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02300000021

第21章 天文物理学的发展历程(1)

(第一节 )追溯天文学起源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还包含着一些地学、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门观天测地的学问,取得过非常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历法、宇宙观、天象观测等方面。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包括阴阳历法的制定,天象观测,天文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以及构造宇宙理论。大概到了汉代,我国即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天文和历法体系,特别在天象观测记录的丰富性、完整性方面,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前列。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制定历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国人民很早就认识到,要正确地制定历法就需要仔细地观测天象,制历必先测天,这个极为先进的制历原则在汉初即已确立。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既考虑月亮运动(阴历)又考虑太阳运动(阳历)。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日、气、朔。气即二十四节气,按太阳运动编制,是阳历成分。朔就是月亮被地球完全挡住阳光变得不可视的时间,两朔之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所以朔是阴历成分。由于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连续两个朔望月的长度是不相等的,经长期观测推算出来的平均长度称为平朔,对平朔进行修正所得到的真实的长度称为定朔。将日、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编制到一起是中国历法的主要工作。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以36514天为1年的所谓“四分历”,它以29499940为一朔望月,19年设7个闰月。公元前104年由汉代天文学家邓平、落下闳等创制的“太初历”是现存最早有详细记载的历法,它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历法的特点:除保持上述四分历的基本数据外,还规定以冬至所在的月固定为11月,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即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为中气,其余为节气)的月份置闰。这些规定很好地调整了阳历与阴历的关系。以后,在天象观测的基础上,历代天文学家不断修正回归年长度、朔望月长度、置闰规则,使历法不断改进。据统计,我国历代编制的历法近百个之多,反映了天文历法事业的发达。中国的天文历法工作为皇家所重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享有至高无上之地位的观念,使天文学受到了很高的礼遇,天文学家本人即是政府高级官员,他不仅“敬授人时”,而且揭示“天”行之道,不仅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为皇帝“天”子服务,这种特殊的地位可能是中国天文学比较发达的重要原因。

与制定历法工作密切相关联的天象观测工作,构成了中国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在恒星、行星、日月和异常天象观测方面,我国都有杰出的成就,特别在日月运行规律的发现以及异常天象的观测与记录方面,尤为突出。

在恒星观测方面,我国有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星表“甘石星表”(公元前4世纪)。到了汉代可能已有了星图,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一幅唐代绘制的星图载有1300多颗星。北宋时期于11世纪初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恒星观测,但当时绘制的星图均已失传。现存苏州的南宋石刻天文图(刻于1247年)被认为是按1193年的一幅星图刻制的,上面刻有1434颗星,是世界天文学史上珍贵的文物。因为除中国外14世纪之前的星图都未保存下来。

在日月行星的观测方面,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五星占》详细记录了公元前246年到前177年间金星、木星和土星的位置,记载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今测值583.92日)。特别对于日月食的观测记录,是我国天文学的一大特色。

《汉书·五行志》对公元前89年的日食的记载非常详细,包括太阳位置、食分、初亏和复圆时刻等。

从汉初到公元1785年,我国共记录有日食925次,月食574次,堪称世界之最。在异常天象的观测记录方面,早在《汉书·五行志》中记录了公元前28年3月的太阳黑子现象;《汉书·天文志》记载了公元前32年10月24日的极光现象;马王堆出土的29幅彗星图表明当时对彗星的观测已非常细致,不仅注意到彗头、彗核和彗尾,而且还知道彗头和彗尾有不同的类型;《汉书·天文志》还记载了公元134年的一颗新星。所有这些异常天象记载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此外,在太阳黑子、新星、超新星等方面,我国都留下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观测记录。

中国天文观测历史悠久,其观测仪器也独具特色。大约在西周时代,中国天文学家已开始使用漏壶记时,而浑仪和浑象是我国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制造者是西汉的落下闳。

浑指圆球,浑仪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的一种仪器,往往还加上窥管,以做实际观测用;而浑象则是一个球,上面刻上各种特征天象,用以演示实际天象。浑象和浑仪又统称浑天仪。东汉的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前人所造浑象的基础上,制成了漏水转浑天仪,它是由潜心壶和浑天仪共同组成的。

浑天仪是一个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和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等的铜球,它被固定在一个轴上转动,其转动动力由漏壶的流水提供,这样可以模拟星空的周日视运动。

张衡以后,浑天仪朝更加精致和准确的方面发展。宋朝苏颂(1020-1101年)等人制造了第一台假天仪,它类似现代的天文馆中的天象厅,人们可以进入里面仰面观看模拟的天象。

浑天仪的制作基于某种宇宙理论。自远古以来,我国人民相信宇宙的基本结构是天盖地承,将这种看法精致化就成了一种盖天说的宇宙理论,它主张天和地是两个同心半球,之间相距八万里,北极是天球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

