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49900000018

第18章 我的父亲耿全仁

人生追求赤霞如歌,岁月如金唱响生命之歌;春之美丽,夏之旋律,秋之颂歌,冬之怀念,大地与天空……流淌的是花季年华淡淡的感伤,潺潺流水,一点一滴,折射出无悔的青春和无法忘却的记忆。彭阳山川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彭阳的岁月里留下了他们青春年华。

岁月轮回,彭阳人民未曾忘记他们,一直怀念着他们,希望从仅有的史料中架起岁月的桥梁,去追忆一种彼此的情结与牵挂。当年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彭阳参加革命工作,如今他们当中多数已过古稀之年,这里记载的仅仅是在彭阳革命和建设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众多英雄模范中的一部分。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彭阳人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耀着后来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贡献以及在最好年华里凝聚心力写下的业绩,是永远被人们所铭记的。

耿志强

耿全仁,1928年3月出生,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原孟县)。1957年10月赴宁夏支教,先后在宁夏彭阳县王洼乡李寨小学、团庄小学、交岔乡关口小学任教35年,担任过交岔乡关口小学校长,交岔学区文教支部书记,交岔学区工会主席,彭阳县政协委员等职。1985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模范班主任”称号。1987年7月,自治区党委、固原地委分别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2008年3月11日辞世,享年81岁。

谋生求学之路

父亲于1928年3月3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原孟县)吉利区西扬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父亲出生后不到百天,奶奶就离开了人世,是爷爷把父亲一手带大的。爷爷为了父亲再也没有结婚,父亲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由于家庭贫寒,从小就过着饥不聊生的生活。

1938年7月因家乡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同时家中又十分贫寒。在这种逆境中,父亲只能到所谓的“中华慈善协会陕西泾阳县难童教养院”去上学。当时因那里兵荒马乱,爷爷自己都难以生活,也只好将自己唯一的孩子交给教养院,当时父亲还不满10岁。这个院的性质是个慈善组织,到那里读书的孩子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工。1940年9月因该院经费不足,支撑不起,于是就解散了。而当时,父亲还没有读到四年级。该院解散后有一部分学生被送到陕西眉县难童教养院,父亲当时因本家有位叔叔在西安开缝纫商店,父亲当时就投奔到那里去了。因年龄太小,他叔叔就将他送到西安东关私立景龙小学去上学,上到六年级,父亲因叔叔家中生意不好,只好被迫辍学。

辍学后,由于父亲年龄太小,不能去做学徒,可又不甘心就此失学。父亲说他当时对求学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就到处打听。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听说陕西凤翔县有个战地失学青年就学辅导处,招收被日本侵占了的地方学生,管吃管住全公费。父亲得到此消息后特别兴奋,告别叔叔,立即起身前往报名。经过种种考试,父亲被录取了。

在这个学校,只要学习成绩合格,以后就可以转入其他国立中学、技术学校或自找工作。父亲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初中一、二年级之后,学校将在校学习较好的200多名学生调拨到天水战区学生进修班去上学,父亲是其中之一。这批学生是为当时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进修班到1945年解散合并到宝鸡高级职业学校。

父亲由天水进修班到了宝鸡职校,入校后,此校对从天水来的高中部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核编班,凡是加入职业班学习的不考试,加入普通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考核。职业班分化工、会计、兽医、园艺等班次。普通班是专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学生的。学校根据父亲的考核成绩,将他编入了高中一年级,于1947年7月毕业,这个学校也是在同一时期解散的。

