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95600000005

第5章 编辑力:改,还是不改?怎么改?

编辑需要善用、慎用手中的这支红笔,既不能随便按自己的喜好或所谓的标准规范大笔一挥处处改,也不能不负责任、任由作者“文责自负”,改还是不改,怎么改改多少,都要取决于文本本身的特定情况和作者本身的水平、态度、时间及配合度。编辑本身就是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在各种压力的妥协下,尽可能推动文本质量的提高,是门技术活儿,对情商的要求比较高。

第一种情况,几乎一字不改。

有的文本有其本身的特殊性,用字用词用标点看似普通但其实都有作者反复斟酌后的特殊选用,所以作者会有强烈的不允许改动的意愿,比如陈寅恪先生的书,那么多各种字体各种版本通假或不通假的古文字,能都刷刷改为简体字规范用字吗?我收到的最严厉的作者要求是这样的:

注意事项

1、“******”和“*****”两篇属提纲体文章,排版时请务必保持文中必要的字号、字形和笔画加粗之差别,以及提纲式的幅面缩窄、分题空行、前置方形提示符等特定排版格式。

2、我对本书中的各篇文章均已审阅修改多次,故要求出版社方面务必做到“只字不改,一符不变”,即排版后的校稿仅限于参照电子稿原文不走样,此外不予任何变动,包括数序符号和标点符号在内。如需进行任何改动,须经作者本人同意。切切!

作者的排版格式,不符合标题层级的规范用法,反复交涉后倒是改了,作者很不开心,效果也很一般——虽然规范了,但非常不好看!实在是个失败的案例,不忍回眸。

第二种情况,作者虽未绝对要求“只字不改,一符不变”,可名气大脾气大,对你最高的评价是“你们不改我的文章”,当然一般也比较自重,自己对文本的确修改得很严格,这就要十分慎重,不要随意改动,有质疑的地方标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不规范尽量保留,而必改的地方及时跟作者交流。

第三种情况,比较文学、文艺的文字,作者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比如方言),或者口语化重,用各种标点强调一种语气,就很难用所谓的规范标准来衡量,处理方法同上,一定要慎重分清楚是作者有意为之别有深意还是下笔随意疏忽。尤其是当你自己的文章也有被人随意改动的经历时,就会感同身受了。当然,如果人家太尊重或太懒惰,把你随意下笔的一些虚词都照章全收付诸铅字,你大概也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恼火。

以上三种基本都是文本比较成熟、慎改,下面再说说相反的情形。

第四种情况,前期磨合不到位,约的稿子交稿后,退不得改不动,作者方面无法再继续推进,骑虎难下,只能编辑上手改。这种情况我以前往往会因为对选题比较优秀的那部分过于珍爱,而花了太多精神去改稿子,大量的删节或改写,结果改出来作者有意见,读者也不满意,费力不讨好,所以后来真的是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性价比,要懂得忍痛割爱。还有一种作者,比较大拿,只提供原材料——单篇文章,由编辑编选、分类、整合,还要适当注意前后文字的矛盾、具体事实的出入、观点的统一等等,工程量很大,还好比较少见,这种其实最重要是事前得到作者充分的授权,不然别碰,累死人。

第五种情况,比较极端的状况还是少数,多数是一般性的情况——改改能加分,不改也凑合,但改的恐怕也未必就一定效果好,等等,这真是不容易一条一条列清楚,只能具体把握,看得多了自然体会得到那种微细的差别,而对新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慎改”——要看得仔细,用质疑的眼光,但不要随意斧琢,觉得拿不准的地方多多标注出来,跟老编辑交流,或跟作者商量,有这么三五本,大抵就可以找到感觉了。

第六种情况,文本基础不错,值得花精神好好打磨,但作者精力有限改不动(也有的时候是作者钻了牛角尖调整不出修改状态,也有个别时候是作者确实文笔水平有瓶颈),不得不由编辑操刀。这种情况很费心血,最好是你真的对这个文本从内容、观点到表达方式都非常有热情,这样做起来会觉得颇有挑战性和成就感,而不是暗无天日改不动的挫败。这种其实是最传统的编辑工作,我最喜欢。

