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4000000006

第6章 京郊三大名寺

……云居寺已经“三经”并存,成为佛教文化的“三经”宝库。

法海寺壁画称得上是中国壁画史上的杰作。

位于北京西北郊阳台山麓的大觉寺,是目前京城遗存不多的辽代古寺。

云居寺

中国人做事向来喜欢凑热闹,有时就连清静之地也因受牵连而得不到安生。当新闻媒 体对外宣称,从云居寺地穴出土的石经板将于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中国人真爱趋俗, 干个什么事都要挑良辰吉日,信仰了主义的亦不例外)重新埋回地下,云居寺的香火一下子 旺盛了起来。在此之前,似乎俗众并不怎么留意这个离城75公里享有“北京敦煌”美誉的所 在,顶多把它做个郊游的好去处。即便今天,当呼朋携侣的俗众潮涌进石经展室,又有几人 以佛心驻足留连,诵上几句经文。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政府文物部门将石经重归地穴,是出 于保护佛宝文物的用心,因为北京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孔庙的碑林、芦沟桥的石狮均已被 酸雨侵蚀得体无完肤,石经虽在室内,也难逃污浊之气的剥蚀风化,但干吗非要等到明年那 “黄道日”,把佛事做俗了不可呢?

云居寺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的石刻上,隋唐时代已有相当规模。唐 代石经山上有上寺,现寺址已无从考据,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云居寺以刻造石经知名, 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曾改叫西峪寺,清代又恢复了云居之名。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修缮后的云居寺享有了历史上最大的辉煌,寺院规模最为宏伟: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 进。每层院落因着山势次第升高,各层正殿旁侧又配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左右分 踞南北二塔,使得整体寺院建制更加雄伟宏阔,庄严壮观,也显出佛教寺庙建筑独特的审美 情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做过德、奥等国的战后拘留所。“七七事变”后,寺院 遭到日军炮火的严重破坏,瓦砾一片,南塔也于此时化为废墟。在今天寺院的遗址上,遗物 仅存建于辽代的北塔及其四隅建于唐代的四座小石塔。

北塔又叫舍利塔或罗汉塔,高约33米,下面的基座和两座塔身,平面都是八角形。基 座下部各面都包砌有浮雕砖,上部有佛龛和浮雕佛像座,基座之上四周出斗拱承托塔身。塔 身以上是一层须弥座,座上有圆形复钵,再上面是圆锥形的相轮部分,最上方是宝珠形塔顶 。这种形式的辽塔,现在已极少能看到。四角的小唐塔平面均是方形,塔身正面有尖拱形塔 门,中空形成一个龛洞,龛内正面浮雕佛像,塔身以上是高约3米的七级石檐,外壁都有造 塔时的阴刻纪年。

到云居寺的游客,多在寺院盘桓,而很少有人肯不惜力,出山门往东北走三里山路, 去看海拔400米白带山(当地俗名小西天)上的九个藏经洞,洞内存放着自隋至明代的刻经 石板4500余石。因山洞中藏存石经,石经山便由此而得名。到云居寺而不去石经山,真有点 半途而废的味道,好不可惜。况且云居寺掠“北京敦煌”的美名,正是因了石经山的缘故。

据记载,把佛经刻在石板上藏在山洞里的想法,源于北齐时的和尚慧恩大师。他亲历过 统治者杀僧灭佛所造成的法难,大量手写经卷顷刻化为灰烬,而一些摩崖刻石上的经文却得 以保存。他便立誓发愿,要把佛经刻在石板上,封入洞中保藏,以免反复无常的帝王君主再 兴灭佛时,佛经重遭屠手劫难。

慧恩大师是否亲刻石经已无处可考,据载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的创始人静琬和尚则几 乎是刻石经第一人。他是慧恩大师的弟子,隋时在幽州智泉寺出家,为践师愿,发誓要刻十 二部石经。直到贞观十三年(639年)静琬入寂,十二部石经还没有刻完,又由他的弟子徒 孙四代承继刻经,并得到金仙公主奏赐经本4000多部作为底本,先后刻经百余部,分藏于各 藏经洞中。

静琬最初刻的146石石经板,现镶嵌在石经山第五藏经洞的四壁,《华严经》全部藏于 第八洞中。第五洞又名雷音洞,唐代叫石经堂,元代叫华严堂,是九洞中最大的一个,也是 惟一开放式的藏经洞,前边有门可以进出。洞以天然岩穴整修加固,呈不规则方形,长宽各 约10米,中间支撑洞顶的是四根八角形石柱,各面雕满小佛1054尊,故称千佛柱,雕工隽秀 细腻,造像个个栩栩如生。其余各洞均是封闭式,里面层叠堆藏石经板,洞门封固,人不能 出入。

