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2200000019

第19章 龙场悟道(3)

这时,守仁的节操和品行受到了学子们的一致推崇,他们见阳明先生有所谓“君子亭”,于是道:“所谓‘君子’,这正是夫子的自道之辞!我们见夫子居于此亭,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德行吗?遇屯而不慑,处困而能亨,这不是君子才有的节操吗?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弗拘,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

后来,守仁便将他们的这段话记入了自己的《君子亭记》。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得天才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有了众多学子的陪伴,守仁的生活一下子就找到了意义,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简滞动罹咎,废幽得幸免。夷居虽异俗,野朴意所眷。

思亲独疚心,疾忧庸自遣。门生颇群集,樽斝亦时展。

讲习性所乐,记问复怀腼。林行或沿涧,洞游还陟山。

月榭坐鸣琴,云窗卧披卷。淡泊生道真,旷达匪荒宴。

岂必鹿门栖,自得乃高践。”(《诸生来》)

白天意犹未尽,夜间又在谈讲不辍:

“谪居淡虚寂,眇然怀同游。日入山气夕,孤亭俯平畴。

草际见数骑,取径如相求。渐近识颜面,隔树停鸣驺。

投辔雁鹜进,携榼各有羞。分席夜坐堂,绛蜡清樽浮。

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夜弄溪上月,晚陟林间丘。

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

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诸生夜坐》)

可是一个犯官聚众讲学,还受到了当地人的拥戴,地方有关官员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为了取悦当朝,于是地方官府便派了一帮差役前来干预,他们准备将龙冈书院拆毁——此举引起了当地居民与一帮驿夫们的强烈不满,结果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那帮差役在众人的围殴中被打得抱头鼠窜。

地方官不敢公然镇压瑶民、苗民等夷人,他们便又想通过贵宁道按察分司对守仁进行裁制。没想到,当守仁被分司按察副使(时称“宪副”)毛应奎召唤到贵阳后,双方甫一接触,对方即为守仁的学问和人格所折服。

后来,毛应奎非但没有为难守仁,还处处给予方便,两人已俨然成为好友。

在守仁离开贵阳之前,毛应奎不无担忧地说道:“那帮地方官员见我纵容了你,一定还会想法子阻挠你讲学,你看该当如何?”

守仁来贵阳的路上已经有了些初步的对策,现在心里更有底了:“我当致书州太守,一面晓以大义,一面晓以利害,让他掂量着办吧!”

“好,我这里也帮你说几句好话。”

回到龙场以后,守仁便给州太守写了一封书信,其中提到自己宣讲的是圣贤之道,地方官员只有提倡的理,而断没有取缔的理,否则那就是反对圣贤之道!另外,如果再次强行拆毁书院,那么事端极有可能要扩大,到时引起地方骚动,必然要追究州长官的责任。

最后,那州太守惭服,只得由守仁去了。

后来他在给毛应奎的信中又巧妙地说道:“但差人至龙场陵侮,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愠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

当地夷人眼见守仁一介书生,却整日被学生前呼后拥,他们不明所以,居然将守仁视作神人、仙人,更有一些人向他请教神仙之道。

神仙之道也是萦绕了守仁半生的问题,但是此时的他已近乎全然了悟了神仙术之非,于是他专门写了一篇《答人问神仙》以回复那人。

守仁在其中道:“夫有无之间,非言语可况,存久而明,养深而自得之。未至而强喻,信亦未必能及也。盖吾儒自有神仙之道,颜子三十二而卒,至今未之亡也……足下欲闻其说,须退处山林三十年,全耳目、一心志,胸中洒洒,不挂一尘,而后可以言此,今去仙道尚远矣。”

其实他的这封信绝不仅仅只是给问的那人看的,而是回答一切有此疑问的众人,尤其是那些对神仙之道好奇的学生们。

还有一位佟太守,居然派人来向守仁请教“致雨之术”,弄得他“不胜惭悚”。

守仁此时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此来贵州虽已抱定必死之心,但近来因常与学生们在一起,情绪忽而乐观起来,倒有了些偷生的念头,不能全身心投入于讲学之业。

当他听闻说刘瑾对自己余怒未消,慨然应对之余,于是便提前做了一副石棺,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

他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

No.6 吾性自足

一天,守仁夜半无法入睡,遂不禁想道:“圣人处此,亦复何道?”

