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66300000052

第52章 文史学人之梦

人生离不开追求,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梦想。这梦想可能不一定能实现,但在面临的既定的现实条件下,各个人的主体性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文史学人之梦是一生所经、所见、所闻和所思之事的记录。

明代末年和清代初年的文史学人张岱,从始到终,作为一位有为的学者,撰述之多,创造了梦的记录。他一生留下600余万字著作,其中《石匮书》与《后石匮书》300卷,约300万字,是明代通史性著作,其他史著200余万字。因此他首先实现的史学梦想,而这种梦想是他抗清失败后的一种人生选择。1645年4月,清兵破扬州,导致屠城。张岱参加鲁王抗清,面对事败后的现实,他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说:“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归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自作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为实现史学梦想,他在政治和社会重压之外,又面临经济重负:一家十八九口人,“三餐尚两粥”,“寒暑一敝衣,捉襟露其肘”。在此等艰难条件下,他用了40个春秋,写成《石匮书》,可谓骨硬气节、精神坚守的漫长而悲壮的史学之梦旅。

张岱和许多明亡之后文史学人一样,是忠于明王朝而又有浓厚汉民族意识的人。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痛苦闯入了他蛰居隐处的反思梦中。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都是这一代文史学人留下末的名著,张岱不如黄、王二人思想的深刻,但有二人相同的历史性的矛盾。更为有特色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独树一帜。张岱的梦堪称文史学人之梦,文史而兼有,是他的突出特点。

他写《陶庵梦忆》时,据考证在1645——1646年,时年49——50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将《陶庵梦忆》与他70岁清虚之年的《西湖寻梦》集为一册重新点校出版,把史学梦旅和文学梦旅记录连在一起。文学与史学,喜悦与愤怒,哀叹与欢快,都从人学这个基点上,用情感之笔,深入到思想的深层之中。虽然他的文学著作总共只有100多万字,在生平著作中只占1/6,然而有两本书却令今日文学界反应强烈,以致于说他的文字“真是好得不能再好”。第一本是《陶庵梦忆》,文字上以简洁称,艺术技巧上以动静对比见长,他总结自己注重“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应之灵、顿挫之妙”。其中写意境如雪景之精到的《湖心亭看雪》,仅用150字写尽了雪中之海、炉中之火,以及天、云、山、水、人间之美,而《金山夜戏》仅有180余字描绘了从静到动再到静的跌宕场景,确为“大梦交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雕琢而不见轻薄的坚实之作,集中在他第二本,从少壮到60岁的《琅嬛文集》这本书中。这本书约十多万字,文体包括序、跋、记、启、疏、檄、碑、辨、制、传、赞、祭文、墓志铭等多种文体,可贵之处在于他用理性推断能力、新颖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思想及情趣,一改官样死板的旧规,使之成为耐人寻味的性灵小品,从中可见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张岱的史学著作,记述的是明史之梦;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是自述人生之梦;而《琅嬛文集》基实也是从梦境走向待圆的文史之梦的进程实录。细查《陶庵梦忆》最后一卷(8卷)最后一篇(121篇),其篇名就是《琅嬛福地》文中竟描述的是对自己墓址的选定。他梦中到一石屋,前有溪水松石,名花丛生,屋内积书满架,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在《琅嬛文集》之前,他已先写《琅嬛福地》,写的其实是一个历史梦:晋太康年间,张轨之子张茂游山,被一老人引入藏书万卷的书屋,最后一密室即名“琅嬛福地”,尽藏秦汉以前秘籍。这不是他终极的书路之处又是什么?他卒于1680年冬天。84大寿后高龄的张岱,以梦忆、寻梦和书梦而终。曹雪芹以合离欢悲的《红楼梦》体现了艺术人生价值。马丁·路德·金以雄壮博爱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宣布了宗教政治家人生的平等向往。弗洛依德的《梦的分析》深入到心理意识层面去追求梦的秘密,而科学家解释梦是人在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响活动。

