕京行中书省官员赴开平奏事和面领圣旨,自己则常于冬季驻帐燕京郊外。忽必烈此举正是其力主附会汉法、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也说明忽必烈政权的统治中心已经渐渐偏离漠北本土。中统四年五月,忽必烈改开平为上都。次年八月又改燕京为中都(后改名大都)。于是两都制正式确立,营建大都也随之开始。

大都的皇城和宫城,始建于至元三年,至元十一年大体竣工。皇城、宫城以外的官民廨舍和城墙等,至元四年开始兴建,因为工程浩大,至元二十年(1283)才基本建成。至元十九年,元廷废罢负责兴建大都的宫殿府行工部,置大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知少府监事。二十一年,别置大都路都总管府治民事,并少府监归留守司。这样,大都的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

同上都一样,大都的主要设计者也是刘秉忠。参与选择建筑方位和绘制城郭经纬、祖社朝市图形的还有赵秉温等。负责指挥监督施工的则是汉军万户张柔、张弘略父子以及行工部尚书段桢等。

大都的建筑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城墙。大都皇城在城市南部中央地区。皇城的城门涂成红色,又称红门。皇城的四周种有参天大树。皇城之内以太液池为中心,围绕着三大建筑群,即宫城、隆福宫(即太子东宫,至元十一年兴建)、兴圣宫(皇太后居所,武宗时修建)。宫城处于全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城墙是用砖砌的。宫城主要建筑是大明殿和延春阁。

大明殿是皇宫的正殿,位置偏南,东西二百尺,南北一百二十尺,高九十尺,另有柱廊、寝殿。大明殿建筑样式和风格主要沿袭汉地皇宫传统,与此同时,又呈现出不少蒙古草原特色。如殿内中心设置的皇帝七宝云龙御榻,因蒙古大汗与皇后并坐的习俗,添设皇后位。而诸王、百官、怯薛官侍宴的坐床,又重列左右。另置木质银裹漆瓮一个,金云龙蜿绕之,高一丈七尺,容量五十余石,专供宫廷饮酒之用。此外,至元七年,忽必烈采纳帝师八思巴的意见,在大明殿御座之上放置一个白伞盖,伞盖用素缎制成,又用泥金字书写梵文于伞盖上,以伏邪魔。这是忽必烈皈依佛教后,喇嘛帝师为大明殿打下的印记。以后每年二月十五日,作佛事于大明殿,设仪仗迎白伞盖,然后周游皇城内外,为国祈福。大明殿主要用于皇帝即位、正月元旦、庆寿等大朝会,是宫城内的主殿。据说,忽必烈还特意将成吉思汗漠北创业之地的青草一株,移植于大明殿丹墀前,欲使后世子孙不忘勤俭之节,名之曰“誓俭草”。(《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一《宫阙制度》;《元史》卷七十七《祭祀志六》;《析津志辑佚·岁纪》;《草木子》卷四上《谈薮篇》)

延春阁位于大明殿以北,东西一百五十尺,南北九十尺,高一百尺,结构为三檐重屋,另有柱廊和寝殿,是皇宫中最高的建筑。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长期沿袭蒙古国岁时赏赐、朝会赏赐等旧制,常在延春阁赏赐诸王权贵和文武百官。至元中期,忽必烈曾在延春阁大范围赏赐群臣,包括怯薛卫士在内的官员奉命十人为列,上前领赏。至元二十八年叛王哈丹被诛后,忽必烈又在延春阁陈列所缴获的金银器,召来诸侯王、将帅慷慨赏赐,蒙古忙兀部贵族博罗欢即受赐金银器五百两。(《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一《宫阙制度》;《元史》卷一百六十《王思廉传》;《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博罗欢传》)

此外,大都城内比较重要的宫殿还有万寿山广寒殿和隆福宫。关于万寿山广寒殿,元末陶宗仪云“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有名的渎山大玉海(酒缸)就放置在广寒殿中。隆福宫是专供太子真金居住的。

大都的城墙和城门也颇有特殊之处。大都的城墙是采用传统的夯土板筑方法修建的,基部宽,顶部窄,横截面呈梯形。马可波罗描述道:“墙基宽十步,高二十步……愈高愈窄,所以上面只有三步宽了。”至元八年,忽必烈还听从千户王庆瑞的建议,未辇石砌城,而是以苇草排编遮盖土墙,来防雨水摧塌,这就是所谓的苇城之策,也是元大都城墙与其他朝代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苇城并不能完全解决土墙防雨问题,所以经常出现“雨坏城墙”的事情。据说,忽必烈晚年曾下令运来石头,欲加固城墙,因其逝世未能如愿。

