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5700000014

第14章 培养良好思考习惯:孩子成功的前提(1)

人们懒于思考,一年中思考超过两三次者不多。我本人之所以获得世界声誉,只不过因为我每星期都思考一两次罢了。

——(英)萧伯纳

思考

那天,我们和两个孩子聊天,不知不觉,聊到了知识和思考。

我们问文晔、文昕:“知识和思考,哪个更重要?”

两个孩子没有思想准备,一时答不上来。

想了想,文晔说:“两个都重要:没有知识,怎么进行思考?没有思考,怎么还会有知识?”

文晔爸爸说:“你说的没错。但我认为,思考比知识更重要。”

“为什么呢?”文昕说。

“在知识面前,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三个问题。”文晔爸爸说。“一个是辨误。知识往往是正误混杂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需要判别。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虽然这种判别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做到的,但客观上总存在着这样的要求。当年科学家们以为电流的流动方向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后来发现实际恰恰相反,电子是从负电位流向正电位的。尽管这并没有倾覆诸多的电子学定律的正确性,然而作为知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错误。”

“还有一个是应用。”文晔爸爸继续说。“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使之造福社会和大众。‘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怎样应用这个常识于水稻生产呢?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了探索:让水稻吸收尽可能多的太阳能,太阳能吸收越多,水稻产量越高。方法呢?一是扩大种植面积,面积大,太阳能吸收就多。二是密植,提高单位面积太阳能的利用率;当然,太密也不好,水稻相互挤压,反而使太阳能吸收减少。三是选择颗粒大、粒子多、不倒伏的优良品种,这样的品种比与此相反的劣质品种吸收的太阳能要多得多。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稻’,就是这样的优良品种,亩产量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这个应用过程,倾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再有一个是创新。”文晔爸爸越说越兴奋。“创新是追求知识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带来知识革命性的变化。上海一位研究所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关进了‘牛棚’。每天面对他的,是贴在墙上的八个大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有一天,他望着这八个大字突发奇想:能不能给这八个大字每个字编个号码,见到这八个号码,就知道是这八个字呢?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汉字编码方案。后来,他被解放出了‘牛棚’,便按照他的编码方案将《新华字典》的全部汉字进行编码,并计算出重码率。经过适当改进,一个可用于计算机的汉字编码方案正式问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位所长完成了汉字的一个创新:由方块到编码、由人识到机识,为汉字知识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说到这儿,文晔爸爸停了停。

“辨误、应用、创新,哪一个离得了思考?”文晔爸爸总结自己的话说。“如今我们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如果没有思考,就至多能成为一个简单充满知识的‘书篓子’,而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才。所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只有大胆的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前苏联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柳比谢夫说:‘如果您提出了目标——想在科学领域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果,那么必须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和知识相比,思考不是显得更重要吗?”

正确的思考是成功的先导。所以,仅仅知道思考的重要性是不够的,孩子还要学会正确的思考。

“世界上任何成功,都是正确思考的结果。”文晔爸爸接着说。“比如考试,同样考砸了,不同的思考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有人这样思考:我不行,智力太差,不是读书的料儿。于是越想越打不起精神,最后厌学了,学习局面从此一蹶不振。有人却不是这样思考,而是重新分析自己整个学习过程,找出薄弱环节和失误之处,采取改变它们的措施,奋起再干。这种人,总是能变失败为成功。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当年梦想考北京大学,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到第三年才梦想成真。在这期间,俞敏洪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始终不言退,不言败,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成了俞敏洪的人生格言,也成了新东方学校的校训。正确的思考是一种力量,因为它能引导人采取正确的行动,并使行动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文晔爸爸望着文晔、文昕,谆谆地说:“希望你们两个从小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会给你们开创未来带来巨大的力量!你们思想上的能力将决定你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文晔、文昕相互凝神望了望,没有说话。

思考能力

文昕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地球仪,他爸爸走近他,说:“有什么发现吗?”

