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70700000006

第6章 创造财富的人

建筑业奇迹的创造者——里维父子

几个世纪以来,营造商都是一幢一幢、慢吞吞地建房子。而现在,突然间,出现了一个营造商,一下子就盖了整个村庄……

里维这家人——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在美国的营造界,名气大极了。他们的专门技术,是建造小型的、单户家庭住的房子,着眼点在尽力使价格低廉。他们创造了新的方法,自世界上有营造商以来,他们比任何营造商更有实效。他们家的名声以及“里维村”这个相关的名字,已经在美国和大部分的西方世界家喻户晓了。

有些建筑师、社会学家,还有其他的人,抱怨里维这家人造出美学上和社会上的畸形怪物:漫画似的郊区,巨大、空洞、军营似的房子,住着思想一致的人们。有些国会议员指责里维一家发的是战争财,他们辉煌的事业主要是利用纳税者的钱做基础。没有人会中止对里维这家人的批评。但是,不管这些评语是否有根据,有两个事实是无人可以争辩的:如果不是里维这家人,那些现在住在他们所建房子里的人,连比现在一半好的居住环境都得不到。另一点是,在精明的经营之下,他们发了非常、非常大的财。

他们家的三位辉煌的人物中,现在唯一活着的是大儿子威廉。他个子不高,样子有点像电影明星威廉·鲍尔。1968年,他收了价值9200万美元的国际电信公司(以下简ITT)股票,出售了他的事业。今年他60多岁,享受着上了年纪的环球花花公子的生活,拥有一艘长237英尺的远洋游艇和一位如花似玉的法国太太。

但是,全世界的荣华,也会使他常常感到无聊,而他偶尔还会回来看看“里维父子公司”的情况如何。他脱离不了营造事业,梦想着辉煌的新冒险。他最大的梦想——当然,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有这样的梦想——找个蛮荒地区,从头开始建立一座完整的、自足的、组织健全的城市。

奋斗之中才有乐趣

他可能真的会失去他的梦想。因为非常、非常有钱的人常常会觉得他们在退休之后无聊得很。他们的金钱并不能带给他们充分的快乐。他们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

里维的王国是1929年在纽约的长岛创立的。亚伯拉罕·里维,一个貌不惊人的中产阶级人士,本来是从当律师开始他的事业的,但是他发觉这行不对他的胃口,于是寻找别的出路。他开始注意到,有些靠在长岛营造房屋的人变得越来越有钱。纽约市发展得很快,住到长岛去的人越来越多。每个小城都由中心点向外发展。等中心地区住满了人之后。外围地区又会客满,营造商把利润放进口袋,又移到另一个外围地区。

亚伯拉罕·里维决心建一座房子。他的大儿子威廉那时候刚好由纽约大学毕业,主修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父子俩人共同进入营造行业。他们建立了一幢房子,很快地卖掉,赚了一大笔利润,因而增进了他们的信用价值,比较容易地从银行借了钱,买了好几块外围地区的地皮。里维父子公司就发展起来了。

亚伯拉罕的另一个儿子艾福瑞,比威廉小四岁,刚上大学。他家的营造事业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想退学,加入家族的行业。但是他父亲坚持要他完成学业。艾福瑞就选了建筑学作为主修课聊以自慰。

他们家的事业开始时不是发展得很快,在大恐慌那段时间更不是一帆风顺。在那个阶段,里维父子公司毫无特殊之处,不过是散布在全美国的几千个小营造商之一罢了。正像《富豪》杂志后来所说的,营造事业在那段时间里是“美国资本主义之耻”。在美国当时各主要企业里,营造业是唯一还不懂得利用大量生产或巨型企业组织以使节省人力和物力的行业。当时美国所有的营造商都是小型的,每一次只建造一两幢房子。

早在1935年,亚伯拉罕就跟他的两个儿子谈论这个“耻辱”,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清楚地找出解决的方法。亚伯拉罕是三个人中最具有社会思想的人。他喜欢说廉价的房子是资本主义欠人民的一笔道德债。威廉是个有魄力、积极的商人,也是个敢下赌注的人。他相信以大量生产方式来造房子是行得通的,定价比一般方式建造的类似房子要便宜1/3,而仍然能净得满意的利润。

艾福瑞是建筑师,担心大量生产可能会造成低级品。他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卓越的设计可以很便宜地应用在房子的大量生产方面,因为建筑师和庭园整理人员的费用,可以由许多家的房子来分摊,而不必只由一家独资。