盖天说比较符合人们的常识直观,但不能很好地解释精确观测到的天象,因此后来又有浑天说和昼夜说出现。

浑天说的代表人物张衡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完整的球,地球处天球之中,如同蛋黄居鸡蛋内部一样,恒星处在天球之上,而日月五星则游离于天球附近。采用浑天说可以更好地解释天象,并且被用于计算天体的位置,是球面天文学的原始形式。

与浑天说对立的是所谓宣夜说,它反对有什么固体天球,主张宇宙处处充满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在其中漂浮游动。宣夜说的“气”论支持宇宙无限的观念,但与天文观测无法衔接,只是一种思辨的哲学理论。

张衡与天文学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中国秦以前的天文学思想和成就。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秦以后中国天文学方面的发展。

秦统一中国以后,在全国颁行统一的历法——颛顼历。颛顼历行用夏正,以十月为岁首,岁终置闰。汉武帝时,国力强大,农业、手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汉武帝决定实施历法改革。他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颁行邓平、落下闳等人创制的新历,改此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后人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后来由于太初历的回归年和期望月的数值偏大,《太初历》用了188年以后,在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又改用《四分历》。

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张衡,他在科学、哲学、文学、绘画等多个领域做出过杰出的成就。如果就全面发展这方面而言,也许只有1000多年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级人物达·芬奇可与之相提并论。不过西方称张衡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子平,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幼年时家境比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但艰苦的生活磨砺了张衡的意志品质,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岁时,张衡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又到京城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后回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

在此期间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一直流传至今。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鲍德调离南阳后,张衡去职留在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声誉大振。永初五年,张衡再次来到京城,担任郎中与尚书侍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其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就是在这期间取得的。

前面我们已介绍过,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理论主要有三个: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天好像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天而立,载水而浮。为了进一步形象地说明自己的学说,张衡设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设计构思非常精巧,主体是一个大球,用一根铁轴贯穿球心,这根铁轴就相当于地球的自转轴,轴与球的两个交点则相当于地球的南北极。

仪器靠漏壶流水的力量推动齿轮,带动大球缓慢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圈。到了晚上,人们从仪器上可以看到星星的起落,和实际天象几乎完全吻合。浑天仪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能比较准确地表示天象的仪器。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地发生地震的情况,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而欧洲是在18世纪后才出现地动仪。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张衡是“地震仪的鼻祖”。

据记载,张衡的地动仪非常灵敏,它探测到了公元138年在甘肃发生的地震。但可惜的是,张衡的地动仪和浑天仪都失传了。后人依据文字记载,多次欲复原地动仪,但效果都不理想,可见当年张衡的天文学和设计制造水平之高。

另外,张衡最先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认为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到地球的阴影里的缘故;他还首先指出了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后反射所形成的。

张衡的天文学思想和理论都集中在他的著作《灵宪》中。《灵宪》是一部世界天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把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水平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它从哲学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天地的生成结构及日月星辰的运动。张衡认为:天地的生成是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发展逐步形成的。这种宇宙和天体演化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从中国天文学史来看,到张衡那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各项内容大体均已具备,一个富有特色的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地球子午线的测量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汉代体系形成,然后在从三国到唐的这一时期又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主要在历法、仪器、宇宙理论等方面。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天文学家是祖冲之父子和张遂(即一行)。

祖冲之父子在前面作为数学家已做过介绍,但他们在天文学领域也取得过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的贡献主要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创制了《大明历》。该历法的最大特点是引进了岁差,虽然祖冲之当时定的岁差值不高,但却是第一次把岁差引进历法,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对后世提高历法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大明历》采用丁391年中有144个闰月的精密的新闰月,使用的数据也大多相当精确,如一个回归年的日数为365.2428日,一交点月的日数为27.21223日等。

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祖冲之上书要求刘宋政府颁行《大明历》,但遭到当时幸臣戴法兴等人的阻挠而没被接受。后来,在祖冲之儿子祖暅的三次上书推荐下,终于在梁武帝天监九年(公元510年)被接受颁行《大明历》,实现了祖冲之的未竟之愿。祖瞧曾亲自监造八尺铜表,测量日影长度,并发现了北极星与北天极不动处相差一度有余,打破了北极星就是天球北极的错误观点。

公元618年,唐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出现贞观、开元之治的强盛局面,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卜,唐代的天文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由张遂(即一行)完成的。

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其曾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已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三思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后来,由于《唐书》以“一行”之名立传,因此知道他原名张遂的人反而不多了。

出家之后,张遂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

不久唐玄宗即任命他主持历法的修订工作。这件工作成了他一生最后l0年的工作中心。正是在修订历法的过程中,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工作,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观测站,获得了许多重大发现。

他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他认识到太阳运行速度的变化,发现太阳走到最南时,速度最快,然后逐渐减慢,到最北时最慢,以后又逐渐加快。

