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88800000013

第13章 犹记当年事

沈余氏最后还是因回京之事跟沈行书吵了一架,自那以后沈行书都睡在书房。

余嬷嬷劝沈余氏跟沈行书和好,她也未曾理会,任何事情她都可以妥协,唯独儿女之事上不可以。

这一日,沈余氏又在小书房处理账本,突然想起那日京师送了两封信来,她停下手上的事,把放在书柜上的那封信取过来。

竟然是一封上了火漆的。

沈余氏忍不住惊异,把封口剪了,取出来仔细瞧。

“主昭亲启

自卫所案,京中多变。官员调动无定论……左佥都御史奏曰:闻惠州陈同知,行事恭谨,上遵君命,下抚民情……可堪重任……”

等到沈余氏仔仔细细地读完整封信,已是面沉如水,她立即命人把沈昭喊来。

沈昭过来时,沈余氏已是神色如常。

她不明所以,跟沈余氏行了礼,“不知母亲喊女儿过来所为何事?”

“跪下。”沈余氏一面打着算盘,一面不咸不淡地出声。

沈昭一愣,不由得抬眼看向沈余氏,“母亲为何……”

“跪下!”比起之前,沈余氏的声音里已多了几分厉色。

沈昭见此,只好压下心底的疑惑,恭恭敬敬地跪下。

沈余氏抬起头,仔仔细细地打量沈昭沉静的面容,这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女儿,她的第一个笑容,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她走的第一步路,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她的女儿自小聪慧,从来都是安安静静的,她多高兴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

可是从何时开始,她变了呢?不,或许她从未变过,她一直都这么懂事,太懂事了。

她担心的事到底成了真。

“听说你在京师开了铺子?”

沈昭心底咯噔一响,这是谁透露出去的消息,还是她母亲自己发现的,可是这么多年都安然无恙,怎么好端端就被发现了。

她身边服侍的人都是亲自培养的,就是新来的松雪也是关老先生送来的,对于她的事情根本不清楚,就是知道也不会倒向她母亲。

所以,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她母亲到底知道多少?京师的铺子她全知道吗?她做的事清楚多少?还有关老先生的存在,她究竟知不知道。

一时间沈昭心里思绪万千。

不管怎样,还是先渡了眼下这关再说。

她压下心里纷扰的思绪,满是惊异地开口,“女儿不知母亲这话是何意?什么京师的铺子?女儿并不知晓。”

沈余氏听到这话,脸上的失望显而易见,她的声音满是严厉,又隐隐含着几分无奈,“你想瞒我到几时?”

“母亲……”

“你自己好好瞧瞧。”沈余氏打断她的话,将信纸甩到沈昭的面前。“你且好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沈昭看到信纸的那一瞬间,心里蓦地松了一口气,原来只是一封信,那知道的东西就有限了,“母亲,女儿知错了。”

“知错了?你这信上写得什么?探查朝堂风向,窥察官员隐私,这是一个闺阁女儿该做的事吗?沈昭,你自己说说,你想做什么?我们沈家是不是要出一个女诸葛了?好得很,好得很。”

沈余氏气极了,半响说不出话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那铺子到底从哪儿来的?”

沈昭低着头,默然不语。

“说啊!”沈余氏厉声道。

“那间铺子是小舅留给我的,记在了哥哥名下,所以当年没有上缴。去年,舅舅给我写信,问我还记不记得铺子的事,把地契也一同寄了过来。”

其实沈昭这话不算全对,当年她小舅确实写了一封信,却不是临时起意,而她以哥哥的名义先写了一封,小舅才想到要将铺子的地契给她,那会儿才永明三年。

沈余氏听她这么一说,便明白那铺子的情况了。她四哥从小不喜读书,却在从商方面很有几分心得,束发之后就开始着手商铺之事。

余家搬入京师后,常与官宦打交道,今上又是多疑之人,有时行事多有不便,就借商铺打探各方消息,后来就成了余家的暗桩。

这样的暗桩不是三两天就能成的,便是余家也费了不少心思,上至掌柜,下至伙计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尽心培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是自太康政变后,余家的财产就尽数上缴,商铺也跟着没了,却不想还有留了下来的。作为余家曾经的消息渠道,探查一下朝堂的消息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沈余氏想到这些,神色便有些晦暗不明了。

沈昭一向聪慧,她是知道的,可她想不到沈昭敢打这样的主意,让那些商铺成为她的耳目,为她刺探消息,若是普通的消息便也罢了,可偏偏是朝堂之事,她这胆子可一点也不小。

“这些事是谁教给你的?朝堂之事是你该管的吗?”