但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银根紧得很,而里维的信用价值又不行——几乎每一个营造信用都是一样,因此所有关于廉价房子的谈论,也仅只是谈论谈论而已。

1930年,里维父子公司建造了许多房子,然而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一幢一幢地造的。那些都是坐落在理想的环境里的好房子,其土地价值今天仍在上涨。有些里维父子早期营造的房子,新的时候一幢一万美元,今天却涨到七万到八万美元。但是这种价格的上涨并不是里维一家致富的源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里维突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尝试他们的梦想。美国政府需要在佛吉尼亚的诺佛为那些军事人员建造1600幢房子。这些房子必须便宜,而且必须很快地完工。政府开始公开招标。

大量生产可以降低成本

全美国几乎没有人愿跟里维这家人做同样疯狂的梦。多数营造商在投这个标的时候,还是根据以往他们每次只造一两幢房子的费用和时间来考虑的。里维父子公司则相反,决心大显身手,干出个样子。几年来,亚伯拉罕一直跟他的两个儿子琢磨大量生产房子的问题,而他们已经大致地知道利用这个方法可以省下多少钱,但这个方法还没有真正地试验过,更不用说在1600幢房子的规模上进行尝试,可以认为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衡量。根据大家的看法,这家人的梦想根本是异想天开。里维父子公司可不在乎这些,他们根据大量生产的想法投了标,价钱自然比一般指标要低好多。政府的主管人员起初还以为他们一定是估错了。

“不,”亚伯拉罕回答一名政府官员的电话说,“没有错,这是我们投标的数字。”

那名官员沉吟了许久才整理好他的思绪,终于静静地说:“老天爷,你要破产的。”然后挂断了电话。里维一家人并没有破产,相反地,他们发现事实变得比梦想更理想。他们低价购进大批木材和其他材料。他们利用机器一次性地切木材,取代木匠的手工方式。由于工程浩大,电工和水管工也乐于以低报酬应雇。最后,他们不只从这个工程赚了不少钱,而且完工的日期也比他们自己或任何他人所料想的还要早几个月。

里维父子公司终于站稳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其他营造商人惊讶的注视之下,第一批大量生产的房屋群——里维村在长岛出现了。里维先买下好几千亩种土豆的土地。然后,把那个在诺佛玩过了的戏法应用在这个大十倍的规模上。从1947年到1951年的五年之间,他们大规模地建造了17450幢房子,又在别的地方小规模地盖了两千幢房屋。这五年中所造的将近两万幢房子,总价值在1亿7000万美元左右。

里维村的房子一幢以8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价格出售(今天转手的价格是35000美元)。这个价格低得这么可笑,以致里维父子公司根本就不必去推销,购买者排着队争相签约。结果呢,纽约州的里维城,住进75000人。

他们的手法使得营造企业界迷惑不已。几个世纪以来,营造商都是一幢一幢、慢吞吞地建房子。而现在,突然间,出现了一个营造商,一下子就盖了整整一个村。

有许多评论者不喜欢里维的所作所为。有些人不喜欢里维村的外观。一个卓越的建筑师不满地说:“它是巨大的郊区贫民区,年代一久,情形就会很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那些房子建成之后,多数价格涨了四倍,可见里维村仍然是人们所想住的地方。

自然还有一些批评者不乐意里维父子公司赚进的滚滚巨额钞票。有些国会议员尤其不高兴,因为里维村的房子多半卖掉了,钱被里维一家人赚去了,而他们采用的却是老百姓向银行借钱而由政府担保的贷款方式。

凭心而论,这个结果并不是里维使用了什么不良勾当。战后,全国房舍太缺,联邦房舍行政处、退伍军人行政处以及其他的机构,千方百计地帮助营造商营造,帮助购买者购买。政府答应承担营造商的一些风险,提供一些他们所需的资本,而且以好几种有利的方式,来帮助人们付钱。里维跟其他营造商一样,只不过是利用了政府提供的方便罢了。后来,当初批准提供这种方便的国会议员,又因里维和其他的人从中受惠而不满。