假使圣人处在我的这种境遇,他又该做何感受、做何反应呢?难道圣人也会患得患失吗?绝对不会!

坦然面对,我王守仁也不是不能面对——那么我王守仁又算不算圣人呢?如果不算,我的差距又在哪里呢?

圣人必要有所立、有所建树,才配称圣人;假使一个人只是因为生命长度不够,难道他就一辈子成就不了圣贤之业了吗?

按照朱子的理论,“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而圣人又是做人的极致,那么一物不格也就成为不了圣人。而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物又未有穷尽,那么按照朱子的理论,人也就永远无法成为圣人了。

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按照孟子的说法,一个人无论得不得志,只要他能始终一贯地秉持着圣贤应有的念头,那么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终能成为一位圣人。即如孔子,一生失意坎坷,却能立身行道,便没人怀疑他不是一位圣人。

那么,圣贤之道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呢?还是人向外求得的?如果是人向外求得的,那么按照朱子的理论,人穷尽一生也是无法求来的——这样看来,朱子的说法就是有问题的!

孟子说:告子这个人是不懂义的,因为他把它看作心外之物;其实义是人内心所固有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不政矣。”“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那么也就是说,圣贤的品质是人所固有的,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圣人坯子”,而根本不需要向外界求取。那么,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呢?这是因为外物将人的本心所遮蔽,从而令人纠缠于各种物欲之中,无法认清以及遵从自己的本心行事。

那么,又究竟该如何让人见到自己的本心,从而为善去恶,终成圣贤呢?

这应该便需要依靠格物致知的功夫了——那么也就是说,人“格物致知”的对象不应该像朱子所讲的那样在于外物,而应该针对于自己的内心(为善去恶是格物)……

想到这里,守仁有如天启一般,仿佛什么都明白了,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乃至从者皆惊。

守仁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于是他又将自己所悟的这番道理,一一求证于《五经》之言,居然莫不吻合,由此守仁乃乘兴而作《五经臆说》。

守仁在其序言中道:“龙场居南夷万山中,书卷不可携,日坐石穴,默记旧所读书而录之,意有所得,辄为之训释。期有七月而五经之旨略遍,名之曰臆说。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臆之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

后来,守仁在向人追述自己当时在龙场的这番悟道情形时,乃道:“瘴疠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中者,诚知生死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

为此,孟子解释道: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没有一朝之患。君子的忧虑就在于,舜是人,我也是人,“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那么怎样才能解除我的这种忧虑呢?不过是向舜学习、以求达到他的那种做人境界而已!“若夫君子所患则亡(无)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我王守仁终生忧虑的也是不能成为舜那样的圣人,那么我又应该怎样向舜学习呢?如果我的生命短暂怎么办?

孟子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把善良的本心(良知良能)尽量发挥,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以此也就懂得了天命。保持了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命也好,我都不三心二意,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又解释说:“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君子只是依法度而行,去等待天命罢了。

这样子的话,我始终一贯地遵从自己的本心,从而实现了“内圣”,也即是立德;只要我再有机会实现泽被天下的重任,立功或者立言,那么“外王”的目的也就自然地达到了——而只要人达成了“内圣”,“外王”的目的也就不难达成了!

只要当下的每一刻都尽心尽力地做好了,那么还会忧虑自己成不了禹那样的圣人吗?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如王安石,可谓立德、立言之士,只是在立功上有些瑕疵。那么他究竟算不算一位圣人呢?

如果说他算,但他毕竟又给国家、社稷造成了极大的祸患,由于激化了党争可谓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尽管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尽管其他人也有责任;如果说他不算,那又过分强调其功业之成败了,何况对于其功业的成败人们迄无定论。

可见努力的结果是人很难预知的,只要在德性上立住了,人才算入了圣人之门——然后多读书,多在事儿上磨砺,培养经济之才,以便于成功——至于最终的结果嘛,还要在于上天的成全与否了。

曾子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出,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学至圣贤,的确是一辈子的事。

如此一来,守仁心底愈加透彻了。过去困扰他的那些疑惑,纠缠于烦琐的道理,长期的自我怀疑,尤其那种不知何日能格尽天下之物的焦虑感,一朝尽皆涣然冰释……

后来他便跟自己的学生倾吐心得道:“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答陆原静书》)