“没有人教我。我也没有管朝堂之事。”沈昭低下头,沉默了许久,“只是我远处岭南,耳目闭塞,想知道京师的一些情况,才让人给我写信的。”

“难道京师的情况还要包括朝堂官员的调动之事,你想知道的情况真不少。”沈余氏冷哼一声。

沈昭没有说话,依旧低着头。

沈余氏看不到她的表情,心里叹了口气,到底是自己的女儿,她还能如何呢?打她一顿?

余家也没有把姑娘完全当成姑娘养过,从小除了学习主持中馈,琴棋书画之外,也会让她们通读四书五经,研习经史谋略。

余老太爷也会跟老太太一同讨论朝堂风向,有时甚至还会问问她的意见,可那是余家,不是沈家。

沈昭往后只能嫁个普通人家,主持中馈,相夫教子,而不是做那高门媳。

她若真的学了这些,会甘心这么默默无闻吗?会甘心自己的夫君只是个普通的士大夫吗?

可她的夫君是绝不允许她插手这些事的,若是通透的人家还好些,要是遇到小门小户出身的,眼皮子浅的,还不给她定个妄言之罪?

况且,今上又因大长公主之故,一直对女子读书多有阻扰,要真听到哪家的姑娘言及朝事,不日便会有问责下来,到那时就是真的就晚了。

“既然不想管,那就把京中的铺子关了吧。”

“母亲!”沈昭听到这话,猛地抬起头,眼底满是不可置信。

她以为以她母亲的见识知道这事后至多是训她一顿,让她下不为例,却不想她居然让她关了店铺。

“怎么,你不想?”沈余氏盯着她,眼眸沉沉,“这事没得商量。”

沈昭沉默了良久,问道,“母亲还记得我们刚来惠州府的时候吗?”

她没有等沈余氏回答,又自顾自地说。

“我记得那一年的惠州格外冷,下了好大的雪。南方没有地炕,屋里烧着炭火也冷得很。那会儿我还很小,本来小孩子该火气旺的,可那寒气四处蹿,我怎么也暖和不了。

后来就生了一场大病,烧了好几天。我当时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千里迢迢的来这种地方,我们不是在京师呆的好好的吗?为什么要让我们来这种让人难受的地方?”

沈余氏没有追究为什么沈昭能记得她那么小的时候的事,因为她想起了从前。

为什么他们会来到这种地方,还不是因为太康政变?为什么会有太康政变,还不是因为余家上书令天下书而仕遭到斥责,然后被下狱被流放。

“后来,我慢慢长大,又看了很多书,我终于知道我们会来惠州是因为太康政变。我问哥哥,为何会有太康政变。

哥哥说,是因为今上要惩罚外祖父。可是今上为何要惩罚外祖父?外祖父哪里错了?”

沈昭说到这里终于说不出话了。

余家与崇仁皇帝是有一段渊源的。崇仁皇帝的祖父陵江王虽说也是太祖皇帝的亲儿子,可因生母卑贱,地位并不高,成年之后所受封地也不大不小。

太祖末年,东宫衰弱,各地藩王纷纷起义,陵江王因自身实力弱小并未参与。

后来先帝登基,经过一场大变,藩王们基本死绝,再不就是削爵为民,就是没有就藩的兄弟也差不多都逝世了。

也是因为陵江王本分,先帝又念着那么点旧情倒也没对他动手,陵江王这一支算是保全了。

余家祖籍邯郸,前朝时便是簪缨世族,祖上出过几位太傅宰相,大大小小的官员不计其数,后随着前朝覆灭。

余家子弟尽数凋亡,只留下余老太爷这一支迁至青州得以保全,但邯郸余家的清名到底还是在的。

而陵江王当时的封地正好在青州。

陵江王自己虽然软弱无能,但他的儿子却很有文韬武略,余老太爷也因此与之交好,连带着两家的晚辈交情也深了。

只可惜陵江王世子打小身子骨弱,不到而立之年便病逝,之后不久陵江王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尚且年幼的小世子也就是如今的崇仁皇帝。

当时的藩王虽然只剩陵江王这一支,可到底因为不受重视,日子也不好过,整日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削了爵抄了家,崇仁皇帝承爵后更是艰难。

还是余家时常照拂一二。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交情在,后来崇仁皇帝登基,下诏请老太爷入朝为官,老太爷才会同意。

否则余家连大长公主的劝说都没应下,又怎会答应辅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君?