“是不是有故事要讲给我听?”文昕似乎听出了他爸爸的话外之音。

他爸爸将地球仪转到大西洋的位置,说:“你看,大西洋的东边是非洲,非洲的西海岸线北凸南凹;大西洋的西边是南美洲,南美洲的东海岸线北凹南凸。这两条海岸线隔洋相对,如果将它们拼在一起,凹凸相应,正好吻合。这个现象,许多人看到过,但却很少人思考过。”

“难道思考过的人一个也没有?”文昕说。

“有!”他爸爸说。“他就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一九一四年,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猛然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西洋西岸、南美洲东部的海岸线与非洲西部的海岸线正好相互吻合。他大胆猜测:在远古时代,这两块大陆本来是合为一体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经过长期演变,才逐渐断裂漂移开来。此后,他进一步进行考察与论证,终于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对研究地球演变作出了杰出贡献。”

“啊!魏格纳太会思考了。”文昕感叹地说。

“是呀!”他爸爸也感叹起来。“人们盛赞魏格纳良好的思考习惯,也为他极高的思考能力所折服。他透过常人常见的现象,超越时间和空间,概括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魏格纳的事例,包含了思考能力的全部内容:第一,想象力。他从两块陆地边缘的形状,想象出它们彼此原是联成一体的。第二,分析力。他分析,大西洋西岸凹进部分,对岸非洲西岸相应部分正好凸出来;而非洲西岸凹进部分,对岸南美洲东部海岸线正好凸出来。如此奇特的凹凸相应,决不会是偶然的巧合,其中定有科学道理。第三,判断力。他判定,他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便激发了他后来一系列的考察与论证活动,终于得出了惊世的结论。第四,直觉力。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凭直觉从整体上迅速发现这一现象的本质的。正是这四种能力的综合运用,魏格纳的思考能力,显示出惊人的水准。”

“这样高水准的思考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文昕开始探索起来。

“魏格纳的思考能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我没有做过研究。”他爸爸说。“但我认为,从小就重视思考能力培养,对孩子后来思考能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帮助的,而且,提高孩子思考能力的做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您给我讲讲吧!我很想听听。”文昕说。

“有这样一个有奖征答题:乘船途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答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惟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答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答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都有其道理,但却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八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他爸爸说。“这个小孩的答案多么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可大人们却没有想到。人们要问:‘大人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到哪里去了?’答案是:忽视右脑开发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控制人体右侧活动,右脑控制人体左侧活动。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罗杰·史派瑞教授的研究,左脑专司‘学习’方面的功能,如语言、数学运算、逻辑思考、排序、分析的能力;右脑的功能重在‘创造’方面,如诗词、节奏感、音乐、视觉印象、色彩和绘画等等能力。大部分人认为,左脑是发达的优质半球,右脑是欠发达的劣质半球。这种‘重左轻右’的观点,使学校教育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学生只会记‘标准答案’,没有半点想象力、创造性可言。一代又一代的‘大人’,就是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右脑被长期抛荒而未得到充分开发。右脑决不是‘低能的’,它是创新思维的‘发源地’,蕴藏着巨大的智力资源等待人们去开发利用。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多做左侧运动,如用左手拿东西、做事情。世界上许多左撇子都在创新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毕加索、拉斐尔等。‘得右脑者得天下。’”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粗略地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良好的思维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孩子的思考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两岁左右的孩子,他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这种思维是随着行动的进行而进行、随着行动的停止而停止。如孩子玩皮球,看见皮球才会想起玩皮球,皮球拿走了,孩子的思维也同皮球一同消失了。五岁左右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起来。这种思维依靠具体形象和已有表象进行。例如,做算术题,要数手指头。到小学中年级,孩子能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了。这时,孩子会连珠炮似地提出各种问题让你应接不暇:‘鸡有翅膀,为什么飞不起来?’‘鸡能生蛋,人为什么不能生蛋?’‘母鸡能生蛋,公鸡为什么不能生蛋?’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有较大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他们已能掌握较为抽象的知识,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判断推理能力大大提高,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

