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59700000025

第25章 不断纠偏的过程——《颜渊》讲读(下)

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徙义:追求道义。徙,趋也。

本章的本质在谈“仁”与“智”的外用。崇德即为“仁”,能够辨惑即为“智”。

何为崇德?提升品德。以忠信作为一条主线,在做事的航向上靠近义、追求义,品德自然就提高。

何为惑?朱熹云:“爱恶人之常情,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爱和恨都是人的本能,不用学就会。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生死非可得而欲,怎么能是人的力量所能掌控?所以,空想以个人的爱恶来决策由天命决定的生死,掌握情感的变化,惑就产生了。而在有些时候,对于一个人、一件物、一项事往往是既爱又恨。爱之深、恨之切,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矣。

本章末言“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出于《诗·小雅·我行其野》。该诗是描写弃妇之怨,其本意是说,你之所以抛弃我,其实并不是因为自家比我家富,而只是因为你变了心。古时人们喜欢赋诗言志,引诗往往断章取义,只采用诗句表面的意思。联系本章,看一名弃妇的情感,实在是“爱之深,恨之切”的典型代表。纵然知晓不以事理明辨是非,而只靠感情用事明其好恶,这样做对自己没有好处,只会让别人感到奇怪。但是,在理智与情感间把握一个度,的确是需要修行,需要对“偏”、对“惑”保持觉知。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就是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有人认为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理论依据,进而成为统治社会、整治人伦、维护和强化封建社会等级的政治伦理工具,孔子是“罪魁祸首”。这实在是后人对孔子的误读。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表达的是“应该像君那样去为君,像臣那样去为臣,像父那样去为父,像子那样去为子”。内在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君臣父子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责、素养要求,贵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重点在于对不同的社会政治伦理关系、角色认知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规范。

新近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有《六德》篇,谈的正是夫妇、父子、君臣的关系以及各自应有的德行,不同于后人所附会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不对等关系。《六德》篇中对三大关系的六个方面都提出了对等的要求,不但要求妇德,而且要求夫德;不但要求子德,而且要求父德;不但要求臣德,而且要求君德;这才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每个人都能以道德自律,各安其位,各行其职,方能实现国之大治。

秦汉以来,儒学出现过一个显著变化,即原始儒学(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则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如孔子等强调“正名”,主张“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汉代以后的儒学适应封建****制度的需要,逐渐片面强调君权、父权和夫权,儒学慢慢蜕变,呈现出为后人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对于这一点,我们如将有关文献相互比较,就能够清晰地看出来。比如,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强调君臣父子各尽其本分,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对“君权、父权、夫权”的片面强调。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分清“真孔子”和“假孔子”,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

做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克己复礼”。反之,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齐景公讲到“虽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的情况是轻,重则君主荒淫,臣子渎职,民声载怨,事务勤乏,财力匮竭。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片言:一面之词。古代打官司,原告和被告叫“两造”,听讼必须兼听两造之辞,一面之词被称为“片言”或“单辞”。片,犹偏。

折狱:断案。

无宿诺:宿,有久留的意思。许慎《说文》:“宿,止也。”引申为久义。无宿诺,说明子路对于许诺之事没有不抓紧去做的,因此受到人们的信任,人们不欺于他,故“片言可以折狱”。

本章为孔子通过赞扬子路率直、信守承诺的性格,来表达在实现克己复礼的过程中,需要无宿诺,需要雷厉风行。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听取诉讼,审理官司。

犹人:同一般人一样。

无讼:没有官司,没有争端。

孔子在鲁定公时,曾为大司寇。司寇为掌司法、刑狱之官,此语大概是孔子做司寇时所说。上章,孔子还在表扬子路可以做到“片言折狱”,信守承诺,雷厉风行。本章孔子却又讲听受讼诉,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招,最好是没有官司来审理。作为一名法官,他的职责理应在于有理有据地公平断案,为何追求无讼?这涉及政治治理的最高追求。

有理有据地公平断案是一名法官的职责所在,却不是一名法官的最高追求。一名法官的追求和理想就是实现“无讼”才好,最好是“设法而不用”。“无讼”“设法而不用”就说明百姓们对于所处的生活状态认为是公正的、可以接受的,没有怨结,无为非作歹之事、无奸诈刁蛮之民。这就是政治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克己复礼的至高追求。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所谓天下归仁焉,就是要做事,就是要为政,需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还要不倦懈。就是“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诗经·国风》中有首诗,名叫《小星》,全文如下: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唯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于是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在天即将蒙蒙亮之时,大部分的星星都要下班休息了,还有三四颗星星,好像是参星和昴星还在坚持。顶着这晚夜的深沉与宁静,只见路上开始出现急匆匆的身影,抱着衣衾,奔波劳碌。此诗原为感叹小吏不如人的命运,却也是对为政者“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写照。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学于文:广泛地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之文。

