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2300000024

第24章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6)

但这并不是说,善恶本身没有差别,而是说,相对于天道和天人合一的本性来说,这种对立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在“失性”上是一致的。有人认为道家鼓吹无恶不作与居仁行义一样自然,一样合理,其实是莫大的误解。

庄子接着说,丧失本性的表现有五种: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激扰嗅觉;四是五味浊口,败坏味觉;五是好恶迷乱人心,使性情浮动。这五者,都是生命的祸害。(《天地》)

那么,是不是五味浊口人就不该吃饭?五色乱目人就该不睁眼睛?五声乱耳就该掩耳盗铃?当然不是。五色未必乱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么当然心神摇荡,追逐美色去了。好恶未必乱心,但有好恶就必然有某种立场和先入之见,如果固执地坚守这种立场和由此而来的善恶正邪分别,那么要是它们不合天道的话,则必然带来恶果。宋明儒士以理杀人便是例证之一。

所以庄子批评主张纵欲的杨朱和主张禁欲的墨子,认为他们只是在欲望数量的增减上做文章,却没有考虑到二者都是不合人性的,没有考虑到还有实质上的变化,既不追逐欲望而又不扼杀欲望的“无无”境界。换言之,假如有了良好的生活意识和合乎天道的本心,欲望是不可能困扰人生的。因此,所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名言,其实是把人分裂为对立的两个方面,永远解决不了人生问题。庄子讽刺道:“那些人好恶声色充塞心中,冠冕服饰拘束着身体,栅栏塞住了内心,绳索捆住了身体,眼看着在绳捆索缚中还自鸣得意。要是真有所得的话,那么被反手缚绑的罪人、囚在兽栏中的虎豹,岂不是也可算作自得了?”(《天地》)

虎豹囚在笼中,一开始还愤怒咆哮,在绝望中挣扎,但不久就习惯了笼中的生活,习惯了定时送来的丰厚食物,再也没有饥肠辘辘的痛苦了,再也没有担惊受怕的自然生活了。“生龙活虎”不再“困兽犹斗”,而是成为“识时务的俊杰”。

殉财的小人可能富甲天下,但这样的人,“耳朵要听钟鼓管箫之音,嘴巴要尝牛羊美酒之味,以刺激他的情意,遗忘他的事业,可谓乱矣;沉溺于骄盛之气,好像负重爬山,可谓苦矣;贪得无厌,取怨于人,贪图权柄,费尽心思,闲散无聊,沉溺酒色,身体肥胖,颐指气使,可谓病矣;为了求富逐利,所以积财高于墙而不知足,并且贪而不舍,可谓辱矣;聚财敛资而无所用,专意营求而不舍弃,满心烦恼,贪而无厌,可谓忧矣;在家担心盗贼,在外畏惧盗寇,里面楼台高锁,外面不敢独行,可谓畏矣。这六者,是天下之大害,而大家却遗忘了,不知省察,等到祸患来临,想用尽心尽竭尽钱财,只求一天的安宁无事也做不到了。所以以身殉名利,岂不是太迷惑了吗?”(《盗跖》)

如果说,有人还能做到抵御物欲和钱财的诱惑,那么“不汲汲于荣名”(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就更难了:孔子不是还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吗?正如唐代诗人元镇曾经自嘲的:“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赴浮名。”

在《人间世》中,庄子假托孔子教导颜回的话,说:“从前夏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都是因为后者修身蓄德,以臣子的地位爱抚君王的民众,所以他们在下的地位和美好的名声违逆了在上的君王,引发了猜忌之心。所以君王因为他们的修身蓄德而陷害他们,这就是好名的结果。”

如果说,有人还能视名利如浮云的话,那么,无心于智力争斗更是难上加难。庄子对以智相斗的人做了精彩地描述:大智广博,小智精细;大言盛气凌人,小言喋喋不休;他们睡觉的时候精神交错,醒来的时候形体不宁。在与外物接触的时候纠缠不清,整天钩心斗角。有的出语迟缓,有的语阱密布,有的言辞谨严。小的恐惧便垂头丧气,大的恐惧便惊魂失魄。他们的发言如利箭离弦,专心窥伺别人的是非加以攻击;坚持己见,就好像发过誓一样,只是默默不语等待致命良机。他们衰颓如同秋冬之肃杀,一往之气,气衰而竭。他们沉溺于日斗夜辩之中,无法恢复生意,心灵闭塞如受绳索束缚,沟壑纵横,绝失坦荡,愈者愈不能自拔。他们那走向死亡的心灵,再也无法恢复活泼的生机了。那些人时怒时喜,时悲时乐,时而忧心忡忡,时而慨叹不已;时而反复无常,时而怖惧无已;时而浮躁,时而放纵;时而张狂,时而作态,好像音乐从虚器中发出来,又像菌类由气蒸发而成一样,无生亦无根,如幻声幻形,日夜在心中交侵不已,但那些人又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发生……(《齐物论》)

