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5600000014

第14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国家战略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2月29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还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4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综观人类发展历史,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哪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断创新,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能够不断发展、强大,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民族。中华民族是勤劳奋进的民族,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曾经位于世界领先国家之列。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王朝实行封闭自守政策,与世隔绝,抱残守缺,思想僵化,缺乏创新,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尽管我们在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但我们在许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在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我们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令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刮目相看。仅以2005年为例,我国在许多科技领域内取得辉煌成果: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禽流感疫苗研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出亚洲第一支人用禽流感疫苗;自主研究的CPU“龙芯2号”诞生;海信集团推出我国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三峡左岸电站14台自主研发的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中国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等技术跃居国际先进水平;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ARJ21研制取得新突破,开始全面生产;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破解了在冻土层上建铁路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这些成就都是自主创新的结果。只要我们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创新,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同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大意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那么我们一定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和中心环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国家的竞争优势,蕴藏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推广应用程度之中;而一个国家能不能长久地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已越来越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在科学技术领域初步具备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较强实力。加上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自身特定的国情和战略需求。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当多的企业和产业正面临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口;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100%的光纤制造装备为国外产品所占领。再如,在高新技术产业,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有绝对优势;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占达60%至90%。我们的DVD产量虽然占全球70%以上,但是却没有掌握核心专利技术。彩电、手机和微机的CPU,也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面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国内不少行业和企业屡屡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挑战面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最大问题。

实践证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可能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尽快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

2.增强自主能力创新是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我们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尽管我们在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至今为止,尽管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彻底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靠高投入来带动的,能源、资源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瓶颈,我国发展所必须的能源、资源供应越来越紧张,而且价格持续上涨。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越来越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对当前而且对人类子孙后代以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是“竭泽而渔”的。我国的国情、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决定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

同样,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比重依然过高,而且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产业的集中度不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只有科技和人才要素的全面介入,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的投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将难以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也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能继续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得短期的经济增长。所以,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通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适应世界科技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空间和海洋技术等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不断缩短,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的认识极限,不断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出现许多跨学科领域,极大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飞跃。面对日益发展、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需要。

4.增强自主能力创新是维护我国安全的迫切需要。一个国家要维护其主权,必须保证在国防、行政、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安全。比如国防安全,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保证它的国防、军事的安全,先进的国防、军事技术是国防、军事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这一方面必须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引进和购买国外的技术,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靠购买和引进是买不到一流的技术的,特别是在国防、金融、信息等方面,国外出售的都是二流、三流的技术,甚至是淘汰的技术。这样就始终跟在别人的后面,受制于人。更为严重的是,购买的这些技术设备、软件等,其核心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势必对国家的国防体系、行政体系、金融体系、信息体系等造成极大安全威胁。所以在关键重要领域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全面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今后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指导方针。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创新方式。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先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样要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政府要加强协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为此政府要重点做好:

(1)增加投入,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仅有利于创新的发展,而且有引导示范作用。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加大科技投入的局面。

(2)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国家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技术创新予以重点支持,充分发挥投资、消费、政府采购等经济政策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作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重点。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但也是面临巨大创新风险的企业群体。世界各国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都是从小到大,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我国65%的技术发明专利也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政府必须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法律与政策,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

(3)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企业自然包括上面提到的中小企业)。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山东的海尔、海信、潍柴动力等等,都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为此,要努力消除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发任务,努力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并能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的大型企业。

