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92200000017

第17章 历经险境(2)

战斗在28日早晨打响。红军连续奋战三四个小时,战果未能扩展。加之林彪一军团上午已沿河右岸北上奔袭赤水河,分散了兵力,没有形成打歼灭战的拳头。毛泽东立即派人通知林彪急返增援。在一军团尚未返回的两三个小时内,战斗更加激烈。五军团阵地被敌军突破,红军遭受很大伤亡。敌人抢占山头,步步向土城镇进逼,一直打到了镇东面白马山的中央军委指挥部前沿。山后就是赤水河,再顶不住敌人进攻,背水作战,后果不堪设想。

在指挥部里,毛泽东的棉衣扣都解开了,不停地踱着步子。周恩来拧眉,聚精会神地捻着胡子。他忽然提议:“主席,我带部队上去吧!”

毛泽东摆摆手,问道:“附近还有部队吗?”

“只剩干部团了。”

毛泽东叫来了参谋,下令说:“叫陈赓带部队上去,配合三军团,一定要堵住敌人进攻!”

很快,一列被狂怒情绪所感染的、戴着钢盔的干部队伍,从指挥部门前飞也似的掠过。在他们前面的就是陈赓和宋任穷。

“四营重机枪掩护,一、二营上刺刀,准备冲锋!”陈赓喊了一声,斜着冲过土坡,倚在一块石头后面。四营的机关枪像风一般扫过前沿,反扑的敌军纷纷倒下。

陈赓爬到韦营长身边。打疯了的韦国清显得很激动。

“炮火太弱!韦国清,你的炮呢?”

“只有几发炮弹了!”

“打!对准半山小白庙的地方轰!”

很快,在阵地前方,在敌人机关枪嗒嗒响的地方,升起了几股夹着火焰的烟柱。

“炸得好!”陈赓狂喜地喊了起来。这时,朱德又出现在阵地上。受感染的干部团学员呼喊着,都站直了身子飞跑。一面挥舞着刺刀,他们破旧的上衣在疾驰之中乱纷纷地飞舞,钢盔在火光里闪动。不少人倒下了。

“蒋耀德!”陈赓大声喊着卫生队队长的名字,牙齿咬得格格响,“赶快架设救护所,抢救伤员!”另一支队伍在沟堑里行进。他们从火线上抬下伤员,抢救包扎,喂水喂饭,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干部团冲击奏效,敌人决堤似的溃退。

当日下午2点多钟,跑步返回增援的一军团第二师赶到了白马山阵地,与干部团协同作战,连续反击。敌受重创,退却固守。三军团牢固控制了道路以南的观山高地,敌前线指挥官郭勋祺率部退守平川地带。

毛泽东站在山头上微笑了,脸上漾起感激的神情:

“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夺取金沙江

路途越走越险。4月,云贵高原的太阳就晒得红军汗水滴答,衣服湿透了,钢盔发热了,有些赤着的脚也发红了。他们张着嘴,喘着气,艰难地行军。很疲倦的时候,遇着零星树木,便休息一下,拭一把汗,喝两口冷水。精神恢复了,再继续走,并且唱着“炮火连天响……”

4月29日,干部团走到离金沙江280里的彝民地区,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要干部团“五一”夺取金沙江。

在一所地主宅院里,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向干部团作了动员。

陈赓看着周恩来脸庞消瘦,胡子很长,左手卡着腰,右手在比画,听着他吃力喊话的声音,心里直发颤。

“我宣布:刘伯承总参谋长为指挥干部团的先遣司令。宋任穷率领第三营为先遣营,陈赓率领干部团主力——两个步兵营、一个特科营和上(级)干(部)队为后梯队,刘伯承带一部电台,和第三营一起走在部队最前面,直接指挥渡江。”周恩来喝了口水,继续说,“这一仗,对全团来说是长征开始以来第一次独立作战,它关系到全军的安危,因此,必须打好,不能打坏。甚至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假如在抢占渡口后,我军后续部队跟不上,渡口又被敌人暂时占去,渡江过去的先头部队,将不得不单独打一段时间的游击……”

随后,陈赓召集干部开会。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说的就是这里。”打这种毫无退路的战斗,反而使陈赓精神百倍。“《三国志》上说江边气候极热,马岱过水之2000人,中水毒死了1500人,不是没有可能。中央决定我军北渡金沙江,并把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团。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他点到肖连长时,肖应棠大声答到。

“你们五连为前卫连。”陈赓命令道,“你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夺取渡口,掩护后续部队渡江。准备好了马上出发!”他又指着旁边一个穿黑衣服的同志说:“中央派一个工作组和你们一同前去执行任务,这是组长李同志,由他统一负责。”

