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05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最后,本文结尾对当前开幕式的思考中,有关西方媒体对各届开幕式的评价部分,主要参考了诸如约翰·哈格里夫斯(John Hargreaves)对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评论,即《加泰罗尼亚的自由: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西班牙国家身份认同和巴塞罗那奥运会》[25]等详细论及西方媒体对各届开幕式的评价文章;朴世浩(Se HoPark)的《关于进步和谐的全球奥运会新闻报道》[26],以汉城奥运会为个案;伊恩·瓦特(Ian Watts)的《出售澳大利亚:卡西·弗里曼与构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身份的认同》[27];比阿特丽斯·加西亚(Beatriz Garcia)的《通过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强体育运动市场营销:2000年悉尼奥运会艺术节的经验教训》[28]和玛格丽特·麦克尼尔(Margaret MacNeill)的《彼得·康奈利与格雷厄姆·奈特,爱国主义的竞争:加拿大运动员—媒体—赞助商的关系研究与对悉尼奥运会的准备》[29]等均以悉尼奥运会为代表,论及了奥林匹克营销、赞助商、媒体等问题,显示了研究者们的新近研究热点;拉里·R格拉克(LarryR Gerlach)的《摩门教运动会:宗教、媒体、文化政治与盐湖城冬奥会》[30]则从宗教、媒体、文化等几个方面立体化地剖析了盐湖城冬奥会这一被行贿丑闻抛向风口浪尖的奥林匹克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吉姆·蒙代尔(Jim Nendel)的《冷战:浮出水面的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31]、柳比萨·泽切维奇(Ljubisa Zecevic)的《冬奥会对于全球奥林匹克认知的贡献》[32]等文章提供了冬奥会这一崭新的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切入点,也正是从对这些文章的参考和借鉴中,本文尤其重视冬奥会对开幕式发展的作用。此外,道格拉斯·布斯(Douglas Booth)的《奥运会经济》[33]、史蒂文·W波普(StevenW Pope)的《美国人的灵与肉:1896至1920年早期奥林匹亚德的公开演说与国家身份建立和认同》[34]等阶段性分析文章对本文的历史演进分期都具有参考意义。

对本文给予最直接支持的是对开幕式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其中,伊丽莎白·A汉利(ElizabethA Hanley)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舞蹈的角色:为什么比赛变成了节日而艺术变成了政治》[35]论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的舞蹈表演如何取得了政治效力等问题,本文在论及柏林奥运会如何达到仪式和展演的双重高度时,参考和借鉴了其中关于舞蹈效力的观点。沃尔特·伯格斯(Walter Borgers)的《从工业神殿到奥林匹克体育场:奥运会的展览传统》[36]、菲利普·巴克(Philip Barker)的《温布尔登体育场:奥林匹克1923至2003大事记》[37]、拉里·R格拉克的《教堂与奥运会:摩门教教堂与盐湖城冬奥会》[38]、珍妮弗·霍基(Jennifer Hockey)的《奥林匹克遗址》[39]等文章,虽然落脚点在某一个体育场如温布尔登体育场或悉尼奥运会建筑群、盐湖城冬奥会的教堂等,但总体上却为仪式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得本文极为关注开幕式所在地的空间设计、布景及其效果。菲利普·巴克的《圣歌——奥林匹克主义最古老的标识》[40]和《回到最初:悉尼奥运会上的奥林匹克圣歌》[41]、汉斯-迪特尔·克雷布斯(Hans Dieter Krebs)的《体育与音乐:不同寻常的关系》[42]和《奥林匹克圣歌》[43]、威廉·古盖德(William Guegold)的《奥林匹克音乐的五环》[44]等关于奥林匹克音乐的研究,对本文尤其是音乐论述部分帮助极大。格兰高·沃龙佐夫(Oleg Vorontsov)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不为人知的历史》[45]、科拉多·杜安兹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46]、伊丽莎白·A汉利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的审美与运动:1936年到1996年的历史分析》[47]从轶闻趣事、历史由来以及审美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学者们对圣火传递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也是在阅读这些文献的时候,逐步认识到圣火传递与开幕式已经从浑然一体逐渐走向某种程度的分化。此外,卡尔·伦纳茨的《五环的故事》[48]和约翰·罗达(John Rodda)的《辉煌壮丽的奥林匹克标识》[49]论及了五环旗等静态标识的历史和作用。比尔·马伦和伊恩·布坎南(Ian Buchanan)的《不向地球上任何国王行礼……》[50]则论及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式成为美国和英国斗争舞台等问题。卡雷尔·文德(Karel Wendl)的《奥林匹克宣誓简史》[51]涉及了开幕式宣誓的内容。在论及相关方面时,本文都予以参考。