大都长方形的城墙四周共开十一门。东面三座: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西面三座: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南面三座:文明门(哈达门)、丽正门、顺承门。北面两座:建德门、安贞门。大都城门没有筑成对称偶数,偏偏开为十一门,据说是该城设计者刘秉忠附会传说中哪吒形象,蓄意构成三头六臂两足状:南面三门象征三头,东西六门象征六臂,北面两门象征两足。乃欲借用哪吒的法力,护卫都城,降伏龙王,解除缺水之患。刘秉忠这样做,无非是要为大都增添一些神秘色彩。对深信上天诸神的忽必烈来说,这番设计当然是令人满意的。元末张昱曾赋诗赞叹大都的苇草覆城和十一门:“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谶言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

大都城中心还建有钟楼和鼓楼,一北一南,雄敞高明,俯瞰城堙。其鼓奏钟鸣,既报告时辰和控制居民的作息,也便于实行夜禁。(《农田余话》卷一;《可闲老人集》卷二《辇下曲》;参阅陈学霖《元大都城建造传说探源》,《汉学研究》第五卷第一期,1987年)

大都城建好后,曾大规模迁民以居,近臣、旧族的赐第多集中在内城西部。原金燕京旧城被废,保留下来的惟有佛寺、道观和若干民房。那么元朝为什么没有利用金朝的中都,而是在中都附近另建新都呢?有学者认为这主要是考虑到水利方面的问题,旧都没有很好的水源。也有学者认为这与蒙古原有的风俗有关,“当一个斡耳朵曾在一个地方安置时,在它搬走以后,只要那里有任何曾经烧过火的痕迹,就没有一个人敢经过它曾经安置过的地点,不管是骑马还是步行”。

忽必烈还在大都建起太庙,用来祭祀列祖列宗。燕京太庙始建于中统四年三月,完工于至元三年。这以前,忽必烈已在汉族士大夫的影响下初步制作了祖宗神位、祭器、法服等。一段时间内,神位暂设于开平的中书省,中书省官署变动之际,祖宗神位又一度迁至上都圣安寺及瑞像殿。至元三年十月,大都太庙建成,忽必烈命令中书平章赵璧等集议,并决定在原有太庙七室的基础上,增为八室,又制定尊谥、庙号。至元十四年,旧太庙楹柱腐朽,忽必烈降诏新建太庙于大都。三年后,新太庙正式使用,旧太庙废弃。

太庙神主开始是刘秉忠依宋朝礼制以栗木制成。至元六年十二月,帝师八思巴奉忽必烈圣旨制造木质金表牌位,代替栗木神主,特称金主。至元十三年,金主题名又依蒙古风俗略做改动,太祖改称成吉思皇帝,睿宗改称太上皇也可那颜,诸皇后则直题其名讳。(《元史》卷七十四《祭祀志三》)

忽必烈还随时听取掌管祭祀官员的意见,不断完善太庙祭祀及相关制度。不过,忽必烈在大都太庙祭祀中并没有完全倒向汉法典制,而是有意无意地加入了不少蒙古及藏传佛教的成分。第一,宗庙祭祀祝祷之文,用蒙古文书写,以蒙古巫祝致辞。第二,祭祀所用常馔以外,自至元十三年九月,增加野猪、鹿、羊、葡萄酒等。一度又禁用豢养之猪及牛。第三,至元六年十二月,始命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益怜真作佛事于太庙七昼夜。尽管大都太庙是忽必烈所建,但他一开始就让诸王、宰执及必阇赤摄行其事,本人一直未尝亲自祭祀。(《元史》卷七十四《祭祀志三》;《元史》卷七《世祖本纪四》;《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

此外,忽必烈沿用汉地祭祀先人遗像的影堂之俗,在大都一带设立影堂以祭祀祖先。起初,忽必烈仅在父母分邑真定路玉华宫立孝思殿,布置拖雷夫妇御容影堂,逢忌日依照《宋会要》所定礼仪,派官员前往祭祀。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忽必烈命令翰林学士承旨和礼霍孙画太祖成吉思汗御容。翌年二月,又命画太上皇拖雷御容,与太宗窝阔台御容一并置于大都翰林院,由院官春秋致祭。据说,当画师奉诏将所画成吉思汗和拖雷御容呈献忽必烈时,因为画肖其人,忽必烈看罢,不由为之动情,“泣下沾衿”。