毕业后的父亲和同学们都各奔东西,当时很多同学为了生活都选择了当兵。据父亲讲,那时的情景非常凄凉,他却再次选择了到西安求本家叔叔找工作的道路。在叔叔那里,因没人际关系,托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又因他叔母是继娶的,自利自私,对父亲每天吃两碗饭很不满意,时常指桑骂槐,给父亲脸色看,父亲着实感到待不下去。1947年12月,父亲辞别叔叔,去找他在西安上小学时的班主任老师李秉亮。李老师为人热情,他妹夫在西安警卫团警卫营当军医,也是河南人,听到父亲的情况非常同情,他说可以先介绍父亲到警卫营小炮排顶个兵,暂时维持生活,以后再另谋出路,或考学都可以。由于父亲当时处于寄人篱下和生活十分窘迫的处境中,只好选择了顶兵这条路。到了小炮排后,排长杨广沅安排父亲顶了一个上等兵名。1948年9月又经警卫连的一个副连长介绍,父亲到了河南灵宝的伪第三纵队。到该纵队后,由这里的人事科长把父亲分配到此纵队的警卫营任准尉干事。到1949年4月,灵宝的伪第三纵队由司令刘希成率领,连同司令部的各处和第七团的几个连以及警卫营全部起义到解放区,在起义时并和其他不愿起义的军队作了短时间的战斗。起义后部队在陕洲大营休整,由原任营长魏涛负责,当时此营的指导员王全贤在起义时逃跑了,营长让父亲暂时顶替指导员的职务(这给父亲以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1949年5月,父亲和其他起义人员被送到河南军区直接办的军政干部学校去学习。1950年因爷爷有病,父亲离开军政干部学校,回老家照顾爷爷两年。1951年在本村担任民办教师,直到1953年。由于父亲的这段历史,使他无法承受当地村民的歧视,1956年只好离开了家乡和家庭,到甘肃省兰州找工作。到兰州后,经人介绍被安排到甘肃省供销社总务处工作。

工作奉献历程

父亲是1957年10月到宁夏的支援建设者之一,屈指一算,已经整整51年了,也在宁夏整整生活了51年。不幸的是今年3月11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曾建设过也曾被养育过的热土。父亲虽然离开了,但自治区政府,特别是彭阳人民没有忘记他。

1957年10月,父亲作为一名支援者到宁夏,被分配到固原县教育战线上,因父亲曾做过教师,对小学的音、体、美课程较为擅长,所以在他自己的要求下才当了老师。父亲到固原县教育局报到后,教育局长问我父亲:“年轻人,你想到哪里教学?”父亲不假思索地回答:“听从组织分配!”局长笑笑说:“我给你分配一个最好的地方,那里也是我的老家(局长姓海,家在彭阳县交岔公社关口大队庙嘴生产队)。”父亲说:“谢谢局长的好意!”

父亲拿着介绍信,从固原县出发到王洼公社去报到。因当时彭阳县还没成立,王洼公社隶属固原县,另外当时教师也属于双重领导,由教育局分配到各公社,然后再由公社分配到下面各大队。

在前往王洼的路途中父亲走了整整两天,那时没有柏油马路,只是乡间土路,不通汽车,交通十分不便。到王洼公社后,公社书记说:“你能到这里来教学很不容易,你就到李寨大队的学校去吧。”父亲二话没说,第二天就直奔李寨学校。从此,李寨学校就是父亲的家。父亲说,当时学校仅有几孔破烂不堪的窑洞,有2名老师,都是当地人。一到晚上,2名当地老师都回自己家了,学校就只有父亲一人。父亲在那里一教就是13年(1957~1970年)。他调走时学校已盖起了砖瓦房,学校也变了样。

1970年4月,父亲被调到王洼公社的团庄学校。这里条件很差,学校就像一处贫寒的农户家,没有院墙,仅有几孔小破窑洞,更不用提交通了。当时连自行车都没法骑,距公社四五十里路,父亲每次到公社开会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父亲调去时学校有2名老师,一名公办教师,一名民办老师。父亲到校后不久那名教师就被调走了。父亲被任命为该学校的校长,就主动与大队支部联系发动群众的力量,又向公社和县教育局申请一点微不足道的经费,开始修建校园。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将破烂不堪的学校修建成了一所像样的学校了。在学校的旧址上,将三孔小窑洞变成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又在校园内盖了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还给自己盖了一间办公室,也是父亲的校园之家。

1972年9月,父亲因工作需要被调到王洼区交岔公社关口学校。父亲去世后,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份发黄了的关于关口小学简介的存根,现将此存根全文摘录如下。

关口小学简介:

在交岔乡的北面,关口村母家湾的山脚下,有一所小学,避风向阳,交通方便,绿树葱葱。秋天院内苹果放香,建筑紧凑,十分美观。这便是现任的老校长耿全仁同志员远年的心血育成的关口小学。

1972年以前,这所学校原址在关口村的马连队,还是一所民办初小,只有猿孔破烂不堪的土窑洞,一孔只能砌一个土炕,放一张办公室的小土窑,既是耿老师的宿舍也是办公室,室内又暗又潮,他的关节炎也是这时留下的“纪念”。在校学生只有三十几人,不知道的人根本猜不出这是一所学校。