此外,洛德·菲利普·诺埃尔-贝克(Lord Philip Noel Baker)关于奥林匹克仪式的研究《奥林匹克仪式》[52]和时任国家奥委会主席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的《礼仪与奥林匹克主义》[53]、1984年开幕式总导演戴维·沃尔珀(David Wolper)的《1984年奥运会的仪式》[54]等一线相关人员的文章以及让-路易斯·默瑞特(Jean LouisMeuret)、罗伯塔·J帕克(RobertaJ Park)、威廉·J摩根(WilliamJ Morgan)的文章《维护庄严》[55]、《细胞还是翱翔?从身体、体育运动和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视角进行的历史反思》[56]、《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国际主义的理论》[57],阐述了开幕式可能涉及到的奥林匹克主义、国家认同和国际主义等,颇具参考价值。

以典礼(ceremony)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62篇,去除与上文重复的开幕式内容以及闭幕式和颁奖仪式等内容,剩余2篇。其中尼古拉·格尔吉耶夫(Nicholai Guerguiev)的《传统与仪式庆典》[58]阐述了传统仪式的程序;德国柏林大学的两位博士生托马斯·埃克迈耶(Thomas Alkemeyer)和艾尔弗雷德·理查兹(Alfred Richartz)共同完成的《奥运会:从仪式到展演》[59]从审美、仪式效力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仪式和文艺表演的构架及其进行过程以及1988年汉城奥运会如何激动韩国民心,探讨了开幕式如何帮助奥运会达到其他文化事件和景观所不能企及的狂热,是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分析。

书籍方面,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在1996年出版过《奥林匹克遗失: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交流》[60]一书,但只是作为论文集概述了1994年之前的奥林匹克仪式发展,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体系,缺乏全面、具体的研究;《东方/西方和南方/北方:奥运会和文化交流》[61]一书也是论文集的形式,但由于此书是汉城奥运会时进行的有关文化交流的会议文字资料的结集出版,所以其中提供的某些文化交流观点,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对涉及跨文化研究的议题都颇具参考价值。

国际奥委会的2002到2003年度的研究生计划(Postgraduate ResearchGrant Programme)中,获得资助的题目之一是澳大利亚的迈克尔·科恩(MichaelCohen)做的题为《开幕式:1980至2000年间的文化表演动力》的研究,但未找到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奥运会开幕式这一领域关注较少。任海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以及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下出版的诸多书籍中,多对开幕式有所介绍,但大概由于书籍的重点不在于此,所以大多只是一带而过。王军的博士论文《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62]对视觉形象进行了非常系统地梳理,其中的静态标识部分以及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对本文帮助极大。

以“开幕式”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457篇,其中体育有关的为76篇,除去新闻选项,涉及开幕式的文章大约50篇左右。除去涉及其他诸如亚运会、全运会、大学生运动会等的论文和专门介绍开幕式程序的文章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中国翻译》2004年第5期,第96页。等,马岳良《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特点及启示》[63]、张颖《当代艺术中的“冷抽象”风格对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解读雅典奥运会开幕式》[64]等涉及开幕式个案,大概是与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开展较晚有关,这类研究仅限于晚近的几届奥运会,对之前开幕式的研究近乎空白。部分论文涉及对开幕式某方面的论述,如林惠芬等《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编排和效果分析》[65]等,虽然填补了一些研究空白,但是总体数量极少,即使综合起来看,也难以概括起开幕式各结构要素的总体风貌。此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诸多学者对其开幕式献计献策,比如邵慧芳《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邵慧芳:《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6期,第27—30页。、杨宾等《创编设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应考虑因素的研究》杨宾、陈晶晶:《创编设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应考虑因素的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第5期,第511—513页。、门志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门志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35—36页。、吴声光《雅典归来问北京——关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畅想》吴声光:《雅典归来问北京——关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畅想》,《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第2期,第17—18页。等,但是这些文章都缺乏对历史的研究和梳理,恐有一厢情愿之嫌。

同时,以“仪式”和开幕式构成要素如音乐、圣火等为关键词搜索,也鲜见专门论述的文章。总体看来,我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缺乏对开幕式历史发展及其原因的全面梳理和探讨。

