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2800000016

第16章 积极心理学与财富:财富的简易获得法(1)

财富是美好人生的物质基础,更是自我价值、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财富也成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之一。然而,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财富观,在充满诱惑的财富之路上,便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不仅无法享受财富,而且可能陷入痛苦的深渊。因此,我们需要像那些深谙积极心理学智慧的成功人士一样正确地认识财富,用积极的心态追求财富。

树立“让金钱为我们工作”的财富理念

罗伯特·T.清崎是美国乃至世界都赫赫有名的财富专家,以独特、新颖且正确的财富观念被人们认可、追捧。他曾经在哈佛做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演讲,其主题为“开启你的财富”,在演讲中他重点强调了人们对待财富时应该坚持的正确心理理念是“让财富为我们工作”,而不是大多数人所以为的“为了金钱而工作”。

哈佛学子们从清崎的演讲中受益匪浅。而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首先,清崎指出,“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传统财富理念是造成人生财富困局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财富是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支付餐费、缴纳税款、租房等。因此许多人都是为了获得财富而工作。然而,这种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的观念和意识很容易使人们掉入财富的陷阱之中,一辈子都为了财富而辛苦工作,一辈子都受制于财富。

事实上,即便事业非常成功的人,如果其财富理念是“为了金钱而工作”,那么他也可能陷入财富的困境之中。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积极的、正确的财富理念才能带来让人愉悦的财富状况。清崎告诉我们,所谓正确的、积极的财富理念就是“让金钱为我们而工作”。

虽然,事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不可缺少的途径。但在财富方面,我们应该将视点放在资产而非收入上。在演讲中,清崎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1974年,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受邀到奥斯汀为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班作讲演。清崎的一个朋友、克罗克的演讲对象之一——基思·坎宁安因此而有机会与克罗克在激动人心的讲演之后坐在一起喝啤酒。学生们问克罗克是否愿意去他们常去的地方一起喝杯啤酒。

当时,克罗克的事业成功,所拥有的财富让众人羡慕。于是,他们谈到了财富话题,克罗克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谁能告诉我,我是做什么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笑了,基思他们以为克罗克在开玩笑。然而,克罗克又慎重而认真地问了第二遍:“你们认为我能做什么呢?”

学生们再一次笑了,有一位学生回答道:“雷,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是做汉堡包的。”

听到这样的答案,克罗克哈哈大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会这样认为。”接着,他停止了笑声,并很认真地说道:“的确,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做汉堡包,但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与其说我做汉堡,不如说我做房地产。”

面对满脸费解的众人,克罗克花了很长时间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话。原来,克罗克的远期商业计划中,基本业务将是出售麦当劳的各个分店给合伙人。克罗克对房产做了巨额投资,他所拥有的房产甚至比天主教会还多,并且因为他深知房产和位置将是每个分店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他大都挑选一些最值钱的街角或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来做投资。与此同时,他将这些房产或卖或租给每一位加盟商,进而从房产投资中获取收益。

这次谈话让基思树立起了正确的财富理念。今天,基思以连锁洗车场为事业,但在财富之路上,他却重点投资洗车场的地产,进而实现了“让钱为自己工作”。

显然,清崎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告诉我们让钱运作起来,让钱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财富才是正确的财富之路。用现在流行的财富说法来说就是:对于财富,我们应该走一条财富自由之路,而不是为了财富而努力工作。

现实中,许多人每天被繁多的工作包围着,马不停蹄地工作着,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是,在忙碌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你这样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除了工作,你的生活是否应该更为丰富?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你未来有什么计划?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有安全感?如果有一天你无法再继续工作了,你有充分的财务保障吗?你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经济状况吗?你想多出一些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吗?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工作的最终目的都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当你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时候,你就不会被这些问题困扰了。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呢?

通俗地说,财务自由就是即使你不工作,也不必为金钱而发愁。当工作不是你养家糊口的唯一手段,你拥有其他收益的时候,你不必每天为生计而奔忙,你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时,你就达到财务自由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拥有的钱越多,你就越自由。

如果你对什么是财务自由仍然不甚了解,那么,你可以听一听美国第一理财大师苏茜·欧曼的说法。这位理财专家的身价之高非常人能及,如果你想和她共进晚餐,你需要支付1万美元的费用。也许你觉得这太昂贵了,但是人们仍然趋之若鹜,要知道,如果你能从她那里获得一些理财建议,这些理财建议带给你的财富收益可能远远超过l万美元。苏茜·欧曼具有非常卓越的理财能力,她被《今日美国》杂志称为“个人理财的发电站”。她在接受《钱周刊》采访时,给出了什么是财务自由的答案。