1954年,在参议院征询会上,威廉·里维羞涩地承认,他的公司在建造里维村首批4028幢房子中赚了500万美元,却令那些参议员大吃一惊地叫起来。

亚伯拉罕·里维在1950年底去世,两个儿子把公司发展到新高峰。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建造了其他的里维村。20世纪60年代艾福瑞去世之后,威廉成了这个大公司唯一的主人。他又把事业向前发展一步。公众似乎开始有些不大喜欢一大片完全相同的房子,于是他现在在全美国和海外,着眼在小片地方造房。60年代后期,当全国房屋业进入不景气的当口,里维父子公司每年卖出的房子却逐年递增。1968年,这个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是1亿5000万美元,大约是第一座里维村的总额。里维父子公司现在是个巨大的、赚钱的组织,它吸引了哈洛·詹尼的注意,他是一名关系企业大家,国际电信公司(ITT)的总裁兼董事长,而他觉得里维父子公司加入ITT各种各类的关系企业,将是如虎添翼,于是他开了一个价钱。

对威廉·里维这个单独股东来说,ITT的提议是把他那巨大但是冻结的不动产变成现钞的一个理想方法。他接受了,用89.8万股的国际电信公司的股票交换了他的公司。这些股票当时在纽约股票交换中心的价值是9200万美元。把这些股票,跟其他的投资和房地产加在一起,威廉·里维在61岁时的身价就不止是一亿美元了。

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律师们后来发觉ITT和里维父子公司合并在一起不是件好事。结果法院裁定,在1974年8月之前,ITT必须把里维公司脱手。公司内外还没有人知道里维公司何去何从。

华尔街有人猜测,威廉·里维健康情形甚佳,又充满精力,而且可能对他的退休生活不耐烦,也许会买回有他创立的这个公司和主要股权。他可能以这个公司为工具,以实现他大规模建造城市的梦想。

“他还没有告诉他们他的打算,而我知道,他也没告诉别人。”最近一名高级职员在纽约成功湖的总公司说,“我们不知道将怎么办。当然,这个公司会一直继存下去,不管威廉是不是回来。不过,我希望他回来。也许在70年代,继续追寻他的梦想是一件刺激兴奋的事。”

追求理想是最兴奋的事

《时代周刊》在商业栏里曾刊载了下面一段报导:

在过去的两年半里ITT一直要把他们的里维公司脱手,但找不到买者。上星期,他们终于找到了。买的人恰恰就是威廉·里维。这位67岁的著名的里维村创造者,曾在1968年把它卖给了ITT,里维签约决心把它买回来,他说他会恢复原来公司的名字(ITT把它改为“ITT里维公司”),而且以私人公司的方式营业。这笔交易,如果美国司法机构批准的话,它将成为一度卖给巨大关系企业,后来又被原负责人买回,而多少还保持原来面目的少数公司之一。

所有的征象都显示出,威廉·里维得到一笔理想的交易,而ITT是出于不得已,ITT当时以价值8000万美元的股票卖掉这个公司,多数股票落入主要负责人里维手中。他购买的条件,要等到司法机关批准之后才会公开。但是,营造界人士估计他买回来的价格不会超过两千万美元,也可能只有一千万美元。而他买回来的公司,将会比他卖出时大多了。当里维父子卖给ITT的时候,它是营造界首屈一指的公司——卖出的前一年,它的销售额是9400万美元,但是ITT对它投下大量的资本,使它的销售额增加到每年两亿五千万美元。

为什么ITT会这么便宜就把它脱手?无疑,一个理由是政府下令出售的公司很少能赚钱,因买者知道卖者非出售不可,势必拼命杀价……另一个理由是,里维父子公司在卖给ITT之前的那年,几乎赚了400万美元,而前一年在ITT所属下赔了1400万美元,房屋营造事业必须作出迅速、直觉的判断,而这又跟ITT的经营方式相冲突。总裁詹尼要求部属什么事情都要把报告写成数字,送到他那儿。威廉替ITT主管了分公司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干了。他说:“我们不可以采用他们那种方式来经营公司。”

为了要回这个公司,威廉·里维中止了他舒适的三年退休生涯。退休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那世界上少数最大的游艇之一——“西蒙小姐”上了。现在他决心接管业务。“公司必须整顿,”他说,“把一个已经处处分权的公司,着手改成中央集权。”——他是指那间长岛成功湖的办公室,它一直被保留着。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言语等,都将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本书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商务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用餐礼仪、说话艺术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礼仪常识进行详尽地阐述,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 10秒钟打造识人高手

