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5600000004

第4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究竟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艰苦探索的问题。经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几十年的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之所以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这是经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正确的认识。

实际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就开始了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

毛泽东早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演讲中,针对当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模仿苏联的思想方法,强调指出,中国对外国的经验,“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0页。这其中就包含了不能照搬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意思。

在党的八大上,陈云针对当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盲目求纯,在经济管理上盲目集中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为主,三个补充”的计划体制新构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国家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我国的市场,国家市场是主体,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新概念。《陈云文选》(1956—1985年),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在党的八大精神的鼓舞下,经济理论界也提出了许多有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观点。比如,针对当时流行的“价值规律是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互相排斥的”说法,经济学家孙冶方鲜明地提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孙冶方:《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经济研究》1956年第6期。经济学家顾准在其1957年发表的《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生产也可以让价格自发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调节。《新华文摘》1998年第3期,第128—129页。

但是,当时在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被看做应当受限制的东西,商品生产、市场流通,被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思想得不到应有的弘扬,有的科学经济思想还被当作修正主义来批判。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突破传统计划产品经济体制。但是,究竟什么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管理体制,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摸着石头过河”《陈云文选》(1956—1985年),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1页。也就是通过改革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建立起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以及世界新兴科技革命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副总裁弗兰克·吉布尼时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他还说:“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成员时又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他还指出,只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49页。

1991年,邓小平同志又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再一次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确认,并被写进了1982年宪法。确认市场调节的功能,相对于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来讲,是前进了一大步,我国部分地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开始启动。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确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对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得以全面展开。

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党的十四大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十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基本形式。它是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规定性。因而,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而经济体制则是指一定的国家在某个时期所建立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它可以因不同国家的具体民族特点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国情而有所差异。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也会因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因而经济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体制服务于经济制度,反映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并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面临的一项任务。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实现管理。这种体制在特定情况下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便日益突出,如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此,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全面纠正“左”的错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个领域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五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它必将为开创社会主义生产力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纪元铺平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一场较之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本身更深刻、更伟大的革命。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但是这里革命的含义,并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而是就改革将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革命。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深入,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1.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基本方针,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国有经济战线分布面过宽、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比重显著下降,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铁路、航空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与此同时,随着体制障碍进一步消除和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相互参股、融合的力度不断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面推进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革的同时,以改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存量转让和增量吸收,进一步完善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过高的国有股比重明显降低,国有独资公司逐步减少。随着股权结构的调整,股份制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制衡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3.市场体系更加健全。近年来,市场体系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继续推进价格市场化尤其是要素价格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价格监管体制,继续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始着手进行。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在内的各种要素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

4.宏观调控更加科学有效。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综合经济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得到加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更加注重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财政、金融、投资和政府管理等体制的创新,为健全间接调控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5.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基本确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明显加快,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建立。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市场经济充满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就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核心内容。此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包括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了实现在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府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享有出资者权益,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和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深入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总之,通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载体,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就是要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培育和健全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统一是指市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就是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开放不仅包括对内开放,还包括对外开放,通过与国际市场建立广泛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竞争就是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合理的价格信号,有效引导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序是指通过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商品要素的合理流动。市场体系是市场主体活动的空间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必要前提条件。

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环节。因此,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是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基础。

(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非常高的经济,社会生产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经济要高效运行,既要求微观经济有活力,也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保持相互协调。而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可靠保证。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自动保证宏观经济若干总量的平衡。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这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增加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就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能够综合协调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机制,并通过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不必要行政干预,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又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初次分配领域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的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既更加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又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作用的结果,会增大社会成员生存和生活的风险。社会保障体系犹如社会发展过程的减震器,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使个人、企业、政府共同分担风险;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要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要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此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要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国力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只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标准和水平只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总之,通过向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必须配套改革,整体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进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自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重大进展,但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重任,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挑战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健全、很不完善,整体发育水平还不高,许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与此同时,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

1.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政府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加政策透明度和统一性、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事务干预、正确行使对经济和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明显薄弱,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组织协调和危机处理等方面的机制很不健全。在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和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建立有效政府的任务更加迫切。

