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5000000047

第47章 1蚓无爪牙之利,唯有专心可依

第三卷第二章为学之法:笔耕不辍,诚可得道

季老是一位笃实敦厚、让人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他摇起笔写下的文章娓娓动人,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他做起学问来,始终坚持“竭泽而渔”,一心求知。为学为人,季老皆以诚来获得生命的真谛。

第二章1蚓无爪牙之利,唯有专心可依

根据我个人观察,一个学人往往集中一段时间,钻研一个问题,文章一旦写成,就把注意力转向另外一个题目,已经写成和发表的文章就不再注意,甚至逐渐遗忘。我自己这个毛病比较少,我往往抓住一个题目,即使得出了结论,写成了文章,也不把它置诸脑后,而是念念不忘。

——季羡林

每当人们遇到一个问题时,为了尽快将其解决,便会搜肠刮肚,到处寻觅资料,等到问题一解决,便觉得万事大吉了。季老认为这种做事态度是错误的,他希望每个人在解决问题之后,仍然抓住该问题死死不放,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要把问题的每一个角度和延伸都研究到,这才是治学应有的态度。而做任何事物都要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这样才可得真知。

季老举过自己的一个例子。1947年,他写过一篇名为《浮屠与佛》的论文,“文中的问题勉强得到解决”,自己却不满意,因为受当时资料以及水平所限,论文水准并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于是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季老一直在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材料,直到1989年,季老又写了一篇《再谈“浮屠”与“佛”》,才将问题彻底解决,“心中极喜”。这就是季老,抓住一个问题始终不放,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也不放弃,持之以恒。

强调治学的严谨性,季老总是不遗余力。有些事情可以糊涂,可以采取模糊做法,但做学问绝对不可以,一旦出错,便耽误了自己治学的前程。

古时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他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地跟他学习。另一个却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此,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他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位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孟子?告子上》有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学习下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棋艺,若是三心二意,什么都得不到。庄子曾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生于天地,立于人世,不管做哪一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专一,有始有终。若是方法多了,智慧不及,不但不能融会贯通,反而会混淆视听、心情杂乱,一无所成。

有一位高僧来到一座荒山,见到山间茅屋中闪烁金光,高僧心道此间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原来,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诚礼佛。老人目不识丁,从未研读佛经,只是专注地念着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一心求佛道,因此练就金光。

高僧深为老人的修为所感动,但他发现老人的六字真言中有两个字读错,便将正确的梵音告诉老人,心想老人日后的修为必能更上一层楼,羽化涅磐亦是不远。哪知一年后,当他再次来到山中,发现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不再。高僧疑惑万分,与老人攀谈得知,老人以往念咒专心致志,心无旁鹜,而得高僧指点后,为了纠正读法,心绪烦乱,再也不能专心致志念经,心中无法生出诚意,当然不能得道。

人们常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此乃指人世间的情感,是告诉人们在谈爱情时不要执著苦恋,为自己徒增痛苦。若是把这句话挪用到学习上,便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求得佛道的至境,无须在意形式,老叟念经,一心一意,精诚所至,金光自开,一旦新生杂念,必无所成。学习如学佛,也应当专心致志、专心于一。

荀子在《劝学》中讲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蚯蚓虽无强壮体魄,但用心专一,便能独立生存、攻无不克。而蟹子虽有两钳六爪,但因不肯专一挖洞,总是半途而废,便只有寄人篱下的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若是专心致志,任何难题都能较好地解决,而深入研究问题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关的问题,则能做到“触类旁通”,解决了此问题便能解决与此相通的问题,虽说不能一劳永逸,却是不浪费时间与精力的最好办法,这也就是季老说“抓住一个问题”不放的原因。

