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8700000010

第10章 孤独地来,孤独地走——蒋介石的二夫人陈洁如(3)

这时候的陈洁如不过二十出头,但却遭遇了如此大的情感伤害,她暗暗起誓,此生不再嫁人,因为她无法再相信任何男人。

到美国之后,她唯一的寄托就是给好朋友朱逸民写信。

在信中,她也无不表现出抑郁的情绪,显示出过得非常不开心。有几次,她反复地陈述生活费的问题,按照她在美国的开支,蒋介石给她的生活费是不够的,因此生活非常拮据。她希望朱逸民能够转告蒋介石,多给她追加一些生活费。但是从1928年3月到1929年11月,蒋介石既没有给她写任何一封信,也没有寄来钱,任凭陈洁如翘首以盼,却终究是希望落空。

后来,她又不断托朱逸民转达她想回家的念头,并且表示,既然和蒋介石离婚的事实已定,回国必然不会干涉其任何生活,“尽管当我已经死了吧”是她最悲伤的写照。

但即便这样,蒋介石也是采取装聋作哑的态度,不予理睬。

陈洁如就这样在痛苦和拮据中煎熬着,时常万念俱灰,要不是朱逸民每每写信鼓励,大概早就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终于,她开始慢慢地接受蒋介石必然令她失望的现实了,开始无爱无恨,如行尸走肉般在美国消磨时间。

1933年,五年之期既满,陈洁如也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大地上。之前收养的女儿瑶光搬过来和她同住,改随母姓,这也给陈洁如心中带来些许宽慰。

但经济问题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陈洁如屡屡给蒋介石写信,却从未得到回复,最终只盼到了蒋介石差人送来的五万块钱,没有只言片语。夫妻情分已绝,面对蒋介石的无情,陈洁如也只能仰天长叹一声,无奈地绝了再给蒋介石写信的念头。

倒是蒋经国时常与她联系,可惜这时候的经国被困苏联,只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关怀。待到蒋经国回国之后,也曾多次前往陈洁如的寓所探望这位上海妈妈。

旧情复燃,空留余恨

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后,上海沦陷,租界成为了陆地之孤岛。住在法租界巴黎新村的陈洁如成日如履薄冰,深居简出避祸。1941年12月的一天,陈洁如穿着厚厚的衣服外出购物,她把衣领竖起来,低着头,快步走在街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叫自己,回头一看,迎面走来了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早在广州的时候,陈洁如就与陈璧君相识了,彼时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哪成想此番相见,彼此已经成为了立场不同的“敌人”了。

此时的汪伪政府已经成立,陈璧君当然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关于蒋介石与陈洁如的爱怨情仇,她早有耳闻。

一番寒暄之后,陈璧君便大力邀请陈洁如站出来,出任汪伪政府侨务委员会副主席,参与“曲线救国”大业,也可以报被蒋介石遗弃的仇恨。

陈洁如不是是非不辨的人,在她心中,有民族大义,有国家危亡,她深知汪伪政府的实质。个人恩怨是小,国仇家恨事大,她又怎能妥协呢?于是,陈洁如婉拒了陈璧君,匆匆回家了。

陈璧君并不甘心,几次三番上门游说,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为了避免纠缠,陈洁如只得请人帮忙,悄悄离开了上海,辗转奔赴重庆。

到达重庆之后,陈洁如被秘密安排在吴忠信公馆里居住,这里离蒋介石的官邸并不远。得知前妻回来的消息,蒋介石的一颗心竟又蠢蠢欲动起来,他带着礼物,敲开了陈洁如的门。

一别数年,蒋介石的消息虽时时在耳边回荡,但其人其事,又像是相隔甚远。突然见到这个男人出现在面前,陈洁如百感交集,竟没有勇气说一声“不”,再狠狠地关上大门,毕竟,蒋介石是她这一生唯一爱过,甚至还在爱着的男人。

就这样,蒋介石和陈洁如旧情复燃了。此时的陈洁如处在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已经不再相信她与蒋介石能够重回过去的关系了,这样的相处,说白了也是瞒着宋美龄的“偷情”罢了,对于这个如此伤害自己的男人,她是恨的。但另一方面,战争的高压,加上长期的孤独,又让她如此痛苦,多么希望能够靠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夜,不用再假装坚强,也不用再用重重伪装来包裹自己,即便这个男人多么不可靠,但曾经对自己,也是真诚的。

在这样既爱且恨的旋涡中,陈洁如再度深陷,她无法拒绝蒋介石,二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样。