再后来,守仁也认识到,即便是圣人其实也是有差别的:如尧舜算是十成的圣人,周文王、孔子等是九成,大禹、商汤、周武王算是七八成,伯夷、伊尹算四五成。但是他们所以为圣人,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

故而守仁便认为:虽平常人而肯为学、向善,使此心纯乎天理,也一样可以做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这番顿悟之后,守仁在思想倾向上也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

先前,守仁也接触过陆九渊之学,如耳闻湛若水的大力宣扬,但领会毕竟不深。此番竟感觉与此息息相通,于是他便也开始大力推崇起陆氏心学。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本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关天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洪秀全、李鸿章等名人之事。
  • 蒋介石评传(上)

    蒋介石评传(上)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涵盖:发迹以前、粤海波波澜多、枪杆子出政权、内斗内行、金陵梦魇等。
  • 细说汉初三杰

    细说汉初三杰

    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那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究竟是谁向他举起了屠刀?张良胸有韬略,胸有奇谋,为什么却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反而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尊重?萧何受到了刘邦的多次猜忌,为什么却一生权倾朝野,名闻天下?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尘埃,解开重重的谜团,却发现这段历史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梁启超

    梁启超

    本书收录了《管子传》、《王荆公传》、《袁崇焕传》、《南海康先生传》、《殉难六烈士传》。
热门推荐
  • 茫茫之上

    茫茫之上

    星辰浩瀚,苍苍黎民,万物生衍,在其中,大道永恒,在其理,茫茫之上当何在,一切虚妄在挣脱
  •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小时候见过的两个人,因为诺言,再一次的见面、相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 高校收灵人

    高校收灵人

    当她重拾儿时梦想后,她兴奋地去找儿时玩伴,却被告知他已死去;为了查明玩伴的死亡真相,她潜入另一个世界,成为游走在两个世界间的收灵人……“请上交你加入收灵人组织的费用。”“哈?”唐君明一脸震惊,看着眼前这些收灵人,这年头做收灵人还要入组费?“申请管理学校,你会有很多拥护者。”“不需要。”“管理学校,你可以得到学校的无限资源……”“我现在就报名!”唐君明拿出写了名字的申请表,递向前,一双眼睛闪着金光—¥。唐君明,一名准高中生,在暑假意外成为收灵人,在学校游荡的同时承担着拯救世界的重大任务。其实就是一个女高中生打灵收怪,顺带寻找青梅竹马的故事。(又名:生死相隔)
  • 离婚后遇见你

    离婚后遇见你

    她是有霉神上身了吗?老爸抛弃她也就算了,老公还跟她离婚了!酒吧买醉,认错人,却惹上霸道男。更不料他竟是新上司?!这下惨了!案例被否决,做牛做马不说,还赔身赔心,这买卖亏大了!纳尼?做他女朋友?喂,不能强吻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茅山后裔之算命人

    茅山后裔之算命人

    经历了爷爷的死亡,爷爷去世给我留下茅山秘术,同时也带给我一个大麻烦,恶鬼的封印与我如影随形,是诅咒,还是际遇。我体内封印了恶鬼,一只死人眼带给我的是厄运,但也逐渐被我掌握。捉鬼风水不分家,我逐渐领悟茅山道术的真正奥秘,同时我体内的封印因为一次和恶鬼的碰撞中破碎,邪恶笼罩了我,与此同时爷爷死亡的真相,另一个世界的本质逐渐揭开面纱。我行走世间,慢慢在迷雾中走出属于我自己的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舞绝倾:至尊魔女不好惹

    凤舞绝倾:至尊魔女不好惹

    她们两人被最好的朋友欺骗,双双重生,在异世界的她们誓死也要闯出一片天下!由于前世的背叛,她们不再相信任何人,只专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坎坷不断——征服神兽,收服精灵……一路奇缘,终于使她们爬上了灵者的最高峰,统一了人、魔、精灵人鱼、巨人、野人、幽灵、神兽、神等十界。但,谁来告诉她们,为什么她们会阴差阳错地征服这几个无赖的心呢?
  • 祖终

    祖终

    有人唾弃他是无情的刽子手,也有人称赞他为仁慈的救世主……不知何年何夕,他回首展望身后的浮沉世界,坦言:我只是一个有点执念的普通人。只不过,我伐过仙,屠过圣,削过神,灭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