同时这里是一个纯回族聚居地,耿老师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是很不习惯。而且这里吃水贵如油,群众居住分散,生活也比较困难,条件十分艰苦。

1972年耿老师调来后才改为公办小学。1973年上级拔基建款1.5万元,而当时也是我地区旱灾罕见之年,人无口粮,畜无草,劳动力外流,牲畜移牧他乡,给基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耿老师在困难面前没有畏缩,迎难而上,白天东奔西跑找运输购买材料,深夜一人守着建材,连饭也顾不上吃,克服了种种困难,当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基建任务。建房19间,竣工时他额外花去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寒假回家探亲的路费还是借支的。

学校建成后,耿老师便开始抓适龄生的入学率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关键,他深入各个生产队登记造册,挨户动员,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猛升到了74%,学生增加到80多人。他又和教师研究制定了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教学岗位责任制,他作为校长率先执行。1978年在王洼区全区苑个公社二年级文化统考中,该班成绩荣获全区第一,受到王洼区委的表彰奖励。以后每学年学区统考中学生成绩都名列前茅。该校在耿老师的带领下,全校各个年级的统考成绩都比较显著,多次受到学区的表扬和奖励。

耿老师不但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注意到对学校环境的美化,他常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为此,十几年来,他带领全体师生在学校周围先后植树造林1000多棵,成材已达300多株,栽植的14棵苹果树早已结果。1986年学校被彭阳县政府评为“奠基模范”,并受到地委、行署和彭阳县委、政府的多次表彰。

这个呕心沥血猿园多年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出奉献的耿老师原籍却是河南洛阳市人。他从1957年调到彭阳县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在山区,先后在王洼乡、交岔乡工作,调换了猿个学校,每到一处,他都以校为家,兢兢业业,埋头搞好教学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他爱生如子,受到学生的爱戴。他把青春年华和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彭阳县的山区人民,为山区培养了大批人才,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198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出席自治区举行的表彰大会,被评为区级“模范教师”。1986年被自治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被固原地委、行署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现在他是彭阳县的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

1988年5月8日

退休晚年生活

1957年10月,父亲从兰州市到宁夏彭阳县,支援山区教育事业整整35年,也以校为家35年,一直到1992年退休,才离开彭阳。

他这一辈子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乡间教师,在贫困的山区兢兢业业教了一辈子书,从不为自己去争什么。在彭阳教学35年,62岁退休,没有分到过一平方米的房子,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丝毫的抱怨,还是对彭阳山区寄托着特别深厚的情感。

离开他以校为家35年的彭阳县后,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在固原盖了3间土木结构的小瓦房,这才真正脱离了以校为家的生活。在他退休的日子里,也并没有闲着,父亲自幼喜欢画画,在退休后的16年里,父亲用大部分时间画画和练书法、学装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父亲选出他自己最好的200多幅画,在彭阳县办了一次个人画展,深受彭阳人民的好评。父亲是一个非常艰苦朴素的人,但他却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全部用在绘画艺术上。父亲曾在自治区成立猿园周年书画展上获得过二等奖,并且在陕甘宁三省(区)泾河流域县(市、区)政协联谊会第十一次会议书画展中获得二等奖(这也是父亲临终给我留下的全部家产)。

父亲退休后还在做他力所能及的工作。他除酷爱画画和练书法外,另一方面就是将他从事教学30多年的经验,用在教育和辅导身边的子孙和附近的孩子们身上。现在他的孙女和另一名谢家的小女孩已大学毕业了。

2007年6月,我要将父亲从固原接到银川和我一同生活,没想到他对彭阳和固原是那么的留恋。早上8点钟我和父亲往汽车站走时,出了大门后他一走三回头地看着陪他度过16年退休生活的猿间烂瓦房,对我说:“你把房子看好,我过段时间还回固原。”我说:“爸,放心吧,等您身体养好了我一定送您回来!”父亲非常高兴地和我到了车站,当汽车开到西门古雁岭时,父亲看着车窗外,自言自语地说:“再见了彭阳,再见了固原!”(没想到这是父亲最后的告别)看着父亲满脸沧桑,双眼含泪的面孔,我不由自主地安慰起父亲:“您在彭阳和固原呆了一辈子,还没有呆够,不要紧,您什么时候想来,我什么时候和您一起来!”但我没能实现父亲的这一愿望!记得一次父亲对我说,他想到固原和彭阳去一次,看一下固原陪他度过16年的退休老教师丁俊德和他在交岔学区工作过的教育专干海殿录、会计周凤录,还有学生刘步高等等。可是我总说自己工作忙,等有时间了再陪您一起去看望他们,没想到这却成了对父亲的一句谎言,也是我终生的遗憾!

