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92200000022

第22章 抗战显身手(3)

有时容易激动的陈赓屏息静气地听着他尊敬的师长的讲话。在他佩服的军事家里,毛泽东、周恩来自不待言,接下来就是刘伯承、彭德怀和徐向前,林彪也算一个。他认为刘伯承最有军事大家风度,用兵如神,从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陈赓感到,师长否定自己的打法一定有许多道理。

果然刘伯承讲了许多,并一如既往地发挥着他的“川味口才”:“公路是他的小输血管,铁路是他的大输血管,据点就是他的血库。所以我们要利用交通要道上的有利地形,展开全面的交通斗争,破坏铁路和公路,造成敌人身体支离、血管破裂……”

将领们都赞成刘伯承的分析。

“刘师长,请把交通斗争这个问题再说说。”吕正操请求着。

“交通斗争不单纯只有军事意义,而且包括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重要意义。”刘伯承说,“所以,我把这种含有各种意义、包括各种力量在内的斗争形式称为总力战。我以为用总力战这个词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和描述交通斗争的特征。它使人们一下子就领会到交通斗争是各种力量汇聚的总和,而斗争方式又是复杂多样的。”

“还是刘师长高明。”陈赓由衷地笑了,走到桌前给刘伯承倒了一杯水。

邓小平分析说,他和刘伯承历来反对牛抵角战术,当然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总有一天要有一个决战,但起码现在还不是时候,就是说牛抵角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他也不赞成驴的战术,不管蹄子甩得怎样厉害,黔驴之技,终免不了被老虎吃掉。他比较赞赏狼的机动战术。他说刘伯承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条坡路,狼在坡路上静坐等着。有个推手车的人走到半坡时,狼就照准他屁股上吃一块肉,推车的人放也放不下,走也走不掉,只好乖乖让狼吃去一块肉。刘伯承笑道:“这是我们四川老家的故事,都快老掉牙了。不过,故事越老越有味道,像陈年老酒,这个故事说明,能否准确掌握和运用敌情、我情、地形、袭击时机以及战术动作等等,对袭击成功与否都有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刘邓无形中给众将领们上了一课。

邓小平最后说:“我们破击敌人的正太路并不是在正太路摆开架子和敌人决战。破击之后,荣臻同志可以向北撤,回你的晋察冀;我们向南撤,再回晋东南。如果敌人报复,钻到大山里去,那就得由我们牵他的牛鼻子了。”

黎城谭村的这次高干会议是一次秘密会议。会后,各路将领便返回各自的辖区。

8月14日,陈赓带领着七七二、十六、二十五、二十八四个团,迎着初升的太阳,穿行在谷子低头、苞谷须红一片的田野和崇山峻岭间。他们是领受大破击任务的。

师指挥所设在石拐镇。

这是个用石头垒起的小三合院。正屋中间墙上挂着一幅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这里既是作战指挥所,也是刘邓的卧室。陈赓和周希汉跨进屋里,喊了一声“报告”,还没等他们敬礼的手放下来,刘伯承便说:“算了算了,赶快吃饭,大家就等你们两位。”陈赓发现,陈锡联、谢富治、范子侠等已到达,屋里充满着大战前的气氛。后来参谋长李达回忆,8月17日、18日,是一二九师师部最忙的两天,大战就要开始。

刘邓认为这个战役至关重要,必须向部队再提出几条要求,于是他们叫来李达和政治部副主任黄镇,经过讨论,让李达具体拟定条文,用“刘、邓、蔡、黄、李”的名义电发各部队。电报发出后,刘邓仍觉得不放心,就决定再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晚饭后,刘邓召集三个纵队的领导,在标好的地图前具体传达了彭德怀、左权下达的战斗命令。邓小平讲完,刘伯承接着布置:“这个战役规模很大,朱、彭首长命令,重点破击正太铁路。我们一二九师部队担负阳泉至榆次的破击任务。本战役由陈赓、陈锡联、谢富治统一指挥,我和邓政委决定把部队分成三个纵队:右翼纵队由范子侠等负责,带两个团担负阳泉、寿阳间的破袭,成功后,向西扩大战果;中央纵队以三八五旅的七六九团、十四团及三八六旅的七七二团组成,由陈赓和陈锡联指挥,以一部兵力攻占冶西日本据点,牵制阳泉之敌……”将领们注意到,刘伯承在说完左翼纵队的组成后,却没有说谁来指挥。直到最后,刘伯承推了推眼镜,看着陈赓的参谋长周希汉说:“根据陈赓同志的建议,决定左翼纵队由你指挥。”

周希汉差点“啊”出声,吃惊地站了起来,他怕听错了,或者师长说错了:“由我?”