实现“克己复礼”,向外寻,需要广泛地学习,提升认知问题的能力,就是“博学于文”。向内求,需要自我约束,不停地纠偏,归于中,实现礼的要求,就是“约之以礼”。做到这些,也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仁者当爱人,自觉者当觉他。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的表现则相反。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核心要素在于为政者。对于为政者的要求,就是树立表率作用。孔子认为,为政者自己做好了,百姓就会很自然地受到熏陶,也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孔子类似的话很多,如《论语·子路》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为政者贵在“为政以正”。但是,真的能够做到吗?老子认为,有一种为政者,他们的朝政腐败透顶,农田一片荒芜,国库十分空虚。穿着锦绣的衣裳,佩带锋利的宝剑,饱足精美的饮食,搜刮大量的钱财。这不是大道行于天下,这实实在在是个强盗头子。这强盗头子不自知,竟然还在为盗贼猖獗而忧患。他实在是不知道百姓若非无奈,若不是苛政猛于虎,若不是为政者的贪得无厌,他们若能够安居乐业,甘其食,美其服,又怎会愿意去当强盗呢?即使奖励偷盗,也不会有人干的。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欲成就“有道”,奉行正道,亲近有道之人。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将“无道”之人“杀掉”,何如?以今天的语义来理解,看到“杀”字,就禁不住打个寒颤。虽然对于“无道”之人,人人恨之,可若是人的言行稍有出格,就要被“抹脖子”,这处罚是不是重了点?看来,要理解何为“杀无道”,还要回到孔子那个时期,同一个汉字,语义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原来,在先秦时期的古汉语中,“杀”当然有剥夺生命的意义,但其常见的却不是今天所谓的“杀死”。《说文》曰:“杀,戮也。”所谓“戮”,有“处罚”“羞辱”“灭损”的意思,这反而是“杀”字的基本含义。季康子所言“杀无道”,也就是处罚那些无道之人,以此来“就有道”。

即便“杀无道”的本质是处罚那些无道之人,以成就正道,亲近有道,孔子并不投赞成票。在孔子心中,对于为政来讲,“杀”永远不是第一选择。贵在教化,即为“子欲善而民善矣”,即为“克己复礼”。因为,为政者之德像风,老百姓之德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会顺风倒伏。也就是上行下效。

在《孔子家语·刑政》篇,孔子谈到圣人之治,贵在教化。他说: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

用刑永远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前三章通过季康子问政,孔子表述了卿大夫这个阶层对于为政应有的素养和要求。本章,由子张问“士”这个阶层如何做能算得上是“达”,展开了关于“闻人”和“达人”的话题。

所谓“闻人”,也就是为人所知的人,或者美其名曰“名人”。“达人”就是通达的人。称一个人为“达人”,应该是对他品德境界相当高的评价。

孔子对于所谓“闻者”的评价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这样的人,只是表面上装出仁德的样子,而行动上却往往违背仁德,自己还以仁人自居而不疑惑。这样的人在邦为官能骗取名望,在家族乡里间也会骗取名望。不要看他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大相径庭。这样的人往往自以为是,无所忌惮,不务实而专求名,虚誉隆胜,名声噪起,所以就成了“名人”。但是这般的“名人”多数是“德生病”了,华丽的外表下有一颗腐朽私利之心。

程子就此篇讲道:“学者必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若是为名而学,都有如此大的祸患,若是为名而教,则祸害更大,误人子弟,迷惑民众,罪不可赦。

对于“达者”,其达在“达天理,达人情”,还明晓“达”的出发点、立足点、目的地都是“爱人”。孔子认为:“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真正的“达者”具有三种高尚的美德:一是质直而好义,品质正直而见义勇为,这是天理所当然;二是察言而观色,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和观察时势的变化,这是人情所当然;三是虑以下人,谦虚待人,好好爱人,这是出发点、目的地。这样的人,在宗庙朝堂,在宗族乡里都可以通达。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有德之人,和顺积中,英华发外,一言一行自然彰表。但是出口成章、花言巧语、口舌强势的人就未必如此,因而未必有德。这种人常常大言不惭,甚至“巧言乱德”。所以,闻人不一定是达人,达人当时不一定是闻人,但在一个更加宽广的时空领域中将成为更闻的“闻人”,真正的“闻人”。纵然,成为“闻人”也并不是一名“达者”主观的追求。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修慝:改正邪恶的念头。