后来,诸帝后御容影堂祭祀逐渐正规,所奉祖宗御容,主要用纹绮局织锦制成。忽必烈和察必皇后死后,其影堂御容置于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所建藏传佛教建筑大圣寿万安寺(即今白塔寺)内。真金太子的影堂也置于此寺。堂内设祭器,藏玉册、玉宝等。祭祀也由最初的忌日祭祀,扩展为常祭、节祭。到文宗时,影堂统一改称神御殿。(《元史》卷七十五《祭祀志四》;《析津志辑佚·祀庙》;《秋涧集》卷四十四《杂著》)

三 两都岁时巡幸

在两都制度确定以后,忽必烈便开始在上都、大都间岁时巡幸。每年二月,有时也在三月,忽必烈从大都出发赴上都。秋八月或九月,又自上都返回大都。春秋恒时,岁岁如此,未曾中辍。据载,从大都有四条道路通往上都,“大抵两都相望,不满千里,往来者有四道焉,曰驿路,曰东路二,曰西路。东路二者,一由黑谷,一由古北口”。通常元人赴上都多经由驿路。从忽必烈朝起,皇帝巡行总是自东路辇路赴上都,西道返回大都。巡行期间,后妃、太子和蒙古诸王随行。由于两都巡幸,朝廷官员又有扈从、留守之别,“宰执下大臣下至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通常,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主要官员及部分僚属必须扈从上都。在汉族文臣笔下,扈从上都的中书省、御史台官员被称为“上都分省”、“上都分台”。实际上,扈从上都的均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主要官员,且因其不离权力源头大汗左右,所以他们始终充当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核心。具体到中书省,扈从上都的才是都省,留守大都的仅是留省。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期间,一部分怯薛及侍卫亲军随从,主要担任守卫任务。

忽必烈经常在上都和往返两都途中举行省、院、台大臣奏闻或大臣集议,决定军国大事。无论省、院、台大臣扈从,还是巡幸途中举行省、院、台大臣奏闻或集议,在汉地都是不可思议的,但从蒙古游牧帝国行朝、行国习俗来看,又是可以理解的。

从忽必烈开始,两都巡幸还有了一定的迎送仪式。春季,忽必烈离大都赴上都前夕,往往在万岁山广寒殿大宴文武百官。秋天,忽必烈自上都返回大都时,大都留守官员又要专程至居庸关北口或龙虎台迎接。(《南村辍耕录》卷一《万岁山》;《秋涧集》卷二十三《奉和寅甫学士九日迎銮北口高韵》)

