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3500000027

第27章 走向成熟的开始(3)

当然,现代人非常渴望得到如何使自己变得“独特有个性”这方面的知识,事实的确如此。姑且不论社会对我们的评定归类、对我们顺应群体的要求带来什么压力,在内心深处,我们仍希望自己与他人能有所不同。

有许多人为了表达这种渴求、解除这种束缚,最终把自己送到了精神治疗师的病院里。还有的人用酒精、药物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完全失落。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疗这些疾病呢?要如何才能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呢?要如何才能使人们以更成熟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呢?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三点建议。

1.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变得越来越紧张与忙碌,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少有时间给自己深思的机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抽出时间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当然,不同的人通常会采取不同的独处方法。我有一位好朋友,他通常在人群拥挤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这种方法,还可以使我达到忘我的境界,而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他这样解释道。

我非常喜欢教堂这个地方,在那里我可以寻求到片刻的宁静。这种方法可以安定神经,恢复精神,并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冲洗。

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与大自然接触。由于现实问题的原因,我并没有很多时间可以散步或从事户外活动。但我可以独自到花园里走走,甚至只坐在窗旁偶尔眺望窗外的蓝天或树木,都可以让心灵得到极好的放松与休息。每次季节更换时,无论是面对一望无垠的风景,还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也能使自己融入其中,变成大自然的一分子。

还有一些人比较喜欢在安静的房间里独处,或用其他自我隔离的方式。总而言之,每天抽一小段时间出来,不让自己受到任何干扰,如此才能好好地体验你自己,你的生活、信仰和种种行为,对自己有个更为深刻的了解。

2.挣脱习惯的束缚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把自己深裹在习惯或习以为常的无聊事件里,在里面窒息而不自知,同时人们又难将之破除。想想看,生活中有多少人每天都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生命因此变得迟钝、无精打采并且一点儿创新的能力都没有。

我班上有一位学员,她是一位年轻妇女。一天,她把自己如何突破习性束缚的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番:

我和我先生都非常沉迷于电视,到了晚上一回到家,就立刻打开电视,然后一面吃快餐,一面看电视,直到该睡觉的时间到了,才肯关掉电视。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很少去拜访亲朋好友,或阅读书报,或到外面去参加各种活动。因为一想到因此要错过某个电视节目,活动便自然取消了。假如有朋友来登门拜访,我们也经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只盼望赶快回到电视机面前。有一次,我和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发现自己很难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为他们所谈的话题我一点儿都不懂。我很少到别的地方去,也很少阅读报章杂志,我几乎很少做其他事。除了喜欢看电视之外,我对其他活动一律不感兴趣。

我意识到这种行为有些过分了,便和丈夫提到这个情形,并告诉他,我们得想办法改掉这个习惯。他非常赞同我的观点,我们便开始计划要如何去做。我们先报名参加某些成人教育的晚间课程,也试着去打打保龄球;我们到朋友家拜访,或到图书馆借书来看,并大声念出来给大家听。我为自己摆脱了坏习惯感到很高兴,从中也发现,这无论对工作还是婚姻,都产生了很大作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与他人的交往也变得更亲密、更有意义。

这两人原本深陷在习惯的沼泽里,不能自拔,但经过两人共同努力,他们终于把自己拯救了出来,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新生。

3.用热忱及兴奋去追求

1878年,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是这种思想的最佳表现:

“……我经常想,为一个人的品格下注脚的最好方法,应该是去找出他的精神或态度来,尤其是发生某些特别事件的时候,使他能感觉到自己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来。在这种重要时刻,通常会有一种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呐喊:‘这是真正的我啊!’……”

这也就是说,兴奋时刻会把我们的真正面目呈现出来。因为,感觉到“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正是最让人感到兴奋的事!

或许这种兴奋与观念、性格或某种客观情况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兴奋本身能让我们摆脱掉习性、厌烦和压抑,然后让我们整个人得到充分的展现。

我们能否在工作或事业上取得成就,兴奋的品质在其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情绪的动力是促成我们向前进的力量。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诺贝尔奖的得主爱德华·维克多·亚伯顿爵士就曾说:“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我认为热忱要比专业技术还重要。”

从这里我们可以显然地看出,亚伯顿爵士并非表示专业技术在研究工作上不重要,而是认为:热忱与兴奋,能使一个人把专业技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我在自己44年的演讲教育生涯中发现,人们在演讲的时候,效果的好坏应当根据演讲人对其所讲题目的热心程度而定。不论此人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他对听众所发挥的影响力,与自己对题目感情的强度完全成正比。

