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2300000007

第7章 庄子的世界观(3)

在完全遵从天然禀性的那个时代,人与禽兽混居在一起,人与万物混同为一体,哪里知道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呢!天地万物、人类禽兽同处在无知的状态,都与天然的真性融合在一起;同处于无欲的境界,都保持着原本的敦厚素朴。保持着原本的敦厚素朴,就得到了人的自然真性。到后来出现了所谓的圣人,孜孜不倦地在那里提倡仁,慷慨激昂地在那里倡导义,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了猜疑;随心所欲地创作乐曲,不厌其烦地制作礼仪,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下万物之间划分了界限。试想一想,树木不裂,怎么会成为酒器!白玉不毁,怎么会成为玉饰!道德不损,哪里需要仁义!性情不谬,哪里需要礼乐!五色不乱,怎么会有纹彩!五声不乱,何用正以六律!剖裂树木,制作器物,这是工匠的罪过呀!毁损道德,造作仁义,这是那些所谓圣人的罪过啊!

在庄子看来,所谓“天”,也就是天生下来是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去增加一分,也不要去减少一厘;所谓“人”,也就是用人的意志和行为去改变天然。庄子主张维护“天”而免于“人”。按照他的想法:马天生下来就有四蹄,善于奔跑,那就让它自由自在地奔跑好了,不要人为地改变它;牛天生下来就是慢慢腾腾,从不着急,那就让它悠然自得地慢慢去走好了,不要人为地去干扰它;泥土本来是泥土,为什么要把它团弄成形,造成陶器?素朴本来是素朴,为什么要把它剥离开来,雕琢成玉?要知道陶器一成,泥土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玉器一成,素朴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失去真性也就是背天而行,失原形也就是人为而动。有鉴于此,《庄子·秋水》篇中给“天”与“人”下了一个形象的定义,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也就是说,按照天生原原本本的样子生活,不要将人为的因素强加于物,这就是天然,这就是所谓“天”;将人为的因素强加于物,强给赤身裸首的马戴上笼套,强给无孔的牛鼻穿上孔,拴上绳子,这就是人为,这就是“人”。

《秋水》篇还讲了一个故事,说:

古代有一种独脚兽,名叫夔。它见万足虫用万只脚在地上爬动,觉得很奇怪。于是说:“万足虫,万足虫,你看我用一只脚跳跃而行,已经觉得再方便也没有了,你何必要用万只脚爬行呢?”

万足虫回答说:“你这个话问得不对!不是我要用万只脚爬行,而是我天生就有万只脚,自然而然用万只脚爬行。我只知道我在用万只脚爬行,而不知道为什么用万只脚爬行。先生不是看见过人们吐唾沫吗?吐出来的唾沫,有大有小。有的像珠子那么大,有的像雾气那么小。是大是小,都不由自己,大者自然是大,小者自然是小。我用万只脚爬行也是这个道理。”

万足虫见蛇一只脚也没有,可是比自己还要爬得快,非常奇怪。于是问道:“蛇呀蛇,你看我用万足爬行,可是还没有你无足爬得快。这是为什么?”

蛇回答说:“依靠天生的机制爬行,谁能改变得了呢?天生下来就让我这个样子,我何必要用脚行走呢?”

蛇看见风在那里呼呼地刮着,转眼之间就从北海刮到南海,可是既没有脚,也没有体,觉得不可理解。于是问道:“风啊风,你看我虽然没有脚,可是却像有脚一样,用脊肋爬行。而你呼呼地从北海旋起,呼呼地刮到南海,可是却像什么也没有似的,这是为什么?”