进入中学,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有显着发展。这时,孩子常常不满足于教师或课本所给予的知识,不轻信教师、家长或书本的权威观点,喜欢独立思考各种现象,爱怀疑、争论、辩驳和做自我反省。这些特点,存在于整个青少年时期。”他爸爸接着说。“所以,要让孩子的思考能力获得充分发展,需要家长特别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尊重孩子思考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家长特别要重视两个阶段思考能力的培养:一是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过渡阶段;二是初中到高中整个少年时期。在过渡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大力发展儿童的言语,要求孩子说话清楚、完整,指导孩子用词造句、看图说话;将概括和具体化统一起来,指导孩子运用抽象的公式原理多做应用题,将所学的字词、成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少年时期,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因为孩子经常反驳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认为孩子不听话,对孩子横加斥责;对孩子思维的片面性与表面性的缺点,要给予耐心、积极的引导,不能冷嘲热讽或放任不管。第二,引导孩子开阔视野,丰富其思考的源泉。人的知识经验水平,直接影响着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家长要鼓励孩子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增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量。第三,要求孩子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在学习中培养思维品质。比如,训练运算的速度与准确度,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训练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命题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法则能力,可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训练自编应用题,可提高思维的独创性。第四,设计和开展专门的活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思考能力训练。例如,拼七巧板、下棋、对对联、赋诗等,鼓励孩子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新招和新意。第五,教给孩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给孩子讲一段侦探故事,让孩子说出谁是坏人,孩子必然要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判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思考能力训练的目的。思考能力训练,要经常进行。思考一旦成了孩子的习惯,思考能力的提高就不会有任何疑问了。”

“现在我明白了,您和妈妈原来对我与哥哥的许多要求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文昕说。

创新思维

依我们的体会,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家长先要认识“三点”,再要讲点方法。

认识哪“三点”?

第一点,什么是创新思维?

一位美国建筑师监督完成了一个建筑群,中间有一个大广场。按照设计,那个广场应该铺满草皮。负责园景的工人问建筑师,广场四周的路径如何开辟。建筑师回答,等一年后,草长了以后再说吧!这一年中,在各建筑物之间行走的人,自然踩出几条小径,于是就在这些路径上铺路。

建筑群中的路径,通常是先铺好再让人走。可这位建筑师却反过来做,先让人走出路径再来铺路。建筑师的思维,与众不同,这就是创新思维。

还有一个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有的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

说雪化了变成水,符合常规,是一种常规思维;可说雪化了变成春天,却跳出了常规,是一种创新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经常可以看到,它们都属于创新思维。如果用专家的话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

家长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消除家长对创新思维的神秘感,从而提高对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信心。

第二点,何时为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

有人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家庭教育做过一次探秘,发现这些“神童”们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家不妨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一是善于观察孩子,及早发现他们身上的智力特点,因势利导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二到三岁时喜欢听故事,他们便对孩子说:“故事多得很,都写在书里,只要学会认字,你自己就能讲故事。”从此,他们的孩子就开始认字、识字,并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进步很快。

二是注意早期教育的趣味性,根据儿童的天性,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把智力开发渗透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把家里的用品、街上的车辆、门牌号码等,都当作教材。家长还常常讲些短小、生动的故事,并要求他们复述。这些生动的早期教育,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的早期教育,使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为他们后来的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类推荐
  • 道歉的力量

    道歉的力量

    学会道歉重要么?答案是肯定的。学会道歉,是高手化解危机的第一堂必修课。善于说“Sorry”,不仅不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因此被冠上大度、负责的美誉,并且获得谅解。这就是道歉的力量!人的一生,许多打不开的结在终点回望时才赫然发现,不过是个芝麻粒罢了。唯有懂得自省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道歉的力量,解开那些看似无解的结,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作者除了深入的剖析道歉的作用外,更从心理、文化等层面,精辟地分析人们抗拒道歉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正确态度,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论理清晰,让你轻易的掌握道歉学细腻的学问,成为最有智慧的职场高手。
  • 做老板的心腹

    做老板的心腹

    每天抱怨老板难伺候,工作不好干?其实让自己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一员并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无能者遇到困难才会退缩。培养好专业素质,从内心真正热爱工作,热爱公司,帮助老板实现他的价值,想老板所未想,百般计划为公司创造利益,这样你就有望成为老板的心腹。
  •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引起观众抑制不住的大笑。这位“邻居大妈的儿子”,总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并不简单的道理”,他甚至把自己的“结巴”和“尴尬”保留在播出带中。这就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本书从崔永元在节目中、记者采访中的精彩对话,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警句妙语着眼,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幽默法宝,让读者从他的高超口才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 老板喜欢员工的特征

