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19100000006

第6章 甲骨文的发现与早期研究(1)

朋友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很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那么,什么是龙呢?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在现实中并不曾真实地存在过。可以说,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是多个部族图腾信仰的复合体。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始于黄帝,数千年的历史赋予了它至高无上的威严。

既然龙只是一种图腾、一种象征,那么,这种东西是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不是,传统中医中有一种中草药就叫“龙骨”。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山野之间龙有蜕骨,可以入药。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汉代医书《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将它写入方剂。不过呢,它并不是真的龙的骨髓,其实是上古脊椎爬虫类动物如犀牛、大象等的骨头或化石,简单地说,龙骨就是风化了的古代动物骨骼。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龙骨的药用价值说得很详细,说它主治小儿、妇科和男子虚弱等各种病症;也可医治红伤,即做刀伤药。龙骨味甘平,能生肌防腐,具有解热、退热、镇静安神、生肌敛疮等功效。

甲骨文的发现和被认识,最早便是与它的龙骨身份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节甲骨文的发现

一、剃头匠巧将甲骨作“龙骨”

清代末年,河南安阳一带,旱灾、虫灾肆虐。洹河南岸有一个名叫小屯的村子,这里的土地干旱情况尤为严重,同时又与其他地方不同:百姓犁地的时候,翻上来的耕土里不时地夹杂着许多白色的小片片,拿在手上看着像是干朽的骨头片,分量很轻。这东西虽然跟偶然出土的一些铜器、玉器等古物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但铜、玉等器物是“宝物”,可以卖钱,这些不知哪朝哪代的骨头片瞧着就没有丝毫价值,百姓耕地时无意间把它挖出来,往往随手用锄把、犁头砸碎了充作田间的肥料。我们今天已经知道,这就是殷商时期刻着卜辞的甲骨,在当年被百姓以这种方式损毁的甲骨的数量不可胜计。

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谁能想到,这种甲骨被埋没甚至被无限制地毁坏的情况,是被一个普普通通的剃头匠来宣告终结的呢?

这个剃头匠,姓李名成,家住清朝末年小屯村。难道说,一个乡村的剃头匠竟具有识别甲骨文的超人眼光?才不是呢。这位李成,不知何时染上了一身脓疮,脓水流淌,连衣服也无法穿。他无钱寻医买药,突发奇想,就把扔在河边的甲骨碾成粉末,涂在脓疮上,想不到见证奇迹的一刻竟在此时来临——他身体疮面的脓水很快就被这些骨粉给吸干了。既然骨粉有吸脓的功效,何不再大胆地进一步试验呢?他把骨粉敷到不小心用刀片划破的伤口上,血止住了。更为奇特的试验是把一根细草用唾液沾湿后,横放在甲骨上,这草却转成了竖的方向。

甲骨有这般“特异功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屯村。人们在割草、麦收和秋收时被镰刀割破了手,就用风化了的骨头捏成粉敷到伤口处,伤口不仅立时就不再流血,而且愈合很快。人们就把这些骨头当成中药土方,拣起来放到家里准备治红伤,那几年小屯村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放着这些从庄稼地里捡来的这些骨头。没有文化的老百姓认为这是神仙显灵,一些读书人则说它是“龙骨”,因为他们从《本草纲目》上查到了有关龙骨的记载。

李成挑着剃头担子走街串乡,乡下生意少的时候,也跑到距离小屯村五里路远的安阳城里给人剃头。他在给药铺伙计剃头时说自己能弄到治红伤的“龙骨”,问药铺收不收这种奇药。药铺老板让他带来龙骨当场进行止血的试验,果然见效!于是,药铺掌柜开始以六文钱一斤的低价收购。这样,甲骨以“龙骨”之名而走进了中药铺。

既然“龙骨”能卖钱,小屯村的百姓们便有意识地去挖来“龙骨”往药铺里出售。只是百姓们既没文化,又缺乏历史知识,谁也没注意不少“龙骨”上面有一些刻画的东西。

二、药店伙计与甲骨文失之交臂

最早注意或发现甲骨上有文字的人,并不是专家、学者,而是安阳城内中药铺收购中药材的伙计。李成每隔一段时间,就将新挖到的“龙骨”成筐地卖到中药铺。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卖到中药铺的甲骨就有几百片之多。药店伙计收购“龙骨”时,检查得很“严格”,发现就把有字的骨片时就捡出来扔到一边,因为他们认为“不合格”。从客观上说,是安阳中药铺的伙计首先发现了甲骨上刻有文字,但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了它们的价值,当然也就不会追根寻底去探讨这些古文字的来源。

