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95700000152

第152章

第三十节

山东战争的和平收场给中国的政治冲击是震撼性的,当漕运重新开启之后,哪怕是最为追念前朝的人都不得不沮丧的承认,林汉帝国改朝换代的趋势已经是无法避免了。

新任大汉山东巡抚汤斌就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裁撤所有厘金关卡,取消强加在南北商人上的行政摊派,因为林汉集团一贯的重商政策,相形明、清两朝,汉帝国在商人心目中的信誉是可圈可点,所以尽管战争刚刚结束,在许多地方的治安状况还不是很好,甚至连信任的地方官都没有到任的情况下,但汤斌的命令依旧收到了很好效果,在晋徽商团的大力游说威胁下,百年来一直主持河运业务的漕帮河运公司迫不及待的一头栽进大汉的怀抱,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向北京表达漕帮上下的“赤子之心”,漕帮一次性发动了近两百条船只,从忻州府出发,将数十万石粮、棉等物资运往直隶,以充实京畿市场。

中国的统一过程大体上类似于多米诺骨牌游戏,其中在最初步的崛起过程至关重要,而且艰苦危险,但若是一旦站稳脚跟之后,之后的事情便容易了许多。漕帮的这次政治投机获得了北京政府的高度赞扬,其中现任的漕帮帮主被大汉朝廷授予“开平县男”的爵位,同时这个著名的河运公司也获得了不少政府订单,其中最大的一笔就是安徽驻军的军事物资补充,基本上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名利双收”,当这个巨大的红利传出之后立即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共振效应,大汉周边区域不少县、州、府开始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大汉朝廷的领导,其中最大的一块土地是夹杂在山东与安徽之间的徐州府,这个投诚过程很有点象地下工作者的秘密接头,汪士荣的军械粮秣统计衙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这件策反工程也的确做的非常成功,当徐州十七县全部易帜,王大海的军队正式进驻之后,远在南京的简亲王喇布才刚刚收到消息。

军事上的巨大成功令整个北京城憧憬着未来的统一,在这个问题上汉军中枢内部发生了极为尖锐的矛盾,其中以李光地为首的文官集团坚决要求停止战争步伐,让领地内百姓修养生息;而与他们对立的则是总参谋部衙门的一批少壮军官,他们的意见和文官集团截然相反,认为此刻朝廷应当挟大胜余威,乘胜追击,即算限于国力不大举兴兵南下,也至少要横扫河南平靖中原。

林风在这个时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平心而论,他本人倒是倾向于再接再厉,发动一场战争彻底解决黄河以北的所有的问题,但是,作为大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也明白眼下的大汉帝国虽然威风凛凛,但内地里却已经是无以为继,常年的战争令帝国最低层的百姓怨言重重,昔日大明王朝的例子还不过百年,若是把农民压榨得太过凶狠,因此而触发的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当文武两大集团里争执不下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形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知道是不是收到汉军战果的刺激,当山东战事刚刚宁靖,河南杨起隆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突然集结起十二万大军,自从信阳、南阳分别南下,大举进攻湖北,连续击败数支伪清汉奸绿营军,先后攻克邓州、新野、老河口、谷城等重要城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横扫豫南、鄂北,当面敌对的伪军和地方乡勇望风披靡,在花费了少许时间绥靖地方之后,大军立即循唐河而下,会师樊城围攻襄阳。

这个消息宛如当头一棒,将总参谋部的主战军官敲得晕头转向,这个时候他们之所以竭力主张战争,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流贼杨起隆所部军纪涣散士无战心,若王师往攻必势如破竹”,而现在的战争形势却并非如此,杨起隆的部队在湖北战争中表现得相当不错,较几年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组织还是装备都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最令人吃惊的是,这支农民起义军居然装备了大批战马,拥有至少六千人以上的骑兵,显而易见,这桩事情的背后没有蒙古人的影子那是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而少壮派军官所期望的“一举歼灭杨起隆”显然不大可能,就眼下的情势来看,若要击败这支农民军,彻底夺取河南,恐怕非得进行大规模战争不可。