难忘最后行程

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2008年2月27日我下班回家,父亲说他感觉不舒服,呼吸困难,我将他背下楼就送往医院,到医院诊断出是肺心病,医生立即给父亲输氧气并输液。父亲这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我们子女。第一次给父亲下病危通知书后,我给他说,您想不想让老家的子女来照顾您几天?父亲说路太远,还是不必了。第二次下病危通知书后,我立即给老家的大哥打电话,让他速来,大哥听完电话就动身从洛阳坐上火车直奔银川。我已给ICU抢救室的医生说好了,我大哥是3月10号晚12点半到银川的,我们立即到抢救室看望父亲,但父亲已无法讲话。第二天去抢救室看望父亲时他已在弥留中,最后,我和大哥大声问父亲有没有什么要交代,有什么未了的事(当时父亲口鼻中都插着导管不能说话),父亲摇头。父亲走的时候,窗外是阳光灿烂,没有一丝的阴霾。一个80多岁的老人,没有挣扎,只是大口地呼气,直到最后一口气舒展长久地吐完。

我爱人在家中直到父亲入院,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为父亲洗脚洗脸,接屎接尿,同寝室的人都说她是女儿,我是女婿,在照顾老人方面,她确实付出了很多。我爱人对父亲的最后评价是:走的安详,没有一丝痛苦。活了50岁没见过这样慈祥的与世告别!

父亲的这一生,应该说我是从梦醒中才日益清晰的。一个人不论干什么工作,要认真,诚实,艰苦朴素,无怨无悔;要处处想到别人,不计委屈和自己得失;要承担一生关于丈夫、父亲、学生的所有责任;要不怕把一生奉献给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甚至不怕最亲近的人误解。这些要几十年如一日都甘心默默无闻、言行一致的做是多么不易。但父亲用他的一生还是做到了许多,他一生是那样平凡地在山区教书,又是那样不平凡地育人。一生以校为家,爱生如命,但自己却失去了家庭的爱,子女的情。面对父亲这样的一生,我们做子女的又能说什么呢?

2008年3月14日,在银川殡仪馆,在人间走过81个春秋的父亲,安详地躺在殡仪馆的水晶棺中,我和大哥在哀痛声中长久抚摸父亲冰凉如石的面孔,抚摸着父亲紧绷的僵硬身躯。那一刻我明白,贯穿我和父亲的生命之流在这一天被切断了,这一天我将永远失去生命的源头!

对我来说,死是平常的。因为我的阅历和职业性质让我懂得死的含义,更使我了解生命的寂灭和消亡。我认为死是正常的,然而,当死以如此贴近的距离接近我时,我还是感到了它的恐怖,感到了它带给我内心深处的悲哀。在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里,我真正懂得了哀和痛及思念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因为父亲是普通的百姓,清贫如洗的乡间教师,虽然没有大人物追悼会的隆重,也没有富贵人家的气派,但平民百姓也有他的悼念方式。在父亲的追悼会上,除了我的亲朋好友外,就是父亲的学生,从彭阳专程赶到银川殡仪馆来为父亲送行,我想这是父亲亡灵应该感到最为欣慰的。特别是父亲生前所在的彭阳县教育局、交岔乡教委在父亲追悼会上读的悼词,对父亲在彭阳教育事业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子女感到了安慰,也为父亲把一生奉献给彭阳山区教育事业感到骄傲!

现将彭阳县教育局,交岔乡教委在父亲追悼会上的悼词全文摘录如下。

永不逝去的师情 永不褪色的记忆——沉痛悼念彭阳县交岔乡教育前辈耿全仁同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从宁南山区的彭阳县匆匆赶来,谨代表我县3000余名教师,深切悼念为彭阳山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原自治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小学高级教师——耿全仁同志,并对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望节哀顺变。