兴奋的表现方式有许多种,其中爱就是一种。有部叫《玛蒂》的电影,便是叙述两个单调寂寞的人,如何因爱而彼此敞开心灵,迈向一个全新的天地。

还有一些人认为,兴奋也可以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工作、活动或创作行为。耶鲁大学的威廉·林恩·菲尔普教授写过一本名叫《教学的乐趣》的书,其中就详细描述了教学生涯如何使他的生活变得又兴奋、又愉快。

看完上面的论述你便会明白,能使我们发现自我、发现我们与众不同有三种方法:

(1)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2)挣脱习惯的束缚;

(3)用热忱及兴奋去追求。

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也正是心灵的成熟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开端。那么,“你是独一无二”的说法,便是现代人对古老智慧的最新诠释了。

如果你想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要记住第五项原则是:

你就是唯一。

了解并喜欢自己

史迈利·布兰敦在一本书中写道:“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适当程度的‘自爱’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我十分赞同布兰敦医师的观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显然不是的。这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实际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现时并保持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动机与个性》的作者马斯洛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如此写道:“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有人发问: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个人或每件事的人,只能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的消极态度。

亚瑟·贾西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他始终坚信教育应该帮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全美国医院的病床上,有半数是躺着被情绪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据相关调查表明,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和平与自己相处。

在这里,我不再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灵魂染上疾病。我还坚信,人们的精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宗教信念的支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这一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提到,现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念,它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还向人们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也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但他是否能成就一番作为,则须看他是否具有拒绝、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使自己具有一种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生活中对自己表示不喜欢的人,表现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求进步极有必要。但如果不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则会使我们的积极行为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年前,有位女学员与我谈话,她向我抱怨她的演讲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她说道:“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笨拙、胆怯的表现。班上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信心十足。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失去了继续讲下去的勇气。”

她接着又十分详细地对我分析了她的弱点。

当她讲完后,我告诉她:“不要只想着自己的缺点。要知道,并不是缺点使你的演讲不成功,而是你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

事实的确如此,并不是缺点使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但是谁会在乎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由于它们的优点是那么显著,以致把缺点掩盖了。我们爱身边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根本不在乎其缺点。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好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如此才能不断地进步并自我实现。当然,我们也会随时出现一些过失,但是全然不必一直放在心上。

为了能够使我们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自己面对自身缺点时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尽心尽力,这是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包括我们自己。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至极的表现。

我曾经参加了一个组织,其中有位女会员就非常崇尚完美主义。她对每件事都力求精确,因此凡事不肯委诸他人,必须事必躬亲。她连做个小小的报告都要费许多时间研究:至于演讲,就更要准备得精疲力竭为止。她非常不喜欢别人不打招呼就到她家去,每次请客她都要事前计划得尽善尽美。而最终的结果呢?她终于把每件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而她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冷酷的、机械性的完美,不包含一点欢乐、自在或温情。这样的完美,有谁会喜欢呢?

不可否认地说,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极其残酷的自我主义。那表示: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们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超越别人的地位。

身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状况,从而会痛恨自己,不喜欢自己。

在这里我们建议,千万别这么苛待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取笑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会去喜欢自己。

在上面一节我曾提到,要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殊不知,独处也是学习喜欢自己的好方法。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赛顿心理学院”的医疗主任李奥·巴德莫医师曾写过:“人们惯常在晚上休息时冥想当日的种种活动。这种独思冥想的习惯,对于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无疑是一种上上策。”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喜欢与我们在一起。哈里·佛斯迪克曾经观察那些不能独处的人,形容他们好像“被风吹袭的池水一样,无法反映出美丽的风景来。”

如果我们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显然会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系。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第六项原则是:

了解并喜欢自己。

坚持自我本色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这是拒绝盲从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震撼。

或许我们可以将爱默生的话这样来理解:“要尽可能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以及无论遇到怎样的因素,都维持着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

当我们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参考时,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若是还不清楚自己反对的对象或理由便贸然从事改革,则只能说是蠢人的行为了。

不管怎么样,时间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归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来。举例来说,我们会发现诚实是最好的行事方针。这不仅是因为许多人这么教导我们,也是由我们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思索的结果而来,认为犯罪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很幸运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大部分人都对某些生活上的重要基本原则表示同意,否则,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

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喜欢顺应环境,最后往往使自己成为环境的奴隶。对我们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应该是在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是要不断奋斗,并经历各种争议。著名的战地特派员爱特加·莫勒曾说过:“一般男女并不因追求消极性的德行(如:顺应环境、安全或一般所谓的幸福)而达到人格的完整性,而是凭借承受重担以达到卓越的境地(这也是最大的幸福)。健康的人从不逃避困难,我们的祖先一直就了解这一点。”

我在前面曾对接受责任为一问题进行讨论,并认为这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从这个观点来理解,成长应解释为:在父母的保护庇荫之下,逐渐使自己独立发展起来。