就在文官集团稍占上风的时候,杨起隆的使者也顺利抵达北京,与以往相比,这次的使者显得非常低调,其实这个外交地位的变化倒也不是一朝一夕,其中最远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林风和杨起隆的那一次会晤,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关系属于半结盟性质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平等交往,尔后随着汉军的节节胜利和农民军屡屡受挫,这种关系便逐渐起了变化,杨起隆的使者也从“外国使节”的位置逐渐滑落到“小国从臣”,在面对汉帝国朝廷的时候,说话的口气也越来越软弱,不过虽然如此,但使者基本上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每每扯到关系“国体”的时候,还是尽量打出平等的旗号。

这一次这种事实上的扈从关系得到了杨起隆的亲自承认,使者到达北京之后,立即对林风行臣下之礼,称杨起隆愿意归附大汉朝廷,并且请求汉王殿下赐予封号。这种名义上的臣服立即成为文官集团的口实,不少人认为河南问题并非一定要采取军事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杨起隆的臣服就代表着政治诱降成为了可能。这种论调在朝野上下很有市场,而且因为厌恶战争的关系,各个地方的舆论也无条件的偏向文官立场,而军官派在斗争的最后变得孤立无援,气焰大减,除了少数极端派仍然大声呼喊之外,多数人选择了暂时的退却。

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汉王林风不得不接受了文官集团的建议,大汉王朝的大多数军事行动被押后,而杨起隆的使者也顺利的完成了外交使命,汉王册封“大明王朝的朱三太子”杨起隆殿下为大汉朝“顺义公”,兼任山南都督,号“平顺将军”,权掌河南、湖北两省文武军政,麾下文武官佐自行任免。

至此,黄河以北的最后一场军事危机得到和解,对于这次外交活动的结果,双方基本上都表示满意,站在汉军的角度,就政治上来看,杨起隆的投诚标志着林汉帝国基本上完成了统一黄河流域的任务,从此以后,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法理上质疑这个政权的合法性,林风的“真命天子”地位得到了全国各个阶层的承认,而就经济上来讲,饱受战争折磨的中原地区得到了一次喘息的机会,虽然人人都知道,日后的战争或许会更为庞大和残酷。

现在李光地政府就准备进行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丈量,同时核准人口,为日后的帝国的各项政策进行前期准备,就中国传统来看,这项活动在每一个新皇朝鼎立之初都不可避免,而且影响也是非常之深远,一旦开国皇帝搞定,那基本上就成为“祖宗之法”,轻易不可变更,影响范围至少有两、三百年之久。

一般情况下,象丈量土地和盘查人口这种措施都会受到广大地主阶级的抵制,之所以会遭到反对,道理倒非常简单,因为就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法律来看,这个阶层在税收上享有特权,而且因为地位高超势力强大的原因,这些豪门富户在漫长的时间里当然也会大肆收购农田雇用佃工,许多农民为了逃税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在这些豪门的名下,所以若是国家重新丈量入地清点人口,那就无疑是从这个阶层虎口夺食,因而理所应当的受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不得不胎死腹中。

不过这种情况倒不包括汉帝国,从历史上的先鉴来讲,若是一个陈年老迈的帝国干这种事情,那多半是必死无疑,而若是一个新兴帝国来干就容易许多,因为改朝换代本来就是一个社会大洗牌的过程,而且伴随着战争和****,原来的那些豪门富户基本上都死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来清点土地,所受到的阻力相对要少很多。

林汉帝国鼎立的过程和以往王朝开国没有任何不同,现在帝国领域从东至西,包括奴尔干、宁锦、直隶、察哈尔、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其中大多数省份因为常年战争的原因,广大农村满目疮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地主不是被杀就是逃亡,地方衙门记录的册户根本就是有名无实,仅以辽东、直隶为例,就在汉军鼎立之初,林风就借着某些豪门私通图海的名义大肆打击了一番,此外随着伪清政府的垮台,各地为八旗圈占的土地也都分给了流民,而辽东地区的土地革命则更为彻底,原来的“辽东四大家族”被康熙砍了个干净,之后又打了几场大战,征服者林风为了安抚、遣散马英和曹家兄弟的部队,早已将那些土地分配给了农民,因此原来就势力薄弱的地主此刻更加没有说话余地。