可怕的是,李成见药店伙计挑捡出那些有字的甲骨拒收,心疼得不得了,他只好将它们背回家,用剃头刀刮上面的字,没费多少力气就把一堆有字甲骨收拾干净,加上新搜集的一些掺在一起,再挑到城里药铺二次贩卖,就把存货全部卖出去了。可是他这么一乱刮,记载着辉煌商史的甲骨文就化做尘土,一批甲骨文也就此被毁了。同时,他还开动脑筋搞自产自销,将一片片甲骨用锉刀磨成粉末,在庙会上摆起摊子,卖专治刀枪箭伤的“龙骨”粉。为了让百姓信服,他有时还会来个苦肉计,自己拿镰刀割破手指,然后撒上一点自己制造的“龙骨”粉,血马上就止住了。这算得上由中国百姓自主发明的较早的市场产品直销广告了吧?

在李成影响之下,清朝光绪年间,小屯村民大批挖出的甲骨不是被当做能治疗妇女病和虚弱的中药材“龙骨”出售给中药店,就是被李成在安阳每年春秋两季庙会及村镇集市上做治疗外伤的“刀尖药”零售。据罗振常在《洹洛访古记》中记载:“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去者,悉以填枯井。”在甲骨文被认识之前的几十年间,有大批甲骨文以这样的方式被毁灭。

时间久了,安阳的中药铺也把收购的“龙骨”高价贩卖到外地,经常让做买卖的药材商带些“龙骨”到外省,特别是到京城去。这样一来,甲骨除了治疗跌打损伤,还被当成中药“龙骨”灌进了千万病人的肚子里治疗疟疾、癫痫病及妇科病等。可以说,这些病人糊里糊涂地吃进肚子的,其实是许多宝贵的殷商史料啊。

然而,就在这时,事情有了转机。

三、“甲骨文之父”慧眼识甲骨

正式发现甲骨文的神奇传说之一,是在1899年夏秋之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疟疾,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药店买到了“龙骨”。龙骨上面那些像是文字的刻画引起了他的注意。研究之后,他认为这是殷商的遗物,于是定名为“甲骨”,并称其上文字为“甲骨文”。随之他以每片二两银子的厚价,将达仁堂所有带文字的甲骨全部买下。此举引起轰动,文人学者及商贾竞相搜求这种带有文字的甲骨。

不过,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经过还有另外的说法。王懿荣对甲骨文并不是在吃中药时的发现,因为据考证,当时北京菜市口根本没有“达仁堂”而只有“鹤年堂”药店,达仁堂药店是在民国以后才成立的;而且吃中药也不可能发现甲骨文,因为卖到中药铺的有字甲骨已被刻去文字,并砸成一厘米见方的小碎块后才出售。那么,甲骨文又是如何进入王懿荣的视野的呢?

原来,小屯田中在出土“龙骨”以前,小屯村一带就常有古董出土,古董商把这些东西带到南北的大城市,再高价卖给那些喜欢收藏古董的名门世家、文人墨客。山东潍县是近代重要的古董集散地,有许多人甚至世代都在做买卖古董的生意,范维清就是其中之一,他与京津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都有生意往来,许多人是他的老主顾。1899年,他来到安阳,虽然收购了一些铜器、玉器,但货色都不令人满意。当他无意中看到小屯村民手中所拿的“龙骨”时,便下意识地地买下十几块,带到北京找老主顾们鉴定一下,看有没有销路。因为自己也是头一回见到“龙骨”,到底找哪位专家鉴定呢?他最终找到了当时在金石圈古董鉴定上有着很大名气的山东老乡、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这也就成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传说的另一个版本。

当然,发现甲骨文还有另一个传说,是说它的发现者是《老残游记》的作者、晚清大收藏家刘鹗。一次,刘鹗到河南办事,在街上碰到一个人倒药渣,边走边倒。刘鹗俯身拾起几片仔细看了看,追上那人问是什么药,那人回答说不知道,又问在哪里买的,那人告诉了他。刘鹗到了那家药店,店主告诉他说是“龙骨”,可以治五劳七伤。刘鹗见上面有文字,看样子像是龟甲,于是认定为古代文物,掏钱将所有带字的全部买下,从此开始了深入的研究。