我刚刚入行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文本,当时稿件的处理是请外社一位古典文学功底非常深厚的老编辑做的外编,纸稿改得一片红,我反复翻阅,斟酌人家为什么这么改,能够既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又能规范用词,还能显得更加文雅通顺,把很多偏口语的表达改用了成语,很多引文也顺便做了核对,等等,分寸拿捏得极好。我把这份纸稿当做非常好的实战教材一直保留,到自己带徒弟的时候也强烈推荐给他们,但似乎应者寥寥。限于篇幅不便列举,诸位只要留心必然可以在自己单位找到类似的案例。这里附录的是,外编通改一遍之后,就我自己所做的调整修改与作者的商榷,有时间可以参考体会一下,没时间可以关啦。

《******》一书改稿情况说明

已改过的情况包括:录入疏漏、错别字、标点、部分用词、部分语序、数字用法等,调整皆在一句话之内,确保完全不影响原来的意思。

需请作者斟酌的几点如下:

1.书稿以话题来结构,一些资料难免有重复使用,一些诗句出现频率较高,读者有可能会略有反感或者跳过不读,是否考虑略作删减?

2.书中引文众多,未能一一查阅。有些不常见的资料,请作者受累把关,已在纸稿标注。

3.为使近似话题集中一点,我将卷三的顺序略调整了一下,不知是否可以(附目录,略)。

4.卷四中,中秋节一篇的原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想改为《红楼梦》中一句相关中秋的诗句,暂选的是:“时逢三五便团圆”,不知道有没有更合适的?

5.卷六“雪花”、“雪景”两篇内容有交叉,引文有重复,意思关联紧密,是否可以合二为一?

6.卷七,将晴雯一节挪到卷末了。

7.卷七,子弟书一节的第三部分,子弟书的内容,写到《悲秋》时,引用了其中第一二回的部分句子后,感觉下面一段,有点不明白,好像中间少了什么,请核查(纸样中加了下划线)。

卷八卷名及本卷第一节名题目拟改为:(略)

8.书稿各章节结尾处多有一两句作者感慨,有个别地方略显空泛,已酌情略作精简,改动不大,恕不一一列出。而卷首中有几段文字,读起来略有不妥,因与上下文意思影响不大,想删掉或精简一下,具体文字和理由如下(按原文先后顺序):

1)要说明《红楼梦》一书之所以“足千秋”的理由,红学家们尽可以写出千千万万篇文章,出版几百几千部研究专著,但是想要说出《红楼梦》的真正价值,恐怕那根本论点还是在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几段精彩的话里。当然,我这样说的意思绝不是故意要贬低过去和当代众多红学研究者们多年来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意义,或者抹煞大家在某些方面——如时代背景、艺术成就、家世生平、版本研究、脂评探索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我的看法是,近几十年来所有的红学研究工作,所取得无法否认的成绩都是必要的,应该肯定的。但是,以往的研究和取得的成绩大多都是对鲁迅先生当年的论述的补充、丰富,也就是说,是对鲁迅先生论断的具体而有益的阐述和发展而缺少更多的“发明”和超越。

这一段涉及评论其他红学研究的话可能会引起有些人的反驳,既然您本意也不想要严厉批评什么,不如就不提了?

2)“焚稿断痴情”一回,虽然是发生在后四十回,有许多人说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但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这一回情节给予人们的震撼。

上下文都是在说曹雪芹,既然此情节是否出自曹雪芹还有争论,此处不如换一个前八十回的例子?

3)曹雪芹身后所留下的这部《红楼梦》,是用血与泪建造起来的真正的纪念碑。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仅是以抄本的形式在少数至亲好友中间流传。而现在,曹雪芹的名字和他用血泪铸成的《红楼梦》已为全世界亿万人民所熟悉、所热爱、所景仰。“曹雪芹”三个大字和《红楼梦》一书的名字,深深地镌刻在世界文学史的丰碑上!