经过大几个月的忙碌之后,人口核查的数字是六千二百七十二万余口,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意外,本来在林风的认识之中,这个时期的中国因为百年战争的关系,人口损失非常之大,在得到山东之前,帝国的官方数据是三千六百万人左右,再加上山东的一千一百多万,总数顶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万,现在平白多出千多万人来确实是非常之令人吃惊。不过李光地的报告也给出一些颇为令人信服的理由,按照这位帝国首相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口在战争之中的损失确实是非常惨重,按照居住地的比例来看,其中伤亡最为惨烈是城市居民;其次是城市近郊的农民;再次就是远离城市的农村,而人口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往往大多是偏远山区。在战争进行过程之中,人类发扬了趋利避害这一生物本能,大多数人纷纷逃进山区结寨自保,耕种山坡地聊以裹腹,同时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不断的朝相对安全的地区流动,在这个过程之中,死亡自然是非常频繁,但其中大多数是妇孺小孩,若是年轻力壮,生存的几率倒也不是很小。

这个报告倒是很有科学性,起码就道理上还是讲得通,老实说对于这个数字林风一开始倒是相当怀疑,因为政府机关在这个信用上的名声确实不是很好,但在这个时候林风也倒也不好来个吹毛求疵,所谓经过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这个后来人没什么资格对此说三道四,况且就行政角度来讲政府只要查清人口就行了,至于其他理论之类是经济学或者社会学家的事情。

针对十七世纪中国的内政建设,林风大体上出于一个一知半解的程度,这个自我感触来自于以前很多次的“拍脑袋”决策,其中出自这个二十一世纪的脑袋里的创意,在实践过程中大部被证明是错误,而且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他现在在经济活动中很少对具体某个事情发表意见,作为一个君王来说,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他现在的办公模式大体上都比较简单。

就职业上讲,皇帝这个东西在许多人心目中显得陌生,虽然林风来自后世,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当皇帝,虽然二十一世纪是个资讯爆炸的年代,但关于对皇帝这个职业进行指导辅助的东西却很少,到底这个行业谈不上什么普及性,书店里可以出《技工入门》或者《工程师必读》,但肯定没有《皇帝培训指南》,由此可见这个工种颇为罕见,至少不是能够在街上随便一抓一大把。

林风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在六——八小时之间,事情很多,但也不是很难对付,这几年的职业熏陶倒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君主这个行业的工作弹性很大,若是很负责任的话,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都没问题,而进一步讲若是某王有自虐倾向的话,要活活累死也绝无问题;然而若是想干得很轻松也可以,甚至什么也不干也行。

就中国传统的法理上讲,君王的权力是无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整个大汉帝国之内从夫妻吵架到两国交战,发生的任何事情林风都有权力过问,作为君主来说,如果要面面俱到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进行进行选择性劳动,虽然按照制度来说整个朝廷的各个部门每天都得给林风送去一大堆奏章,数量非常庞大,大部分的东西都只是形式上的“呈准”——意思就是已经报告了,所以面对这种奏折林风一般都只要表个态,通常的批复是“知道了”,心情好就写“孤甚欣慰”,心情不好就写“尔自善处”,表面上一举一动都显得漫不经心,但内地里却是沿袭原来的传统,一板一眼都有规矩,历代皇帝都跳不出这个圈。