可崇仁皇帝到底是生性凉薄。

余家为了巩固大周江山,殚精竭虑,可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说下狱就下狱。

一份欲令天下书而仕,欲筑永世金汤之固的奏折却被说成以下为上,藐视皇族,其意不轨,其心可诛。

外祖父除忧定难,磐固社稷,却被说成罔顾君命,擅用其权;

大舅体恤民情,广布恩泽,却被说成酷虐百姓,荒淫无道;

二舅远逐野寇,定国安邦,却被说成放肆不才,恃宠而骄;

三舅奉天勤民,执于稼樯,却被说成擅离职守,淫佚无度。

这才多少年啊!

从崇仁皇帝践祚到如今也不过二三十年,余家子弟就从伏危除难,稳固山河之臣变成了身怀异心,欲夺社稷之辈。

余家子弟狷介自守,事必躬亲,谨遵君命,忠贞不渝,换来的却是大德不言,大功不论,换来的却是流放西北,不得入仕。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后外祖父被逼得在牢房自缢以证清白,几位舅舅为避免诛连九族,均以死谢罪,只有行商的小舅得以生还。

可余家上上下下最终还是沦落到流放西北的地步。

还有已经嫁给贺家大公子的大表姐,最后也被他们逼得带着自己五岁大的孩子投河自尽。

就连父亲也因此获罪,被夺官身,贬至惠州。

果真天家最是无情。

想到这,沈昭心口就止不住的疼痛,眸子里也泛起寒意,那么疼爱她的表姐舅舅,还有把她当掌上明珠一般的外祖父就这么走了。

连遗体都惨不忍睹。

这么多年了,这些事她只要一想起就觉得如蝼蚁噬骨般痛。

“外祖父根本没有错。”沈昭冷声说道,“又或者外祖父的确错了。

他错在识人不清,不知今上薄情寡义;错在轻信他人,不知天家罔顾诺言;错在尽忠职守,不知群臣自私自利。”

“住嘴。”沈余氏厉声道,“自幼让你习读圣贤书,学习为君之道,让你谨言慎行,端庄于世,谨言何在?慎行何在?口出不逊,如何自处?”

“口出不逊?何处不逊?”沈昭挺直腰背,直勾勾地看着沈余氏,“今上蒙蔽视听,为笼络政权,轻信小人之言,给余家定罪;

程濂为稳固仕途,排除异己,将余家的忠贞不渝共筑金汤说成意图谋反;

群臣刀笔小人,趋炎附势,构陷良臣,让余家背负污名,让外祖父与几位舅舅至死都是乱臣贼子。

女儿说的这些哪句错了,哪句不是事实?!”

她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一日母亲带着她和哥哥回余家省亲,突然就有人带着锦衣卫冲进来,将余家在朝为官的人全部带走,毫不留情。

而宣读圣旨的正是刚刚和余家定完亲的三表姐夫。

她还记得三表姐面若死灰的模样。

“我听闻梓表哥始能行能言,便诵读经史,研习六艺,不足束发,游学四方。其文上通朝事下达民俗,政史谋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然何用之有?单不得入仕,梓表哥此生便只是一介书生。梓表哥何错之有?就因生在余家,便只能泯然于众人,何其无辜?

余家子弟何错之有?就因姓余,便只能留在西北,做一介草民,何其无辜?父亲何错之有?就因上书附议,便只能困在惠州,做一介教书先生,何其无辜?”

沈昭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是啊,何其无辜?

余家子弟巩固江山社稷,却沦为逆臣,何其无辜!

余家老太爷如何安心?为余家打下清流之名的先辈们如何安心?先祖们九泉之下知晓余家后辈永生永世被安上了谋逆之名,如何安心?

“母亲。”沈昭深吸一口气,神情冷冽,“身为余家后辈,明知家族清名被污,却无动于衷,是为不忠;

身为子女,明知至亲身受构陷,却忍气吞声,是为不孝。您甘心做这不忠不孝之人吗?女儿不甘心。”

“我如何甘心?”沈余氏忆起往事,悲从中来,“记得幼年时,父亲时常告诫子女,要懂为臣之本,要修为君之德,上要无愧于君,下要无愧于民。

我虽一介女流,却也铭记于心,余家子弟所言所行无不谨遵君德。然余家仍被刀笔小人视为祸端。

罔顾君命?意图谋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是功高震主,恐我余家受命于天,恐这大周子民另择其主。

我如何不知?如何不晓?可我能做什么?那是大周的主子,是天子,是君,我等为臣为民,以何反之?