同类推荐
  • 诗心如莲

    诗心如莲

    “七月的天空下/莲,孤傲地站着/让忘记幸福的人/再一次弯下腰”苍茫尘世,与一朵清新、美丽、脱俗的莲不期而遇,原本就是赏心、怡神之事,然而,当这种际遇激发起灵动、活跃的诗性认知,缘分就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发现和欣赏,而是一次富含文化、哲学、宗教意味的生命体认和精神交流了。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你的一生只有三天能看到光明,你会拿来做什么?海伦说,她会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看那绚烂的色彩,看那雄伟的建筑,看至亲之人的面孔……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为蒙田的主要著作,同时也是欧洲近代三大散文经典之一。在《蒙田随笔集》中,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大干世界的芸芸众生,旁征博引,对人类许多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
  • 海韵

    海韵

    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海,热爱山水。在他的诗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透露着诗歌的灵气。大海更给予他创作的源泉,写海的诗思绪万千,哲理深邃,情感丰富。写爱情的诗灵动缠绵,别具一格。《海韵》是他的第一本诗集。诗集分:上辑,大海放歌,童年的记忆,中辑,放牧春光,故乡的思念,下辑,爱的旅程,山水寄情。
热门推荐
  • 读宠洛汐

    读宠洛汐

    妈妈,我一定会给你报仇的12年后,她成为了江市的状元,那些人当年给她带来的痛苦,她一定会一一奉还
  • 我的大佬是傲娇

    我的大佬是傲娇

    沈姣姣前世是世家小姐,意外重生现代变成一个平凡的普通少女,还时不时被人欺负,不仅如此,前世的大靠山未婚夫也变成了一个阴狠偏执的问题少年,凶她避她还不理她。追夫之路漫漫,必将内外兼攻。“……” 沈姣姣:“骁哥哥。” 厉骁:“不许叫我哥哥。” “……” 沈姣姣:“厉骁。” 厉骁:“姣姣,叫哥哥。” “……” 厉骁看着挡在他前面娇小的背影默默收起了手里的板砖。“这个妹子有点暴力啊。”
  • 独僻的我在学校

    独僻的我在学校

    独僻的我,在学校里,挣扎,交友,学习承受。
  • 魂断鸡鸣山

    魂断鸡鸣山

    这是发生在大清盛世康熙年间与雍正年间的一段秘闻,这是一个发生在川黔滇一个小镇的传奇故事,其充满了无限的爱恨情仇呈现,也展现了一段较为人知的历史演绎、、、、、、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 窥天光

    窥天光

    不正经文案:大荒山上有一对兄妹,哥哥长的妖艳贱货脸,妹妹却生的奇丑无比。秦琅表示:害,哥哥长成这样太不给自己面子了!论口嫌体正直的妹妹和霸道傲娇哥哥的掐架日常。秦琅每每嚎的就是自己一定要杀了秦隐。最后愿意为了秦隐舍弃自己的也是她!可能这就是真正的口是心非吧!秦琅唯一的遗憾就是,喊了秦隐那么多年哥哥,临着要灰飞烟灭了,也只能喊一句哥哥。正经文案:从前有座山,有个湖。山上有山君,湖中有水君。后来有座山,山上有对假兄妹。他们之间算起来,可算作是三世。第一世,她不识他。第二世,她不通人情,他眼睁睁看着她被糟蹋凌辱。第三世,她记起自己是山君,忘了凡间事。他只记得凡间事,忘了自己是水君。他是她漫长又孤寂的年岁里,得以窥见的一丝天光,此后,她便为这天光,万死不辞。
  • 穷途陌罪

    穷途陌罪

    王木木,出生在八十年代末,家境贫寒,主要讲诉她在父亲病故过遭遇的各种人间情暖世态炎凉
  • 断袖篇

    断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天之为所欲为

    诸天之为所欲为

    ——无限诸天——秦邵阳没有目标,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去何地,也不知道这条路会不会有终点,他只知道,自己慢慢变强就好了,至于其它的,谁敢说废话,他直接一巴掌呼过去,大声问到:“你tnd告诉我,有什么能比和女神谈谈人生、聊聊未来重要的?”………
  • 听说你曾喜欢我

    听说你曾喜欢我

    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心若磐石,也敌不过过眼云烟。在这世间有太少的相濡以沫,有太多的相忘于江湖。我们曾经深深的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是天长地久,把眷恋一时当作是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于是承诺,于是奢望,磨灭在幻想下......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