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95300000051

第51章 杂文不是骂街的

人们几乎普遍的看法是,在这个时代里杂文虽然不至于成为“匕首”,但它至少是骂人的,甚至不仅骂人,甚至路见不平就是一声吼。结果呢,便很容易招致被动与尴尬,很容易引来人们的嫉恨,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够开明的时代,虽然不至于动辄因言获罪,但不期而至的麻烦也总还是有的。

这是现状。杂文家牛撇捺不止一次地强调或者声明道:我们不是骂街的。他还尝言,这是一个产生杂文的时代。其实正是因为杂文不是骂街的,杂文的喉咙才不至于沙哑,杂文的声音才会绵延无期。缘于此,宁夏杂文学会便在全国首次举办了名为“杂文之声”的杂文诵读会,《银川晚报》也开辟了名为“杂文之声”的杂文专版。

杂文之声远达不到呵从骂仆的程度,相反,却往往是一副循循善诱的姿态,大哥哥大姐姐的那种。譬如阮直、牛撇捺先生的作品,极少看到他们盛气凌人的质问,更多的是在诙谐与幽默之间,完成了他们对事物的态度与立场。抱着这样的思路,具备这样的气量,他们的杂文才更好看、更耐看。“杂文之声”专版的思路,当亦如此。所以,在专版开办不长的时间里,便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这是我们引以为慰的。

当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民生,是我们奉为圭臬的。既然如此,便不可能没有激扬文字。我曾经说过,愤怒的思想是杂文的胚胎。也有人感叹,谨慎是思想的敌人。所以,我们主张敢于放言,以勇敢者的姿态面对社会。但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思想。思想是杂文的魂。思想使杂文的面前没有墙,使杂文面对蓝天,有了飞翔的欲望。因此,与其说杂文家更多的是愤怒,毋宁说更多的是思想。“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这样的意境,亦并非不是杂文所期冀的。

阮直先生有言,宁夏堪称为中国杂文的第三个中心。我们惭愧之余,当然更多的是信心了。壮大宁夏的杂文队伍,培养更多的杂文作家,为宁夏经济社会尤其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当是“杂文之声”不变的信条。我们的土壤是肥沃的,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片土地的肥沃,刘成信老先生才能够不辞辛劳亲莅银川。所以,即便是一棵稚嫩的幼芽,我们也没有放弃努力的行动。因为我们知道,“杂文之声”的生命力就在那里。我们甘愿做一块引玉之砖,看到他们的大醇小疵我们欣慰有加。令人庆幸的是,我们是有成绩的!

对于那些位卑俸微的杂文家而言,他们的目光仿佛更有穿透力。虽不无孟浪,却依然可人。杂文不是书斋里的文字。即便是借古讽今,也要把“今”挂在前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生活在底层的杂文家们,其感触更为深刻,亦更为生动。所以,我们一直牵挂着他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的宁夏杂文大赛,每一年都能够有几位这样的杂文新秀脱颖而出。正是他们,使宁夏杂文之林更加繁茂,也是他们,在为宁夏杂文之基培土填瓦。此洵属可贵,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现在,《银川晚报》不仅成为宁夏杂文的一块阵地或平台,宁夏其他各地的主流纸媒亦不吝版面,纷纷开辟了专栏。这无疑是对当地作者的一个鼓励。其实,宁夏杂文群的形成,于此亦不无关系。一个群体的形成不易,一个群体的持续发展就更不易。必须承认,我们的作者队伍层次不等,这似乎也很正常。但这个作者队伍中所秉持的疑问精神,却成为杂文的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伸延。萨义德有言,“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定义,就是对权势说不”。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疑问精神,每一个“不”字的背后,都可能是更加完善的开始。何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产生杂文的时代,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充满博弈,都更具有变数,都更为开明。虽不敢妄言大盛,但亦可谓大涵。杂文家幸矣,“杂文之声”幸矣。

诗人是愤怒和痛苦的产物,杂文家又何尝不是。“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我们感到不足的时候是一种清醒,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则是一种堕落。为文为人,杂文家当身体力行。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因为我更多的是一个杂文编辑。