我怎会不想余家重获清名,怎会不想余家子弟堂堂正正存于世?可我能做什么?”

“为何不能做?”沈昭冷声道,“虽言君为臣纲,可若君纲不正,身为臣子便有责任拨乱反正。今上蒙蔽视听,妄信奸臣,身为臣子便有责任清君侧!”

“沈昭!”沈余氏厉声喊道。

拨乱反正?清君侧?亏她说得出。

“不可妄言。”沈余氏的语气到底又软了下来,“便是真要为余家正名,这事也不该你做。”

“我不做,那该谁呢?”沈昭看着沈余氏,目光炯炯,“梓表哥吗?他此生已不可入仕。父亲吗?他已身陷惠州。

哥哥吗?他是男儿身,往后必将入仕,余家的嫡亲外孙的身份不可能被人遗忘,他一举一动时刻受到他人的关注。

您吗?您是余家嫡系,您在惠州只要动一分,便有八方闻风而动。但他们不会想到一个闺阁女子有能力插手这朝堂之事,不会想到一介女流之辈能有本事为余家正名。

除了我,没有更合适的人。”

“你疯了?”沈余氏站了起来,“这事是你该管的吗?你知道有多危险吗?”

“为何不能管?”沈昭目光如炬。

“外祖父在世时,也没有说过后院不言前朝,几位舅母也是懂得朝事之人,外祖母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西山别院的大长公主更是执掌朝政数十年。

她们能做,为何女儿不能做?女儿深知前路艰险,但女儿不惧,人存于世间,哪能无风无雨?女儿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

同类推荐
  • 乱世枭雄浮沉皇后

    乱世枭雄浮沉皇后

    幡然转世,降于帝都。霄皇恩赐一朝成为太子妃,帝都女子无不羡慕嫉妒。痴傻如何?废物如何?愚蠢如何?只要成为太子妃,一朝登临九舞凤塔就是帝都皇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风好不畅快!四海之内风云突变!陈年秘史,母亲死亡之真相!引狼入室,举府屠戮之残忍!真情错付,步履维艰之冷漠!芳华妙龄,风华绝代,倾世佳人!世间枭雄无不争相掠夺!世人皆憎:红颜祸水。媚主媚国祸害江山。沐日月翩然一笑道:世间浮沉莫过于此,那我就当个浮沉皇后吧!
  • 念兮念夕

    念兮念夕

    【并不是傻白甜文,有甜有虐有反转,有案有谋有权仇,正在挖坑,欢迎入坑!】 红颜易红颜易,末道相思;痴情了痴情了,最是情深,勿忘相思;念兮念夕,且念且珍惜……
  • 王爷乱来:王妃不好惹

    王爷乱来:王妃不好惹

    她重生睁眼,正在被人拖尸,一朝穿越,成为人人鄙视唾弃的废材女。契约上古神兽,修炼等级逆天,拥有神秘空间,亮瞎众人的眼。白莲花,绿茶婊,圣母婊,一路披荆斩棘。不好意思,我才是王妃。他是绝色妖冶阴晴不定的王爷,世人皆以为他冷酷无情,可为什么她眼里的他竟是如此难缠,阴魂不散。“你盯着本小姐看干什么?”“本王在想,什么时候能够将你压在身下?”她笑语嫣然一根毒针抵在他的腰腹处:“王爷,你想太多了。要压,也是我压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朝君王

    九朝君王

    “亲爱的,过来嘛。”某男子躺在树上翘着二郎腿说。“君墨邪,你要点脸行吗?”某女红着脸叫。“宝贝,你叫错了。”某男子从树上跃下来,向某女走去说:“宝贝你叫错了,是不是该罚。”“什么,你不是叫君墨邪吗?”“不是,你应该叫夫君。某女呆愣愣的看着君墨邪叫道:“夫君。”“恩,宝贝真乖。”某女看着眼前邪笑的男子眨眨眼,反应过来说道:“君墨邪,你竟然套路我。”说着,便红着脸落荒而逃了。君墨邪看着落荒而逃的少女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 腹黑邪王的小甜妻