“是的,由你周希汉指挥。”刘伯承重复了一遍。

刘伯承不等周希汉说什么,已经开始具体指点:“一定要坚决拿下上述我所提到的那些车站和据点,一定要统一时间,密切协同配合,彻底破坏正太路。有的据点敌人守备甚严,要讲求战术,不能啃核桃,而是要一个一个地砸核桃。”说到这儿,刘伯承的拳头形象地在桌子上砸了一下。

邓小平看出周希汉有些为难,询问道:“左翼纵队这次没有配备政治委员,也没有配备参谋长和政治主任,都由你一人兼任,行不行?”

周希汉心里虽然七上八下,但战争已经教会他怎样对待突如其来的任务。正像每天的太阳一样,每次的任务也都是新的。他马上立正,坚定地回答:“行,坚决完成任务!”

刘邓和在场的其他领导都笑了。陈赓也很感自豪:“怎么样,我的这位参谋长素质不错吧?”

周希汉,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时才14岁。一二九师开赴抗日前线后,他一直跟随陈赓,任三八六旅作战股长。陈赓在用人方面一直为人称道:大胆,放手,从不论资排辈。他看中周希汉的作战才能,三级跳似的把他提拔到旅参谋长的重要位置上,由隔着几层的下级变成得力的助手。

会议结束后,已是深夜了。陈赓和周希汉回到宿舍,“烟鬼”周希汉立即掏出烟,点上。火柴一亮,照出陈赓脸上浓密的胡子。他拍拍周希汉:“喂,‘好战分子’,这回可以过打仗的瘾了吧!”

周希汉喷着烟,满腹心事:“旅长,你何时向刘邓建议的,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你起码应该事先告诉我一声,好有个思想准备。这样重的担子压在我身上,我真有点紧张。”

“不瞒你说,早就下你的米了。”陈赓哈哈大笑,“说实话,你一点也不必紧张。从参加红军那天起,你想不想打仗?我想愿意打仗的红军战士都应该有理想成为一名将军,那么想当将军的人就必须具备将才的心理素质。据我所知,将军不可无勇……要勇敢、勇猛、勇决、勇武。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勇冠三军’褒奖那些勇气超凡的名将。同时还要冷静沉着,处变不惊,应对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方可制敌。还要有坚强的信心……

你周希汉都具备,怎么可能为接受一项任务而感到紧张不安呢?”

这番话使周希汉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地吸烟。

“作为参谋长,你不能学马谡,只会纸上谈兵,还要带兵打仗。”陈赓谈兴甚浓,“当然我不是说马谡不是人才,从军事学看,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讨伐南中前,马谡献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后,七擒七纵孟获,较为彻底地安定了南中。看来马谡是个智囊人物,参谋人才。可是在街亭之役,诸葛亮不留他在帐下当‘参谋长’,却派他披坚执锐当先锋官,结果惨败,不可收拾。你作为我的参谋长,我想不会像马谡,因为你身后边有刘师长和邓政委在直接指挥着你。即使你就是个好论军计的马谡,通过实践,也会变成个既通军计又善领兵的马谡。”

周希汉从心底感谢陈赓对他的举荐,但初次领兵打这样的大仗,陈赓又不在身边,的确有些担心。陈赓继续鼓励他:“你要记住刘师长讲的,要砸核桃,还要记住邓政委讲的,既要指挥好,坚决完成任务,又要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好。你的担子的确不轻,你要和各团的干部研究研究,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嘛!”

周希汉像被什么烫了一下,一拍屁股从炕上站起来:“不行,我今天就要赶回部队,把任务布置下去!”

“你走吧。我都叫你搅得失眠了!”陈赓笑了起来。

“不要搞匹夫之勇”

8月20日夜。一二九师全线一片宁静。

准备破袭的部队都开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宁静反而使人焦躁。陈赓把大衣卷垫在炕上,半躺着,努力使呼吸均匀。他很想在总攻前迷糊一阵,以便在指挥时连续不眠。每当那时,他都会高度紧张,为了每一个部署而绞尽脑汁。他很快感到两条弯曲的腿麻木了,膝关节开始疼痛,需要站起来走动一下。

他刚跨出门坎,就感到大地开始抖动,如地震一般。

不知从什么地方升起了信号弹,闪烁的亮光让人兴奋。一阵阵枪声不时从前沿阵地传来。机枪的连射和步枪的点射交织在一起,炮弹的爆炸声又在填补每一个间隙。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