在巡幸期间,忽必烈还沿用蒙古旧俗,经常放鹰打猎。忽必烈在冬春之际的狩猎,一般正月出发,三月初以前返回。开始时在大都近郊,后来多在大都东南的柳林。

马可波罗在其《行纪》中还饶有兴趣地讲到忽必烈乘象舆打猎的情景:“大汗有两男爵,是亲兄弟,一名伯颜(Bayan),一名明安(Mingam)。人称此二人曰古尼赤(Cunici),此言管理番犬之人也。弟兄两人各统万人,每万人衣皆同色,此万人衣一色,彼万人衣又一色,此万人衣朱色,彼万人衣蓝色,每从君主出猎时,即衣此衣,俾为人识。每万人队有二千人,各有大犬一二头或二头以上。由于犬数甚众,大汗出猎时,其一男爵古尼赤将所部万人,携犬五千头,从右行,别一男爵古尼赤率所部从左行。相约并途行,中间留有围道,广二日程,围中禽兽无不被捕者。所以其猎同猎犬、猎人之举动,颇可观。君主偕诸男爵骑行旷野行猎时,可见此种大犬无数,驰逐于熊、鹿或他兽之后,左右奔驰,其状极堪娱目也……君主驻跸于其都城,逾阳历12月、1月、2月共三阅月后,阳历3月初即从都城首途南下,至于海洋,其距离有二日程。行时携打捕鹰人万人,海青五百头,鹰鹞及他种飞禽甚众,亦有苍鹰(autours),皆备沿诸河流行猎之用。然君等切勿以为所携禽鸟皆聚于一处,可以随意分配各所。每所分配禽鸟一二百,或二百以上,为数不等。此种打捕鹰人以其行猎所获多献大汗。君主携其海青及其他禽鸟行猎之时,如前所述。此外尚有万人,以供守卫,其人名称脱思高儿(Toscaors),此言守卫之人也。以两人为一队,警卫各处,散布之地甚广。各人有一小笛及一头巾,以备唤鸟、持鸟之用,俾君主放鸟之时,放鸟人勿须随之。盖前此所言散布各处之人,守卫周密,鸟飞之处不用追随,鸟须救助时,此辈立能赴之也。君主之鸟,爪上各悬一小牌,以便认识。诸男爵之鸟亦然,牌上勒鸟主同打捕鹰人之名,鸟如为人所得,立时归还其主,如不识其主,则持交一男爵名曰不剌儿忽赤(Boulargoutchi)者,此言保管无主之物者也……此男爵常位于众人易见之处,立其旌旗,俾拾物及失物者易见,而使凡失物皆得还原主。君主由此路径赴海洋,其地距其汗八里都城有二日程,沿途景物甚丽,世界赏心娱目之事无逾此者。大汗坐木楼甚丽,四象承之。楼内布金锦,楼外覆狮皮。携最良之海青十二头。扈从备应对者有男爵数人。其他男爵则在周围骑随,时语之曰:‘陛下,鹤过。’大汗闻言,立开楼门视之,取其最宠之海青放之。此鸟数捕物于大汗前,大汗在楼中卧床观之,甚乐。侍从之诸男爵亦然。故余敢言世界之人,娱乐之甚,能为之优,无有逾大汗者。”

马可波罗所记忽必烈乘象舆打猎的情节颇为有趣。许多汉文史籍不约而同地记述道:元朝驾驮象舆的大象来自南方金齿、缅国、占城、交趾等,为其政权被征服后的贡纳。大象平时圈养在大都皇城北面湖泊岸边,大汗行幸时,命令擅长驭象的蕃官骑在一只象上,导引象舆前进。象舆前面另有前峰树皂旗,后峰扎小旗,五色瓘玉,毛结璎珞的骆驼。一人鸣驼鼓于上,一则威震远迩,替皇帝清道,二则先行试验桥梁和路上的积水,以保证象舆顺利通过。(《元史》卷七十九《舆服志二》;《牧庵集》卷十九《资德大夫云南行省右丞李公神道碑》)

忽必烈不仅飞放打猎时乘象舆,大都、上都春去秋归,征讨东道诸王乃颜也经常是乘象舆。元人赋诗咏其事曰:“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象舆中除忽必烈外,常有宿卫之士参乘。乘坐象舆,岁时往来于两都之间,甚至用于亲征和行猎,这的确是以前蒙古大汗和汉地王朝的皇帝所未曾有的。象舆比较平稳,不影响坐卧休息,又极具皇帝的威严,这无疑令忽必烈十分惬意。

然而,象舆并不绝对安全。至元后期,吏部尚书刘好礼向中书省提出建议:“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刘好礼建言不久,果然发生了忽必烈行猎归来,大象被伶人蒙彩毳扮狮子舞所惊吓,狂奔不可遏止的紧急情况。幸亏参舆宿卫贺胜奋不顾身地跳到大象前面挡住去路,后到的人又割断靷索,放纵受惊大象逸去,才保住忽必烈的安全。贺胜为此受伤,忽必烈亲自慰问贺胜的伤情,还特意派遣太医为他医治和护理。

皇帝巡幸上都,由扈从军队、宗王、后妃、大臣等组成浩浩荡荡的皇帝仪仗,以下诗句就是时人对皇帝仪仗的描写:“翠华慰民望,时暑将北巡。牛羊及骡马,日过千百群。庐严周宿卫,万骑若屯云。毡房贮窈窕,玉食罗膻荤。珍缨饰驼象,铃韵遥相闻。”(《纯白斋类稿》卷二《京华杂兴诗二十首》)

同类推荐
  • 残唐陌刀

    残唐陌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李国文说宋

    李国文说宋

    本书内容包括: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宋朝的夜市——这才开始了中国人的中国;宋朝的耻辱——中国人永远的心头之恨;苏东坡戒诗;文人美食好文章;苏东坡的最后流放;王安石种种;话说赵孟頫;清明上河图等。
  • 天下王权