但是,为中国文化界及甲骨学界所公认的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是谁呢?他就是王懿荣。而刘鹗在甲骨文的初期研究上,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严格地说,王懿荣也不是第一个见到和发现甲骨文的人。古董商最初找到在天津金石学界小有名气的王襄与孟定生,王、孟二人虽然认定甲骨上的文字是“古简”,但二人的名望不具权威性,古董商就又把甲骨文带到北京,找金石学界的权威王懿荣鉴定。从此,甲骨文才被世人认知,世人也就理所应当地尊称王懿荣为“甲骨文之父”。

四、王懿荣与清代金石学

讲到这里,就有必要对王懿荣这个人物做一下介绍了。

王懿荣(1845~1900年),山东烟台福山人。字正儒,号廉生,清末著名金石学家。

《清史稿·王懿荣传》中说:“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

王懿荣,出身于烟台福山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家庭为儒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曾出仕为官,官声、学问名重一方,亲戚中也有如郝懿行、缪荃孙等国学大师级的人物。在此氛围中长大的王懿荣,自幼就熟读经书,一生亦宦亦学。他的志趣与真爱并不在仕途,而是在收藏和研究金石文物、古籍字画方面。受家学影响,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对金石古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鉴定经验。在考中进士之前,他就已名满京师,士子争相结交以为风雅。在京任职期间,他常到古玩市场寻求,虽然手头上钱不多,但见到古物就买,有时甚至卖掉自己的衣服购买。如有心仪古玩,不惜重金求购,有时竟至于典卖妻子家人的首饰物品。

王懿荣只活了56岁,但他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清王朝由盛转衰,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考据学的发展和需求,金石学研究却出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

王懿荣研究古文字和金石学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一生在金石学研究方面用力最勤,代表性著作当数《汉石存目》和《南北朝存石目》。他在金石学方面集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于一身,收藏丰富,鉴别精确,是晚清金石学领域对古器物及铭文考释多有创见的杰出代表。作为这一时期内金石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交游囊括了此间大部分重要的金石学家,如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澂、罗振玉等。他对金石文字的用心之笃敬、学术之精博和耿善助人的品质,为金石好友和士人所倚重,所谓“海内学者奉为山斗”,实则充当了金石学领域一时的领军人物,考察其行迹,即牵动一个群体、一个“金石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担任国子监任祭酒之职的王懿荣作为一位文臣、学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请缨回籍兴办团练,以御倭寇。不久,他又奉旨回京。1899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到了北京城下。听到八国联军攻打东安门的枪声,王懿荣深愧两宫被惊扰,而自己无能为力。他在第二天早晨得知,在八国联军入城之初,慈禧太后把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像珍妃推入井中害死,并携带光绪皇帝等人化装逃跑了。

王懿荣位于内城东安门外的锡拉胡同11号的住宅,与皇宫相距甚近。住宅后的庭院里有一口大井。平常为了安全起见,在井口上放着一块大横石,并有一个围栏。8月15日,听着外面传来的枪声和百姓的惨叫声,又看到天空浓烟滚滚,烈火冲天,王懿荣感到以身殉国的时候到了,用楷书在纸上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

随后,他先是吞金与铜钱,两次自尽未果,再一次服毒,又未如愿,最后毅然投入井中,壮烈殉国,时年56岁。

同类推荐
  • 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本书以物流运输作为研究对象,从物流管理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物流运输的基本原理和运作实务。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物流运输概述、现代物流的基本结构、现代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实务、集装箱运输管理、国际物流运输、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物流运输成本管理、物流运输纠纷及其解决、物流运输组织管理等内容。
  • 课堂是一种态度: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

    课堂是一种态度: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

    本书为教师讲述课堂转型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自我修复能力,传递一种生活态度,让他们彻底明白:生命的厚度,在于拥有静谧的时光,让心灵不再忙碌;人生最美是淡然,笑看红尘纷扰,不过是千帆竞过后的空寂;接受生命中的遗憾,珍惜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幸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法制教育三年级(下)

    法制教育三年级(下)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对于提高我国青少年法律素质,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塑造自我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塑造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树人:银川市实验中学德育文集