蒋介石一面偷偷地与陈洁如相会,一面费尽心机编造谎言欺瞒宋美龄,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蒋陈死灰复燃的事情还是被宋美龄知道了,一时间打翻了醋坛子,家庭纠纷闹得沸沸扬扬。谁也不知道内情究竟如何,但1942年11月,宋美龄就以去美国疗养和访问的说辞离开了重庆,这样一来,蒋介石和陈洁如反倒可以无所顾忌了。

那段时间,关于蒋委员长的绯闻可谓连绵不绝,盛传蒋委员长有了一陈姓新欢,不明就里的人或谣传那是陈布雷的女儿,或笑言那是陈立夫的侄女,越是版本多,就越显得这桩风流韵事神秘莫测,殊不知,那只是蒋委员长重温旧梦罢了。

但宋美龄岂是一般女子,怎能容许蒋介石如此胡作非为,她在美国待了半年之后,便回到了重庆,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高调和蒋介石出入各种公开场合,俨然一对恩爱夫妻,而她的风采和气场,又怎是陈洁如能够相比的呢?陈洁如也只好再度黯然退出,幽然蛰居在吴公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陈洁如平安返回上海。这时候,养女瑶光已经和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陆久之坠入爱河。当瑶光把陆久之带到陈洁如面前的时候,陈洁如非常欣赏这个未来女婿,高兴地应允了二人的婚事。于是,在第二年,陈瑶光和陆久之结婚了,陈洁如把珍藏已久的一块蒋介石留给她的金怀表送给了女婿陆久之,希望他们夫妻和美,白头偕老。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陈洁如已然无牵无挂,不愿再挪动脚步,于是决定留在上海,这还要得益于与共产党有着密切联系的女婿陆久之的帮助。周恩来得知此事之后非常关心,亲自安排了陈洁如的生活,并且向这位他一向颇为敬重的“师母”表态:如果陈洁如不愿留在上海,可以安排她去香港,要是在香港住不惯,随时可以回来,总之,陈洁如是自由的。

陈洁如的选择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嘉奖,被推举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每个月补贴二百元钱。就这样一直生活到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经济形势日益紧张,陈洁如觉得支撑不下去了,在应邀去北京见周恩来的时候,她提出想去香港的想法。

1962年,周恩来亲自批准陈洁如一人移居香港。蒋经国听闻此事后,马上安排人在香港给陈洁如购买了一套公寓供其养老,以报答这位“上海妈妈”当年的养育之恩。

在香港的日子,谁都不认识陈洁如是谁,她也从不向任何人提起往事,每天的日子就是打打麻将,闭门不出,不惹是非,也没有几个朋友。据说,蒋介石委托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每月接济陈洁如五百美元,而且始终派人监视着陈洁如的一举一动。

闲来无事,陈洁如时常翻看她早年写的日记,那是受到蒋介石影响才养成的习惯,而今,日记尚存,却早已物是人非。看得多了,她便决定提笔写作,把自己一生的经历诉诸文字,一来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来也是聊以怀念。

在香港期间,蒋介石也曾给陈洁如来信,信中温柔地表达过眷恋和思念之情,他告诉陈洁如,曾经的照拂和关怀,时常想起,无法忘记。然而,这已不能说明什么,早已忘怀也好,实难忘记也罢,而今现状是,陈洁如年老多病,寡居异乡,无依无靠,而蒋介石在台湾依旧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就算他有偶然回忆的心酸小情怀,又怎能与陈洁如付尽一生的痛苦相比呢?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的一个朋友上门相邀去打麻将,再三敲门也没有回应,朋友遂觉得情况不妙,招呼邻居一起破门而入,发现陈洁如横尸地上,早已没有了气息。听闻此事的陈瑶光悲痛欲绝,亲赴香港料理母亲的后事。这时,陈洁如的很多香港朋友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少言寡语的老妇人,竟然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蒋校长夫人”,遂感慨其行事低调,孤独可悲。

二十年后,台湾一本叫作《传记文学》的月刊收到了一份具有爆炸性影响的匿名稿件,那便是陈洁如撰写的回忆录的英文原稿和部分中文译稿。经过审稿之后,《传记文学》很快连载了稿件的全部内容,并且在连载之后,出版了这部书的全译本。至此,陈洁如花费十多年心血整理出来的文字终于重见天日。有传闻说,这部书稿之所以留到二十年后才得以出版,是因为多年前蒋家为了维护形象,买断了这部稿子的所有版权并将其封杀。

