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34700000024

第24章 谁能给我生一孩子的勇气?(2)

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能目赌到一些让人难以理解或者非常困惑的事情,随着这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我们也变得麻木了,甚至是熟视无睹了。大家能接受的解释是:我们国家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活得太拥挤了,多谁少谁都是无所谓的。

一旦人多得到没必要值得给一点基本的尊重的时候,或者我们自己活得相安无事是一种侥幸的时候,我们怎敢再把一个纯洁的生命带到这个地方来?让他来理解我们都无法理解的生活方式呢?

假如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他可能是一个爱的天使,也可能是以杀人为乐的屠夫。是天使还是屠夫,好像和父母的影响、老师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但是,父母的影响、老师的教育与电视、网络和社会的影响比起来,又是很苍白无力。

对此,我常常联想到生活在北方城市里居民,无论他们穿什么品牌的鞋子,无论出门前把鞋子擦得多么干净,回家的时候,鞋面上也满是尘土。

我们制定法律的真正意义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不是专门用来对罪犯的审判。孩子是用来推动社会发展创建时代文明的,身负把人类带入更人性更文明的时代使命,传承着父辈的智慧,再创建更智慧的智慧,而不是用我们的孩子来检验我们制定的法律的严密性公正性。

活得迷茫的我们是无法给孩子目标的,留给孩子的路到处是泥泞,就无法要求孩子能做到一尘不染。砸开自己的骨头看看自己的骨髓,发霉的东西在孩子面前是无法掩饰的。用我们满是病毒的双手,去雕琢我们鲜活的孩子,把孩子不生病的希望建立在孩子自身免疫力强大之上,仿佛是做不到的。

大学毕业以后,满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想把自己多年所学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土地,甚至是以救世主的心态,想把家乡从甲级贫困县之列拯救出来。可是,家乡根本不需要我,不能给我一个能放下屁股的小板凳,惟一的选择只能远走他乡。

我是带着恨离开家乡的,发誓到外面一定混出个人模狗样回来,让瞧不起人的他们刮目相看。一定要回来的,一定要回来的,在我背着空空的行囊踏上离家的列车时,再三地告诉自己。

在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城市里,在连一个熟人都没有的国际大都市里,从零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使我在这个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与自己朝夕共处的妻子,在口袋里有了一定数量的票子,在五行八作中有了自己能忽悠几下的圈子。然而,在我不断拥有的同时,我也渐渐地忽略了故乡的消息,淡忘了自己离家时的誓言。家乡,在我的生活当中变得可有可无了,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了,只是在遥远的记忆之中显得更加遥远。

家乡,我是不想回去了,因为在家乡,我几乎什么都没有。在这个城市里,我有自己的房子,最关键的是有我熟悉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是我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资本所在。

尽管这样,我清楚的知道,我不属于这个城市。我虽然在这个城市里,像这个城市的公民一样生活工作着,甚至比这个城市的公民生活得更好,纳的税更多,但我无法和他们一样享受这个城市的公民权利,这是由我的身份决定的,和我的努力与否无关。

只要我走在大街上,这个城市里的人都会看出我是外地人,都会以冷冷的眼神看着我,仿佛这个城市的灾难,正是有了我们这些外地人才发生的。只要我与这个城市的政府机关发生联系,就不得不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一个必不可少的暂住证,就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我永远是这个城市的暂住者。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还能接受这个事实,但我的下一代呢?如果我有了孩子,将毫无疑问的要出生在这个城市,成长在这个城市,他将在这里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可以说他和我的家乡一点联系都没有,但是,他却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家乡的人,因为他的户口就在那里,他的身份证将由那里的公安机关来制作。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乡了,即使回去,也是那里的过客了,家乡,只能让我感到越来越陌生,而我的孩子呢,他对家乡的陌生程度就能低于我吗?似乎很不可能了。

我活在这个城市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我的孩子呢?他怎么能接受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将他排除同龄人之外这个事实呢?他活在这个城市里将是怎样的尴尬呢?

我现在没有孩子,但我一直假想着,万一我有了孩子,他向我问起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去回答他。可是,我怎么想,也找不到一个孩子能够接受的一个答案。在这个城市里,无论他长到多么大,都将打上外地人的烙印,而外地又与他扯不上一点联系,这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呢?