石经山的刻经自唐以降,时兴时顿。辽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名僧通理来到云居寺 ,刻经的同时,还为静琬修造了一座石舍利塔――开山琬公之塔。通理有计划地补刻前人所 缺的经,使大乘经、律、论三藏齐备。石经刻完,未运上山。通理死后,他的弟子在寺院西 南角挖开一地穴,将通理所刻的4080石小型经板以及道宗时刻成而也未放入洞中的大型经板 180石,一并放入地穴,还在上面建了一座八角形十一层檐的密檐式砖塔,作为埋经的标志 ,这便是在抗战期间被毁的后世称为压经塔的南塔。通理弟子善优所刻一百多卷十三帙石经 ,以及金代续刻辽代的经帙刻石,大都埋在了这个藏经穴里。

现在的云居寺正在大兴土木,准备恢复寺院旧貌。90年代初,原载北京智化寺的77000 块乾隆时期的木刻《龙藏》经板被调入云居寺保存。加上原存的纸板经,云居寺已经“三经 ”并存,成为佛教文化的“三经”宝库。

法海寺

就建寺历史而言,法海寺没有可骄傲的资本,建筑规模也不大。而且,经过五百多年的 岁月磨洗,今天的法海寺主建筑群仅剩一座大雄宝殿孤零零地戳在那里。但这座大殿内六面 墙上几乎完整保留下来的九幅明代壁画,为法海寺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壁画分布于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殿中佛像座龛背后和十八罗汉身后的两面山墙上。

佛龛背后所绘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尊菩萨及其眷属和坐骑,占满整个墙壁。其中画得最 为出色和传神的,是中间的水月观音,她肩披薄如蝉翼的轻纱,胸前配饰朴素秀雅的璎珞, 浑身柔美的肌肉线条毕现,表情慈蔼温和,屈右膝盘左腿而坐,神色自然,仪态万方。那种 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就在你的身前左右灵动地拂来,还有谁不想虔心向佛呢?

十八罗汉身后的两幅壁画以如来佛和飞天为主,衬以牡丹、月季、芭蕉和菩提等,四处 缭绕祥云,透露出梵天佛地的神秘与庄严。这一片肃穆祥和的佛国净土似乎与人间只有一层 篱笆相隔。壁画上的这层篱笆矮墙曲曲折折,时断时续,恍惚间人与佛的距离变得若隐若现 ,似有似无。这样幻美迷妙的境界,好像在提醒世间俗众,人与佛相隔并不十分遥远,只要 你心中有佛,虔心向善,那扇篱笆对你便不存在了。倘若你俗念恶行,贪婪物欲色相,那道 看似矮而薄的隔墙便是不可逾越的了。我想,人善佛近,人恶佛远,就是这个道理。“不以 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也是讲善恶均无大小,人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恶而终 报大怨。其实,在佛看来也是一样,小善即大善,小恶即大恶。是的,人世间若是没有了恶 ,人人心里头有的只是一个善字,又与佛地有何区别呢?

要说弥贵,北墙门两侧所绘由帝后、天龙八部和众鬼组成的气势浩荡的“礼佛护法图” ,为法海寺之最。两幅壁画场面巨大,共有各种人物三十五人,三五成组;互相呼应,服饰 华丽秀美,仪表端庄文雅,色泽浓重而艳丽。先来看左边这幅:四名肌肤圆满丰润表情温婉 庄重的女像走在队列的前方,最前边的侍女手托花钵,双手合十的女后缓行在后,两个侍女 捧盘跟随,后面簇拥着一群撑幡的嫔从。她们的身后有体态魁伟、横眉立目的广目和多闻天 王护卫。中部绘着如意观音,脚下有狮子、狐狸和豹。身前的三女像一个手托菩提树,两个 撑着飘拂的宝幡。身后的两个女像,前者云头华履凤纹白衣,后者手拿扇子,左手抚着一个 合掌膜拜的童子。后部绘的是金刚、力士、小鬼和帝王。金刚手执斧钺,力士擎杵,一个小 鬼扛长锯,另一长发鬼撑风幡,头戴冕旒的长发帝王在他们的护驾下徐徐前行。