苏茜·欧曼认为,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想要的和所拥有的,并且不为之而忧虑。你知道你明天有生病或者被炒鱿鱼的可能,但是你并不为之忧虑,因为你已经有充分的存款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舒适的生活;你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会老去,再也没有经济收入,但是你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适,因为你早已经有了充分的经济保障;你不必为了多挣那么一点钱,而勉强自己放弃安逸的假期,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财务自由不是所有的男士都戴着名表,开着名车,不是所有的女士都拎着名包,住着豪宅,而是不因为财务状况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不自由。如果你喜欢时尚,你可以去世界时尚元素汇集的巴黎;如果你喜欢宁静和自然,你可以去西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会说“我没有钱,等几年再说吧”。

有足够的钱给自己一个无忧的生活,同时也懂得享受生活,让钱为自己服务,让钱帮助自己做想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

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揭示了人生的四种财务自由情况:第一,雇员,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有限的经济收入,财务处于完全不自由状态;第二,自由职业者或小业主,同样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但是其自由程度要比雇员强很多,拥有小自由;第三,企业家,他人为其创造收入,在财务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第四,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取被动收入,是财务大自由者。

由此可见,我们工作的目的不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也不能是为了钱而工作,而应该是为了财务自由而工作。在努力工作,试图走出一条“雇员——自由职业者或小业主——企业家——投资者”的财务自由之路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停下来休息,享受生活。

心理启示录

今天,如果谁仍然在“为了钱而工作”,那他就注定了为钱而头疼。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那些深谙积极心理学智慧的人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比尔·盖茨用钱做投资,进而构建合理的个人资产结构,让钱去赚钱。同时,他更懂得让钱服务于自己,他认为慈善能够带给自己心理满足,于是他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580亿美元捐给了慈善事业。

“让钱为我们工作”这种对待财富的态度、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从心理上树立正确的财富理念——让钱为自己工作、服务于自己。有了这种正确的财富理念做引导,我们在财富之路上才能够轻松而行。

让自己的“心理账户”保持理性的状态

在财富方面,比尔·盖茨无疑是成功的,他曾1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宝座。然而,他却一直让自己的“心理账户”保持理性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钱得到了最合理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而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他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客车位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盖茨不愿多花几美元钱将车停在贵客车位上呢,原因很简单,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他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菜苦咸难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在心理上形成“几美元而已,算不了什么”的非理性想法,让自己的心理账户处于非理性状态,进而将这几美元做不合理的财富配置。在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成就时,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像他一样让自己的心理账户保持理性状态,是否能够像他一样积极、合理地配置自己的财产资源。

要想在财富的道路上有所收益,我们必须重视且时时审视自己的心理账户是否理性。那么,什么是心理账户呢?

心理账户这一概念是由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提出的。萨勒指出,除去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将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例如,把工资放进“血汗钱”的账户中;把年终奖放入他人奖励账户中;将购买彩票获得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对不同心理账户里的钱,人们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消费行为。“血汗钱”,人们会精打细算,谨慎支出;他人额外奖励的钱,会抱着轻松的态度进行消费;“天上掉下的馅饼”往往更不会珍惜,常常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挥霍一空。萨勒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

他为实验参加者设定了两种情景:一种是,去听音乐会之前,发现价值200元的门票不见了,但是还可以再买到;一种是,去听音乐会之前发现丢失了一张与音乐会门票等价值的电话卡,而音乐会的门票是可以全额退票的。问实验参与者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

结果显示,当丢的是音乐会门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听;而丢的是电话卡的时候,大多数人表示会去听,虽然门票与电话卡是等价值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呢?原因就在于,人们在心理上将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当丢失的是电话卡时,是不会对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产生影响的,所以大部分人仍然会去;当丢的是音乐会门票的时候,就会使音乐会门票所在的账户亏空,进而人们会选择不去听音乐会。

由此可见,人们的消费行为除了受到实际的经济收入的限制之外,也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在萨勒之后,又有许多经济学家对心理账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心理账户理论发展、深化。

1981年,丹尼尔·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在对“演出实验”的分析中使用了心理账户的概念,表明消费者根据不同的决策任务形成相应的心理账户来进行决策行为。卡尼曼指出,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进行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的一个过程。

1984年,卡尼曼教授和特韦尔斯基教授对此提出了个人观点,他们认为,人们要作出选择,就必然要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评估,将选择的结果进行获益与损失的对比,而这个对比过程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1985年,萨勒教授在其著作《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文中,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他对心理账户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系统论述了心理账户导致个体违背最简单的经济规律的过程。萨勒认为:个体、家庭、企业集团都存在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当这些经济体做决策的时候,其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运算规则有时是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

