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47900000035

第35章 七月十五放河灯

大汶河,它历经了千年沧桑,哺乳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儿女,塑造出璀璨的大汶口文化。大汶河是泰山的“倒流之河”,它养育出来的人民有着积极向上、聪慧质朴的精神。大汶河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每年七月十五的时候,大汶河上河灯密布,人们在竞放河灯。

七月十五放河灯,它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末期,根据史料记载,河灯会是在明清两代的时候形成规模的。七月十五放河灯,人们最初的目的很简单,那是源自于对河神的崇拜,或者是祭奠河中的亡魂。现在,放河灯演变成对幸福和丰收的祈祷。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七月十五的河灯会受到了现代因素的影响,里面添加了游戏娱乐等因素。

说到放河灯,那么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河灯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河灯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河灯在水中必须保持不灭,并且可以悬浮,随着水流飘走。早先的时候,人们是用西瓜皮做底,棉花做灯芯,最后再放些菜油,点亮后直接放入河中。但在明清时期,人们越来越讲究河灯的做法,河灯改用质地较轻的木刻材料,将其制作成船形,然后点上蜡烛,最后放入河内飘走。

河灯的制作工艺有高低之分,每一个制作河灯的师傅,他们的特色都不相同。过去,有些比较大的制作商人,他们制作出来的河灯就像是一座真的船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上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并且,河灯上还会写上“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汶水流长”等吉祥词语。到了现在,制作河灯的材料变成了塑料或者泡沫,灯内改用小灯泡或者其他手段,样式多种多样,河灯上也有贺词。

河灯做好后,接下来就是等待七月十五这一天。每年河灯节的傍晚,人们早早地聚集在河边,为了放河灯,看热闹,人们都是提前吃完晚饭,人群浩浩荡荡地汇集在大汶口西南门的明石桥桥头。等天色暗下,纷纷点亮河灯,选择一处水势平缓的地方,将河灯放走。放灯者会静静地看着自己的河灯随波漂流,心中念着祈祷的话语,直到河灯渐渐消失不见,如果在大汶口收到一只河灯,必定能感受到放灯者心中的万千感慨。

放灯的人群有祈求子女平安的,有祈求老人长寿的,有盼望丈夫远行早归的,有祝福儿女金榜题名的……

七月十五的大汶河,灯光闪烁,忽明忽暗,像天上的繁星。一盏小小的河灯,带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漂向远方。现在,大汶河岸边的人们依旧传承这项古老的民俗,但是它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目前。河灯制作的民间艺人年龄老化非常严重,这项古老的艺术处在后继无人的尴尬中。再来,现代文化受到时代经济大潮的冲击,河灯游弋在即将消失的边缘,亟待保护措施的下达,刻不容缓。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增加传统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有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很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 王符《潜夫论》释读

    王符《潜夫论》释读

    本《释读》吸收了彭铎本对原著文字错讹的补正,在释注过程中,凡采用彭铎本注释者均标以“依彭铎注改之”或“依彭铎注补之”或“彭铎注云”等字样,并大量参考吸收了其他不同辞书和文献,择善而从,力求简明易懂。本《释读》每篇均由“题解”、”原文”和“注释”三部分构成。“题解”简要说明了该篇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注释”对有关句义字义、历史典故、引文出处、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注解,文字力求通畅达雅。同时,本《释读》还附录了高新民同志的两篇论文——《东汉思潮与工符思想》及《<周易>之学与王符思想》,以利于初学者认识和了解王符《潜夫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格萨尔王全传

    格萨尔王全传

    本书对古代藏族部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等,都作了生动真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本书从民间神灵、传统节日、礼仪禁忌、民族婚俗、生肖文化、民间游戏、神话传说、华夏饮食、民族服饰、中华民居、民族工艺十一个方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俗的多彩画卷。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热门推荐
  • 单词的历史:英语人名词语趣谈