2.国有大企业改革难度加大,垄断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国有大企业机制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尚未脱困的大企业尤为突出。垄断行业的大企业缺乏优胜劣汰的压力,在经营机制、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整个社会和消费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任重道远,该加强的还未完全到位,该退出的也未完全退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深化国有经济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关键的环节和最繁重的任务。

3.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投资效果较差。投融资活动中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地方政府通过动用财政性资金、指令国有企业投资和国有银行贷款等不同方式,频繁介入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融资活动,往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局部投资过热的直接诱因。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投融资领域,仍然欠缺风险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导致资金流失(包括挪用、侵吞等)和投资效率低下。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非公有经济面对的投资审批过于繁琐,相关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投资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制约着国内民间投资的进一步扩大。

4.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有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不健全。直接融资发展不足,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缺陷相当突出。金融体系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金融业不良资产比例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薄弱。金融业在日益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5.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亟待整治。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不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障碍。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引起的诚信缺失,比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缺失更为严重,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6.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以及城乡内部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还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隐患。

7.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对比较健全,但总的看这种保障是低水平的,覆盖面是非常狭窄的,不仅远未覆盖广大农村,而且在城市内部也未做到应保尽保。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

党的十六大确定21世纪头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具体而言,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有效运行,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明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2.以公司制度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形成较为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协调发展,消费者、生产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形成公平竞争、内外开放、规则统一、诚信为本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4.确立完善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机制;

5.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能够有效发挥,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与其职能相适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得到制度保障;

6.中介组织和机制得到较大发展,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多样化,形成多层次且相互协调的经济和社会治理结构;

7.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由此可见,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深层体制矛盾。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基本上采取的是“渐进”方式,这就使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根本性的改造。这种旧体制中主要的深层矛盾集中体现在老的大型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政府职能三者之间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铁三角”关系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财税、货币、外汇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进展较快,部分国有大企业的改革也有所进展,但上述旧体制中核心部分的改革还未取得全局性、突破性进展。这部分经济的低效率,增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和风险,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率改进。

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深层体制矛盾,一是要进一步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增量部分,主要配置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二是加快至今尚未实质性转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除极少数特殊性质的企业外,应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应在与其他资本的融合和公平竞争中加快结构调整,部分资本可以转入经济发展更为需要、社会效益更为显著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就业机制转换,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新的就业和再就业机制。继续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加快社保制度建设,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提供支持;四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大幅度降低金融风险隐患。除解决与其他领域国有企业相同的体制问题外,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公司制改造,创造条件上市,推动金融创新,形成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的内在机制;五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全面理顺政府、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相关主体的基本关系,将着力点放到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化。

2.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是在经济活动当事人自主决策、自由交易的基础上,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博弈而演变、发展起来的经济制度。因此,市场经济的成长、完善和成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具有一般性,更多的则是与不同的国情相联系的。我国现阶段所建设的市场经济,既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同时也是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市场经济,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国度中的市场经济,是在对外开放程度相当高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些特点使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中所面临的问题较多,特殊性较强。

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产权保护。边界明晰和保护有效的产权,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除了健全尊重、保护产权的内在机制外,应当在法律上,包括宪法层面和具体的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保护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合法存在的各类产权,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实施;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体制,减少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调节中的作用,健全相关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等体制,形成兼顾公平和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三是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日益增多的人群进入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构筑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设施;四是加强反垄断、促进竞争。应当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理顺“条条”、“块块”政府机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抓紧制定和出台有关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并逐步与国际范围正在推广的竞争政策接轨;五是发育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应当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入手,加快发展和健全信用组织、机制和制度,培育信用文化,形成“诚信为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六是加快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相适应的法治体系。一方面,要弥补依然存在的法律缺口,尽快出台包括《反垄断法》、《破产法》等在内的基本法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解决有法不依的问题,重点关注并解决这种现象背后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逐步使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行为立足于法治基础之上。

3.适应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和对外开放的变化而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发展中的体制形态,即使是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体制落后、僵化,面对新的挑战而不能不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问题。现阶段在我国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基本的发育过程是无法跨越的,但并不等于必然要走市场经济先行国家的老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只能走“在创新中发育”的路子,并且有条件利用好后发优势。

