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38

第38章 附编(2)

就审美“情采”而言,《文心雕龙》的贡献在于,它创造了“情采”这一全新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范畴,并开辟专章对“情采”集中予以论析,还以“情采”意识为联结点,将其他许多审美观点贯穿起来,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情采”体系。诸如,《神思》是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谈“情采”,《体性》、《风骨》、《定势》是从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角度谈“情采”,《章句》、《附会》、《总术》是从布局谋篇的角度谈“情采”,《镕裁》是从炼意炼词的角度谈“情采”,《养气》是从创作心境的角度谈“情采”,《物色》、《时序》是从主客关系的角度谈“情采”,《知音》是从欣赏、批评的角度谈“情采”,等等。全面评析刘勰的“情采”观,是一篇专论的任务,这里只简列其荦荦大端。

一是“情志为神明”、“辞采为肌肤”(《附会》)。

这是刘勰“情采”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它科学地表述了以“情”为灵魂,“情”、“采”相统一的美学思想。这个基本观点,不仅一般地承认“情”、“采”的互依,而且进一步指出了“情”的主导作用。“辩丽本子性情”(《情采》)、“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定势》)、“意深褒赞,故义成雕饰”(《夸饰》)之类论述,都表达了这一基本思想。因此,刘勰把“文”分为“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类,并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但是,刘勰从文艺特质出发,也承认“彪炳”、“缛采”(《情采》)的独立性,认为有“情”无“采”,也“未足美”(《章表》)。

二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

这个命题,指明了“物”、“情”、“辞”三者的辩证关系,给“情”、“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显示了“情”的中介作用。“情”因其与“物”相联系,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外物,故“义必明雅”;“辞”因其为“情”所激发,“情”要求“采”的外化,故“辞必巧丽”。刘勰十分清醒地意识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创作的重大影响(见《时序》、《物色》),并特别关注政治思想风气对“情”、“采”的制约。进而,他要求作家在“博观”、“博见”(《奏启》、《事类》、《练字》)基础上,加强情志的陶冶。

三是“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神思》)。

这是深入到构思角度剖“情”析“采”。较之陆机,刘勰更自觉地抓住了“情”这个关键因素。刘勰认识到,不仅在感知外物时,作者之“情”要“与风云而并驱”(《神思》),而且在构造“意象”时更有“情”的催化。现代艺术论认为,艺术形象决不是客观物象的原始形态,而是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第二自然”。这也许就是刘勰“情变所孕”朦胧意识到的真理。这样的艺术造象,通过“披文以入情”的“玩绎”,就自然能给读者以“欢然内怿”的美感(《知音》)。与此相关,创作需要一个有利于激发、升华、表现感情的心理状态,即在平日“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神思》)基础上,酿成一个既高度昂奋,又舒畅自如的“从容率情,优柔适会”(《养气》)的创作心境。

四是“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体性》)。

刘勰认为,作家“才性异区”(《体性》),文采“与情而变”(《颂赞》),那么,艺术“情采”就必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近代文论“风格即人”中的“人”,主要就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即“情性”。刘勰“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一语,确实抓住了风格论的核心。多年来,人们往往对“体性”、“风骨”、“定势”等术语的含义争论不休,其实,它们不过是从不同侧面表述艺术风格。《体性》着重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即“情性”的关系。《风骨》侧重探讨风格理想,“风清骨峻”,清峻而遒丽的美,就是刘勰理想的风格。风格也与“体”(指文体和行文法式)有关。但刘勰认为,“体”是“因情”而立,而后才能“即体成势”。须知,这里的“势”非单指文章气势,而是指与“情”、“体”自然适应的一种基本格调,仍属风格的范畴。

五是“结藻清英,流韻绮靡”(《时序》)。

刘勰赞扬晋代文人的这句话,也可看成是对六朝艺“采”的肯定。《文心雕龙·声律》是我国古代较早专研声律的佳作。它不仅阐明了音声的物质条件——各种发音器官的作用,指出了“高”、“下”、“飞”、“沉”、“双”、“迭”等语音现象,而且还将“标情”与“比音”联系起来,强调了“和韻”体现“滋味”、“风力”的根本意义。另一篇《丽辞》,则据我国审美传统和汉语特点,顺应当时骈俪化趋势,提出了“体植必两,辞动有配”的原则,并具体分析了“言”、“事”、“反”、“正”四种对偶的要领。刘勰反对死板和极端地讲求对偶,而倡导“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迭用奇偶,杂以节佩”的辩证法则。他还强调“丽辞”为“情”服务,要求“理圆事密”与“联璧其章”相统一。《文心雕龙》本身的语言运用,较完满地实践了这些正确原则。