再看右面这一幅。前部所绘以一个俊美少女为先导,她手里捧着一只插了珊瑚的铜壶, 随后的帝王头戴冕旒,神态肃穆,后面是撑幡和捧盘的仕女,保护他们的是怀抱琵琶的增长 天王和甲胄披身的持国天王。中部所绘是八臂观音,手里拿着不同的法器,由手持香炉的比 丘和举幡女郎,天帝、天后相随于后。天后拖着艳丽多彩的裙带,体态显得是那样地丰满多 姿。跟在后面的还有一个手捧铜镜的仕女。后部所绘是不空索观音和韦驮及帝后,结尾处是 一个长发夜叉和捧着珊瑚瓶的鱼精。壁画所呈现的礼佛场景,都是全部按照佛教的仪轨,没 有半点儒道混杂的迹象。

大殿壁画共绘人物七十七个,男女老幼,神佛鬼怪,姿态神情特色各异。无论说法坐禅 ,顶礼膜拜,还是徐徐前行,翩然飞舞的,都是那么形象生动逼真,表情曼妙自然,已全然 不是仙界神圣,而好像都来自俗世尘间。那气宇轩昂的帝王,神态自若,全然一副皇帝模样 。那些美丽的妇人仕女,一个个仪容丰满柔雅,和蔼可亲,温婉大方,好像就在现实生活里 。即便是天王、金刚和力士,也在绘制雄姿威猛形态的同时,更通过其面部富于人性的神情 ,来表现对皈依释迦的虔诚和忠心。

法海寺壁画富于人情味和生活化的最重要原因,当是它们全都出自宫廷画师和工匠之手 。而且,他们的名字就刻在法海寺附近的一块楞严经幢上。这些杰出的工匠艺人对宫廷的生 活、仪礼,对帝王大臣、嫔妃宫女的服饰穿着,甚至表情神态,都非常熟悉。这都从整个壁 画中反映出来。女人们发髻各异,身上戴的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也各千姿百态,华丽 多彩。男人们穿戴的冠帻、衣衫和盔甲,也是式样各不相同,衣服上的图案,团风、龟背、 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全都精细亮丽,各不重样。所有这些又都折射出人物的 不同身份和地位,宫廷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法海寺壁画全部采用重色绘制而成,在绘制工艺上较前代有了很大提高,虽在背景的铺 陈和人物绘制上,较多使用了朱砂、石青和石黄,但在人物的璎珞、盔甲、钏镯、兵器和裙 裾钩带上,则大量使用了“描金”和“沥粉贴金”的技法,更使画面显得格外金碧辉煌,奇 彩艳丽。再加上许多地方使用了“叠晕”和“烘染”的手法,又使画面平添了亮丽与华贵感 。这些新的艺术技法更使画师们在绘制时,把技巧挥洒得淋漓尽致,细腻入微,像绘制一只 小禽兽,不要说它的毛发逼真到纤毫毕现,就连耳孔中的毛细血管都传神地描画出来,令人 叹为观止。

法海寺壁画称得上是中国壁画史上的杰作。去不了荒漠敦煌的北京人,到法海寺一览壁 画一饱眼福,也能算是解馋了吧。更何况这里地处翠微山南麓,自然风景宜人。站在山门前 ,顿觉枕在峰峦环抱,树木葱茏之间,已经是仙界了。

?大觉寺?

位于北京西北郊阳台山麓的大觉寺,是目前京城遗存不多的辽代古寺。契丹人有尊日东 向的习俗,“四楼门屋皆东向”。因此,大觉寺在建筑布局上,就不似一般的汉家寺院坐北 朝南的传统,而是坐西朝东。寺后有一道清冽的流泉,大觉寺故又叫“清水院”,时为“幽 都之胜概”。

寺院所处风水之地,背依山峰,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寺前沃野平畴,景界开阔。两厢 又有环水流泉,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 、大悲坛等,从山脚到山腰,均依天然地势由东向西排列,南北两侧各有几组封闭式的跨院 。整个寺院的建筑造型,仍按汉式“伽蓝七堂”的传统格局,既阔且远,错落有致,气势宏 伟。进山门为第一进院落,南北两侧对称分布有碑亭和钟鼓楼。中央有一长方水池,名功德 池。池的南北两端正中,各有一辽代石刻水兽,龙口流水,注入池中。正面是弥勒殿,明间 檐下原有木制匾额,上书“圆证妙果”为乾隆御笔。殿中弥勒早已不知去向,只剩四大天王 齐撑门面,所以这里又叫天王殿。

