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17000000015

第15章 缺磨砺

“案例1”

前不久,西安的一些大学校园里出现部分大学生为经济所困,投入“拾荒”族行列,据说,拾荒的收入成了个别贫困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有的学生是想磨炼一下自己,还有的学生是出于好奇等等。对此,还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还有人认为这样做有损形象、有伤自尊。

“反思”

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在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学生们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感觉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

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是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因为在其中有着自己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还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而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的时候,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身为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反而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西方谚语说: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杂草丛生,荆棘遍地,鸡犬喧嚣,蚊虫肆虐,山间野兽出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而正是这样的自然生态造就了为数甚多的成功的农家子弟,其中不乏栋梁之材、精英人物。是一座“村庄”赋予了他们人生必需的元素:远离贵族般的呵护,赤脚行走在田间地头,在粗粝的环境里品尝艰辛,学着父辈为生计奔波;并饶有兴致地呼朋引伴,在草垛边追逐、在树丛中嬉闹,在星辰月色下“找乐”,在田野宽广的舞台上,他们自然地演绎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那时并没有谁去对他们实施所谓的“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体验教育”、“感恩教育”,他们在自然中长大,在生活中成长。而眼下的教育似乎愈来愈远离“自认村庄”,或每每以花样迭出的“××特色教育”将一座完整的“村庄”肢解开来,并将教育对象分门别类,专门打造,似乎搞了“成功教育”就不再有“挫折”,搞了“挫折教育”就一定会“成功”。教育应当是一个广阔的“面”而非一根纤细的“线”、一个孤立的“点”。人的成长是多种要素、多种经历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企图也需要现实,需要清晰也需要杂乱,需要坚强也需要软弱,需要欢愉也需要痛楚。正如没有一位雕塑家会全力刻画造型的某个部位而放弃对整体和谐的追求一样,把完整的教育人为地分离,一定不会培育出完整的人。所以,教育应该回归“村庄”,返璞归真,放孩子于沃土,放孩子于青山绿水间,放孩子于生活的本真境地,让孩子在赤脚奔跑中释放天性,在汗水泪水中喜怒哀乐,在对自然的把玩体悟中增智益能,在全方位的“生活场”中感受成长的拔节声响。

“案例2”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Idea Resource Systems公司实施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消费意识与行为比较研究”结果日前公布。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打工经历的中国高中生不足四成,低于日本、韩国和美国高中生。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1~3年级的在校生。调查发现,74畅4%的美国高中生打过工,在各国高中生中比例最高。49畅2%的日本高中生和44畅9%的韩国高中生打过工,在中国仅有39畅6%的高中生有过打工经历。此外,在美国,28畅2%的高中生定期打工,在日本也有16畅7%的高中生定期打工,而在中国和韩国这一比例仍然很低,分别为4畅8%和4畅3%。

“反思”

从中日韩美四国的基本国情看,中国人是最不富裕的,但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生的打工经历是最少的。是什么让我们的中学生不需要打工,是什么让我们的中学无法打工?

一、不合理的考试制度,扭曲了教育目的 首先,高考给考生、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据调查,58畅6%的考生在高考之前曾经焦虑或失眠,70畅8%的考生家长在孩子高考时感到焦虑,其中20%的考生家长会感到非常焦虑。其次,高考成为“指挥棒”,对基础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评价作用。由于高考直接和学生命运相联系,其权威性不断强化,渐渐成为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尺,大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再次,考试标准单一,不利于人才优化选拔。一是一张试卷网罗天下精英,不论专业、不论学校,皆以分数论英雄;二是录取标准单一,高考分数成为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品行修养综合素质评价。因此,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只为这一场考试的胜利。最后,淘汰式的选拔方式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体制存在悖论。现行高考制度在难度和测试内容上更多体现的不是水平考试,过关考试,而在于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拔尖人才,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旨在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尽管高考评价制度正在逐年改进,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应试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家长在发展预期上追求高学历,不仅仅想上大学,而且都想上重点大学。仅2004年,北京等6省市600分以上的高分复读生就有3000多人。二是竞争重心不断下移,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为孩子增加了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各种社会补习班十分火爆。三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加上一些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部分大中城市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四是扭曲了教育的目的和学校的教学行为。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教育教学片面地适应升学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致使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难以真正落实,题海战术、反复考试大行其道。有些学校还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甚至是完全军事化管理的方式,使学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高压,只能是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在这样的升学态势下,中国的老师、学生、家长只关注分数,作为学生的青年人,当然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外出打工或锻炼。