这段话的上文已经比较完整了,加上这段是否有点煽情?感觉现在年轻读者容易有些反经典反权威的倾向,直接用抒情化的语言说曹的伟大,可能读者会不大买账。

4)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优秀篇章,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他们之中,有的表现出爱祖国、爱人民的坚贞气节;有的表现出不重名利、不怕艰苦,勇于献身科学事业的进取精神,有的则表现出坚持真理、不事权贵的铁骨正气。曹雪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才华横溢、成就卓然,而且他还在品格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史上那些出类拔萃人物的高贵品质,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这段话的说法似乎有点老套,其下一段直接开始讲述曹的经历和评价已经可以表达这里的意思了。

5)曹雪芹这种置自己穷困于度外、乐于助人的精神,正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宝贵品格的体现。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曹雪芹一生的经历正是如此。

这句话也有点老,而且这一段的前后文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了。

6)生活中的逆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同样也可以造就一个人的事业。关键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逆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品格。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险恶的逆境中看到了自己创作《红楼梦》的意义,看到社会的未来终将是光明的。

个人觉得曹雪芹未必有这样的主观意识,下文紧接的是其自述,可否由读者自己品味?

7)曹雪芹从苦中求乐,从著述中得到慰藉。他没有枉抛血泪,终于写出于天下第一奇书——《红楼梦》!他的傲骨支撑着他写作这部巨著,而我们则从这部巨著中看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奇世品格!

这几句也有点空,感觉上文用其自己的语句已经分析得挺有味道了,是不是就不直接感慨了?

8)曹雪芹的中年而逝,是他生活的时代所造成的,可以说这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不幸早逝,给后人留下一个沉痛的教训:对于那些有才华、有贡献的人才,整个社会都应该视为宝贵的财富而加倍地予以爱护、照顾。悲剧的时代,造成了一位伟大人物的悲剧结局。这个惨痛的历史或许永远不会再重演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为广大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每一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卓越的才干,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贡献自己毕生的智慧和力量。

这段话上文已经比较完整了,这段太主流,有的读者可能会有些反感,可否割爱?

同类推荐
  • 南下打工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南下打工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南下打工记》系列终于连载完毕。《南下打工记:全本》收录了之前连载的第一部到第四部,外加作者米周为全本撰写的前言,合计约十万字。两个月在南中国私企的打工体验,在这里感受中国制造。一个在欧洲留学5年的年轻人,跑到珠海小镇工厂的实习,当欧盟飞机发动机变成标配螺丝钉,当公函与合同变成阿里巴巴上的讨价还价……荒诞与智慧组成了最强劲的生产力。从85后洋气的眼光看出去,这里,有一个更接地气儿的南中国。米周,理工男,十字街头新人。
  • 爱情终将变圆满(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爱情终将变圆满(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我看到一些爱情,平淡无奇没有轰轰烈烈,看到过程喜忧参半,结局或喜或悲。我想和大家分享,生活本就如此,苦乐交加,终将美好落幕。身边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形形色色的情节,不管过程如何,怀揣一颗善良之心,希望身边人都安好。
  • 旅行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旅行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对于你来说,旅行是什么?是美景,美食?是导游,购物?是攻略,摄影?对于米周来说,旅行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你我他。米周从大学以来便开始走,走了五年了。虽然没有哪一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间隔年,但是五年出门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一定一年有余了。走在路上,总会遇见各种人,各种事。见得多了,就希望记下来。记得多了,回头一看,离开自己的生活,去看别人怎么过生活,才发现,原来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些故事是米周从他的笔记中精挑细选摘出的。有些是他自己经历的,有些是从驴友嘴里面听说来的。它们没有哪一件事会在瞬间改变他,但就像流水磨圆了石头一样,走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米周,非典型理工男。几乎对所有学科都感兴趣。四年前开始行走,三年前开始写作。希望通过文字的力量感动你我,最终改变世界。
  • 生命的原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生命的原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英国诗人库柏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也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在作者看来,乡村生活是最接近造物主的生活。但作者同样也要庆幸迁徙和离别,因为正是在距离里,心中的童年,心中的乡村才被酝酿演绎成了一幅美丽深情的乡愁画卷。“原香这个词,是受了原风景的启发。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股最初的原香,对于游子,原香是一条路,不管生活在哪里,只要那熟悉的气息飘来,就会带你抵达童年。童年记忆是一味良药,能疗治现实里的伤痛。”“从小父母离异,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给予了我尽可能的爱和温暖,可我并不快乐。那段少小时光,有太多太多的缺失,总觉得童年没有尽兴。现在拿起笔来,抒写那段往事,我发现,我又在重新经历童年。吃着家乡的美食,和伙伴们疯得开心,那些往事里的人与事重新复活了。九姐姐的窗前,我闻着苦楝树下的花香。平哥活过来了,有一段美满婚姻。奶奶好好的,站在村口等我回来……”笔名:静水心然。姓名:陈艳萍。出生地:湖北天门。现居地:湖北武汉。自由职业,热爱文学。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却少有文字见诸于报刊。不是不想,是质量不高,不好意思投。出书,更是不敢想,但却是藏在心底的人生追求。很高兴豆瓣读书给我这次机会,挑出这几万字的文字,细细修改投出。
  • 繁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繁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扬州城里有条街,街边有一个小摊子,卖的是饽饽糕。摆摊的一家人都是哑巴。哑巴父亲在生活的不堪与重负下,在一个名叫朱莉的女孩身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浪漫,他不经意间发现了朱莉与男老师的私情,偷偷跟踪朱莉,最后被活活打死。儿子在父亲死后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跟踪,追寻着一个叫阿静的女孩的脚步。在跟踪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人性的温情,对知识的渴慕,以及对父亲的理解……作者的话:几年前,我去扬州旅游的时候邂逅了哑巴一家,因此背景是真的,人物也是真的。回来之后我就扬州印象写了一篇游记,以为就此可以不再对这奇妙的组合念念不忘。今年9月,在异国秋意朦胧的街头等人时,孤儿这个意象突然向我扑来,于是就有了这个纯属想象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我的劫难