自从帝国全面转向为经济发展之后,林风的生活显得更加舒适,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战,现在帝国周边的军事威胁基本上大部消除,不论东西南北,几十万汉军全部呈进攻态势,甚至连边境上的游牧民族都饱受汉军的铁骑骚扰,三边铁骑从东到西:马英、赵广元、王进宝等部队已经堕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为了抢掠自肥常常打家劫舍,残酷的虐待邻国人民,在草原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在很多地方几乎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虽然科尔沁王布尔亚格玛一再表示这种事情完全属于“意外事件”,他一点也不介意,但这并不妨碍朝廷里的言官义愤填膺的上表弹劾,然而甚为遗憾的是,汉王本人倒是对这种事情不是很在意。

因为比较清闲的关系,林风这几个月和儿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的这个儿子样子很漂亮,白白胖胖一点也不怕生,而且和林风很亲近,不论谁抱着都是格格直笑,因此很受欢迎,他的正式的名字叫林璁——这个“璁”字据说是美玉的意思,也意味着光明纯洁,帝国上下对这个小东西非常重视,因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小家伙日后就是中国的主人,所以尽管目前的财政不是很宽裕,李光地却依然慷慨的拿出一大笔钱来给这小子大修府第,除此之外,为了争夺林璁身边的“伴读”或者侍卫的名额,大汉帝国够资格的大佬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可以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其中情形简直令人目瞪口呆,比如远在奴尔干的破虏将军马英,他的儿子今年不过八个月,却已经给林风写了无数封信件,表示奴尔干这个地方气候不好,所以为帝国的未来考虑,他希望把儿子送到北京来妥善照料,当然,如果朝廷需要的话,他的儿子一样也可以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所谓虎父无犬子,从血统角度来说,马将军的公子当然不可能是庸才,不过遗憾的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朝廷上下暂时还没办法找出马公子能够胜任的职务,而林风也实在是无法想像,八个月大的婴儿将如何“犬马之劳”?

护送马公子进京的侍卫很低调,但是官衔却有点令人瞠目,领头的军官名叫慕容鹉,现在正式的职位是大汉骑兵第六军第二旅旅长,领上校军衔,秩从四品,就旁人看来,这个奴尔干的马将军的架子实在是太大了一点,居然让如此高官干保镖的刚当,令朝廷命官形同仆役,这种议论给马将军的名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却没有给林风造成困扰,因为慕容鹉上校暗地里还有另外一个职务:秦皇岛镇守使、大汉西征军团军团长。

第七章 燃烧的远征

同类推荐
  • 未想称王

    未想称王

    刘羽莫名穿到了东汉末年,本想好好种个田,练个武,当个安静的美男子。结果事不如人,忍让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被人当做软弱可欺。随着黄巾起义,世道更加混乱,为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刘羽在到来的乱世中积蓄力量拼命的生存下去。
  • 大明军侯

    大明军侯

    杀异族,戍边关!报家仇,卫大明!目标十分明确的张枫在未来的永乐大帝朱老四的手下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新书《汉当兴》发布!!!
  • 刺客

    刺客

    刺客与刺杀,永远是中外历史上最为触目惊心的一页。刺客这一神秘、古老而现代的另类群体,完全可当作人类几千年历史的一个断面,更可视为一部部“英雄时代”的挽歌。本书正是阐述了“刺客”这一历史断面上的终极职业与英雄文化。
  • 大元奸臣

    大元奸臣

    这是关于另一个相似世界的故事,这里是半仙主宰的天下,但半仙也有危机。开局一本天书,宫千柏就有了整个世界!凭借上百历史名将,收拢当世英豪,给这个世界的百姓以安乐和祥和,给这个世界的半仙以成为地仙的道路。当迷雾散去终成圣帝,这一切是不是最终的结局?
  • 明朝十讲

    明朝十讲

    国有几千年说不尽的历史,诸多英雄人物与成败往事都如过眼云烟,让人看不清楚。关键线索正系在明朝的身上。牵动这一线索,明朝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几千年的历史也变得亲切而清晰。明朝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二年,但这并不意味明朝已经过时。明朝作为帝围的典型样本,关于它的话题值得读史之人细细品味,并细细为它的种种病症开出自己的药方。这也许是明朝历史之魅力所在。阅读明朝的历史,需要胆量,因为那里处处充满着阴谋与杀戮;品味明朝的历史,则需要一种温和的态度。
热门推荐
  • 冥王异界生活