风回答说:“的确是这样,我呼呼地从北海旋起而刮到南海,虽然气势很磅礴,但是却有比我还要厉害的东西,比如手指可以戳我一个洞,双脚可以踩我一个坑,它们都比我厉害。虽然如此,可是能够折断大树、掀开屋顶,只有我有这样的能力。由此可见,战胜不过小东西的东西却能战胜大的东西。而战胜大的东西,只有圣人能够做到。”

这个故事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可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就是都照着天生的样子而存在,都按照天然的性能而运变。夔天生长着一只脚,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用一只脚跳跃而行;万足虫天生长着万只脚,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用万只脚顺次爬行;蛇一只脚也没有,天生具有脊肋爬行;风一无所有,所以就顺自然而起,顺自然而止,不损手脚却可折树掀屋,自然逞能,这些都是天然造就的,自然如此。遵照这个原则存在,就是自然而然地存在,遵照这个原则变化,就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这样的存在和变化就是与内不化相照应的外化,就是与内圣相照应的外王。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成了真正的圣人,也就进入了真正的混沌。

相濡以沫非真性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或高或低,或热或凉,或干或湿,或净或脏,只要是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会生活得很自在,以致达到什么都不感觉,什么全都忘记的程度。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相忘”,意思是完全适宜、无所感知。与此相反,一旦脱离了与其原本真性相适应的环境,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受到伤害,不管他眼下所处的环境在旁人看来多优越,多么令人羡慕,也毫不例外。换个角度说,一个东西一旦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感觉的时候,这个环境便与它的原本真性产生了距离,感觉越大,距离也就越大,到它的感受达到不能再忍受的时候,那它就难以存在了。

庄子在《大宗师》中用鱼的处境变化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湖泊干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戏的鱼都被搁浅在了陆地上。它们快要干死了,相互之间吹出湿气呵护着,吐出唾沫湿润着,多么友爱!多有亲情!可是这都不愿意这样,在它们看来,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如此友爱亲情,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却。”

也就是说,当它们相互牵挂、相互怜悯的时候,也就是处在最不适宜、最为危险的境地的时候。一旦脱离了不适和危险的境地,它们就忘记了对方,甚至也就忘记了自己。而当它们忘记了对方,忘记了自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的时候,它们也就完全回归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是最符合它们真性、它们最为适宜的境界,所以庄子说,鱼儿相濡于陆地,不如相忘于江湖。

按照这样的道理来观察社会和人情,友爱和亲情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它是真性受损、环境恶化的象征,是混沌消散、人心奸巧的结果。假如不是如此,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交往,都在与自己真性相适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哪里用得着故意亲近?庄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无感无知的生活。一旦打破了这种生活环境,哪怕是进入一种看上去很为豪华、很为荣耀的境地,那可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带来与自己的追求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与自己的本性、真性不相适应。

《至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的弟子颜回要去齐国宣传孔子的学说,孔子面有忧色。子贡离开自己的座位悄悄地问孔子:“先生在上,学生想问一个问题,不知是否妥当。颜回要去齐国,先生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过去管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赞赏。他说:‘小口袋不可以用来装大东西,短绳子不可以用来汲深井水。’这是说,每种东西都有固定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形体,只能从事与其性能相适应的工作,只能办成与其形体相适应的事情,既不能超越,也不能不及,超越和不及都会给它带来危害。现在颜回要齐国了,我怕他向齐王讲什么尧舜事迹、黄帝功果,再加上有关燧人和神农的业绩。如果讲这些,齐王一定会用来反省自己。反省而不得要领,那就会对颜回讲的道理产生怀疑。一旦有所怀疑,颜回就有可能被处死。你不是听说过吗?过去有一只海鸟落在了鲁国的郊外,鲁侯将它迎入庙堂之上,给它奏最高雅的音乐,给它吃最精美的食物。可是海鸟却感到满眼昏花,忧愁悲哀,不敢吃一嘴肉,不敢喝一杯酒,没有过三天便死了。鲁侯这是以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鸟,不是以养活鸟的方法来养活鸟,与鸟的本性不相适应,所以鸟不能生活。用养活鸟的方法养活鸟,那就是让它居住在森林里,漫步在沙滩上,飘浮在江湖中,觅食于鱼鳅间,与自己的同类共飞同止,与自己的伙伴同游共处。最怕人声嘈杂,为什么要用那嘈杂的声音来招待它呢?《咸池》《九韶》这些人们认为高雅的音乐,在洞庭的旷野中弹奏,鸟听到后会吓得高飞,兽听后会吓得逃走,鱼听到后会吓得深潜,就连一般的人刚刚听到,也不过是围观而已。鱼在水中才能生活,人在水中就会淹死。他们的性能不同,所以彼此的好恶也就相异。正因为如此,所以圣人不要求不同的事物有同样的性能,不要求不同的人做成同样的事情。他只要求名誉与实际相符合,做事与能力相适应。这就叫做理通情顺而福气常存。”