    10秒钟打造识人高手

    他是属于比较理智的人,而且是懂得保护自己权益的人。其实他这种人要做到要对方限期还书,想必在心里也有一段挣扎的历程。他会评估书该不该借给这位朋友,同时他也会评估这样做会不会伤害他们之间的交情。如果这位朋友比较难沟通,他就会以低姿态来要求对方;如果对方比较讲理,他就会以理来说服对方。总之,他对朋友的定义是大家互相尊重,彼此体谅,谁都不占谁便宜为主。他这种观念,颇适合现实社会的人际运用。
  •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本书展示的是周恩来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沟通能力。周恩来一生,不知道与多少人打过交道,在他与人打交道和交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炉火纯青的沟通艺术。本书从做好铺垫、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换位思考、权威效应、事实说话、随机应变、破解忌讳、语言幽默等九个方面展示了周恩来的说服能力,每一个方面都概括、提炼出了若干个说服技巧。生动活泼的历史事实,加上画龙点睛的理论概括,一定能让你的沟通能力更上层楼。
  •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我们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告诉所有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完美的女人,学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就能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 犹太商规

    犹太商规

    一个以财富为信仰的民族,一群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人,用三千帮百多年的心血铸造的财富圣经。犹太人奉为圭臬的12条钻石商规:信仰,以财富为信念的民族;性格:天生的商业骑士;奋斗,幸福就是成为富有的人;钱商,经商的智者,赚钱的魔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犹太商规》就是对犹太人赚钱的方法做一个疏理与小结,希望有志于赚钱的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受到启迪,然后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做个有钱人!犹太人曾经在世界上流浪了两千年,但凭着他们独特的智慧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生存了下来,并谱写了人类史上璀璨的文明。
热门推荐
  • 圣地烽烟

    圣地烽烟

    他是一个异族人,他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能用树枝作画,也能给女人看手相,但却不会写字。他有一颗柔软的心,时常被美色所诱惑,但双手却沾满了鲜血。他背负着历史的骂名,为了爱人,和兄弟,将圣地亚哥推入无底深渊,他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重建另一个乌托邦。
  • 慎之漫漫景倾阳

    慎之漫漫景倾阳

    在以世家分治理一地的中原四方,大名府叶阳氏叶阳谨,景陵城景氏景倾阳,百里氏百里湛……世家子弟、文人、商贾、贫民、游侠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缓缓前行。有些人,本来只是擦肩,却成为一生缘分的开始;有些人,本来命定的姻缘,却沦为的三观不同陌路。
  • 长殇阙—秋居

    长殇阙—秋居

    有人出征,就得有人守城。此情已成往风,可怜了追风人。
  • 狂野小说家

    狂野小说家

    当朱建文回首自己的一生时,最让他自豪的,不是那满身的荣誉,不是那几百亿的家产,也不是那几十位在他的人生不同阶段与他共度风雨的女人,而是他是一个平凡而狂野的小说家……这是一个小说家崛起的故事,写给自己,也写给那些和我一样怀着小说梦的人们。共勉。
  • 画河山

    画河山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书生本色

    书生本色

    本书收入“陕北纪行”、“东方明珠——香港”、“秦州胜境麦积山”、“京郊三大名寺”、“面对自然”等散文70多篇。
  • 执念猫

    执念猫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现在的我,就算只看到一只猫,就像看到彩虹一样,它们身上的颜色已经被我的记忆不断重叠,以至于那些无法在猫身上出现的颜色也好像出现了。最关键的是,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我对这些跑来跑去抓人挠腮的掉毛小生灵产生了一种不耐烦的情绪。
  • 月色与雪色,都不及你绝色

    月色与雪色,都不及你绝色

    他绝色之颜,却死皮赖脸缠着她她本为公主,一出生招致暗杀,只得藏身偏僻村庒他与她因二十年一次的神殿招徒相遇却没想到被他套路,与他成了契约人六年前其实他已知道她相遇原来也是他安排的神殿大祭司的一个预言,开启了他与她一生一世的痴情爱恨
  • 繁花遍地淡淡香

    繁花遍地淡淡香

    一座平凡的城市,一段不安的青春,铸就不朽的光辉!
  • 穿越之遇到重生的系统

    穿越之遇到重生的系统

    徐弈一个普通的宅男,意外被马桶拖入异世界,遇上了重生的“系统”,从此走上了作死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