刘伯承和宋任穷带领先遣营火速出发。这个营由政治干部组成,全部是年轻力壮的共产党员。他们日夜兼行,两天一夜,赶了二百多里路,到达目的地。

陈赓带领的梯队也急速向皎平渡进发。白天,热得透不过气来。但谁也顾不得,一天就跑了100多里,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困得眼皮往一起粘,腿也酸疼得厉害,谁都想闭上眼舒舒服服睡一觉。可是明天就是“五一”,还有180里路要走。于是这一群青年英雄紧紧背包,又投入了强行军。饿了买点芭蕉充饥,路上不断地唱着战斗歌曲。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听彝民讲,只有50里了。大家顿时脚底生风。淘金人在沿途不知挖了多少坑,稍不小心,就有跌进去的危险……突然,浪涛声打破了寂静,金沙江到了。陈赓爬到高坡上一看,山前面,金沙江像一匹摊开的灰布,看不见哪儿是河水,哪儿是河滩。只是涛声如雷,汹涌澎湃。

黑暗中,先遣连派人报告:“在江边夺到一条船。”

陈赓命令:“马上渡江,占领对岸渡口。”

“船夫吓瘫了,没人划船!”

“你的嘴呢?快去动员,不行就给他钱。”

船夫被说通了,驾起小船开始向对岸划去。在那300多米宽的急流中,流速每秒钟约24米,船艰难地行进着。岸上的指挥员们瞪大了眼睛,手心捏出了汗。陈赓焦急地问宋任穷:“你眼睛好,看见信号了吗?”

宋任穷默默摇头,眼前一片漆黑,小船早已不见了影子。

不知不觉船在对岸靠了岸。战士们跳上岸没走几步,忽然发现前方有个黑影正往远处跑,他们就紧随其后,没想到竟跟到了房门口。那个黑影急敲房门,急促地叫:“开门!”他还来不及进门,就被战士抓住,一问才知道是个守江的哨兵。里面敌人听到打门,很不情愿地骂娘,都在打麻将。从俘虏那里问清了敌情之后,九连肖连长命一排往右打敌人那个排,二排往左打保安队。战士们开始敲门,里面问:干啥的?外边答:我们过路纳税的。里面说:“来啦!”门就开了。

这里是厘金局关卡(收鸦片烟税的)。一个敌兵刚把门打开,就被红军战士捂住了嘴。红军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进去,那些“双枪兵”正吞云吐雾,满房子烟雾腾腾,一下子被红军“缴枪不杀”的喊声震蒙了,纷纷魂不附体地举起了手。红军捉了这个房的敌人,又捉那个房的敌人,一共60余名,全都当了俘虏。通讯员在岸边烧起一堆大火。

火光点亮了指挥员惊喜的眼睛。陈赓命令预备队立即行动:“为了巩固渡口,扩大纵深,命令前卫连沿着通往会理的山道前进15里警戒。”

可只有两只船,一次只能渡30人,来回一趟要40分钟。人称军师“刘伯温”的刘伯承望着波澜起伏的江面,头也不回地叫陈赓:“这不行!大队人马一个月也渡不完!听说上游一个渡口还有两只船,你派一个排,不,一个连去找!”

陈赓二话没说,跑开去执行命令。

通讯员兴冲冲地跑来报告:“团长,找到六条船。”

“快划过来呀!”

“船工不肯开船!”

“为什么?”陈赓问。

“他们一夜要五块大洋,还要吃六顿饭,顿顿要有猪肉……”

“就照这个给他们。”

“我们连长说中央首长和干部团的领导每顿只有煮青豆,不能都给他们……”

陈赓一瞪眼骂了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那里精打细算!你告诉你们连长,一小时之内找不到船工,我撤了他!”

红军给工资,船夫从第一天的18人,后来增加到27人。也许他们开始为钱而来,但后来为红军的精神所打动,大部分船工都加入了红军队伍。

干部团渡江后,就在江边沙滩上露营。天蒙蒙亮,陈赓掀掉毯子,用指头刮刮眼镜片上的露水,举头四顾,他呆住了:只见万山重叠,高耸入云;峭壁悬崖,惊心动魄。山猴在古壁上攀来攀去。红日初上,映照在沙滩上,一片光沙,闪着黄金的颜色。陈赓猜想,金沙江大约由此得名。

陈赓走到江边,舀了一桶水,从头到脚浇个遍,又喝了几口,全身一阵轻松。他刚戴上眼镜,通讯员就来报告:“军委命令,要干部团立即向北进发,夺取通安镇。”

“给军委回电。”陈赓束上腰带,“我将派毕参谋长率前卫营立即出发,向火焰山隘口进击。后梯队随即夺取通安镇。”