他通过对行星的观测,发现五大行星都不完全在黄道面上,各行星的轨道面同黄道面都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自汉以来,“王畿知里”,“影差一寸”,即南北相差千里,影子长度相差一寸,已经成为传统的观念,成了许多盖天论者与浑天论者进行数字计算的依据,也是盖天说的一个基本观点。724年,张遂组织人用圭表(铜制标竿)测影法在河南平原地区进行测量,发现南北两地相距大约250唐里,表影长度就相差一寸。如从阳城到武陵是1826唐里,表影差7.3寸,从阳城到横野军为1861唐里,表影差8寸。于是他用大量的数据推翻了“寸差千里”的传统看法,沉重地打击了盖天说。

中国古代天文学十分重视北极星,所以测定北极星的高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张遂曾率领一批人进行了这项工作。他们在滑州测得当地天极出地高度(观测者向北极星的视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34℃30′。

在测量中他们还发现,河南地区两地相距351唐里,北极高度就差1度。因为北极高度正好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所以这实际上是测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为351.27唐里,相当于129.22千米。

这个数据虽然同实际情况相差约20千米,但在1000多年以前的那种条件下,能得到这个近似的数据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次天文测量的成果,在科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因为,测量出子午线1度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子午线的全部长度,也就说这是人类第一次实测地球子午线。所以,李约瑟认为它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蓓根的五亿法郎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蓓根的五亿法郎

    本书由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组成,即《蓓根的五亿法郎》和《天边灯塔》。1878年,流亡中的巴夏尔·格鲁塞用安德烈·洛里这个名字寄给赫泽尔一部名为《朗日沃尔的遗产》的小说。赫泽尔要求儒勒·凡尔纳负责重写这部小说,这就有了现在的《培根的五亿法郎》。
  • 证券投资学(修订本)

    证券投资学(修订本)

    本书融汇了国内外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对有关证券投资理论和操作实务进行了较全面而简明的论述。内容包括: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证券市场的运作,股票、债券、基金及其金融衍生产品等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证券市场监管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用书、研究生和MBA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证券从业人员的考试参考书。
  •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帆船·帆板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帆船·帆板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呼兰河传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呼兰河传

    本书收录了萧红经典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及七篇短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式”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一座东北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此外,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也不容错过,充满沧桑感的文字描摹着生活在旧社会的中国人的悲凄命运。萧红的作品颇具个性,看似随意的文风中,蕴含着深沉浓厚的感情,堪称杰作。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感恩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感恩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热门推荐
  • 与鬼同眠

    与鬼同眠

    声明:本文为作者新尝试的写作风格,所以更新较慢,也将永久免费!喜欢请收藏哦!我怕鬼,但我更怕不能和你在一起!你小心翼翼地维护你的秘密,我也小心翼翼地不去拆穿你;你惴惴不安地试探我的爱意,我只想用吻消除你的猜疑;你怕直面人鬼殊途的结局,我却害怕你就此离去......你爱我很多,我却想爱你更多!你说:“我怕鬼,但更怕没有你的生活!”你说:“我爱你,无论你是人是鬼,重要的是我爱你!”。。。。。。我叫秦陌。白天,我是帅气的验尸官!夜晚,我是既为人看病,也为鬼看诊的午夜医生。然而因为一场鬼与人的恋爱纠缠,让我碰到了命中的小妖精,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命运之旅,以至于在她面前,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第三种身份!PS:作者的一贯特色,就是简介写的很烂!亲们可以尝试阅读几个章节,喜欢收藏、评论,不喜欢点退出,O(∩_∩)O谢谢!
  • 花谢花开

    花谢花开

    已全面重新改写。敬请关注“作者其他作品”栏目。
  • 遇见未曾忘矣

    遇见未曾忘矣

    我喜欢你,靠近左肩,来自心脏。方亦曦或许从第一眼见到项绚星就悄悄的被她吸引。他说,我会在你看得见的地方等待你,等你找到走向我的路,无论多久,世间始终只爱你。【注: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偶尔会有所改动,只为追求更好。】【其中的所有信息情节……纯属虚构,切勿套入现实】
  • 要高考了

    要高考了

    秦简语的父母在她一年级的时候就分居了,从小母亲就希望她出人头地,所以对她特别的严格,虽然她心里知道母亲很爱她,但是,她还是因为母亲的爱,十分的苦恼
  • 天地传奇之妖神传

    天地传奇之妖神传

    上古大妖后代成长记,看此处一代妖神成长的轨迹
  • 大五行战神

    大五行战神

    倒霉鬼王炎,穿越到异界大陆,从此开启波澜壮阔的战神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出门撞见妖

    出门撞见妖

    妖怪,鬼魂,神灵,魔女,怪谈。这是一个意外成为魔女代理人的少年的故事。
  • 夜烬天下

    夜烬天下

    当诸神已逝,唯有,魔渡众生。久翼大陆三大帝国,再起腥风血雨,究竟谁能够站上巅峰,览尽万里江山?传承千载的神秘种族,一朝之间,悉数重现人世,即将掀起什么样的滔天巨浪!强魔重生,红莲烈焰涌向人世,势要焚尽三界,神魔之争,究竟是谁走到最后?神之一族仅剩的微末淡薄血脉,能否浴火重生、一朝复苏,回归彼苍,展翼九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