攻:批判,攻击。

忿:愤恨,冲动。

及:殃及,连累。

本篇第十章子张也曾请教过关于“崇德,辨惑”的问题。本章樊迟的提问与子张相比加了个新问题,关于“修慝”——如何改正邪恶的念头?孔子认为:

第一,先付出,再有回报,先事后得,品德也就提升了。朱熹云:“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这里的“功”有两层含义:一是工夫,二是功劳。为应该做的事业、事情,不计较付出的工夫,不怕付出;二是付出了很多,还不要自恃有功,不要自己认为很有功劳,一再地表白自己的功劳。只要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自然德日积而不自知,品德天天提升,还在不知不觉中。有句古话讲“积阴德”,做好事不被别人看见就是阴德。这种德才能积累下来。为什么不讲“积阳德”?自己认为很有功,不断地表功,就易于对所得感到不平衡、不值得,继而不愿意持续付出。这样不仅无功,还会引起别的祸端。人生产生的疑惑、不满意岂不都是因为这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付出的太多,二是自认为功劳大而得到的少。能处理好这两个方面,此乃有智有德。

第二,面对错误,专于治己,少责于人,自知自省。如果能清楚地认知自己的错误,修正缺点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忿是什么?是愤恨,也是冲动。

影响人类行为的内在因素究竟是什么,是欲望还是冲动?孔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冲动对人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素在大洋彼岸也发表了他的看法,与孔子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罗素在《社会改造原理》中,讲出了他通过大战领悟出“人类行为的源泉究竟是什么”这个大道理。自古人们总把人类行为看作是出于欲望,其实欲望远不如冲动之重要有力。如果人类活动不出乎欲望,就人的本性来讲,总是要趋利避害,这是本能,怎会使自己走向毁灭?而实际上,人很可能赴汤蹈火走向毁灭而不辞。战争是如此,冲突也是如此,不管是怒火还是野心,总是都有着强烈的冲动。如果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忘其身又伤亲,乃“惑”也。所以讲,冲动是魔鬼。“惑”在起点的时候一般都比较细微,本来没什么事,但话不投机半句多,三句话没说好,冲动就产生了。因此,如果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也不至于大祸。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知:第一个“知”,通“智”。第二个“知”,知道,了解。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提升正直的人,置于邪曲人之上,能引导邪归正。举,任用、提拔。错,通“措”,放置、置放。枉,邪恶,指邪恶的人。

乡:同“向”,刚才。

富:丰富。

皋陶: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汤:商代的开国之君,建都于亳。

伊尹:商汤的辅臣。

关于“仁”和“智”的话题,孔子对樊迟讲“仁者爱人”“智者知人”。智者当知什么人?孔子曰“智者莫大乎知贤”,也就是要知贤达之人,知正直之人。知贤的目的是用贤,就是“举直错诸枉”,提拔正直的人,将其置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这样做能够实现“官能”,使贤达的人尽其所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能实现“能使枉者直”,让邪恶的人受其熏化、引导,变得正直。因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要随风而摇曳。这样做(举直错诸枉),****服;反之(举枉错诸直),****不服。

但是,孔子的这番话,樊迟并没有听得非常明白。他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认为这句话的内涵太丰富了!他举了个例子。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不仁的人就自然远离。汤君临天下,还是要在众人中挑选人才,任用伊尹,不仁的人也自然远离。典型的知贤、用贤,就是智,就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本章看似在讨论关于“仁”“智”的话题,实际上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价值导向正确,克己复礼,纠偏,才知道最终归于何处。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本篇的主题是“克己复礼”,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对于“偏”保持觉知的核心源于内心的自觉,最大的原动力源于自己,如孔子所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作为朋友,相处之道理应在“行道”之路上彼此鼓励,当出现偏差时及时劝勉、纠偏,归于中,归于礼,归于仁。在具体的方法上,就是“忠告而善道之”,尽心来好言相劝,循循善诱。但若是不可,行不通,就要适可而止,不要过于纠缠,否则就会自取其辱,适得其反。《论语·里仁》中“朋友数,斯疏矣”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儒家讲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内心的自觉是本,别人的劝谏是末。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一粒种子的成长,依靠他本身具有的生命力,但不仅仅依于此,也取决于土壤的适宜与肥沃程度。所以,儒家讲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反对“舍本求末”,但也没有说“求本”就要“舍末”。“本”与“末”理应兼顾。人的内心与外物,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环境,总是在不停地互动,彼此影响,相互生发。“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都是在强调环境、教化对于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重要性。君子当慎重地选择自己所居处的环境,审慎地选择所交往的朋友。