那些人之所以不知道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智力和知识,而是他们太看重它们,或者想借之以攫取名利,享受人生,或者想借之以拒斥名利,清高自许。这些人不以智养内,反以智逐外物,获取知识,当然不可能自反于己,获得天地真心。

所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始已!已而为知者,形而已矣!”(《养生主》)意思是说,既然这样还要去追逐知识的人,肯定会疲惫不堪了!

“人一旦禀受成形,就不参与天地变化,而等待着形体耗尽,和外物相接触便相互摩擦,驰骋于其中,而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哀吗?终生劳碌而不见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都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这不也很可悲吗?这样的人生虽然不死,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的形体会逐渐枯竭衰老,而人的精神又困缚于其中随之消亡,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人生于世,本来就是这样昏昧吗?还是唯我独昏而别人也有不昏昧的呢?”(《齐物论》)

有对待心则有知识,因知立言,因言生辩,以心斗物,以物斗心。起先试图役使外物满足欲望,结果却必然为外物所役使。被役使则昏昧,昏昧则有成心,有成心而不知泯除,则师心自用。师心自用则生是非,又复因是非而立言,因言而争是非,辩争无休,昏昧无已。

庄子既不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也不是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派头。他知道对于天道,无论谁都应该敬畏,都不该太狂妄太自负,都不该固执于成见,师成心而自用,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否则,天道就被小的成就所遮蔽了,至言就被浮华之词遮蔽了,儒家与墨家的争论就属此类,更何况一般人呢?

“小夫之知,离不开应酬交际,劳弊精神于浅陋琐事,却想普度众生,引导万物,以达到太一形虚的境界。像这样,只是为宇宙形象所迷惑,劳累身体而无法认识太初之境……悲哉乎!你们的心智拘泥在毫末小事上,怎么会知道大宁的境界呢?”(《列御寇》)

因此,人生并不必然痛苦,至乐、天乐也是可以获得的,这就看你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灵。“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退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台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应帝王》)

南海之帝喻手,北海之帝喻脚,中央之帝喻心。手脚敏捷有为,心却应混沌自然。敏捷有为之行若伤纯朴自然之心,此心一伤,必为“机心”“成心”,巧者劳而智者优,人生便不免于痛苦;执迷不悟,痛苦愈深。

庄子的知识论

我们已反复申说,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人怎样才能逍遥,其中首先就要“去蔽”——摆脱心灵的任何束缚,抹去心镜上的所有灰尘,还一个清纯空明的天心。而这一章要讲的“齐物论”便是重要一环,它深化了庄子的天道观和人生观。

物即天地万物,人与我皆物,仁义忠信等理念也是物,庄子称之为“外物”。关于物的知识,便是物论。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一是实践的,如伦理学、政治学等;二是理论的,如形上学、数学和物理学;三是制作的,如诗学、建筑、音乐等他认为属于技术层面的知识。

庄子没有分得那样细,他的目的是齐“物论”,齐知识,齐之于天道。也就是说,唯有天道才是绝对的,而物论都是相对的,没有真理可言。既然物论都是相对的,而关于是非曲直的各种知识性争论又是从某些物论出发的,那么是非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我们无法根据知识判定谁真谁假。因此关于这种是非的争论当然是多余的,或者说,出于对待之心、分别之心的是非之争没有必要。

但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真假对错的世界上,岂不是太可怕了?杀人放火跟一日三餐一样,还怎么生活?