六是“任情失正,文其殆哉”(《史传》)。

重视审美的伦理性和道德感,是我国美学的传统特色。但如果把这种倾向引向极端,确易抹煞艺术的特殊性,“礼乐”观就有此弊。但也应看到,“礼乐”观毕竟蕴含重视文艺理性制约和社会功能的合理因素。这种合理内核在六朝的历史积淀,便是刘勰“情采”观中的“情正”说。刘勰主张,审美的“情”应当与“义”、“理”、“德”等伦理因素相统一,而反对“任情失正”。与此相关,刘勰十分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诸子》、《程器》)和“负海内之责”(《史传》)的责任感。虽然,“情正”说具有封建伦理的深深烙印,在运用这种理论评论创作时也常常表现出保守和拘执,但是它要求“情”包含伦理的质素,将积淀着“理”的“情”与适当的“采”有机融合,确是一种合理的见解。

四“情采”观的历史意义

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情采”观,是对战国、两汉创作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对“礼乐”观的辩证扬弃,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重大转折。抓住了“情采”,也就抓住了六朝审美意识的主潮和核心。这一理论的基本点是:以积淀着理性的“情”为灵魂,“情”与“采”和谐统一。“丽辞雅义,符采相胜”,是它的审美理想。“情采”范畴本身,就已正确把握并简明表述了艺术的特殊本质。我以为,仅此而论,在现代文论术语中,还没有一个范畴能达到如此准确和明晰的程度。

六朝“情采”理论,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情”布“采”的丰富经验,不仅对当时的艺术创造和鉴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后代的艺术发展,也提供了宝贵启示。我国古代审美理论,也正是以此为转机,由前此对文艺外部关系的关注,导向对艺术形象构成规律和鉴赏规律的研讨。当然,“情采”意识中那种“嘲风月,弄花草”的柔靡倾向,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但与“情采”观的积极作用相比,究属次要地位。就艺术创作的核心而言,我国历代一次次文艺繁荣,也可说就是一次次“情采”的闪光,所谓“丽藻凭巧肠而浚发,幽情逐彩笔以纷飞”。

众多的文学史籍,几乎无不突出唐代对六朝浮靡文风的批判,却大多忽视唐代继承六朝“情采”的一面。实际上,六朝“情采”对唐代文艺繁荣确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那强烈的抒情倾向,构思、声律、俪辞等艺术规律和技巧,对唐代抒情艺术(诗、画、书、舞)的繁盛和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滋养。诗歌,谢(灵运)、谢(朓)、庾(信)、鲍(照)之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书法,钟(繇)、卫(铄)、王(羲之)、王(献之)之于孙(过庭)、张(怀瓘)、李(阳冰)、怀(素);歌舞,南朝《白紵》之于《霓裳羽衣》,其承传因革,均皎然可寻。诗杰李、杜,虽都曾对六朝文风有所批判,但同时也对六朝审美精华有所吸取。李白赞叹过建安、小谢诗歌的“逸兴”和“清发”,杜甫则有“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的自白。李白扬其壮逸、清新,杜甫取其蕴藉、工谨。唐代审美理论也惠享“情采”意识的哺育。诸如书论之“意先笔后”、“务于神采”;文论之“不得其平而鸣”和“以发其郁积”;诗论之“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和“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乃至皎然“取境”,司空“辨味”,无不折射出“情采”的闪光。唐代的审美观念,吸取了战国、两汉对社会理性内容的重视和六朝对“情”、“采”的张扬,批判了拘泥伦理和辞采流靡两种不良倾向,完成了一个更高阶段上的螺旋飞跃。

此外,我们的视野如果不拘拘于艺术的参伍因革,那么还可看到,六朝“情采”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斗争,也曾产生过积极影响。封建末世,统治者每以僵死的伦理扼杀自由的感情。而“情采”观不重“象德”、“识礼”,提倡称情使性,宜其为不拘礼法之士借重。清末阮元等人的文、笔之辩,斥韩、欧重“道”之文不得称“文”;龚自珍、谭嗣同辈,以“沉博绝丽”之文载“非圣无法”之道,无不扯起六朝的旗帜。刘师培早年也曾借评述六朝艺苑,投入反清的思想斗争,见解卓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就在此背景下撰成。由此可以窥知,六朝“情采”确实隐含着某些思想解放的质素。

俱往矣!时至今日,我国的审美发展史巳翻开了本质上不同于往古的崭新一页。但是,六朝“情采”所包含的普遍真理,却并未随同那个时代一起消逝。我国近三十年来创作思想的左右摇摆,往往与违背“情采”规律有关。或是强调以情动人,就无视合理的道德约束;或重视艺术的政治功能,就畏惧真挚的感情抒发;或片面追求奇采而不顾情志内容;或因缺乏文采而流入空洞说教。这种状况有力地证明,六朝“情采”理论并未成为历史的陈迹,“情采”的闪光,将辉映着我们探索审美规律的曲折道路。

(本文原载于《文学评论丛刊》第18辑)