4.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意味着排斥技术引进。实事求是地说,关键的核心技术是得不到的。但也不能为此成为排斥技术引进的理由。我们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以为国外的技术什么都比我们先进,自主创新是“事倍功半”,一味地靠引进,以致出现了无休无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肯定提高不了自主创新能力;而闭关锁国,排斥技术引进,一味地关起门来自己搞研发,同样也不行。这样做不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肯定走弯路,也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决不排斥技术引进,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再创造,这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靠自身的努力,但这种努力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才能获得。二战以后的日本以及后来的韩国,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取得的成功。所以我们要在科技研究方面加强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交流,在基础性研究、重大疾病预防、生态环境等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正确确定我国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比较少,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限的科技资源和众多的科技需求决定了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集中资源,选择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若干战略性领域,力求取得突破。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飞跃,从而带动生产力的发展。要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地位,启动一大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加强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若干重大科学工程,支撑科学技术创新。要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促进管理学科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里的科学同样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教育、人才是三个密切联系的问题。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核心,国家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合格人才。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上面已经分析,这里重点分析教育和人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一)深刻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早就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但他还提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而且他还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要抓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教育的最恰当的评价和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强调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各方面的建设,为推动各项建设事业作出贡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我国这么多的人口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加上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所以,我们更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与人才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2.加快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表现在经济、科技、国防等等许多方面。在众多方面中科技是关键,所以综合国力的竞争事实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须之路,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科技的重要力量。所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3.加快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教育同样起着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者技能,使各种层次的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为劳动者就业创造条件。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公开,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加快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具体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也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教育在培养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各种人才中,在培养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育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今天的青少年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具备什么样的理想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教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教育在传播、发展、创造先进文化方面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享受教育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根本利益。加快教育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使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是落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二)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前面已经提到,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使青少年全面茁壮成长。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加强学校的美育体育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督导评估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强大动力。

2.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方面,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义务教育虽然在过去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更多。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点。要确实实施好发展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确保西部“两基”攻坚任务。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及时供给和发放,保证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并且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建设普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要进一步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推动力。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三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四是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带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继续实施“985工程”,努力建设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继续实施“211工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使一批重点学科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校园建设规划。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类别结构,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高校建立面向就业市场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继续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实施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研究型大学和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实质性合作。完善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学校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积极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三)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倍加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人才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一轮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认识到这一问题。如美国就制定了《加强美国21世纪竞争方法》,韩国制定了《人力资源、知识、新起飞:国家人力资源战略》。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教育立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来。因此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是关系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和基础都在于人才。没有大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特别是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和物质基础。

5.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地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先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四)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为此必须做到:

1.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加大教育培养和选拔管理力度,加紧培养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满足社会公共管理需要的公务员队伍,关键是造就出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考验、善于治党治国理政的党政人才队伍。为此要做到:

一是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头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的科学判断能力、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览全局的能力。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以高级干部、各级党政干部正职和年轻干部为重点,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特别是各种新知识。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骨干到国外、境外学习研修。

二是进一步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抓好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之间,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

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力度。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

三是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采取有利措施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关心爱护基层干部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干部的实际问题。

四是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

五是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配和管理、监督。重视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逐步加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结构,逐步减少人大、政协领导职数。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制定党组工作条例。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企业来支撑,优秀的企业则需要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统领。只有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才有可能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市场驾御能力强的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企业家素质。研究企业家成长规律,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

努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培养一批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研究制定国有企业产权代表管理办法。

建设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加紧研究制定资质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参照国际惯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首席执行官制度。

建设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参加国内外培训,选送他们到国外大公司学习、锻炼,提高他们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从中国企业实际出发,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够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善于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形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新机制。理顺和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改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加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企业后备人才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采取切实措施,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统筹规划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项目,聚集和培养人才。继续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探索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新途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鼓励创新创业,营造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按照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与培养自然科学人才并重的要求,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建立学术休假制度。建立国家重要人才安全管理工作体制,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

努力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精通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专业人才。注意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重视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

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破除项目课题管理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论资排辈现象。建设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以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为主,构建完整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基金体系,努力形成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和技术专家群体。继续发挥好老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

继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落实用人单位聘任权。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构建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制度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注意发挥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4.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和实施国家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家,以及金融、法律、国际贸易和科技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给予优厚的薪酬、提供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措施,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建立海外高级人才信息网络,研究制定聘用海外高级人才从事公务工作的具体办法。发展和规范引进海外高级人才中介组织。对引进的外国高级专门人才实行在华长期居留或永久居留制度。加强与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专家的联系,研究制定鼓励和吸引他们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的政策。对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工作,国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法,为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提供法律保证。

5.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为了满足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需要,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中、初级技工队伍,特别要注重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重点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卫生、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结构、素质等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列入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人才战略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人才规划。中央统一指导全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才工作的创新。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同类推荐
  •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向何处去