耿全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11日11时55分不幸辞世,享年81岁。

青山肃穆,山风低诉,有一位老人,留给我们的是永不逝去的师情,永不褪色的记忆……

耿全仁同志,1928年3月3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西扬村,中共党员。1956年10月参加工作,1957年10月赴宁夏支教,先后在宁夏彭阳县王洼乡李寨小学、团庄小学、交岔乡关口小学任教35年。先后担任过交岔乡关口小学校长、交岔学区文教支部书记、交岔学区工会主席、彭阳县政协委员等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耿全仁同志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山区教育事业上。他远离家乡,来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活贫困的山区辛勤耕耘,为了山区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对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耿全仁同志来到彭阳县这个贫困山区任教,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调换过3所破烂不堪的学校,他把一孔孔小窑洞既当宿舍又当办公室,克服困难、勤俭办校、爱校如家。几十年来,他高瞻远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关爱青年教师的发展。他的一手好字,一笔好画,一身正气,一往情深,在许多学生和如今一些中年教师身上得到完美的传承。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彭阳县交岔乡关口小学如今已迈入先进学校的行列。他一手打成的那口老井,甘甜的井水依然滋润着四邻八方的百姓。他教过的学生现有处级、科技干部十几名,各行各业的骨干百余名,等等。他的一言一行,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的所作所为,将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他的辛勤努力,也带动了彭阳县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耿全仁同志把汗水洒在山区,把青春奉献给山区,把英名留在山区。他亲手栽种的棵棵白杨是他功绩的见证,他轻声培育的代代桃李永传他的英名。他执教期间,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1985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模范班主任”称号;1987年7月,自治区党委、固原地委分别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耿全仁同志与我们永别了。他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彭阳山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一生。他的去世,使我们教育系统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教师;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好同事;使他的子女晚辈失去了一位好爸爸、好长者。他的去世,是我县教育系统的一大损失。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耿全仁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默默无闻、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谦虚谨慎、乐于助人、不求名利、忠厚为人的高贵品德;学习他艰苦朴素、埋头苦干、勤奋好学、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彭阳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耿老,您安息吧!

追悼会结束后,我和大哥决定将父亲的骨灰抱回我们的老家,好让在外漂泊和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得到安息。那夜,我想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为他老人家最后守一夜灵!

我和大哥商量,父亲从9岁离开故乡,在外辛苦了一辈子,去世于异地他乡,按照我们那里乡间的风俗,人要“叶落归根”。

那天送父亲亡灵去银川火车站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起身时,我和大哥大声喊着:“爸,咱们回家去!”到火车上我对着父亲的遗像和骨灰深深地鞠了猿个躬。这时火车在慢慢地滑动,我即刻下车,此刻只听一声长鸣,火车缓缓地驶出站台,火车载着父亲的亡魂离我越来越远,这时不由我失声痛哭,向着火车驶出的方向大喊:“爸爸,您一路走好!”

同类推荐
  • 小小战争

    小小战争

    人要是点背,喝口凉水都塞牙。宇文轩一个堂堂大学生穿越到了异界。穿越了无所谓,但偏偏来到了一个阴盛阳衰、女尊男卑的国家。想跑跑不掉,想诉苦没对象。而且最可气的还摊上了一个倒霉的人权系统。系统的终极任务是让他在这个几十年都没有发生战斗的世界造反,推翻女皇统治,创造男女平等世界。这不是难为人吗,自己就是一个大学生,最伟大的目标不过是月薪上万,娶个媳妇儿生个娃.......万幸的是,系统之内可以抽取三国名将当参谋。白手起家做商人,招兵买马。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的,坐等天下大乱,推翻女皇统治.....书友群:199192210。大家踊跃加入,可以找我要龙套哦.......
  • 历史快餐.十四世纪:暗夜黎明

    历史快餐.十四世纪:暗夜黎明

    14世纪,西方文明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东方的封建制度不可否认地落后于西方了,即使与-自身相比,东方的封建制度也越来越显得凝滞,难以变通。无论是东方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中华文明,还是强横一时的游牧文明——帖木儿帝国,都难以胜任发展的重任。新兴的明帝国从一开始就显得老气沉沉,对外缺乏进取心,对内只注重皇权;帖木尔帝国看起来具有无比的壮志,但是这个国家还处于封建制度的草创时期,更不要说学习更高阶段的文明了,自然难有作为。
  • 回到大航海时代