注释:

[1]《荀子·礼论》。

[2]《论语·阳货》。

[3]《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4]《荀子·富国》。

[5]《汉书·贾邹枚路传》。

[6]《西京杂记》。

[7]王逸:《楚辞章句序》。

[8]《毛诗序》。

[9]参看阎丽川《中国美术史略》修订本第91,99页;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复旦学报》1981年第3期。

山水有清音

——六朝自然审美管窥

人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但是,并非人与自然的任何一种关系都能导致对自然的审美。只有当人类不是被动地顺应自然,自然对于人已不是或不完全是具有威慑性的存在,而是人们能较有效地认识、改造自然,从必然中争得一定的自由时,自然审美意识才得以产生。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实践是生产劳动,而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此,一般说来,自然审美意识往往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相联系。当然,生产实践是审美意识产生的最深根源,由生产到审美,还要经由许多复杂的中介环节,特别受政治、文化的重大影响。

由于我国农牧业生产出现较早,在古代比欧洲同期更为发达,社会长期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而我国的自然审美意识产生甚早,也更为浓郁。“士”极早和大量地出现,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而又微妙的地位,是自然审美意识产生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政治斗争中分化出的失意士人,或逃避现实,或消极对抗当权者,或寻求精神寄托,每每走向自然,寄情山水。生活条件和文化教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本民族的自然审美意识,形成美的创造和理论。沉醉于“山林”、“皋壤”以“欣欣然而乐”的道家濠濮意识,成为我国古代自然审美的一条思想线索。我国多样、秀美的地理环境、山川风物,对自然审美意识的形成又提供了江山之助。我国古代的自然审美意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但就其基本精神而言,则是追求形神结合而更重神韵,物我交融而更重情意,知、悟兼顾而更重感悟的境界。在自然美艺术的创作中,则追求一种化工天成、清新淡远的美。正是上述基本精神,决定了我国自然美艺术创造的其他一系列美学特征。中国自然审美的重情意,重神韵,重领悟,重天然,与欧洲自然审美的重物象,重形肖,重认识,重铺染,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中国自然审美民族特色的初步形成,恰恰是在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魏晋南朝(简称“六朝”)时期。

一、六朝自然审美的自觉

在我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的”往古之世,人类对自然并无审美可言。我国原始神话所表现的日、月、山、海等自然物,只是初民在幻想中力图加以征服的人类对立物,它们还不是审美的对象。但“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界的统治,在每一新的进展中扩大了人的眼界。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不知道的属性”[1]。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开始逐步由纯物质功利的关系延生出审美的关系。早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晚期,动植物花纹就开始在陶器上出现。但当时主要还是直接表现劳动成果,仍然带有极大的实用性。到殷周春秋战国期间,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视野扩大了。除动植花纹外,天地、山川的花纹和图案纷纷出现。“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的“类分”意识,使自然美与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类型性的对应。这突出表现为“君子比德”和运用比兴手法烘托、象征人物。但以自然风物的外在特征比附人的抽象品德如“智”、“勇”等,毕竟审美因素甚微。《诗经》和屈赋中对自然的大量描写,更多地与人物命运和思想感情相联系,审美因素显著增强。但这些自然风景也还多是作为人物背景或象征情操的借用物而出现,仍不是直接和独立地对自然的审美。时至两汉,对自然的审美有了进一步发展。张衡《归田赋》“於焉逍遥,聊以娱情”的叙述,证明当时对自然美的“娱情”功能已有所认识。的确,《归田赋》自身对景物的描绘就颇具美感,而且对山川草木之美的赞叹还融有作者的高洁志趣。此外,象刘邦《大风歌》、汉武帝《秋风辞》,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对自然的描绘,也多能达到“婉转附物,怊怅切情”[2]。以上极为粗略的巡礼,无非是想说明,从远古到两汉的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自然审美虽然或多或少地受到直接功利的羁绊,迄未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和时代潮流,但自然审美的幼芽又确在滋长、壮大。正是这长期的量变积累,才带来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六朝自然审美意识的自觉。

那么,自然审美“自觉”的标志是什么呢?我以为,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人们必须较普遍地观赏自然形式美,获得娱心寄情的心理体验;第二、出现直接和独立地描写自然美的艺术创作;第三、产生对自然审美的理论概括。如果此言不谬,那么社会和文艺发展的史实将会向我们证明,六朝是自然审美当之无愧的“自觉”时代。