    腹黑邪王的小甜妻

    战风夜为了沐曦念跳下诛神台,一代战神陨落,一代战神变成了某个蛮荒落后小界面的王爷!沐曦念想尽一切办法避开了神王的眼线,来到了战风夜所处的界面。“战风夜,当初为救我跳诛仙台,今日我为你穿上嫁衣!”“曦念,这十里红毯,满天花瓣,灿烂烟花,只为你一人绽放!”
热门推荐
  • 莱茵河的囚徒

    莱茵河的囚徒

    《莱茵河的囚徒》以“拿破仑是否还活着”为谜面,以五千万法郎遗产为引子,以莱茵河畔的异域风光为背景,以一个为父亲之荣耀而战的少女,一个转战欧洲的第一剑术高手,一个三国悬赏通缉的海盗之王,一个自鸣得意的天才作家这样团队为冒险主力,以“拂晓四人组”和上百号凶狠的爪牙为反派势力,展开同时发生的这些事件:诡奇灿烂的遗产争夺战,莱茵河畔双角兽之塔里囚徒身份之探索,以及女主角珂莉安和大军事家拿破仑一起为自己身份正名的大冒险
  • 审判之杖

    审判之杖

    阿兹克,审判之杖,咬住首尾的银环蛇,这就是命运的审判。
  • 麻雀一家

    麻雀一家

    麻雀小宝宝推迟的出生,给麻雀一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 青春漫谈

    青春漫谈

    文静的A,不知何原因,突然变得喜欢说话,而且完全没法自我控制,除了睡觉,她总是不停地讲着,大家越发厌烦,就连她自己也意识到这个变化带了了很多困扰,为了治好这奇怪的毛病,她开始想尽法子,A的人生开始上演了很多奇妙的事情。也许作品名字,简介会变,但是青春故事的主题不会变,希望大家在A身上找到各自青春时的影子,没有恋爱与打架的青春也可以精彩。
  • 最强大脑训练课:越玩越好玩的365个魔术游戏(全新升级版)

    最强大脑训练课:越玩越好玩的365个魔术游戏(全新升级版)

    书中的魔术不需要复杂的道具,也不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只需要你几分钟时间。之后你就可以在聚会或是餐桌上,为大家露一手了。相信魔术初学者读完本书后,不仅能够接触到神奇的魔术世界,对魔术的本质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且还能为你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让你在生活中更有魅力。
  • 异界之天赋纵横

    异界之天赋纵横

    万法如初,大道同归。是谁说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异界的那个他?变态的天赋加上令人嫉妒的机缘他都有。你说气人不?嘿嘿。一群糟老头子,坏滴很。
  • 酒恶时拈花

    酒恶时拈花

    本书着重于品酒的感受,从品酒前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到品酒时感官上的感受、精神上的感受。葡萄酒的品尝不仅只是喝,更像是透过嗅觉与味觉所进行的审美体验,通过感官的感受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感悟。收入饮酒态度、感官、诗意、葡萄酒的哲学、品酒笔记四个门类。本书系资深葡萄酒品鉴专家、葡萄酒专栏作家百尝介绍普及葡萄酒知识的文章合集,让初接触葡萄酒的读者对葡萄酒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 木叶之石雨

    木叶之石雨

    石雨穿越到了火影二战时期。凭着苟得一匹的战术理念,勉强躲过了当炮灰的命运。直到石雨运气好,得到一篇封印术的研究手稿。从此,黑羽石雨围绕着这篇封印术手稿,不断的研究出各种花里胡哨的同时,伤害还高的秘术。………………………………宇智波斑开着须佐能乎,冷傲的说到:“你也想起舞吗?”黑羽石雨:“不要以为只有你会开高达……”
  • 北辰之夜

    北辰之夜

    一对新生命的出生,给凌家带来了笑声,姐姐出生时,伴随天地异象,弟弟的出生却使草木枯死,给凌家带来了灾难,生死存亡之际,凌家七长老从道域带来援军,答应帮助凌家但前提是带走两个孩子…………
  • 青伞无情,公子尘

    青伞无情,公子尘

    传言他天生无心,曾手刃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无知,心怎么会没有呢?只是被人挖去了。传言他武功盖世,曾以一己之力血洗大陆。片面,武功盖世?那是要付出代价的传言他不老不死,千万年来容颜依旧。可笑,不老?只是留住一副不变的皮囊。不死?却是煎熬在世,徒受寂寥。他常在雨中漫步,可雨夜再凉也凉不过胸腔里无心的空旷。青伞独撑,雨中走。红尘纷扰,冷眼观。雨中步,伞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