创新是对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挑战的积极反应,而环境变化主要源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和对外开放的深化。首先,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住宅、汽车、电子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主导,技术含量、附加价值较高的制造业为重点,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的发展阶段,其中所遇到的诸多体制问题需要通过创新得到解决;其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在带来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起了投资方式、市场交易方式、企业组织和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再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将使国内经济更多地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在体制上的某些摩擦,将成为国内体制创新的直接动因。

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中,前两方面的任务更为紧迫和繁重,应当作为近中期改革的重点。与2010年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协调,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力争基本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并在解决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

四、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总结了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全面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明确阐述。《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新形势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这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就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1.牢固把握当今世界两大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商品、技术、信息、劳务的国际间流动加快,各国都在调整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加快将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劳动力素质较好、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有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多地从外部获得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二是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更加开放,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这种新情况下,我们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的认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2.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所处的阶段。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大部署,21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经过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也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才能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顺利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即都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它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同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同时,我们又是在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以及发展不平衡这些特殊国情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特有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

(二)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必须牢牢抓住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要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里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基础上的发展,是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而绝对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要及时全面分析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结历史经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社会财富稳步增加,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如果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增强预见性,及时、全面、深入地分析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3.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必须坚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

1.坚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很不完善,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根本消除,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很艰巨。鉴于此,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六个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深化改革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三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四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五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既要敢于开放,又要善于开放,牢固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大幅度提高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质量;二是推动建立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机制,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三是根据新的形势,确定合理的对外贸易目标。对外贸易必须考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且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目标;四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中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风险,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

(四)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关键所在。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工作面临的任务,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如何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1.进一步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把握方向就是引导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谋划全局就是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发展走势,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战略就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制定政策就是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方针政策;推动立法就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就是通过党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六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方向、管全局、抓大事,也就是通过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通过领导制定和实施法律,提出奋斗目标、任务,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

2.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按照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强调“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这个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机制,也明确了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范围、任务和职责,既着眼于理顺党政关系,又着眼于形成党政合力,从整体上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3.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方式。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最重要的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党委要推动政府改革和完善管理经济方式。政府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同类推荐
  •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李克强经济学”不是封闭在实验室里的数据计算和报告,不是静态的学说,更不是在瓶子里养鹅;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弹性的、不断成长和完善的中国新社会进步运动。或许,10年、20年后,甚至30年后,从大历史角度回头来看,我们的理解会更完整、更深刻、更准确。
  • 大话闽商

    大话闽商

    本书共九章,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上叙述了闽商的兴衰和在中国各大商帮中的地位。通过对闽商中一些代表性人物从商经历的描述,告诉人们一个个典型闽商的非凡经商历程和个性特点。
  • 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

    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

    《轻松看透经济,实现你的财富自由》从货币、国际贸易、汇率、商业银行、股票、债券、期货、期权、投资银行、税收、保险等经济元素进行阐述,按照经济的自然脉络进行通俗有趣的讲解,揭示经济数字背后的真相,帮助公众看懂眼花缭乱的经济现象,对经济或政治事件有自己的见解,轻松理解经济学家谈论的宏观调控政策。
  • 中国的转型模式

    中国的转型模式

    本书内容包括: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的转型模式、市场经济的深层结构与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改革实践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等。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天骄逆战

    天骄逆战

    一场死劫,令他沦为凡人,从此,凡人之名伴随终身。 “凡人——不值一提,草芥而已!” “凡人——可悲的存在!” “一介凡人,垃圾而已!” 来自强者的藐视与不屑,林凡虽为一介凡人,却不能没有骨气、傲气··· 从而,一介凡人的狂暴曲开始演奏。 ps:本书是一个大杂烩,请慢慢品尝,它可能毒死你
  • 快穿凹凸世界之参赛者别闹