这个故事是说,一种事物有一种事物的特性,一种东西有一种东西存在的特殊环境。如果想要维持一种事物,保存一种东西,就不能脱离了它的特性,不能改变其存在的环境,也不能用其他事物的特性要求它,用其他东西存在的环境对待它。否则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也就是说,事物存在的最佳环境,就是与其原本真性相适应的环境。处在这种环境中,事物就安闲自在,这就叫做顺其自然;安闲自在,也就既不觉得甘甜,也不觉得苦涩,无知无觉,这就叫做混沌。自然、混沌就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孔子所以为颜回担心,就是怕他不懂得这个道理,用齐王听不懂的道理去教育齐王。如果这样就会得来两个恶果:一个是齐王更加迷惑不解;一个是颜回遭到杀身之祸。

《达生》篇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

有一个名叫孙休的人前来求教扁子。他说:“请问先生,我住在乡里,没有听人们说过我没有道德,也没有听人们说过我不勇敢,可是我种田老是遇不到好年成,做官老是遇不到好上司,乡里把我当外人,州郡不让我驻留,我怎么得罪了老天爷,为何命运这样坏?”

扁子说:“先生没有听说过至人的行为吗?至人忘记了自己的肝和胆,遗弃了自己的耳和目,迷迷糊糊地漫游于尘世之外,逍逍遥遥地从事于无事之事。这就是所谓创作了东西而不持那东西,培养了东西而不主宰那东西。而你却不是这样,有了一点聪明就在愚人面前卖弄,修养身形是为了显示自己洁净,这就好像是举着日月在街上行走一样,为的是炫耀自己,像你这样的人,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身体,维持九窍的齐备,没有中途聋哑盲瘸,那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资格埋怨老天呢!你快快走吧!”

孙休走后,扁子回到屋里,坐了一会儿,若有所思,仰面长叹了一声。弟子问他:“先生为什么叹息呢?”

扁子说:“刚才孙休到我这里,我告诉他至人的德性,我怕他不能理解反而更加疑惑,于是在此叹息。”

弟子说:“不会的,假如孙休说的话对而先生您说的话不对,那么,说话对的不会被错话所迷惑。假如孙休说的话不对而先生说的话对,那么在先生说话之前孙休就是迷惑的,在先生说话之后他仍然迷惑,那也怪不得先生。”

扁子说:“你这个话不对。过去有一只鸟落在了鲁国的郊外,鲁君喜欢它,把它迎入台阁之中,用最精美的食物招待它,奏最高雅的音乐给它听,最后这个鸟悲率目,什么也不敢吃,什么也不敢喝。这就是以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鸟,而不是以养活鸟的方法来养活鸟。孙休本来是一个寡闻少识的人,而我却给他讲做至人的道理,便象是用豪华的马车载乘老鼠,用高雅的音乐招待家雀一样,他怎么能不迷惑呢?”