    本书从两部类模型出发,创新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债务危机进行“破局”,为人们观察、了解世界债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从文化、历史、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地缘等方面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世界“大棋局”。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从沸腾到癫狂

    从沸腾到癫狂

    有人唱涨,有人唱空,围绕房地产,舆论乱象横生。房价不断上涨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保障房能否重划房地产版图?多年调控为何遏制不住房价?谢国忠预言的地产泡沫破灭是否会实现?未来房价趋势将如何演绎?在喧嚣和纷杂中,本书发出理性之声,揭示影响房价的四大根源,剖析房价未来十年走势,直指复杂问题的本质,给广大普通置业者以最可靠的地产分析,最理性的趋势预测,最实用的购房指导。
  • 探索与发展

    探索与发展

    本论文集由109篇获奖论文集结而成,包括《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管理的思考》、《有效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产管理》等。
  • 快刀砍成本

    快刀砍成本

    本书共分上下篇,上篇是知名企业成本改进范例;下篇是日常工作中的成本节约方法。介绍68种成本改进方法、展示68个成本控制案例。
热门推荐
  • 斗破苍穹之浴火涅槃

    斗破苍穹之浴火涅槃

    没有简介就是最好的简介!书友群:1138895818
  • 听见樱花说爱你

    听见樱花说爱你

    她无意中捡到那枚戒指,本来是打算要还给他的,可是他的态度实在是太恶劣了!那么,据为己有也可以吧?哪知竟因此遭来他的报复,他也太幼稚了吧?现在还有谁会玩这样的把戏啊?好歹她是蒸不破、煮不烂……的无敌梁小希!怎么会这么轻易地投降呢?可无意中竟然让她撞见他落寞的样子,这样的他还真是让人心疼,要想办法帮他吗?
  • 快穿炮灰:我要逆袭

    快穿炮灰:我要逆袭

    京城“什么?瑾,跑了。”俊美的男人阴沉着脸看着眼前的人,摆了摆手。“算了,瑾有没有说要去哪了?”“boss,夫人说……说……”“快点,到底说了什么?”男人抬眼看了一眼,不耐烦的说道。“夫人说,boss,你什么时候想好了嫁给他的时候,就去巴黎找他。”“嫁?”男人摆手让人出去,用手摩挲着下巴,拿起手机拨了一个号码。“喂,澈,帮我个忙,去巴黎把老师骗回来。”“君墨北,你是不是还没有向老师求婚啊?”“你别管那么多。”……想看后事如何,请收藏我!!!!
  • 执念余生

    执念余生

    琅琊山上,小河边桃树下,是你我她还有他们的一切,危险寻器,反目成仇,爱恨离别,一念执着一念爱恨。你我,他们执念余生,终为情种。
  • 从斗罗开始的诸天商旅

    从斗罗开始的诸天商旅

    这是一个关于心理医生庞新,在开解绿化少年失败之后,世界所存的某种气运激活了他体内的系统,带其来到了斗罗大陆,然后尽情作孽的故事。PS:本书氛围较为轻松,太过沉重的剧情不会描写过深,另外新手上路,车速较缓,给点收藏和推荐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女配逆袭录

    快穿女配逆袭录

    “今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如果可以重来喵了个咪的,我再也不要遇见你,系统君”。好不容易结束了她苦逼的任务之旅,又再次犯二的进入那个游戏,又顺便调戏调戏系统君,结果就是她再一次的跑到游戏里开始了她的苦逼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的漩涡

    青春的漩涡

    青春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电影岁月流逝,青春悄然,留我在时间的漩涡中,独自徘徊,等待——那痴梦一场。日落孤影,独自心醉。藏一段心事再回味。蓦然回首,葵花成海,思念始终是你手中长长的风筝线,载着我的流年,飞跃了地平线,你温暖的笑脸,还,一如,从前。
  • 我家公主要经商

    我家公主要经商

    问:堂堂的公主沦为平民老百姓,怎么破?答:自然自然走老百姓的路,我种地养殖发家致富。她,南宫琉璃,就是这般悲催的公主。好在后来她种果园,养鱼。正当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时候,某个大叔级的人突然来告诉她,她应该去拜堂了。这什么鬼啊!谁来告诉她……本文双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