    冥王异界生活

    受于上古大战,亡灵之地严重受损,在落失之日,让青年何子维所得。何子维:“我不想争霸,我只想回家,我只想守护我所爱之人,我所在意之人。”
  • 孝宣治世

    孝宣治世

    在他的时代,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在他的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传于世,令后世铭记。在他的时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大汉的版图。在他的时代,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每一个名字都熠熠生辉,诗圣杜甫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在他的时代,石渠阁会议令谷梁传得以正式列入学馆,春秋三传流芳千古。在他的时代,平定了西羌,扫清了边患,注定了中国的民族大融合。他的文韬武略不输于任何贤君英主,他的重情重义令天下人为之动容。他是刘询,中宗孝宣!
  • 春秋令魂

    春秋令魂

    也许普通人不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神奇,有许多奇妙的事件发生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却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进程,我们把这个角落称为暗界。这是一个泪与血的故事,告诉我们,和平需要许多鲜血来维护,而维护和平的,我们叫他们英雄。
  • 你不要太乖

    你不要太乖

    她重新活过一遭,看淡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一颗心已如冰封,他践踏世间万物与尘埃只想守护他心中挚爱,一生一世一双人,他看着她清澈的眼眸说你就该是我的女人,咋俩天生一对阎王爷也不可能将你我分开!
  • 异空间当铺

    异空间当铺

    不知从何时开始,诸天万界多了一间神秘的当铺。传说,只要进入这间当铺,就能实现任何愿望。在这里,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在这里,可以让人长生不死。在这里,可以让人拥有无尽财富。“顾客,你的愿望是什么?”
  • 唯爱暮光

    唯爱暮光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原本有着高高在上的光芒,可是在遇见所爱的人之后,会愿意不顾一切地焚烧自己,释放出最凄艳绝伦的光芒,来取悦心爱的人,以坠落人间为代价,如同暮光。在畏寒症的折磨中沉沦的易筱染,生命的旅途中幸福地遇见了他们。温柔的浪漫、无私的关怀、不为人知的隐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指引着迷失的灵魂找到最初的温暖。可是,究竟谁才是真正照亮她生命的那束唯一暮光?
  • 龙象蛮荒

    龙象蛮荒

    西班牙:他是海洋海盗,盗挖不属于他的财富。世界教科文组织:他是海洋沉船史上的罪人。日本:他是让日本吃不起鱼的罪魁祸首。维京海盗:他是我们海盗的偶像,神。洛克菲勒:他是海洋石油的控制者。
  • 总有逗比行刺朕

    总有逗比行刺朕

    我是关杨,别人都说我拥有金手指!联邦政府为我下达了联邦史上金额最高的悬赏!域外修真文明不息横跨星河前来刺杀自己!我真的只想苟着扮猪吃老虎啊!可是总有逗比行刺朕!这是科幻文明与修真文明剧烈碰撞的故事。联邦谍报机构对着修真文明的俘虏洗脑:“你们这些土著!再强调一遍,这不是什么狗屁空间阵法,而是空间折叠技术!”俘虏:“域外天魔休要胡言!此乃北斗星老祖以无上——啊!不要打我,我招了!”
  • 升华之峰

    升华之峰

    升华之路,将一切职业化作了进阶道路!而,拥有一个只能看到后一个职业要求的机械智脑,可能更会与众不同。
  • 脱掉的爱情

    脱掉的爱情

    那些年,我在台上跳艳舞,台下陪着客人笑,我被人叫做婊子,即使我不脱衣,不卖身。我不相信爱情,直到那个男人出现,让我迷失了我最初坚定的心。他给了我所有的宠爱,却是亲自对我说,我不会有名分。当我沉溺于他给的宠爱时,他却毁灭了我的一切!一年后,我换脸换身份重新出现在身边。这一回,不再是他百般逼迫我做他的情妇,而是我千方百计勾引他,只为了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