    单词的历史:英语人名词语趣谈

    从英语人名到普通词汇,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单词的历史:英语人名词语趣谈》探索了英语语言中一项重要且丰厚的遗产,那就是源自人名的词汇和短语,即人名命名词。这些词语或来自神话、圣经、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或取自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又或者与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的名字有关。书中收录了近千条英语词汇及短语,探讨了由英语人名派生而来的单词的含义,并追根溯源、介绍背景知识,内容丰富有趣,对读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快速有效地记忆英语单词大有裨益,对词源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 极速天神

    极速天神

    一个简单弱小的速度天赋。在刘景手里,却是化作了超强的战斗力,无限分身,以及那永恒的虚拟国度。这是关于极速天神的故事。
  • 知笙者也

    知笙者也

    一望无际的沙漠,秃鹫在天空盘旋,发出奇怪的叫声。一片荒芜和死寂中林笙收回自己的视线,目光怔怔地盯着黄绿色的玻璃种,久久没有反应。“小生包,收好哦”,清冽的声音像甘泉一样拉回了林笙的注意力。那是跨越时空以来见过的最为清澈的双眸。直到许多年后林笙依旧能够想起烈日下的池也,虽然脸脏得看不清原貌,周身却有一种难言的干净。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这个妖孽,竟!然!是以前的那个少年。深深的自我怀疑时,身后有一双手不知道什么时候环了上来“小生包,想什么呢?”语气缠绵而又温柔,还有轻轻扫过脸上的气息……好吧,谁让她喜欢呢……
  • 民间小侦探

    民间小侦探

    刘芒的本意是做个小侦探,平日里替富婆们找丢失的哈士奇小猫咪大乌龟之类的,可直到一个老奶奶找上了他,从此陷入了无数离奇古怪的案子当中……侦探的人生,无须解释!群聊:577313841
  • 百转登仙途

    百转登仙途

    仙途百转,少年的命运,英雄的崛起,烈日将军,悬壶济世,为了修真,最后进入了青天派,阴谋、人心险恶、妖魔之害,历经千磨百难,终成一代仙尊!
  • 解放兖州

    解放兖州

    我军攻占了兖州这一津浦路中段的战略要地,共歼敌63600余人,其中俘敌44700余人,毙伤敌18900余人,解放了兖州、济宁、汶上、宁阳、曲阜、邹县、滕县、肥城、泰安、新泰、泗水、章丘等12座县城,控制了津浦路徐济段350多公里的铁路线。
  • 死神之朽木之子

    死神之朽木之子

    朽木梨明,朽木白哉和绯真之子,出生三天后失踪。
  • 十世恶人之重新做人

    十世恶人之重新做人

    一个倒霉男人一生的,是那么的跌宕起浮,是那么的憋屈,但是老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试问他又怎么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傻B的活着。人们都说河蟹社会和谐,王八之气只有臆想,不会成真,但是是男人都喜欢或者说都是很想往武力与刺激。相信娘娘呛的伪娘并非天生如此,此为时世造就。看下去,人生本来就是无数个大坑,你不跳进来怎知我这里是不是一个大坑呢?毕竟是男人就不想当太监。人生也是一个茶机,放满了各种杯具,餐具,当然也会放几盆花,充当一下雅人,我喜欢男主的真性情,但更讨厌这种性情,更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请各位看观随我一起改造这个傻瓜,愿他早日修成正果。一个故事的开始,说明一个大神将要在此崛起,一个大神的崛起绝对不可少了诸位大侠及大神们的支持。而我决定向于正大神学习,板砖与鲜花一起来吧,来得更猛烈些吧。其实我发现神马都是浮云呀!
  • 哈利的恶作剧

    哈利的恶作剧

    本文只是借用原著的框架和人设背景,所以除了人设背景其他的都是崩坏的
  • 离歌(四国名将系列之太傅篇)

    离歌(四国名将系列之太傅篇)

    [花雨授权]?他,是她曾经的丈夫啊,怎么会出现在敌国的阵营里?还做了敌国的军师?!她如何能原谅他的背叛?她如何对得起战死沙场的士兵?她是否应该放下情思,以大局为重,即使他曾是她的丈夫,她也绝不能对他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