如果我们真的达到了成熟阶段,就不再需要后退躲进懦怯者的避难所里,也就是说不会去顺应环境;我们不必躲在人群当中,不敢把自己的独特性显现出来;我们不必盲从别人的思想,而要凡事有自己的主张或观点。

同类推荐
  • 改变命运148个寓言

    改变命运148个寓言

    本书致力于以寓言小故事的形式并结合哲理提示的方式激励人们走出人生低谷、鼓舞人们凝聚力量战胜困难。
  • 人生的职责

    人生的职责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还要为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而活,为这个社会而活。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履行职责的道路就是通往良知、商由和荣耀之路。在《人生的职责》里,作者列举了很多历史上。优秀而勇敢的人为世人有出的杰出人生典范、通过了解那些先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和学识;能知道人类在来来的走向,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人生的成功没有会么窍门、捷径,人们只有真切去感受去遵循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比如勤劳、诚实、勇敢、正义、泰献、善良等,才能在各行各业获得成功乃至幸福。不仅对于个人如此,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这是走向繁荣幸福的永恒的不二法门。
  •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本书分别从职场、销售、办事、生活、恋爱、家庭、处世、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使用心计学的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内容生动,语言轻松,相信你能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从橡皮人如何适应职场、如何立足职场出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脱去“橡皮外衣”;端正工作心态,向成功迈进;抵御工作压力,实现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重拾梦想和工作激情;担负起对工作的责任;提高创新意识,做个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型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物;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不断攀升,向领导阶层迈进。《橡皮职员生存智慧》由徐慧霞所著。
  •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全集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全集

    本书将从20几岁女人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她们会遇到的人生难题展开论述,语言简练活泼,叙事生动有趣,没有空洞、教条的说教,有的只是如朋友般的促膝长谈,用亲切的话语安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以完成编者为每一位20几岁的女性朋友排忧解难的初衷。作为一本专为20几岁女性编撰的青春励志宝典,本书希望能成为一盏指引20几岁女人的明灯,为照亮她们的爱情、事业、生活之路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

    亲爹病重,林黛玉千里奔波回扬州,生活从此大不同!......红楼里多了一位人小鬼大韩小爷,从闺阁情趣到朝廷波诡,仍旧是贾史王薛,林如海忠顺王……一样的人名不一样的人生,请君再听一曲红楼梦!
  • 闺蜜时

    闺蜜时

    我还不懂世界上所有的规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我还不了解什么是真实的自我。我还不明白什么叫姻和缘的区别。我还没有学会怎样才能算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穷途末恋

    穷途末恋

    【生产当天,她抱着死去的儿子哭的绝望,而他,却在隔壁病房抱着他和心爱女人的儿子笑得幸福】曾经,她以为他是天,是一切,可当婚礼那天他抱着全身是血的小三残忍的抛弃同样血流不止的她时,她才知道,原来他从来没有爱过自己。从此她选择逃避,可当一个个阴谋,陷阱,死亡接踵而来时,她才明白,这场游戏从来就没有她喊停的权利。悬崖,身着孝服的蓝静手握着水果刀抵在心口,神情崩溃,笑得癫狂的着着眼前的男人。“乔子夜,爱着你的心太脏,我不要!“
  • 战争服务公司

    战争服务公司

    这是一个发生在很多年以后的很多年前的故事。张大威作为二十一世纪末的优秀退役军人,应聘参加一款背景设定在二十一世纪初,称为“第二世界”的战争游戏内测。内测即将结束,他带领的小队引爆了一颗核弹,却发现自己的思维与游戏的数据进行了“融合”。从此以后别人的游戏人生,变成了他的人生游戏。因为他的系统,就是他的整个世界。看看他怎样利用参与游戏内侧的优势,从一无所有发展成战争服务业的寡头。可是到头来,穷其一生,为的只是这过眼云烟吗?
  • 我对写小说的一些思路

    我对写小说的一些思路

    很多灵感一闪而过,写一下记得的想法,或许会帮助我写小说。
  • 我的前25年

    我的前25年

    记录老一代与新一代的生活轶事,记录生命中扣人心弦的每个事件。关于生命,关于责任,关于人性都在故事中让我们深深思考。描写“我”25年的生活历程和家庭变迁,是8090后的集体回忆录。
  • 爱情还是伤情

    爱情还是伤情

    两个女孩,一个哥哥,私密无间,幸福的她们在假期中无意发现茹志宇的凄惨童年,受到刺激后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帮助;世翼意外失踪,线索扑朔迷离,意外发现秘书为利使坏;黑道公子看上雨希,夏俊惨遭绑架毁容,方家母亲割痛相救,内情被一幕幕解开。
  • 山晖禅师语录

    山晖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之美人怨

    倾城之美人怨

    不在这里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