不必担心,自有天道在。天“真”而物论假,我们只有而且必须从天道出发才能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因此,知识和外物一样不可“必”。是之谓齐物论,而休乎天钧。

知识总是用语言表达的,但言论并不都是知识,不过二者又很难分清。那么怎样对待言说呢?庄子说“言无言”。怎么做到言而无言呢?庄子说“得意忘言”。“意”是天意、天道,一切言说都应该是天意的自然流溢,我们也应该从中听取天意。

那么,知识有没有用?庄子说有用,但得看怎么用。对待知识的态度决定了对知识的使用效果。出自天道的态度,将使知识取得大用;如果执著于某种知识、学说(如仁义之道),那么非但无用,反而有大害。

我们已经讲过,天道之为天道,不在于它是什么,有什么,而在于它不是和没有什么。所以它能从是和有中超拔出来,又上升到“无无”、“无有一无有”的高妙境界,这是最高的真理和唯一正确的态度。同时人生的逍遥是人的最高目的和天的绝对命令,所以一切知识都必须自天道观之,都必须为逍遥服务。

因而庄子对一切(包括知识)的评价都有两种标准:一是视角,不同视角得到不同结果,而天道是唯一正确的,自天道观天道便使之不执无不执有;二是目的论的应然判断:为人生逍遥服务的即是好的知识,否则便不好。

天道即无,所以人难以窥见它的整体;天道即有,于是道术分裂于天下;即无即有,则各家各派皆是闻风而悦之者,都各有自己的价值,从而引出了庄子品评天下学术的宏大制作。(《天下》)

这便是本章大意。在这一章,为了展现庄子深途而独特的思想,我们必须以重笔浓彩加一些专业化术语来描述,读者从中或许可以看到究竟什么是庄子哲学。

庄子思想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层次性。不仅层次井然,而且步步推进,直至化境。常在不疑处生疑,匪夷所思,令人欲罢不能,与之俱进。高的层次兼容并包低的层次。浓,但化得开;深,但不佶屈聱牙。让我们举一寓言来说明。(出自《则阳》)

“魏王与齐王定约,而齐王背约,魏王大怒,准备派人去行刺。”这是第一层次,讲的是故事的发生,“刺之”是第一个选择。

“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之手段报仇,岂非辱哉?我请求领兵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牛马,系其人民,使齐王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待齐王出走,一并俘获,打断他的脊梁。’”这是第二层次,选择的是“攻之”。

“季子闻而耻之,曰:‘费了好大劲才筑城十仞,十仞之城已成,而又破坏它,岂不是劳民伤财?如今兵火不起七年了,这是吾王之根基。今公孙衍兴兵,实乱人也,不可听从。’”这是第三层次,选择的是“非攻”。

“华子闻而耻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伐乱人也者,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华子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有所言皆是乱,因而要求退守虚静之道。这是第四层次,但庄子意犹未尽。“惠子闻之,而引见了戴晋人。戴对魏王说:‘您知道蜗牛吗?有建国于蜗牛触角左支上的,叫触氏,有在另一支上建国的,叫蛮氏。两国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追亡逐北十五日而后返。’魏王说:‘噫!是瞎编的吧!’戴晋人说:‘那好,我说点实在的。您认为四方上下有穷尽吗?’王说:‘没有。’戴说:‘知道游心于无穷之境,而返四海之内,好像是若有若无,一大一小吧?’王说:‘是啊。’戴说:‘四海之内有魏国,魏国中有大梁城,城中有君王您,跟他们比起来,您跟蛮氏有什么差别吗?’王说:‘没有。’客人走了,魏王怅然若失。”

蜗是物之小者,而蜗角更是小中之小,微中之微,相与争地岂非多此一举、徒劳无功吗?王与无穷比,也是沧海一粟,跟蜗角上的蛮氏半斤八两,同样微不足道。若要与燕相争,同样徒劳。

庄子认为,行刺是匹夫之怒,不足与言;攻之是伤天害命,罪不可赦;非攻则怒气难平,郁积伤身,也不是好事。虚静之道仅是无为而已,只是不言而已,但“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哉。非言非默,议有所极。”(《则阳》)所以要超越名言层次,超则齐之忘之,游心于无穷,物我两忘,了无是非,不亦乐乎?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之道。

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是从最高层次的天道——生命之道来批评相对低层次的言论,又统而摄之,因而百转不穷,不落言筌,亦不落齐物论的“物论”樊篱。