张岱的梦,是文史学人之梦,实际上是用文史之书来追忆梦幻与回忆往事之间的差异。因为书具有区分这种差异的职能。书是记忆,书体现着想象力。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对书的评价很独到:“书是人类文明中最令人叹为观止之物”。据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枕头下总是放着两件东西: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剑。每本书都满载着逝去时光的含义。文史学人的人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人生是书路人生。读书、教书、写书,是他们的全部岁月。此种心志,愈老弥坚。他们的晚年未了之情,多半是写书,为后人留下一份文化遗产。张岱的文学、史学著作的成书史,也是文史学人的梦之缩影。

梦是日之所思,梦是夜之所想,梦是过去之所忆,梦是现实之影像,梦又是未来之幻想,总之,梦是人生如影随形的相伴过程,梦之终结,即人生过程之终结。难得的是梦中有醒,梦中有悟,这才是梦的真谛。我们应当学会梦想、学会如何梦想。人类在生存之外,梦想中的崇高,是活得有意义的前提。“回首青山入梦频”。人生有两个世界: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彼岸世界更美好,梦想就是对彼岸世界的追寻。在追梦、寻梦、忆梦过程中,此岸生活会变得更有活力、更美好。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有一段精彩的人生梦幻般的小品意境,我用它来终结本文: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片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类推荐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日益兴起的文化语言热,本人在教学中也尝试着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来解读古今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入21世纪,本人又从语言文化的视角,探析西北回族独特的语言现象。到了2009年,本人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文化语言学”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促使本人在文化语言的研究方面更加用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书的内容就是这些教学和研究心得的汇集。
  • 趣味英美文化

    趣味英美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的凝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定的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热门推荐
  • 兮兮不苟

    兮兮不苟

    表面上哼哼唧唧的小妖精,有多娇软多好欺负。背地里早亮出獠牙就将他们视为猎物,作天作地才是本质!!!!!!!!!!!本想苟着活来降低别人的注意力,方便她暗戳戳搞事情,可谁能知道,她苟着苟着怎么就成狗了。装成这样让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 造化之子

    造化之子

    天地万物,造化众生,唯长生者,天地之宠,万物之长,纵横浩宇,无所不能。一个少年踏出家门,走上求仙之路,漫漫长路,不知多少岁月,终入上界。经历了无数次的历练,无数次的腥风血雨,暮然回首,自己竟站在了三界之颠。万仙来敌,便让三界无仙!天地不容,看我只手遮天!
  • 腹黑7号:我喜欢玩阴的

    腹黑7号:我喜欢玩阴的

    如此隆重的婚礼,总该显的更红火些?屏幕前,一个17岁的少女举起手中的红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镜头中的礼堂,优雅地把红酒洒在地上,莞尔一笑,“三分钟后投放氢气罐,现在,给他们送一份,大,礼。”语毕,少女起身接通电话,满意的看了看屏幕中已燃起熊熊大火的礼堂,“完颜佟,我的贺礼,你还满意么?”无视电话另一边男人的嘶吼和绝望的哭喊,少女端起侍从递来的红酒,再次举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少女看着屏幕,火光将她原本就鲜红如血的眸子映得更加诡异,邪魅一笑,表姐,新婚快乐。
  • 忘公子

    忘公子

    “呵呵,好一个忘公子呀,可你忘得了本公子吗?本公子准了吗?”“你为什么不肯放过我!”如玉般公子妖孽一笑:“因为本公子心悦你呀!”“就连忘了都不行吗?”看着放在肚子上的手,那上面的淤青时,这就是你的心悦,我甘愿不要。
  • 无上大世

    无上大世

    一个在古老和摩登中徘徊的人,以古人遗泽为根本,明澈人体造化之玄妙;以无尽知识为力量,洞悉星辰运行、宇宙运转的真谛;最终手握科技的权柄,创造出了一个无上辉煌的大争之世!
  • 勘探笔记

    勘探笔记

    被作者吃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揽辔录

    揽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