二、传统的儒家教育观,阻断了学生的打工之路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父母愿意砸锅卖铁送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能够潜心读书,他们心甘情愿吃苦耐劳,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这样的传统伦理观念下,中国的孩子不需要打工,即便偶尔有几个孩子出去打工了,更多的也只是作为一种人生体验。在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中,71畅1%的中国高中生为增加人生经验而打工,其次是为自己存一些钱,选择率达50畅0%,还有32畅2%是为减轻家人负担,29畅2%是因为钱不够用,24畅3%是因为对工作感兴趣,22畅1%是为了与朋友有共同经历。而对于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高中生来说,打工的原因则更多是为赚钱,66畅5%的日本高中生和73畅3%的美国高中生为自己存钱而打工,60畅8%的韩国高中生因为钱不够用而打工。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态度最随意。调查发现,对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高中生来说,父母从来不给零花钱的情况很少,只有2畅0%的中国高中生、3畅4%的韩国高中生和13畅1%的日本高中生回答父母从不给零花钱。但是对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多达42畅2%的被调查者回答父母从不给零花钱。在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做家务是孩子从父母那里赚取零花钱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父母也希望通过给一些报酬来激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调查还发现,53畅6%的日本高中生和52畅0%的美国高中生通过做家务得到过父母零花钱,而在韩国和中国这一比例要低很多,只有36畅9%的韩国高中生和27畅4%中国高中生做家务得到过父母零花钱。

三、缺失的学校劳动教育,妨碍了学生的打工意愿 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某校初三(3)班学生郑谦的父亲经营服装店,家里非常有钱。每次轮到他们小组值日扫地时,他都会对其他同学说:“扫地我一个人包了。”他们小组清扫的教室比别的组干净。为此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全班表扬他热爱劳动。后来王老师才知道真相:每次值日,郑谦都是用5元钱雇传达室老大爷清扫的。

在应试教育之风日盛的今天,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率,出现了重智轻劳现象。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劳动课,但劳动课时间并不能得到保证,大多学校的劳动课往往被主课所挤占。在有些学校,劳动观念被个别老师扭曲,劳动成了他们惩罚违纪和有缺点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正常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另外,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溺爱过度。为使孩子能考上大学,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由于父母较多地剥夺了孩子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和机会,造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不断弱化,自理能力也不断下降。

中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忽视劳动教育十分不利于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劳动教育作为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身为家长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关心孩子们的劳动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多给他们一些磨炼,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曾看过刘墉的一篇文章———枟爱你,不是害你枠,讲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到餐馆打工,厨师叫他去端炉上的一个锅,厨师的话还没说完,这位学生就冲过去把锅子端起来。不端不知道,他这才惊觉那锅里竟是滚滚的油,一旦松手,油必然泼在身上,只能咬着牙慢慢将锅放下。而这时,他的双手已经严重灼伤,而且伤到了筋骨,几乎半废了。“怎么连热油锅表面不冒热气都不知道?!”厨师叹气道,“在家里娇生惯养坏了!像是笼里的鸟,放出去,自己没办法生活。可是来美国留学,谁能不打工呢?结果什么都不懂,父母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他,岂不是害了他?”文章中折射出的问题发人深省。如今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吃苦。

社会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面对当今竞争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吃苦教育,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这忽视不得,也小瞧不得。一味地对孩子在物质上的宠与爱,将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应做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勤工俭学更是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一个人不能吃苦耐劳,一定不能成大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乏吃苦耐劳的下一代,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则无从说起。吃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长和教师应该“狠”下心来,放手让孩子吃苦,这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同类推荐
  • 智慧中国

    智慧中国

    十二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国家在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投入大量资金,各城市正在加紧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实践。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系统地介绍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内容与实践的书藉,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智慧中国的定义、内涵、建设现状,智慧中国的总体架构;智慧中国基础网络建设;智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中国各系统的建设(智慧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建设工程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最后介绍了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展望。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经典