    老板喜欢员工的特征

    职业生涯可以算做人生中阳主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在职场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都要在职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可是,有些人却在自己的事业征途中迷了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从“择业”到“就业”,再到“跳槽”,他们似乎没有系统地、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至于自己始终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中,从而偏离了成功的轨道。有些人在工作中义气用事,结果使自己丧失了宝贵的工作和发展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问题的困扰,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
  • 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说话之道

    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说话之道

    面对公共危机,官员如何说话,如何发好言,这是一门学问。本书从“官员的说话之道”这个独特的视角入手,剖析官员说话方方面面的技巧:真诚、个性化、适度、包容、幽默、温情、勇气、及时等,同时也结合社会现实中的事实进行精彩论述,做到有理有据,开启官智。
热门推荐
  • 晏珉

    晏珉

    穿越到网王柯南世界的晏珉一开始并不知情,直到有一天她到日本巡游演唱看到了网球比赛,才知道网球王子们的存在,直到她被刺杀才知道柯南的存在,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想成为歌届巨星的普通少女。(提前申明:本文女主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喜勿喷,谢谢?
  • 人道异种

    人道异种

    钟小杰是一名从警校毕业的小百姓,跟老爹经营者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他本以为自己这一生会平平凡凡的度过,但是刑警部队一个从普通民众中招聘特种人才的消息使他的命运不知不觉得发生了转变。面对十二部门的欢迎,前女友的归来,女上司的青睐,钟小杰发现自己幸运之余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世界上出现了类似丧失的东西——鬼尸。
  • 生化拯救

    生化拯救

    “第一天当上巡逻警员竟然就发生这种史无前例的事件,我真是踩了龙shit啊,呵呵。”某菜鸟警察华豪看着眼前丧尸在街道上肆虐的景象说到。
  • 和吃鸡界中的大神主播谈恋爱

    和吃鸡界中的大神主播谈恋爱

    全天下就没有比宋南歌更花心得人了,同时爱上两个男生。不过也没有比宋楠歌更幸运的人了。两个男生居然是同一个人。一个人居然真的有双重性格。游戏里是温柔钢枪大神,现实里却是一副拽上天的冰山美男。直播间满屏刷着南歌我爱你。只因他的一句话。现实中全世界都知道他爱她,她却不知道。兜兜转转请收好一份迟到的高中学期的爱
  • 一不小心成了小门派掌门

    一不小心成了小门派掌门

    神州大陆,六国鼎立,千千万万个门派穿插其中,而主角刚好穿越成了其中一个不入流门派的掌门。种田文,新人文笔不好,练手之作,勿喷。
  • 雷恩加尓在地球

    雷恩加尓在地球

    他叫雷恩加尓从地球穿越而来,穿越过来后竟然得到了妖精的尾巴的灭龙魔法,真6。
  • 故离

    故离

    这是一个兄弟背叛重生千万年的故事。这是一个神帝重生成为混沌超神兽的故事。这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故事。故事里主角周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看主角如何利用混沌神兽的身体和上古神器来称霸宇宙。
  • 娘娘别来无恙

    娘娘别来无恙

    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她是穿越而来,代嫁入宫,皇帝的妃子;两个八竿子打不着一起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有了交集,几年后,他重踏皇宫,盯着她笑的如沐春风:娘娘,别来无恙
  • 综漫之自我的救赎

    综漫之自我的救赎

    我叫历华,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高中生。也只不过是日常手撕英灵而已。但是英灵是哪来的呢?我爸爸告诉我,世界正在融合。
  • 身体内部系统健康手册

    身体内部系统健康手册

    身体内部结构,犹如地球上包罗万象的自然景观。只要生命存在,身体内部就会一直不停地运动:每天,心跳平均10.8万次,肺呼吸2.6万次,肾脏过滤1700升的血液,胃分泌1.5升的胃液,肝则制造1升的胆汁,最精彩的生理反应乃是生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