在《孔子家语·六本》篇中,有这样的记载:

孔子根据子夏、子贡两人的行动做了个预测,他认为:我死了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子夏喜好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而子贡经常谈论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人的品行,就看看他的父亲,看看他的朋友;不知道一位君主怎样,就看看他所任用的大臣;不知道一块地的土质怎样,就看看有哪些草木在上面生长。所以说,与善人居,就如进入芝兰之室,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芝兰芳香。不是芝兰不再芳香,而是自己已与芝兰融为一体,不分你我。相反,与不善人居,就像是进入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咸鱼之恶臭。不是咸鱼没有恶臭,而是自己已与咸鱼融为一体,不分你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交往的人要谨慎。

这里讲的都是同一道理。而“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亦形成了一个呼应,互为参赞,交映光辉。

同类推荐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老北京古园林与胜景

    老北京古园林与胜景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古今养生名联赏析

    古今养生名联赏析

    熊经浴编著的《古今养生名联赏析》是一本专门介绍与养生有关的古今名联(包括各种楹联和联语)的大众通俗读物。全书分为“修德养生联”、“读书頣养联”、“调心养神联”、“饮食起居联”、“动静兼养联”、“老当益壮联”、“自寿寿人联”等七大部分,共精选了256副养生名联。书中每联一文,对其中养生之道逐一加以辑注和解说。《古今养生名联赏析》集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读者在欣赏古今名联的同时,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科学的养生理念及延年益寿的宝贵经验,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养生保健书。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后太逍遥

    废后太逍遥

    她,若随缘,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天使脸孔魔鬼身材,男人眼里的完美女神!她,若随缘,古人眼里的花痴加白痴,琴棋书画无一精通,貌丑加刁蛮任性,千金的恶俗尽集一身。尽当了皇后七天,史称无盐废后者也。因为无法接受被废,撞柱而死!当无盐醒来,眼睛璀璨夺人,这又会掠了谁的心,迷了谁的眼,痴了谁的一生?游乐古代,为了往后的一餐饭,她斗斗文人;为了悠悠的闲逛古代妓院,来一个“改头换面”,乐的在那里优哉游哉,满口的知之者乎!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宇宙超神纪元

    宇宙超神纪元

    浩瀚的宇宙,无尽的星空,究竟存在多少文明种族?地球华夏一位小青年,王轩,意外救了一只形似火狐的生物,于是,他平凡的命运,就此逆转!王轩开启了基因进化之路,成为一代战神,离开地球,探索浩瀚的星空宇宙!宇宙,原来分成科技文明派系,和强悍的修真派系,超强科技与人类自身无尽的潜力,究竟谁更胜一筹?十大星神,三千星域,神级战力,逆天无敌……贩卖星球,遍地挖矿,王轩伙同吉祥物狐狸,一边战斗,一边做着庞大的生意,成为叱咤风云的,宇宙神级大富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枭主

    大枭主

    生、死之间不仅仅是睁眼和闭眼的区别,因为我闭上眼,是一片血红,睁开眼,是血红一片。我没想过自己会成为救世主,我只是渴望自己能活下去,仅此而已。★★热血贯穿始终,战斗从不停歇★★●●群:535743061●●
  • 最强怼怼女友请查收

    最强怼怼女友请查收

    【一人血书求收藏~】【每天早10点,晚18点稳定两更~】【日更4000+字,存稿足,放心追~】【1v1,HE结局,宠文and爽文】【腹黑笑脸男VS毒舌霸气女】【波折多,男女实力均衡的爱情,互相奋斗的过往】温澜澜以为自己早就练就了,怼人不输阵的功力,却还是屈服在世俗的阶级地位之下。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变强。有一天,有人告诉了她一个捷径。那就是Boss夫人,公司二把手私底下也可以是一把手,家里唯一的一把手。然鹅,她霸气的拒绝了姐的光辉一生,可不能毁在你小子手上,继续过招,夫人or员工,请选择~
  • 同魂对穿之我要当大佬

    同魂对穿之我要当大佬

    肉身是特殊的物质。灵魂是特殊的能量。已知宇宙科技的终点,便是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换。在零维基准世界,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也没有物质和能量的概念。一切看似都处在混沌的状态!但,掌握了魂系终极科技的存在却可以随手转换混沌与秩序。到达这种境界,追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位列魂都。魂都在我心兄弟篇,主角是……!穿越到星海中高于地球科技的文明世界,章轩用自己的真诚和实力在HD2.0辅助系统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当一个好大佬的初心。QQ群号:28816021
  • 自己加油

    自己加油

    在这几十年年里,我们有太多遗憾,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