漫成此篇,是为感言。

同类推荐
  • 历代名词

    历代名词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流传了近200年的怀人散文经典。作者沈复以自然、真挚、优雅的文笔,展现了自己与妻子陈芸平凡而充满诗意、真情的动荡一生。他们于布衣蔬食之中,坚守艺术和道德之美;在颠沛流离之间,彼此温柔相待,把人生活成了至美的中国爱情典范,感动了无数读者。林语堂曾说,他们的生活“足以代表中国生活艺术及文化精神”。
  • 歌声在桥头(梁晓声最新散文随笔集)

    歌声在桥头(梁晓声最新散文随笔集)

    《歌者在桥头》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歌者在桥头》包括:《那里》、《咪妮与巴特》、《五角场·阳春面》、《清名》、《歌者在桥头》、《老水车旁的风景》、《山的根》、《瘦老头》等六十九篇作品。
  •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乡土散文集。作家从北方一座偏僻村庄的起源、清末和抗战年代的诸多蹊跷人事、各种手艺和手艺人,写到个人童年时期的村庄状况、成长经验。其中还涉及一些亲人的现实遭际和命运,并细致状写了村庄独特的地理风物、人情乡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富有诗意。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一九七三年生,现任职于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长篇小说《匈奴帝国》,散文集《沙漠之书》《沙漠里的细水微光》《生死故乡》《历史的乡愁》,以及诗集《命中》等。作品多次获奖。
  • 我想陪你看风景

    我想陪你看风景

    本书共分五辑,所收录文章以作者生活的地方为中心,然后按地理位置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类,收集了作者在近年来游历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后记下的感悟,文章文字清新自然,行文优美,诗意化的语言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独到的切入视角和切身感受,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意味和人文关怀。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领略文章的意境,更能得到心灵的释放。相信在你捧书阅读的同时,也能在作者精心构筑的纸上风景名胜中得到美的升华。适合对文学与旅游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热门推荐
  • 圣人灯

    圣人灯

    他出生不久,被天外之人借走一缕魂,当两魂合一时,他来到一个陌生世界。这个世界,圣人灯灭,混乱席卷而来······他从迷茫张眼,到三圣一体,再次点燃圣人灯……众神面前,他说:“各位请轮回!”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曙光黎明

    曙光黎明

    当夜幕落下,我们都在地狱边缘中挣扎,谁能活着见证黎明的到来?
  • 错嫁豪门首席

    错嫁豪门首席

    嫁入豪门,听起来很梦幻对吧?其实呀,比八点档剧情还狗血!她遭遇男友背叛,还要追债已经惨无人道了,可这个该死的男人,竟然逼她喝下整瓶威士忌!结果醉酒出事,丢了贞洁!他甩下一纸协议,轻描淡写:“你要同意,在这签个名!”这是求婚?逼婚好不好!她才不同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吸金狂修

    吸金狂修

    水系的异能者方大鹏穿越到仙侠世界,化身成为一名膀大腰圆的屠夫,长得丑也就罢了,悲催的是还刚刚被修炼者抓去挖矿……
  • 霸道大叔冷艳妻

    霸道大叔冷艳妻

    浑身伤痕离开,换来了预想不到的蜕变。她以为掩饰得很好,却不知自己的伪装还是暴露在外。他深情地对她说“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她却不屑地说了声“我不稀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虚空创造

    我的虚空创造

    在一片虚空之中,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很多人的圣地。
  • 诸神的庄园

    诸神的庄园

    主角聂小天乃是仙陆四大秘地之一的风雪天崖的一个不算弟子的弟子,他背负着显赫的身世而不自知。在仙陆一段最为纷乱的历史中,他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缘故而卷身其中,一步一步地看清每个人的真实脸孔,发现各门各派的恩怨交缠。最后,却又发现这所有的种种,都是源于一个惊天的阴谋……
  • 一片祥云下的小城

    一片祥云下的小城

    作为人民日报社驻澳门多年的首席记者,作者对澳门的历史沿革与风土人情可谓了如指掌。书稿收录的四十余篇文章是作者对澳门文化、经济、习俗多个方面的精心描摹、细微洞察,是宣传澳门的一张名片,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澳门、喜欢澳门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