陈洁如与蒋介石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七年,这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短短的七年,却让她用尽一生的力气去悼念。她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蒋介石,却只落得黯淡收场,孤独地离开,没有人关怀,没有人问津,甚至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2002年,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光携儿子、女儿一同将陈洁如的骨灰归葬到上海福寿园。这里真是个静谧的地方,左有小桥流水,前有幽雅亭台,后面还有山石相拥,但愿陈洁如能在这里,真正享受到铅华洗尽的安宁吧。2009年3月19日,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时用的五门橱从陈洁如原淡水路居所迁出,移至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成为上海清明月纪念展的重要藏品之一。1921年12月5日,陈洁如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婚礼,这件五门橱就是陈洁如母亲当年送给陈洁如的一套陪嫁家具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洁如家里的大部分红木家具均被毁坏,只有这件柚木五门橱因位置隐蔽得以保存完好。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尔基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尔基鲁迅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第一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况,亦即他们对自我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斯大林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斯大林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三百年左右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将领。时势造英雄,信哉斯言!在《铁骨铮铮:千古流传的大清武将故事》中,我们介绍了以下人物: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水师名将施琅;岳飞后人、镇戍边疆、功勋卓著的岳钟琪;忠勇无畏、抗击英法联军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彭玉麟……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除了西汉、盛唐等少数几个时期,中国一向是武备松弛的。中国的杰出武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热门推荐
  • 整蛊大主播

    整蛊大主播

    和平精英游戏扑街主播李天佑无意中得到一个“神器”,本以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却没想到竟是一路疯癫!僵硬烟雾弹、迷惑手雷、磕头止疼药、替身震爆弹......整蛊吃鸡谁家强,气人主播大魔王。一字马、俯卧撑、鲤鱼打挺,没有最骚的操作,只有更牛掰的‘外挂’......“神器”穿梭不同位面,鬼知道下一站又在哪了?小轻松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流萤飞月

    流萤飞月

    她是天真烂漫的神医小少主,他是被认为是有女装癖的‘废柴’王爷,当命运和她开了个大玩笑时,他给了她一世周全。“我知道你喜欢苏陌,但我会让你爱上我。”“王爷,是吗?那就走着瞧吧。”他风花雪月一生,心中也只有她。他许她一生,赠她一世漫天流萤。。。
  • 青城浪子

    青城浪子

    人世间的善心恶念,你当真看得破吗?好人未必一生向善,恶人也未必不知悔改……八年前,金虹镖局惨遭灭门,少爷上官杰得幸活命,流落乡野。有缘救下遇同门迫害的青城弟子张青武,两人亦师亦友,又再踏上险恶的江湖……此书以半古白话文笔法,金庸式的传统武侠,叙述一段传奇的侠客故事。
  • 最强狂少

    最强狂少

    一个性格顽劣的农村少年,为了父亲的遗愿踏上了大学之旅,却因为受到同学的挑屑在第一天就将校霸打趴在地,从而引来了校园各大势力的争抢……面对各种权力,财富,美人,少年却用自己的双拳告诉了天下:权与财,我欲收,自取之……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我与殿下的二三事

    我与殿下的二三事

    我是殿下的内侍,我很憋屈。我是殿下的内侍,我很受伤。我是殿下的内侍,我要造反。我是殿下的内侍,我觉得我还是屈服一下。殿下的人生充满奇迹,我的人生就是狗屁,这个是殿下告诉我的。殿下的人生造就伟大,我的人生造就鄙下,这是殿下告诉我的。殿下的人生终究辉煌,我的人生以此生光,殿下说:三月,你要的,只有找我才能实现。本文慢热!本文慢热!本文慢热!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九转轮回天

    九转轮回天

    轮回之道通天彻地。我只是一个平常人要行这通天之事。
  • 我们之间的一百件小事

    我们之间的一百件小事

    季怀槿出国求学回到北京后,在一家报社任实习记者。一次追新闻的过程当中被嫌犯有意袭击。她亲眼目睹嫌犯砍断人质的左手食指,不由联想起多年前发生的一次意外。之后危险接二连三地发生,而刚巧青梅竹马的好友唐叙每次都在场,虽然唐对她关怀备至,却不由令季怀槿怀疑这些事的发生都与他有关。唐叙一心维护与季怀槿多年的感情,可危险总是与她如影随形,这背后的阴谋由谁操纵?而多年前的那场意外究竟发生了什么?儿时大院里曾经要好的那些朋友,如今又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本书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职工参与制度,通过对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所依赖的产权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职工参与制度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