《齐物论》是内篇第二,“齐物论”是此篇主旨。《齐物论》开篇即是南郭子綦的“吾丧我”和大知小知的辩证,我们已经讲过。

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彼是外物,我是自我。自我是在与外物相对立、相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假如一个人从来没跟任何人、任何事物打过交道,他是不可能产生自我意识的,而当人与物发生关系之后,物便进入其中,成为一个方面(一极),而自我成为另一极。在哲学中,这种关系被称为主体——客体关系。我自然是主体,而物是客体,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反之亦然,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有过一个极好的著名例子“山中观花”:“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传习录》下)

同类推荐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老子心解

    老子心解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讲的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奥修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热门推荐
  • 鬼蜮为聘:邪神,求下嫁

    鬼蜮为聘:邪神,求下嫁

    异世大陆,邪神重生归来……而失去全部记忆的她又能否挡住来自命运的挑战,是生或者死,倒不如随心而动……可是,命运又怎么会让她如愿?如果那是天命,我愿逆天而行!
  • 恶魔少爷两小有猜

    恶魔少爷两小有猜

    三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小时候我和他订娃娃亲他和哥哥称霸一方我无人敢惹可是百里翊不喜欢陆川清于是开始了追妻之路哥哥却从中作梗陆川清能成功追到吗敬请期待
  • 王牌奉婚:袅宠冷傲纨绔妻

    王牌奉婚:袅宠冷傲纨绔妻

    一场飞机事故,让堂堂杀手之王竹笙意外身亡,然后重生到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人身上,但是,为什么她是军人啊!这是要匪变兵的节奏么?好好的大小姐不当偏要来军营受苦,现在做死了吧。“那个竹笙又在闹事了?”“是的,队长,您快去治治她吧!”某男听了,走到竹笙面前,一脸严肃:“媳妇,要闹咱回家闹,在家里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简介无能,且看正文)
  • 全知者宫殿

    全知者宫殿

    我写的,不为迎合任何人,不为赚钱。发出来,只是希望有人可以喜欢,哪怕一人,亦足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求吾道不孤。本书其实就是我在塑造一个我喜欢的故事,技术爆炸是我塑造完美世界的前提,意识觉醒,位面战争,星际争霸,宇宙最终秘密?这些都是我想诉说的故事。也是我眼中的世界......如果你喜欢这本书或者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加QQ:1293534810
  • 苔茵展云幕高张

    苔茵展云幕高张

    已至七年我对于你如鲸鱼入海飞鸟投林愿守一人从晨光初生到暮雪白头……
  • 影后老婆不好撩

    影后老婆不好撩

    上一世的全能影后被妹妹和未婚夫陷害导致身败名裂,逐渐抑郁,终于有一天受不了打击跳楼自杀。这一世你们欠我的,我会一样样全部讨回来,准备好迎接我的怒火了吗。#小剧场#“媳妇儿~你今天好美我爱死你了~”“我难道就只有今天美吗”“媳妇儿你天天都美,今天格外美”“那是”众人“那个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冷傲娇的陆总吗”#男主陆毅#女主顾辞#
  • 白衣祸世之公子

    白衣祸世之公子

    白衣祸世,红衣倾城,黑衣神秘,蓝衣儒雅。你要的样子我都有哦!世有万物,人有千面。我以为我无欲无求,我以为我孤家寡人。当谜底一点点揭开,这真的是我所想吗?正经文案:一朝醒来君莫离成了一个女扮男装孩童,记不得前世的记忆,也不知今后会如何。对于这副身体的主人的托付,又不得不去完成。君莫离:可是自己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废物啊!每天有吃有喝不好吗?为什么要去打打杀杀的啊!但是谁想天天被骂废物啊!我也是有自尊的好不好。灵武大陆,实力为尊。万年前的圣人时代,强者林立而如今似要与其媲美,天才辈出君莫离是否能在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脱颖而出?君莫离: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根本不想啊!拜托,阴人不好吗?打了人就跑不好吗?调戏了人不负责,不好吗?PS:无男主,无cp
  • 最强都市奇商

    最强都市奇商

    这个混乱的世界,为自由而呐喊,不再沉没,用力量征服。从乡村到都市,行商之路,万千坎坷。少年吴志刚如何与强大的邪恶组织斗智斗勇,带领众兄弟挥拳向前,冲出逆境……面对一个是强大的世界级组织。他将如何自己的智慧,团结平凡的力量,冲了逆境,走向光明。
  • 冰城五爱雨季

    冰城五爱雨季

    看穿越之人如何玄幻古代宫廷世界,让我们带着穿越之心来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