家雀只适宜跳跃于枝头,老鼠只适宜居于洞穴,在人看来,枝头、洞穴是那么简陋、寡淡,而把家雀、老鼠请到高堂、宫室中来,待之以美味馔肴,闻之以高雅音乐,在人看来,那可是非常优厚的了,而家雀和老鼠却接受不了,它们会非常难受,以至死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人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家雀和老鼠的真性,使它们脱离了最适合它们真性的环境。孙休本是市井粗人,扁子却以至人的道理去开导他,这就像让老鼠乘车,让家雀听乐一样,离开了本人的真性去对待他,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扁子为之担忧,为之叹息。

这是告诉人们,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要顺应其原本真性,不要人为造作,主观生事。

什么是原本真性?原本真性就是天生原有的、没有被人为改造过的形体、特质、性能和喜好。

如何判定是否符合原本真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自己或对方有没有异样的感觉。没有异样的感觉,说明自己或对方是处在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分物我的自然混沌状态,说明原本真性自然存在,没有受到损害;出现了异样的感觉,说明自己或对方与环境有了隔阂,发生了错位,说明原本真性受到了制约和伤害。

《达生》篇中用脚和鞋的关系说明了这一点。文中说:

有一个工匠名叫工倕,他用手指画圆比用圆规还要准确,手指行止随着物件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用心来计量,所以他的心境自由自在,从来不受外物制约。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他适应事物自身的本性。正因为适应事物的本性,所以也就用不着用心计量,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感觉。这就像穿鞋子一样,当人忘掉自己脚的时候,也就是脚带最合适的时候。由此推论,当自己忘掉是非的时候,也就是心境最舒适的时候,那就是与外物最吻合的时候,一旦到了连舒适都忘掉的时候,那就没有什么不吻合的东西了。

没有什么不吻合的东西,也就是自身与一切东西相吻合。那就是自身处在与自己本性完全适宜的环境之中。处在这种环境之中,自己便失去了一切感受和知觉,也就是说,达到与外界混为一体、内心无知无识的境地,这就是混沌的境地。达到了这种境地,也就成了扁子所说的那种至人,所以扁子在描绘至人时说:至人忘记了自己的肝和胆,遗弃了自己的耳和目,迷迷糊糊地漫游于尘世之外,逍逍遥遥地从事于无事之事。

同类推荐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热门推荐
  • 历史年鉴之1916

    历史年鉴之1916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王俊凯与孤晴之恋

    王俊凯与孤晴之恋

    她,是孤儿院最年长的孤儿,也是呆时间最长的孤儿,14岁的她以为没有人领养她了,然而,一个男孩向她伸出了手......
  • 木叶之佐助崛起

    木叶之佐助崛起

    重生佐助,纵横忍界,成为火影,统一所有忍村,带来和平。
  • 我的漫画通诸天

    我的漫画通诸天

    漫画作家周绅,二十四岁的时候,收到了一份神秘的包裹,除了得知父亲的秘密以外,竟然里面还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都市逆袭修仙

    都市逆袭修仙

    刘峰是一个自小被抛弃的孤儿,还好命不绝他被一个老爷爷收养了,可在刘峰成年后,老爷爷也不知所踪了。没有背景的刘峰是无法避免被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欺负的,然而………
  • 星辰异界传

    星辰异界传

    楚天星的无脑穿越,就因为说了一句。。
  • 逍遥侦探

    逍遥侦探

    一名大学毕业生,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名侦探,在侦查的过程中发现离奇案件不只是人类的罪恶,而且有来自魂界的魂物共同参与,又是一次机缘巧合,叶一铭成为一名噬魂师,从此他具有侦探和噬魂师双重身份,探查这个世界一切离奇古怪的案件。
  • 末世游戏之陆少神操作

    末世游戏之陆少神操作

    #戏精骚包小少爷,在线带你末世超神#新制度的到来,是末世的降临。一场屠杀游戏,风暴般的席卷了整个世界。帝江小少爷陆嘉舟,纨绔风骚潇洒不羁。当末世的到来已经是尽人皆知的时候,谁都以为小少爷会是冲在前线,靠运气生存的炮灰。陆小少爷:嘤嘤嘤,我不是,我没有,你们又冤枉我!第一批进入末世游戏的大佬,永远在线的游戏榜首神秘玩家,‘X’联盟的幕后boss……当一个个马甲掉线,众人傻眼,这他妈是那个恨不得让人掐死的陆小少爷?#双商极高身手绝佳的孤狼统治者小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