陈赓极目远望铁路车站一带,盘算着他的部队在周希汉的指挥下进展如何。不一会儿,他就欣慰地笑了,西北方向火焰飞腾。他熟悉这种火光,也经常在日记里描绘这种火光:“铁锤击锤的声音,群众肩着铁轨的喧嚷与敌弹的爆炸声互相竞赛,究竟爆炸声还是淹没不了铁锤声的怒吼!敌弹爆炸的火光与我们的铁锤上的火星,好像是互争光辉,终于铁锤上的火星发出了万丈光芒——堆集着的枕木被点燃了……全线的火光,好似一条火龙……”毫无问题,周希汉进展顺利。

该轮到陈赓指挥进攻了。

他的任务是指挥七七二团进袭平定西南敌人的主要据点冶西村——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大寨”不远的地方。

敌人凭借土岗做天然屏障,又构筑了纵横如蛛网似的工事,使得两个连攻了一晚都没有拿下,只好退回。

“怎么,又没攻上去?”陈赓有些吃惊,他的目光紧盯着七七二团团长和一营长。

周围的人谁也不吭气,甚至拿纱布裹伤口的手都放慢了节奏,就怕发出一点声响。一营长简要报告了敌人的村防工事。

“要动动脑筋。”陈赓狠狠地瞪了耷拉着脑袋的营长一眼,“现在是全线统一行动。我们这一环脱扣了,整个链条都会稀里哗啦……打大仗最重要的是协同,协同!”

“司令员,我再带人去攻!”一营长抬起头,对陈赓请求着。

“25日16时再攻一次。带上迫击炮,多几个攻击点。”

“是!司令员。我这次再攻不下来,叫弟兄们抬着我的尸体来见你!”

“不要搞匹夫之勇!你是指挥员,遇事要多动脑筋,让你那一营人个个都动起来。”

在迫击炮的轰击声里,冶西村的战壕中,机枪哑了又响,响了又哑,双方形成对峙,营长的军服上衣敞开了,枪带也解下了。他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铁丝网,命令二连和三连分开迂回。铁丝网被炸开一个洞,敌人又缩回最后一道战壕,拼命射击,并且开始放毒气……营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大喊:“集束手榴弹!”一时间,捆成堆的手榴弹掀起层层烟浪,战壕崩溃了。战士们从土坑里冒出来,呐喊着冲锋,除了十多名残敌急忙躲进树林、拼命奔跑,一气逃到平定外,余部全被歼灭。

一营长那被炮火熏黑的脸膛,终于松弛下来,他侧耳听着陈赓电话传来的朱、彭首长的嘉奖令,嘿嘿笑着,用军帽抹着脖子上的汗……

彭德怀说要陈赓的“脑袋”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后,陈赓率三八六旅司令部进驻榆林以南的宋家庄。9月18日,因眼病住进羊角医院的周希汉溜了回来。陈赓一见就说:“不用问,你这次回来没有经医院的批准。”

机灵过人的周希汉哈哈一笑:“旅长,你这样对我说话,说明你这个当旅长的对我偷着跑回来,表示支持了。”

陈赓冲他一乐:“不,没有表示支持,只是表示认可而已。”

“旅长会说话。”周希汉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当初我去医院时,邓政委就说‘去住吧,以后还要打仗’,现在到了打仗的时候了,那就是说,不用再住院了。”

“放心,”陈赓说,“榆辽战役马上就开始,我就等着你出来挑大梁哩!”

9月21日,陈赓接到了进行百团大战第二战役的作战命令。刘邓命令他指挥三八六旅、决死一纵队两个团的左集团,攻占榆社、沿毕、王景三据点,并规定榆(社)辽(县)战斗于9月23日23时全线发起进攻。受命后,陈赓情绪陡涨——他的逻辑是不打仗反而会伤元气。这也是战争的逻辑。他对参谋长周希汉说:“希汉哪,见面分一半。你指挥七七二团和十六团攻榆社。我指挥二十五团和三十八团攻王景和沿毕。走,先把地形看一下。”

榆辽公路是敌人深入根据地的平辽公路的前锋段,敌人企图把这条公路由榆社向西伸延,经武乡与白晋铁路连接,以分割太行山根据地。榆社的守敌是板津大队的藤本中队,有220多人和伪军60余人,沿毕有敌20余人,王景有敌六七十人,都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和碉堡。

周希汉随陈赓看了地形,仍觉不放心,又叫上七七二团团长郭国言、十六团团长查玉升,化装成农民,有的背上粪筐,装作拾粪;有的手里拿着镰刀,背着筐装作割草,围绕着榆社城分散侦察,一直摸到城门附近。

深夜,攻击开始。微寒笼罩着榆社城四周的山野,中秋节过后的月光尚未露脸,一阵狗吠却惊动了敌人。敌人胡乱打了阵枪,见攻势不强,竟从碉堡里朝外喊:“××独立营,你们不要攻啦,你们攻不下!”