火焰山隘口,山峦重叠,是通安镇的咽喉,夺取它就切断金沙江守敌逃往通安镇的退路。敌人在隘口筑有简单工事,配有一连兵力扼守。满山都是陡坡弯曲小路,只能容一人行走。红军战士奋勇往上爬,侦察排的行动被敌人发觉了,仍不顾一切往上爬。陈赓赶到,在半山腰指挥小号兵吹号。战士们听见号响,不顾一切往上冲。忽然,一块块大石头飞下来,在陡峭的山路上越滚越快,跌碎的石片像弹片一样飞溅。机警的号兵眼看一块大石头朝陈赓面前砸来,急忙把陈赓扑倒,他的额头受伤流血了。卫生队长蒋耀德一个箭步冲上去替他包扎。陈赓支起身子大喊:“机枪掩护,注意石头!”

在机枪的掩护下,战士躲闪着山上下来的石块,迅速地跳过危险界。又费了一个小时,侦察排乘胜追到通安镇。通安镇的敌人是三天三夜未停赶到的刘元堂部队,累得东倒西歪地躺在街上。侦察排在街上捉到几个敌人,缴获2门迫击炮。后续部队进来,又和敌人一番激战,终以牺牲4人伤8人的代价,消灭了数百敌人,俘虏了600余人,其中有1个团长。因为兵力薄弱及敌情不明,又见右边山头敌人有增援迹象,陈赓当即命令:“停止追击,就地宿营警戒。”

那时正是五一节16时30分。

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嘉奖,干部团的威名震动了四方。特别是川军,一听到头戴钢盔的红色干部团,一听到那个戴眼镜腿有点跛的“司令”,便望风而逃。

夹金山上张国焘的追问

急促的号音又响了。

起伏的夹金山上,红军队伍在风雪中艰难地行进。队列中,有的拄着爬山棍,有的背着几支枪,有的肩挎药箱搀扶着伤病员,有的担着炊具、铁锅……

听说红军要过雪山,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汉,黑里透红的脸上顿时罩上一层乌云,一道道皱纹挤得更深了。他摇头叹道:“这里中午12点以前,是由开山神掌权。要是12点一过,就是落山神挡道,它关闭山门,你们可就寸步难行啰……”

老人说的是神话。可雪山的神秘和险峻,却是事实。老人关切地凑近陈赓耳畔,说:“经过山口可千万不能停留,更不能大声说话……”

“要是唱呢?”陈赓眨眨眼。

“那就得罪了山神土地爷,你们可就大祸临头啰!”

老人还叫大家多穿衣服,带上烧酒。红军从云南转入四川时是暑热的夏天,每人都只穿一套单军衣;同时红军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忽然进入冰山雪地,想补充衣服也不可能。陈赓最初打算叫各连用瓶子装点酒,每人分配一两个辣椒。但当地人家总数不过百,哪里来这许多酒呢?为了御寒,只好在上山之前,各连烧些辣椒开水,每人喝上一碗。起先身上火辣辣的,一到山上,牙齿照样“打机枪”。加上空气异常稀薄,呼吸困难,队伍行进得很慢。

当队伍爬到隘口的时候,司号员问陈赓:“团长,老大爷说山里有神,是真的吗?”

陈赓望着这小鬼。他个子特别矮小,但是胖胖的圆脸上显露着机灵。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很早就参加劳动过艰苦日子的穷孩子。他故意吓唬他:“当然有啰。”

“在哪?”

陈赓捅捅他的心窝,笑道:“在这儿!”

小号兵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九斤半,”陈赓喊着司号员的小名,“你怎么取了这么个怪名?”

“噢,为了安葬我妈,我把自己换了九斤半稻谷。”

“你多大了?”

号兵脑袋一扬,挺着胸踮起脚尽量装得大人气一些,说:“不小了,十好几的小伙子了!”

陈赓看看他头上的绷带,问:“伤好点了吗?”

“不要紧。有时候吹号鼓得有点疼。”

“过了雪山,你给我当通讯员吧。当通讯员有马骑。”

“我服从组织。可我还是爱当司号员,我一吹号,谁都得听我的!”他不时用舌尖舔着嘴唇,流露着孩子的稚气。

“好小子,爱调遣人,有出息!”陈赓高兴地推了他一把,“吹休息号!”军号嘟嘟响。

这里是夹金山的南坡,地上没有雪,但也看不到一棵树,只有杂草丛生。在小路的东面,有一座长方形的小石板房,墙是石块砌的,房顶是石板盖的,很像一节火车车厢。这大概是当地群众翻越雪山时用来歇脚的地方。一会儿,团部吹起了集合号,全团在石板房左侧的杂草坪里迅速集合起来。各营清点人数之后,陈赓开始讲话:“同志们,累不累呀?”

“不累!”