1996年,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特沃斯基提出,心理账户是一种认知幻觉,它对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产生着影响,它使投资者们不能理性地关注价格,进而做出了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1999年,萨勒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历时20年的“心理账户”的研究内容。在文章中,萨勒指出,心理账户有三部分内容最值得人们关注:其一,心理账户参与了对于决策结果的感知、制订及评价过程;其二,资金被人们根据来源和支出的不同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这些心理上存在的明确或不明确的特定账户的预算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其三,账户评估频率和选择框架是根据人们的心理情况随时变动的。概括地说,“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进行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在进行财富决策时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的经济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董卿:这样说话更动人

    董卿:这样说话更动人

    董卿是国内炙手可热的主持人之一,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董卿在节目中,一直以一个知性、有才情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她说法的方式、温文尔雅的做事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本书收录了董卿采访中一些经典的沟通案例,在节目中令人拍案叫绝的语录,进行专业的解读,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从而综合提升说话之道。
  • 勇敢与接受

    勇敢与接受

    本书从勇敢与接受的角度,通过故事与点评结合,启迪与思考相结合,对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给以启示的指导。
  • 青少年做事智慧故事

    青少年做事智慧故事

    《青少年做事智慧故事》以培养青少年做事智慧为目的,以传播为人处世的道理为目标,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标准,精心选编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青少年做事智慧故事》分若干章节,针对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分门别类,精心组织,是奉献给广大青少年的一份精神大餐。为了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和辩识故事的内核,思考为人处世的道理,每一篇故事后面增加了启发性文字,便于青少年阅读后的思考和理解。
  •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内容简介: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21世纪,什么最难得,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际网,每个人都期望成为人才,而人才的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人脉网,而促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的交际手腕,与上司交流需要机会,与同事沟通需要技巧,与朋友攀谈需要口才,求人办事、化解矛盾、加薪晋升……这些都需要你具备高超的交际手腕!
  • 无障碍沟通心理学

    无障碍沟通心理学

    朋友聚会因言语不合不欢而散,微信聊天分分钟被拉黑,论坛发帖回复总是招骂,客户聊到跳单,一约会就冷场,提意见不被接受,说拒绝得罪人……为什么开口就会遇到这么多糟心事?原因就在于不懂沟通心理学。无论沟通的形式如何变化,人的心理需求、变化,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本书从实际出发,运用心理学原理,收纳了很多巧妙处理尴尬、纠纷、矛盾、冲突的案例,能够帮助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顺利地表达自己、读懂他人,并且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热门推荐
  • 宇宙方程之失灵的梦

    宇宙方程之失灵的梦

    一名科学家在宇宙探究中落入黑暗空间,没想到侥幸出来后却进入了万年后的世界.在这个超科学的世界里,如梦如幻,一切都是美好的发展着,还是暗藏危险,是人类的天堂还是地狱?
  • 辛德莱尔世界的诅咒

    辛德莱尔世界的诅咒

    架空的西方玄幻世界,融入克苏鲁元素,在各方势力的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小女孩能否解开自己的身世,并夺回属于她的一切.
  • 咸鱼翻身

    咸鱼翻身

    一个孤儿,从小在一个没落的小村落跟着混混们过活。有一次因为在游戏厅了和一个小孩子做了一笔生意,接着通过小男孩认识了她此生的贵人,从此走上了逆袭的道路。
  • 小丑之黎明

    小丑之黎明

    小丑从来是社会底层的悲催的人,他认为他是丑陋的人,总是低垂着头走路。历史课上的英雄似乎点燃了他的信心,于是,他开始寻找,却在途中跌入时空的旋涡,开启了时空传搜之旅。这一次,让他深深地体会了丑陋......收货丑和美之后的小丑,却发现,全部都是阴谋
  • 非洲的青山(海明威文集)

    非洲的青山(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也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率性坦诚和真男人的人格魅力,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 真正的机甲求生

    真正的机甲求生

    3000年,当人类在美滋滋的开发太阳系的各个星球的物资时,殊不知已经有一个星海文明已经盯上了人类。杨飞因为在机甲学院顶撞贵族被除以死刑,醒来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具即将被销毁的机甲。人类能否战胜星海文明?杨飞又是否能以机甲的身份活下去?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丑恶的苹果

    丑恶的苹果

    一个普通人在读完大学后,就应该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取一个合适的妻子,然后生儿育女将他们养大。石羽一直都是这样想的,直到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他遇到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女人……大学毕业拍合影的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令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也正是这件事情,使他的人生偏离了轨迹……
  • 娘子,好撩人

    娘子,好撩人

    她为了他寻找到宝藏,却被他的妻室推进墓中的黑水崖底,许是老天怜她,时光回到一切还未发生时,一世,她知他一心想找到那传说中的古墓,便想方设法的将他带到那富可敌国的财富面前,岂知,她得到的,却是永沉黑水崖底,这一世,她却不会再让他如愿,目的,毁了那古墓,她要让他痛不欲生。
  • 称霸星域

    称霸星域

    随着古文明的逝去,人类将迎来新一轮的星域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