    快穿凹凸世界之参赛者别闹

    【位面】,【原创女主穿越】我只是去上个厕所而已,咋就穿越了凹凸世界呢????,结果还是前往一个个位面去完成任务!!what?!为了活下去而刷好感度?!我不要尊严和面子的嘛吗!!!望着一个个比自己强大了不知多少倍的参赛者们,女主大呼:我太难了!【月更】不喜勿喷,谢谢
  • 风中的孤岛第一部

    风中的孤岛第一部

    命运不会因为你是没有野心的普通人就给你安排一个顺遂的人生,程纯也是在经历很多事以后才明白这点。她渴望亲情、爱情,但是当一份爱情摆在她面前,她却开始怀疑起来。彭翰曾经说过:伴侣就像是宇宙这座无边孤岛上的一对双星,星云和暗物质是风云。有了她的陪伴,即使是最微小的尘埃也不再觉得孤独。她相信自己的直觉,当那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异国青年威廉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程纯决定力排众议,跟随心底的声音勇敢地迈出一步.....
  • 辣宋

    辣宋

    ..都说唐时风流,宋时繁华,当宋行带着几枚辣椒穿越到王安石变法前夕,历史将会出现怎样的拐点?.辣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脾气,敬请关注一枚辣椒引发的社会变革……...(PS:三本武侠,一本历史是剑道少年时的梦想,三本武侠已完本,一本历史进行中,还请路过的朋友顺道踩踩!)
  • 重生门下:童女谣

    重生门下:童女谣

    他,大名鼎鼎的李家大少,当之无愧的第一佳婿。她,前世身份卑微的丫头,转世则成为都统府的表小姐,前世此世都被那个冷淡的他不由自主的吸引。他对她拒之千里,她仍然迎头猛进;他对她毒舌相加,她依然深陷不能自拨。但当他听闻她即要嫁作他人妇时,自己的感情才真正明晰起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小强最牛

    小强最牛

    霉运不断的白小强,也开始转运了。从飞机上坠落的他被闲的无聊的菩提老祖给救了,就是那个教孙悟空神技的菩提老祖。小强得老祖真传“地狱十八变”和鸿蒙紫气,从此脱胎换骨,倾倒绝代红颜,踏上无上仙道……
  • 画心难

    画心难

    世间就是这样不公平,一个男子爱许多的人就是风流多情,一个女子不从一而终就是妖媚放荡,话语权永远在男人身上,女子就是附属品。在男子眼里有的女子适合做妻子,相夫教子;有的女子适合做情人,谈情说爱;有的女子适合做女神,永存心中。女子是世间如此美好的精灵,因为男人,因为男人的自私成为魔鬼。
  • 暗黑进化

    暗黑进化

    当世界充满了贪婪,欲望,罪孽时,地狱的大门打开了!暗黑破坏神的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时,我们的罗格营地在哪里?一个小BOSS又该怎么避免成为英雄踏脚石的定律?你们的痛苦,就是我的力量!仰望光明深处,那是天堂!圣洁的唱诗声声声入耳,毁灭,从它开始!魔宫一群:(39529654)魔宫二群:(112612285)进群切口:黑暗势力!欢迎大家加进来讨论下剧情角色之类的,天魔基本在线!
  • 火影之名

    火影之名

    什么啊!卡卡西!你答应过我的啊!!!————宇智波带土你永远不原谅我也没关系,无论你以后变成什么样,我还是爱着你!————宇智波鼬就拿你最喜欢的打赌来做赌注吧,就赌我会死,反正你从来没赢过————自来也将自来也老师的坚信坚持到底吗?那也带着师兄的信念走下去吧,我相信你——长门力量如果没有伴随着这些情感左右陪伴,将一无是处,李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火影世界
  • 妖气冲天

    妖气冲天

    罡气大陆,族分于血脉。一个拥有妖族血脉身世神秘的人族少年,身体内封印着一只九尾妖兽。先天精神念师、拥有妖族般强壮的体魄、与生俱来的天阶空间之戒、体内被封印的九尾妖兽。这一切是福是祸?这个少年最终能否弑神斩妖屠魔古木参天傲视群雄?十尾摇曳,睥睨苍生。冲冠一怒,十焰焚天!友情推广:“感谢墨者平台免费封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