同类推荐
  • 红楼绝唱——曹雪芹

    红楼绝唱——曹雪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楼绝唱:曹雪芹》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渲染。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精选古今中外近百位在人类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有着巨大影响的名人,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每一位名人的小传不仅概括性地介绍了其生平、影响、成就以及后人的评价,还收录一两则极具代表性的趣事轶事,立体展现名人的个性气质与人格特征。《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史料力求详实,内容全面,侧重于展示名人的进取精神,为人们了解名人,走近名人提供了一扇最便捷的窗口。
  •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酒店大王希尔顿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少年往事、早年经商、弃商从军、经营旅馆、艰难度过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旅店帝王。青少年通过阅读希尔顿一段段真实而又理智的故事,从他的坎坷履历中学习他乘风破浪的勇气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做个规划,并为之而努力。
热门推荐
  • 转角遇到幸福

    转角遇到幸福

    本以为不会再爱,可他的出现让我再次心动,只那一瞬,便注定我们走进彼此的生命,他陪我成长,我亦陪他面对此后的风风雨雨......
  • 方生知李心

    方生知李心

    “我买的起满天星,吃得起蛋糕,但我还是希望你送我,就好比我可以一个人孤芳自赏,但也同样希望有人爱我。”
  • 游世精灵

    游世精灵

    田小七穿越到了异大陆,竟然成了精灵皇子?!狗血的是,为了救两千年前的精灵皇日菊大人,他竟然要在这块大陆上效仿七龙珠寻找七颗水晶球。。。那个。。。路过的大神们,各种求啊。。。
  • 将无赖进行到底

    将无赖进行到底

    费劲千辛万苦重回大陆,不是为了重回亲人的怀抱,因为那里已无牵挂,王雅萱,当你把我从楼上推下来时,你就该意识到你的幸福生活开始倒计时,什么稚子之约,无非想利用我加入豪门,好吧,等我再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是你噩梦的开始。
  • 大国士

    大国士

    他们是杰出才士,丹青妙手,一代文宗;他们筚路蓝缕,殚精竭虑,锐意前行,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他们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堪称“国之大士”。本书汇集了近现代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31位文化名士,包括黄遵宪、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胡适、蔡元培、陈独秀、陈寅恪、傅斯年、李叔同、鲁迅、傅雷、徐悲鸿、齐白石等,讲述了“大国士”在风云变幻的百年岁月中那些刻骨镂心的前尘影事,追忆他们为人、治学、报国的闪耀人生。国士之风,尽现中国精神,让我们仰望中华文化之脊梁,追寻那些名垂青史的文人印象,永志不忘。《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本书系重新汇集梳理了《环球人物》创刊以来的精华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与读者一起重温人文理性光辉与魅力,见证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总目《国际政要秘闻》《百年政治家族》《大国士》《先生们》《商道》《中国经济十年观察》《蒋氏家族百年秘档》《另一只眼看国民党》《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影响力:领航中国政治人物》《中共人物的家国往事》《中国反腐实录》。
  • 头文字帝

    头文字帝

    这是一个文气的世界。在文气的帮助下,杨达的大脑中变成一个超级数据库,里面装载了天下所有的文字和书籍。文气又有如一款万能驱程,驱动杨达将脑海中的书本化归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变身成一个超级医生、超级赌徒、超级高手、超级护花使者......核心提示:本文升级制度包括文工,文人,文士、文豪,文将,文相,文皇,文宗,文尊,文圣,文帝。其中,对文字运用的最高级者,为头文字帝。
  • 火影忍者之紫阳花开

    火影忍者之紫阳花开

    命运在这个世界很少人能掌握,所以活着的人都在竭力留住生命。只是一些人因为欲望想变强,甚至改变世界,掌握别人的生死。宇智波斑,晓之佩恩,辉夜,凌驾于弱小者命运之上的执法者。他们让人害怕,恐惧,因为弱者面对强者便是如此。不过对于紫阳花来说,在雨忍村中,被天道支配下的世界里,她只想保命,不想变成替补的女畜生道,不想脸上扎上黑棒,不想眼睛变圈圈,不想自己珍惜的人在自己怀中闭上眼睛。所以逃吧,不管去哪里,即使苟延残喘,即使众人不顾。通灵自己的大熊猫,努力走过开挂的火影世界,目标不大,只是想活着,活着看到大结局,活着看到紫阳花开。
  • 国共往事风云录3

    国共往事风云录3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内容涉及中国外交官誓死不跪、最危险的时候、中华苏维埃对日宣战、蒋介石举棋不定、庐山谈判秘情、周公馆与毛窑洞的魅力、同在抗战屋檐下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侠之仙尸

    仙侠之仙尸

    大荒没有仙,大荒只有一具仙人的尸体!世人都望得长生,永不朽。她却独守仙路尽头,等一个人陪她漫漫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