    回到大航海时代

    南海之上,一艘中国籍的渔船遇到了穷凶极恶的海盗,渔民主角大显神威,犹如银幕硬汉一般,孤身斗海盗,全歼顽敌,却倒在最后一颗子弹下,阴差阳错的穿越到明朝初年。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官方的身份称霸海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华的史页书写上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有幸重生在这个年代,主角董宇将有何作为呢?请跟随本书,随主人公一起去扬帆出海,大战海怪,决战海盗巨枭,智斗蛮夷,傲视弹丸小国生番蛮祖,纵横黄金航道,采摘稀世珍宝黑珊瑚,采香获取超级水沉香,灭倭寇,造巨舰,扬威地中海,发现新大陆,让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的名字从历史书上消失,好望角、合恩角从此更名。
  • 宋时歌舞

    宋时歌舞

    北宋末年,风云突变。内有奸臣弄权,外有强敌虎视,中原山河支离破碎,民族已是危亡之时。于大厦将倾之际,一名后世小有名气的演说家,附身在了一名逃难的少年身上,扇动着他弱小的双翅,想要带来一场足以改变民族命运的蝴蝶效应。
  • 余与于

    余与于

    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一位名将的成长道路,一段铁血的战争历程,一个国家的兴亡过程。一个人“余”另一个人。
热门推荐
  • 祸水她只想修仙

    祸水她只想修仙

    姜姒十六岁被人夺舍了身体,修仙千年被一道雷劈了回来。好不容易洗清身上的黑料,意外发现自己养了个鱼塘。这日,自愿跳进鱼塘的大佬们齐聚一堂。深情款款谢影帝:“姒姒,只要你点个头,以后你就是统领我万千老婆粉的老婆大人了。”霸道总裁陆腹黑:“陆氏商业帝国缺一个女主人,你愿意填补空缺吗?”软萌机智小正太:“洛洛离家出走了,洛洛这辈子只有姐姐了,姐姐不要抛弃洛洛。”朋克机车少年郎:“往后余生,我想和你一起度过。”—某正宫:“你招惹的男人都快组成三宫六院了,你什么时候催我给他们腾位置?”姜姒义正言辞:“不用你腾位置,我心里只容得下你这一个三宫六院。”“呵。”
  • 紫玉儿

    紫玉儿

    上古时期,有人、鬼、妖、魔、神、佛六界,神魔相恋,为世人所不容……
  • 胭脂红

    胭脂红

    当明艳不可方物的少女姬晓娅,邂逅玉树临风的高干子弟秦爽,便产生了爱的化学反应。无疑,青春的风吹漾了粉红的爱情之花,但流年暗换,在珠泪坠落的瞬间,是否觉得自己无怨无悔?一颗晶莹玲珑的少女心,一段曲折幽怨的青春恋,诉说两段九曲回肠的爱情……为什么要回到那么遥远的过去呢?那么遥远的青春,与你我又有何干?但我无疑又爱着那青春,爱着那些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间世传奇

    人间世传奇

    刘晚雨天生就有一双神眼。神眼天成穿阴阳,观人观鬼观四方。诛仙剑经斩樊篱,五雷正法笼天地。斩鬼斩妖斩神斩仙,杀怪杀邪杀异杀魔!一桩桩不可思议的经历、一件件惊异奇绝的故事、一场场气势恢宏的斗法......人间世,人世间,这是一个关于刘晚雨的传奇……
  • 重活夺命

    重活夺命

    重生一回,我要那些所谓幕后黑手全都魂飞魄散,隐谋,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挣扎……随心而为,逍遥世间;问道几何,无上大法。这是一个重生之人获得混沌经的传奇故事
  • 明天再说晚安

    明天再说晚安

    这是关于中专三年的纪念。里面的文字是给青春的情书,
  • 师父等等吖

    师父等等吖

    “师父,你骗人,说好教我暴富的嘛。”她嘟起嘴巴不情愿的看着他,他轻斜她一眼,邪魅一笑:“暴富这玩意儿,随缘,我教不来。”“如此再好不过了,教不会,我就缠着你。”“怎么,没完没了?”“嘿嘿,一缠到底哦~”他斜睨她一眼转身:“给个理由。”“诶,师父等等我吖~想以身相许可以么?”。...
  • 暗黑之末世降临

    暗黑之末世降临

    这是一个围绕着九千年前就灭亡的亚特兰帝国所写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废材主人公,经过生与死的磨难,洗礼之后,逐渐成长的故事、一场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正在来临。
  • 太轻易的梦想

    太轻易的梦想

    只是当随手的事情写写记记,记录下这段时间的工作遇见的各种事情。一个关于服装设计的的路程,也不晓得会记录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