    天下王权

    这里有以虎豹为食的异兽,这里有力能抗九鼎的强者;这里有强大的兵种,这里有最强大的冷兵器战争。这里是大周王朝,一个即将破灭的国度!这是武将如云,谋士如雨,群雄并起的大时代!穿越而来的李羲将如何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大时代...
  • 与皇帝备胎们的乱世生涯

    与皇帝备胎们的乱世生涯

    这是最乱的乱世,天下从来就是不谁家的,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一个个皇帝备胎跃跃欲试,准备跳上历史的车轮。主角在一旁踌躇不已,他不知道该去排队还是拉一个下来?(已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大明好国舅》,不太监。)
  •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介绍谈到日本时,我们谈些什么?!拘谨的日本人其实最搞笑;日本才是礼仪之邦;为何那么多人青睐卧轨自杀;情人旅馆是怎么回事;日本女中学生的裙子为什么那么短,还能有多短?何谓“我慢”的文化……这里,有日本生活的全景展现……
热门推荐
  • 步戏天下

    步戏天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以为,这是她遇见的最美的事情,就是听着自己爱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唱出来,可是,却字字诛心。。。他知道,从一开始就知道,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在一起,但,他终究还是爱上了不可能的人,哪怕他是怀着目的去接近她的,哪怕他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他却入戏太深,不愿脱离
  • 君生我已老

    君生我已老

    她二十七岁那年,他球衣还未换下,丢开篮球用能点亮一百瓦灯泡的眼神将她从头打量到脚,挣扎良久,最终还是嫌弃地对哭得眼泪鼻涕齐飞的她说——“大婶,如果你三十岁还没有嫁出去的话,我就娶你吧。”她用着坚固的面瘫脸抓着他的衣服淡定的扇鼻涕,“为什么?”他嘴角抽搐一下,“因为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男人有勇气舍身娶你了。”………………………………言犹在耳,她早该知道,从小他就不是个安分角色。也是在她二十七岁生日那夜,向来英明如她,竟一个不小心着了这混小子的道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痞妃戏邪王续篇

    痞妃戏邪王续篇

    痞妃戏邪王续篇九死一生,她活了过来得知被人利用,她寻齐七张藏宝图碎片亲自到七海之巅讨回一切,最终成为凰族第一位女帝
  • 至高法则之神灵桎梏

    至高法则之神灵桎梏

    一个新晋的神灵,弹指间,可以摧毁千万家园,也可以救下万千生灵,唯一做不到的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神座之下,万千信仰,无数光点聚集在一块,形成了五个字——我为何存在。除了挑战其他世界的神灵,再也没有其他生存的意义,只为打破桎梏,不惜重生为普通人。另一个世界竟然跟这个世界相差无几,是为何?是阴谋,这是一场对神的阴谋,或者更准确点说,就连成神,也是阴谋的一部分。
  • 万界咸鱼翻身记

    万界咸鱼翻身记

    苏小熙标准咸鱼,喜欢看小说,动漫不喜欢动,很懒,终于有一天把自己咸死!女主:唐舞桐,古月娜,涂山容容,纳兰嫣然(还需要的投吧?)以后会更斗罗大陆123(4没看过,3没怎么看但剧情知道的差不多),斗破,狐妖,一人,全职法师,罗小黑……先写这么多如果有好看的再加你们想看可以发在评论里现在斗罗1同人文,无敌
  • 天才武圣

    天才武圣

    一穿越就被抓去当奴工,这也太倒霉了吧,吕洪一边高喊,部落永不为奴,一边一通大杀,打破樊笼,冲向了他向往的江湖。他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照亮了整个武林,世人皆称他为武道天才,却不知他正在暗中撸金手指,升级、升级、再升级……
  • 喃柯燚梦

    喃柯燚梦

    美强飒女战士X空名火系帝君架空王朝的自由恋爱战力排行各系王者-各势力掌权者-大小妖王-各级修仙者
  • 灵动大陆.A

    灵动大陆.A

    穿越的黑帮老大,遭遇异界,特殊的历练,牛逼的能力,抱得数个美人归,一己之力,一统天下。一起来看二逼主人公超神的传奇吧。
  • 神探奇侠

    神探奇侠

    一场巨变,一个惊天谜案!自此,他消失了,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人们各种质疑和猜测!他到底去了哪里?或者遭到凶手报复而死?然而,十年之后这个被江湖成为:“神探奇侠”的高人又再次在武林之中!但是这次的出场方式非常奇特!他还会是以前那个智勇双全的他吗?还会是“天下第一探”,还会是“天下第一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