历史翻到六朝一页,人们便看到了士大夫文人纷纷投入自然山林的图景。“丘壑每淹留,风云多赏会”[3]。成为士人的风流韵事。有人宣称“为贪只山水,所竞惟逍遥”[4];有人把“山水之美”引为“知己”[5];有的把自然美景作为人生四大理想之一[6];甚至有人将自然美“向人铺说,无异于好美色”[7]。《世说新语》中就多有此类高谈阔论。人们熟知的成语“如行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就源于晋人王子敬对山阴风光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山水的密切接触,已不仅是物质利用和感官享乐,而已达到外物与心灵契合交应的得趣、“畅神”。谢灵运就认为,“衣食”是“人生之所资”,“山、水”才是“性分之所适”,因而主张“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8]、“遣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9]。由此可见,他对自然风物已舍弃直接功利目的,而取欣赏态度。也许正因为对山水的审美与人的性情陶冶密切相关,所以时人才常常把山水赏会视为文人的必备修养,对那些“神情都不关山水”的人嗤之以鼻。我们还可发现,当时的劳动群众也普遍产生了自然审美意识。南朝民歌就多有对自然美的描摹。《子夜四时歌》所谓“山林多奇采,阳鸟多清音”、“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歌吟,证实了劳动群众对自然的色彩、音声之美已能充分领略。

同类推荐
  • 渭南年鉴·2011

    渭南年鉴·2011

    2010年底,渭南市辖临渭区、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8个县和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韩城、华阴两个省辖市,共123个镇、6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3222个行政村,180个居委会。渭南市历史悠久。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回族文化新论

    回族文化新论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中华文明的洪流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回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留下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辉篇章和不可磨灭的业绩。在长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回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回族文化可说是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热门推荐
  • 灵偶师

    灵偶师

    这里的人偶千金难买,有缘即送。汝为有缘人!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斯人已逝,擦肩而过,身不由己,爱与恨的交纵,悲与欢的交缠……每一件人偶都是孤品,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可以再复制一个或者十个,哪怕是上百个!但,都已经不是原来那一个了!___简灵可是我扔然留了下来,为了那份念想,在黑暗中咀嚼孤独,寂寞……___琴语什么仙人,我只是简灵造出来的一个人偶!我的生命是你给的,名字是你取的,无论尘世如何变动我都只有你!命?我不信命!如果命运已经注定好了的话,那我就去打败他!___叶云
  • 被风吹走的回忆

    被风吹走的回忆

    本小说源自于作者本人真实事件进行改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小说主要内容:徐瀚与朱迪的青春故事,以及17班同学之间所发生的趣事。阳光少年徐瀚堕落成抑郁少年的全过程,在朱迪,染白,陆泽等好友的帮助下结果又是如何呢?本小说埋下许多彩蛋,待读者发现,并增加了新型互动方式。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Tobecontinued
  • 道留萍踪

    道留萍踪

    江湖传言:“玄不救非,课不改命。”究竟何人能打破这个传言,成为一代相师?
  •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必须的。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疾病的侵袭等因素,导致现代人失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本书从失眠的各种成因着手,详细叙述了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的病理性、生理性、心理性因素,并且对症下药,对每种失眠症都给出了详细的治疗和日常护理方法,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结合中西医对于失眠症共同的观点和治疗手段为人们彻底规避了失眠的隐忧。本书介绍了大量实用的保健手法、辅助睡眠的运动方式和食疗餐单,改善失眠效果良好,并且简单易操作,对于那些饱受痛苦的失眠症患者,本书不失为一本“解救失眠患者的宝典”。
  • 是梦吗不是我

    是梦吗不是我

    还没想好简介就是脑洞产物,谢谢大佬们围观
  • 念之情切

    念之情切

    希望我喜欢的人啊,一生平安幸福、喜乐,有人伴,有人闹;有人问他粥可温,有人与他立黄昏。望着某一天你我暮年,静坐庭前,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下等千年

    花下等千年

    仙界的她一出生便是仙身,她所出生的地方,上空浮起了一轮明月,且终年不落,故而取名为月,她是仙界公主!妖界的她一落地,百花齐放,香气弥漫,久久不散,她所走过的地方,都会莫名的开出许多花,故而取名花。魔界的她一出世,周围的敌人无缘无故变成了疯子,故而取名为风,她是魔界魔尊!人界的她她一出世,沙漠莫名奇妙下起了雪,且注定是未来的皇帝,杨巅峰(羊癫疯)是也……灵界的他一出世,所有的一切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中,故而取名为夜,他是灵界少主!
  • 乡女湘红

    乡女湘红

    乡女湘红的少年烦恼,在乡进城的种种经历,其间有欢笑有泪水,既可爱又可恨,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五年邀约之一见倾心

    五年邀约之一见倾心

    他苦苦等了她五年,结果……“背着这么笨重的我,累吗?”“不累,反倒觉得很幸福,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你是不是傻呀?”“啊~,好疼。”“不是吧,我也没使劲呀,真的很疼吗?”“哈哈,被我骗了吧?我逗你玩的。”“我让你骗我,让你骗我。”她试图去挠他。“呵呵,别闹,等会儿我们都一起滚下去,万一我摔得半死不活,你可要对我负责到底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