大家的喊声在山谷里回荡。陈赓满意地跟宋任穷交换了一下眼色,笑了:“要说不累,那是假的。应该说,我们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再苦再累也不怕。大家说,对不对?”

“对!”又是一阵山呼海啸。

“依我看,”陈赓接着说,“夹金山的山神土地,也跟蒋介石一样,你怕它,它就欺侮你,你跟它斗,它就老实了!”

战士们互相碰撞一下,开心地笑了。

同类推荐
  • 豫约幸福

    豫约幸福

    本书以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视角,将目光放在星光璀璨的影视界名人身上,以女性细腻的关爱,挖掘明星台前幕后的私密故事,将明星的理想与无奈,艰辛与幸福分享给广大读者。……在浮华与星光背后,是温暖单纯的微笑与感动。把生命中的美好讲给你们听,一起体味那些年我遇见的幸福故事。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

    她,幼时脑瘫,不能正确发音,只能说“咿咿呀呀”的肢体语言;手不听使唤,只能用扭曲的手指敲打电脑键盘;脚掌曲反,无法正常步行。如此高度残疾的女孩,能正常生活就很不容易了。她,缺乏社会交际,无法进入高一级学校读书,靠自学,能写点日常应用性的文字,就属不简单的了。可她广泛阅读电子书籍,写出了百多篇文章,且多在《新民晚报》、上海黄浦区残联主办的《灵芝草》以及《宁波海曙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就更值得人们赞赏了。更让人称道的是,她写的散文,语言时尚,富有个性;意蕴隽永,匠心独运;立意新潮,有穿透力度;让读者不敢相信这是一名脑瘫女孩写出来的文章。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氏祖上原籍江南常熟,元末为避兵乱迁居江北。祖父张朝彦乃贫苦农民,以耕种为业,偶尔也摇鼓卖糖以助生计,后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继承祖业,除经营20多亩土地外,还有10多个伙计操办瓷货生意。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因承继祖母吴氏的香火,故幼年取号吴起元,乳名长泰。他天资聪颖,4岁在父亲的指授下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塾,15岁已修完四书、五经。
  •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吕梁山的儿子》这本记述马佩勋同志传奇人生的书问世了,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热门推荐
  • 皆为汉土

    皆为汉土

    “我枪呢?”空荡荡的胯下,弥漫着一股蛋蛋的忧伤。来自24世纪的三国爱好者顾盼穿越东汉末,却成了被废少帝刘辫身边的宦官头子,他将如何自处?“辫儿哥,你也太怂了吧?”“这……怂是何意?”“就是……太稳健了!”诛贼讨逆安天下,翻云覆雨定乾坤。“辫儿哥,永远记住这三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兵方至,毋敢动,动则灭国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 渴望救赎的潘多拉

    渴望救赎的潘多拉

    黑暗……无止境的黑暗……在黑暗的尽头,一具血色的棺材悬挂于此……人类将棺材打开,将亡者唤醒,只为获得那禁忌的力量……为了惩罚触犯了禁忌的人类,亡者……睁开了那沉睡数万年的瞳目……战争与和平……灾厄与救赎……希望与毁灭……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十万年前的灾厄即将再临……时代的罪人走遍世界,只为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永恒的魔焰不断燃烧,只为演绎一段属于自己的传说……究竟是被赋予一切天赋,还是灾祸的开端?不老不死的生命,又将演绎出怎样惊天动地的神话?一切的一切,都将追随复苏的亡者,降临这个世界……
  • tfboys之因为有你陪伴

    tfboys之因为有你陪伴

    这一部小说主要说了三位千金偶遇三小只在青舂的路途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接下来三小只将和三位千金有着怎样的爱恋。。。
  • 我家青梅又又又捣蛋了

    我家青梅又又又捣蛋了

    那年夏天,3岁的苏小柠在游乐场遇到了一个帅气的小哥哥,谁知小哥哥搬进了她家...
  • 我是一株仙灵脾

    我是一株仙灵脾

    我穿越了,穿越成了一株仙灵脾名字确实挺好听,可说到底我就是一株草啊还好小姐姐们都很喜欢我,说把我握在手心里的感觉,很舒服但总有一头白不刺啦的老羊悬在我头顶我很慌,我不是怕死,我只是怕它吃了我之后无处安放白小白:“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是个什么玩意儿,淫羊藿就淫羊藿,还尼玛仙灵脾!”
  • 1~2岁宝宝护养全程宝典

    1~2岁宝宝护养全程宝典

    本书介绍了1-2岁幼儿的生长发育、饮食营养、安全护理、疾病急救等知识。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御手狂医

    御手狂医

    神秘少年进入都市,凭借绝世无双医术,巧整二代,救美人入怀,“混”,他是认真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色渡

    色渡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