我知道自己活在别人的城市里是多么的难,这难主要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是云又没有云那么自在,是寄生虫又没有寄生虫那样心安理得。我接受不了那个事实,估计我的孩子也接受不了。既然他要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对这些,还是别来了。

我能读完大学,不是因为我个人有什么超人的能力和意志,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当时的教育制度。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没有一分钱,但学校还是让我去上学了。当然那不是什么救济,而是一种规章制度。

作为学生,我们惟一要做的,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山上去割野草。每一年的秋天,我们的校园里总有几垛小山似的草垛。冬天的时候,学校就把我们割来的这些草卖掉,换来的钱做我们的书本费。

我小的时候,我生活的那个穷地方是十分穷的,但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的,每一个孩子都快快乐乐的在学校接受教育,安安心心的读自己的书,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教不起学费被老师赶回家的。

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仿佛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庆幸的了,但是最庆幸的是我们能接受的教育,而且几乎是免费的教育。这也是我读完大学以后,义无返顾的要回到家乡的原因。因为我知道,没有那时候家乡父老的支持,我是不可能读完大学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学生能读书,他们惟一要感谢的就是父母了,因为是父母拿着金钱给他们铺就了一条上学读书的路。

我忘记在哪个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就我所在的城市,一个孩子要想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读书的成本将近27万元。我也粗略的算过,这个数字还是很靠谱的,不是瞎估计出来的数字。然而,这27万,对我们这些游离于这个城市的打工者来说,是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呢?或许我们一辈都无法赚到这么多的钱。

我有个同事,他的孩子在幼儿园所交的费用就是两万多,上小学就掏了三万元的赞助费,初中、高中还要继续交,大学更不用说了。我的同事是有这个城市的户口的,这个城市正宗的居民都这样,我们这些游民的孩子要想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是不是要交双倍的钱呢?我想也不敢想了。

我仿佛记得有人提出了什么教育产业化,不知道现在还有人提不提了。但是,这个城市的确有那么一个学校,据说一年创收好几千万。一个学校,没有投资,没有生产,怎么能创收几千万呢?我尽管不知道这几千万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但我敢肯定,那个学校一分钱税也不会交的,因为国税地税根本就没有向他们收税的法律依据。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孩子的家长肯定是一个弱势者。教育,绝对是一个永远的卖方市场,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明天,在本科生都难找到合适工作的现在,为了孩子的将来,谁不投入,谁就是犯罪啊。

可是,当上资质好一点的学校,就像到北京的燕莎、赛特购买商品时,穷人的孩子也就只能成为一个看客了。由于父母的原因,他们很难跨过一道门槛时,他们惟一能抱怨的也只有他们的父母了。因为别的父母能做到的,为什么自己的父母做不到呢?

我是从来不到燕莎、赛特买东西的,我知道自己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消费水准。我不到那里买东西,没人抱怨我,也没人笑话我,反倒是我去了那里,才有人讥笑。然而,对孩子的教育就不成了,我们总有一个观念,怎么穷也不能穷了教育,怎么苦也不能苦着孩子。不让孩子去好的学校,就是断孩子的后路啊。

我是无能的,这个我到什么时候都承认。在教育成了富人的游戏时,我真的玩不起。很多单位里的人工作的态度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单位也一样。我们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在什么情况下做事不犯错呢?那就是不做事。既然我无法保证我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我只能选择不要孩子了。

活着,是需要希望的。我们这一代人没希望了,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我的母亲一辈子受苦,缺吃少穿的,但她知道,只要她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上学,就能从社会的最底层爬上去。

母亲让孩子去读书是现实的,因为她的代价就是自己多干一点活,支持孩子读书就可以了。这一点,吃惯苦的人是很容易做到的。当我每一次给家里寄钱时,母亲总是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有了我这个儿子,使她的生活很富足,很安逸,不再拼死拼活的劳动了。

如果我再按照母亲的方式生一个孩子,恐怕是不可行了。因为现在让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成本太高了,几乎不是我们靠辛苦劳作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生一个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养一个孩子却是令我们望而却步的。