    树人:银川市实验中学德育文集

    本书汇集了银川市实验中学50多位教师对教育的反思之作,有20载耕耘感悟,有10年师道领悟,也有新秀对师德的感知,使该校老师沉淀了教师经历,思考了育人活动中的得失,从而提炼了育人的真谛,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师德交流的平台。
热门推荐
  • 忆神

    忆神

    天降陨石,九龙拉棺,乱世求生,一名穿越的少年在迷茫中穿越........
  • 影帝你人设掉了

    影帝你人设掉了

    第一次,她将他推到在床,拿着录像威胁,讨要着内定名额。“你简直不可理喻。”他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她以为,她已对他了如指掌,事事拿捏在手。第二次,她被他压在墙角,无从抵抗。“小妮子,你不要得寸进尺。”他魁魅一笑,一如反常。她想起,当初,他一脸玩世不恭地让自己选择的模样。“坐牢,和做我女朋友,你选一个。”夏兮若登时顿悟,什么荧幕暖男,什么乖巧奶狗,这分明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野狼。原来,自始至终没有逃出他掌心的那个人,是她自己。“独孤皓翾,你简直不可理喻。”
  • 快穿之撩心太甜

    快穿之撩心太甜

    想要个男神,只对自己好。禁欲学神:“乖,到我怀里来,我给你补习。”电竞男神:“领队,我怕黑,能和你一起睡吗?”高冷神君:“我都舍不得说一句的小姑娘,尔敢动手?”……………………枫泾(男主):山河依旧滚烫,从此我的世界唯你一人。凉楚(女主):从前,我不懂爱情,遇见你之后才知道原来如此美好。男主每个位面性格不同,有小奶狗,小狼狗,有霸道总裁,有清冷神君……女主外表软萌内里腹黑。智商高情商也高。
  • 烟中只识寒山路

    烟中只识寒山路

    上一世,烟如织为了嫁给君衡,将尊贵的身份拱手让给继姐,却没想到他们却算计自己让自己终身不孕,甚至夺走自己的生命。她对这世界最后的留恋可能就是在临死之际紧紧抱住她的那个唤她“阿织”的男人。命运的齿轮重新转动,重回那一年,她发誓要保护好想保护的一切,让伤害她的人都付出代价…
  • 当你还在我身边

    当你还在我身边

    那一年,颜家不复存在,她从此变了一个人,还好,他一直在,她不需要太多,只要他还在她身边,就够了…“我没有家了”“我给你一个家”“我没有亲人了…”“你还有我”
  • 灵种成长记

    灵种成长记

    一个不长的故事,所有的事情在几天之内爆发,几月之内完结。
  • 去见杨玉环

    去见杨玉环

    一个猥琐的胖子突然穿越,穿越到了一个他不想来到的时代:唐朝开元。在得知见不到武则天,泡不到太平公主之后,胖子毅然决然的立下了把到杨玉环的宏伟理想,从一个小村庄开始,展开追求贵妃的崎岖道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你是我的,谁也拦不住。
  • 粉蝶轻舞,茉莉花开

    粉蝶轻舞,茉莉花开

    魔法的世界,神秘而玄幻。他拉起她的手,说,“我来领你。”“松开……你松开呀……”“不是让我领你的吗,怎么,又不愿意了?”“谁让你领路了!是你自己要领的!”蝶儿轻舞,茉莉轻绽。看似美好的春景中,却暗藏杀机。她本是一个农村出身,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魔法师,却因两个人和身世而被牵扯到,混乱而危机四伏的皇家争斗中。谁又能,在这险恶的斗争中,笑到最后呢?谁又能,携心爱之人,看尽繁花似锦,望透这天下美景呢?
  • 神医小房东

    神医小房东

    学霸赵明浩毕业后获得修真传承,成为了能和阎罗王扳手腕子的神医。和美女一起刻苦修炼成为了笑傲三界的强大存在,谁不服往前走两步!
  • 斗罗之一刀弑神

    斗罗之一刀弑神

    苏凌:小浩子啊,我们是兄弟吗?霍雨浩:是呀。苏凌:那这个人头留给我了,不许抢。霍雨浩:嗯~苏凌:那这些金魂币?霍雨浩:嗯~苏凌:你老婆舞桐…霍雨浩:小凌!~~苏凌:“呀嘞呀嘞daza,真是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