    依据少征儿童的兴趣与心理发展特点精心策划、编撰而威,非常有利于补充、主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本书十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育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本书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惑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书内容涵盖科学、文学、生活、地理、历史、文化、植物、动物、自然等内容,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
  • “当代小作家杯”全区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

    “当代小作家杯”全区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

    这本书的内容是由培育作家的摇篮。新创意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集,汇集了全国多所知名中小学。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政治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政治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
热门推荐
  • 惊世天下之公主樱珞

    惊世天下之公主樱珞

    他是她一世的情。伤的彻骨,也记的铭心。痴痴的爱,傻傻的等。到底是命运错了痴情。桃花林下,他一身白衣,俊逸若仙,仿佛九天之外的神子,梦幻般的进入了她的世界。天山前,他一抹微笑,让她的心就此沉沦。可是命运终负了年华,让痴爱的人落地一身伤她是他一生的劫,他却是她来自黑暗中光明的救赎。他的温柔只对她绽放。御花园中,她一身粉衣,扶起被宫女太监欺负的他,从此一抹身影嵌入他的心中。悬崖壁下,满身血渍的她,奄奄一息,让他的心疼痛难忍。她与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纠缠,最后的最后又是与谁执手相伴到老,又是与谁天涯陌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逃妻:顾先生,我超甜

    重生逃妻:顾先生,我超甜

    林许愿以为自己只是死于交通事故,却想不到那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一朝重生,林许愿发誓一定要找到凶手。只不过,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个跟自己有婚约的男人。不嫁,坚决不嫁!她还要忙着手撕白莲和绿茶呢!之后……真香!“顾先生,恋爱选我,我超甜的。”林许愿死死地抱住顾先生的大腿。“恋爱?可是,我只想跟你结婚诶。”顾先生望着之前逃跑的小娇妻,笑容意味深长。面对顾先生的笑容,林许愿娇躯一震,觉得事情不对,松开抱大腿的手就准备跑。很快,顾先生如拎着小猫一般的拎着林许愿,“你觉得,你再逃一次还能逃出我的手掌心吗?”林许愿:我觉得问题很大,并且顶不住。1V1双洁。
  • 尘埃纪事

    尘埃纪事

    我是历史的一粒尘埃,就如这海潮的浪,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在历史长河汹涌的淘沙下就受尽折磨,不断的被历练着、淘洗着,经受着、经历着、感受着去走完属于自己的一生,却没能够留下一抹生活的轨迹。“一切生活的过往都要这样随风而逝了吗?”我坐在海边默默地沉思着,“就这样走了吗?”我回头看着自己来时的路,沙滩上已没有了任何的脚印,我的去留仿佛也无足轻重,我笑着说:“还是留下点痕迹吧,让世间知道有我曾到此一游!”
  • 混在晚唐

    混在晚唐

    普通大学生穿越到唐朝末期,虽有其他穿越者的想法,却无本事,他不晓军事,五谷不分,不懂机械,不会炼钢,也不会写诗著文,更没有什么王霸之气,唯一的优势在于知道历史。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他不得不“混”着保全自己,走上了一条另类的道路。
  • 绝色祸国之财迷妖姬

    绝色祸国之财迷妖姬

    今世的牵手,原来是从前的延续。对殷商的迷恋,原来是因为曾经活生生的度过那段岁月。一个绝代风华的女人,一个剑定乾坤的英雄,他们是否能够得到圆满的结局?为了今世的相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风华:逆天废材太嚣张

    绝世风华:逆天废材太嚣张

    当时间的齿轮转动,她华丽蜕变,让所有人都瞩目!这个世界充满挑战,充满敌人,但都被她迎刃而解。把敌人收入自己的团队里……她打破了常规,时间就是她创造奇迹的见证人!支持新书《倾韶年华》
  • 琴瑟绝

    琴瑟绝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生死难扜,无以为报。
  • 我的不一样青春

    我的不一样青春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傻甜的女主角刚进入高中后她有了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她喜欢一个帅气的男生,男生对她也有模糊的好感,但因为这个导致学习极度下降,后来她凭借着自信与信念正确的对待事物。其中女主角还和另一个被女生青睐的男生有一段复杂的情感经历。她从傻嘻嘻变的成熟、有气质。希望读者能够喜欢,一个人的蜕变~
  • 大摆渡

    大摆渡

    一名小道士跟着灵魂摆渡人在现代都市,遇到的各种灵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