我们是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也许我们真的是杞人忧天,但我们真的失去了把一个天真纯洁的孩子带到这个社会里来的勇气。面对连自己都无法解释的社会,我们不想再寻找什么答案了。

自己能走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但我们真的不能靠幸运活着。有一些事情我们是怎么努力也是办不到的,有些事实也不是靠祈祷就能改变的。

都说放弃是一种美丽,我说,放弃不应该是一种美丽,应该是一种解脱。

同类推荐
  •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为《山无棱》《我最深爱的人》《寻常风月》等二十七篇短篇文字的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其中包涵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细致呈现出了“文学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立体感。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 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下)(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下)(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下)》: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歌巨匠,他历经白银时代、十月革命和苏联“解冻”,早年即勇于更新蜚声诗坛,终以“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国小说的传统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汇集帕斯捷尔纳克各个时期诗歌佳作400余首,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最为完整的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作品,是俄罗斯文学翻译的重要成果。
  • 永修历代诗词选

    永修历代诗词选

    本书收录了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寒松、咏筝、咏青苔、别范安成、玩庭、初春、秋夜、咏桃、春思、咏月、行园诗、咏雪应令、咏湖中雁、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等作品。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丐女为妻

    丐女为妻

    北凉天灾连年,旱灾未了,蝗灾又来,田地绝收,百姓流离失所,饥肠辘辘,卖子接食,数十万流民往京师聚集,朱门酒肉臭,京师仍是一片繁华粉饰太平。丐女偕老母坐于街头,遇刁蛮公主逼婚世家公子,公子不愿为驸马,陛下动怒,指路旁的丐女,娶公主还是乞丐……
  • 机甲修仙狂潮

    机甲修仙狂潮

    一滩烂泥,也可以面对浩瀚的星空。站在最高的石头,就是星辰。
  • 次元boss攻略

    次元boss攻略

    穿越诸界撩拨boss。一个想当法师的主角一步步成为狂战士。·书名《二次元封神榜》、《日漫之道友请留步》、《主角:在,为啥不让我当法爷?》、《开局就永生》、《boss攻略进行时》非严谨向、仅是娱乐。尽量沙雕欢乐,博诸位一笑。
  • 凹凸世界之陌雪1

    凹凸世界之陌雪1

    9岁时,家里遭火灾,陌雪被一位神秘男子救了,可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了,他又重新找到了一个新家庭,参加了两届凹凸大赛的她,只为寻找真相。[死神镰刀]亡灵附身,阴兵借道。
  • 重演修仙世界

    重演修仙世界

    这是洪荒重演玄奇世界的开端,星辰大地崩裂,湖泊海洋干涸,过去的文明尽成灰烬,新生的世界诞生无数传奇。……(倩女幽魂、白蛇情缘、西游释厄、封神问道……千年梦回,万年劫起。)
  • 夏之安,江无风

    夏之安,江无风

    “我们还会见面吗?”“否则,我们的缘分仅此而已吗?”
  • 邪王宠妻:美味王妃

    邪王宠妻:美味王妃

    谁说嫁个傻子不好的?你说一他不绝不说二,你说往东,他绝不往西看一眼。小推车,小摆摊,小店面到小酒楼……林昭月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生意越做越大,但相公的地位怎么也跟着越来越高。最后竟摇身一变,顺带让她成了梁商国的煜王妃了?林昭月:我想静静。霍方司:来人,把全国的静静都给我抓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家尤物:前夫别套路

    独家尤物:前夫别套路

    那个男人深沉,稳重,有着世界上最完美的容颜。可,那只是表面。唐小婉以为满口敬语的叫他叔叔,应该换来相同的尊重,谁知她的‘夜星’叔却每天都想着怎么把她吃干抹净。“夜星叔叔,能不能不要老是在小婉的面前不穿衣服乱晃。”夜星走近:“那?近一点,我们慢慢晃?”真爱过的人才会懂,深爱两字是刻骨,宠爱两字是铭心。
  • 道之逆旅

    道之逆旅

    亘古流传,无数年前,一场神话大战拉开了天地巨变的帷幕。彼时生灵涂炭,万族齐哀,最终打碎三十三重天,神话巨头或是陨落或是消失。无数年后,随着一个少年的崛起,解开了一个又一个万古流传的大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