    我的劫难

    好像大部分人都是经历一次劫难后才有所顿悟,面对人生,
  • 快穿之男主大人别想逃!

    快穿之男主大人别想逃!

    不定期更新。一一一一一分一一割一一线一一一一一一(1v1)遭男友背叛因意外死亡的她被神秘系统选中为宿主来完成随机任务,需要帮助女配们攻略心仪的男主,并且帮助她们完成未了心愿才算完成任务,才可获得积分,积分足够后则可以实现任何愿望。……在穿越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类型男主,苏宁表示吃不消啊!!!“唉,没办法!为了能回去!我一定要把‘这些’男主给攻略了!”————最后苏宁才知道,原来这从一开始就是场阴谋!
  • 槐问长生

    槐问长生

    一个渴望逍遥的灵魂来到仙魔肆虐的世界却变成一棵不能移动的槐树,自由,我所欲也,长生,亦我所欲也!
  • 开着战机到异界

    开着战机到异界

    未来帝国的军人意外来到异界,依靠超高的科技武器与军中锻炼身体的军体术,一步步成为异界战神,收精灵美女,斩神族之王,与地底魔人交朋友……请看不多见的反穿越,快来看呀!
  • 竹暄的异世界生活

    竹暄的异世界生活

    萧竹暄,原是一个天才的毒女,结果被人陷害,饮下毒酒,穿越到布鲁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路且歌

    长路且歌

    江湖似海上行舟,人生如逆旅游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我想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人生在世,最不能舍弃的东西应该是什么。一个自小在山村长大的少年,被卷入乱世,被世道裹挟着前行。先生、朋友,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道理在书上,剑在我手中。在这个世道里,无论遭遇多么黑暗的日子,唯心须永远澄清光明。这是一本慢热型的书,最适合老书虫慢慢品读,小书虫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起也是可以的。
  • 蔓陀萝

    蔓陀萝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重生之鸿蒙空间

    重生之鸿蒙空间

    我所描写的,是一个从末世重生回现代,死时机缘巧合下融合了鸿蒙空间,重回现代后的女孩与初恋甜甜蜜蜜生活在一起的故事。重生后的女孩不再重蹈覆辙,不会再被总是自称为女孩好友的恶毒闺蜜下药。也不会再被上辈子的渣男老公所强迫。让我们来看女孩以后是怎样风生水起的生活吧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生活总是以各种方式教我们成长,有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真伪,但为时已晚;有些看似宽敞的路走到尽头却发现已经无路可走,但也没有折回去的余地;有些人错过了才知道珍惜……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在二十几岁,我们还可以选择,但三十岁之后,我们已经无可选择。二十几岁的选择是决定我们后半辈子人生的关键,年轻人要注意吸收前人的人生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从可实现的目标开始一步步向前走。慢慢来,才能走得稳,走得踏实。这是年轻人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