(三)研究对象

本文以历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

(四)概念界定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本书是详细介绍老北京的人文辞典,描述了这古老城市的风俗变迁,市井状况,人文古迹。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秦腔名家

    秦腔名家

    陕西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我极赞同王绍猷先生的论点。他在《秦腔记闻》里对秦腔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他说:“考诸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为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之价值。”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人的好天气

    本书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 末世之从传奇开始

    末世之从传奇开始

    异域的空间裂缝,毫无征兆的出现在月球轨道上,诡异的红光扫过地球……人类的噩梦也就此开始……
  • 最佳医恋

    最佳医恋

    沈曦刚进医院就感受到了医院最帅的外科医生封宵对自己的敌意,对此很是不解,自己刚来就惹到他了?封宵对沈曦那种靠关系进来的人很是不屑,医生是一个关乎生命的职业,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所以他对沈曦格外毒舌。后来慢慢的发现沈曦跟自己想的似乎不太一样,他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会对这个女孩格外上心,最开始是工作方面后来发展到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留意,在封宵意识到自己或许已经爱上沈曦的时候已经不想抽离了。沈曦在意识到封宵对自己的不一样之后开始是拒绝的,封宵太过耀眼,他是黄金单身汉,是全院未婚单身女人心目中的未来丈夫的人选,她不喜欢这样的瞩目。
  • 最美时节,遇见你

    最美时节,遇见你

    人们都说,下初雪时,任何谎言都可以被原谅。当遇见是命中注定,那年的初雪是最美的时节,初见惊艳,再见倾心,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遇见你。
  • 夫君,要守礼

    夫君,要守礼

    孟君燕临死才叹一声悔不当初,若当时选择的是那个寡言的秦维昭,宁肯布衣荆钗平淡一生,也不要因为选择徐青平这人面兽心为攀权贵小姐,毒杀糟糠之妻而早亡!若时间重来,定离这家子远远的……然而时间重来,那个沉默寡言,整天黑着张脸的秦维昭却天天嬉皮笑脸嘴跟摸了蜜似的油嘴滑舌……孟君燕扶着后腰泪眼汪汪的问他,你不是一直一本正经的沉默寡言吗?秦维昭却狗腿的把孟君燕小心的搀扶坐下,夫人,沉默寡言看对谁,至于一本正经,难道夫人没发现,我对你一直都是一本正经……的不正经吗???
  • 夜叉传

    夜叉传

    这本书要写的是夜叉(梦神)一族的故事,夜叉是梦世界的守护神,是一个被全宇宙遗忘的群族,但他们比神族、魔族、精灵以及修士们都强大太多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乔先生民政局都给你搬来了

    乔先生民政局都给你搬来了

    【全文免费】契约一结束,温知撕了结婚证,怒怼乔冰块,立马跑路,可谓一个字:爽!本以为从此天涯各自飘,哪知道,乔冰块竟然天天来刷存在感,撩人情话各种套路张口就来!某次——乔纪年看着正在拍照的温知:“镜头前置,你会看到什么?”“盛世美颜,哈哈……”“不是。”“那会看到什么?”“我爱的女孩。”“……”再某次——乔纪年给温知发消息:—我最近有点忙。 —哦,忙什么?—忙着喜欢你。—你又套路我!—好啦好啦,说正事。—什么?—我想买块地。—你买地跟我说做什么?—你不问我想买什么地吗?—哦,你想买什么地?—买你的死心塌地。……温知发誓,她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乔纪年的套路!(简介里的文中不一定出现)
  • 五年级“狗”班

    五年级“狗”班

    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李志伟的长篇小说,故事以现代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同时汲取了时尚的、流行的各种文化元素,讲述了五年级学生白天和巴豆这一对死党在校园门口捡到一只小狗“旺达”,从而展开的一系列精彩而充满了童趣的故事。
  • 庶女夺帝

    庶女夺帝

    她叫隐娘,光国右大臣王龄珅庶女。蒙当朝国君赐婚,嫁给和硕王做正王妃。与和硕王侧妃,原镇边大将军,元守义嫡女,同日入府。她自幼便知,爱与被爱都是件奢侈的事。看着眼前这个倨傲的男子,她想起了,自己那个同样注重名声的父亲,那个门高宅深的家,她笑着对他说,“你想要这个天下吗?我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