天王殿后便是全寺的中心大雄宝殿。殿内正中石砌的须弥座上,供奉有木质漆金三世佛 ,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两边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并称“横三世佛”。佛像背后带有背光 。大殿两侧墙壁前有二十诸天立像,比真人稍大,造型极其精美。殿内还悬挂着两块匾额: “妙悟三乘”和“法镜长圆”,字体娟秀,均出自慈禧太后手笔。三世佛后面是三座漆金佛 像,中间是观世音,两边是文殊和普贤菩萨。

第三进院落以无量寿殿为主体,大殿坐落在高大台基之上,前面带月台,周围绕以汉白 玉石栏。大殿檐上悬挂乾隆御笔“动静等观”的雕有龙纹的巨匾。殿内供奉一佛二菩萨,泥 质漆金,身后有背光,花纹精美,雕工细腻。佛像是一组大型悬塑海岛观音。观音手持柳枝 水瓶,袒胸端坐于普陀洛迦山的山海之间,面目端庄,一副超然脱俗的慈悲神态。轻盈宽大 的衣衫,在海风的吹拂下,显得十分飘逸。右边塑的善财童子,双手合十,凝眸仰视,虔诚 而又带几分孩稚气。在观音像的右上方,还有韦驮护法神像。

这是一组汉化寺院中雕刻极精美的悬塑,人物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祥云缭 绕,怪石嶙峋,海水浪涌,鱼鳖穿梭,好一幅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立体山水人物画,不失 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品。

穿过无量寿佛殿,拾阶而上,迎面的双层建筑,是大悲坛,因是寺院藏经的地方,又名 藏经楼。上层檐下有清醇亲王手书“最上法门”一匾。

绕过藏经楼,是别有洞天的一处清府幽境,正耸立的一座玲珑秀逸的舍利塔,形与北海 白塔相似,塔建于八角形须弥座之上,中部是圆形塔肚,上部是细长的相轮,顶上饰有宝盖 。塔旁的松柏各舒伞盖,将塔身遮阴环翠,形成松柏抱护佛塔景观。

塔的后面是大觉寺中轴线的最后――龙王堂。堂前是一汉白玉石砌水池,泉水自池壁的 龙首吐出,汇成碧泉,是为“灵泉”。古人信此水乃龙王所赐,故要建庙膜拜。

中轴线南侧的“憩云轩”和“四宜堂”已非寺庙建筑,而是古典园林建制,两者都是雍 亲王在康熙末年重修大觉寺时添建。雍正皇帝的斋号即“四宜堂”。现“四宜堂”院内的玉 兰花已是名噪京华,其姿、色、香均为北京玉兰之最。每逢初春,去大觉寺赏玉兰已成为北 京人的一大雅兴。而且,寺院周围的山坡上遍植杏树,阳春三月,杏花盛开,远远望去,一 番幽山杏花出古寺的境界。

去大觉寺的最佳时令乃在当春。自然,这里的自然环境,又使它成了清幽的避暑胜境。 到大觉寺顶多两人,最好独自前往,切忌成群结队。因为大觉寺的滋味在品,在觉,而“品 觉”又是合二为一的一个整体。殿内高数十丈独木成林的千年银杏可品,“世外沧桑关如幻 ,开山大定论依稀”,真是名园易得,古树难求;寺内清冽的灵泉可品,“清泉绕砌琴三叠 ,翠筱含风管六鸣”。玉兰得品,这里的玉兰花朵硕大,洁白如雪,盛开时满树银葩,晶莹 亮丽。大觉寺内外可“品”可“觉”的地方太多了,待有佛心佛性的人去细细品觉。

(原载台湾《普门》1998年第12期)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海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海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丢失的草地

    丢失的草地

    《丢失的草地》本书稿从作者对其家乡内蒙古的感悟切入,分别从人、自然、社会、历史、生活等多种角度,抒发了作者对这些的看法。体现了散文的抒情性,很独特、敏锐地诠释了作者的思想、才情和感受。本书请文学硕士编写随文赏析、总评等,使学生更易理解。
  • 坚韧的叙事

    坚韧的叙事

    本书系作者近年发表的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系列论文。新世纪文学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上,作者在较为宽广的历史视野下,揭示了新世纪文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也进一步接近了这个时代文学的真相。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热门推荐
  • 苍之眼

    苍之眼

    人世间,很多事早已注定了开始,也注定了过程,更注定了结局。逆天改命?事实并非真的更改了命运,而是命运本就该如此。可是命运又有谁来制定?谁能制定?如果真有制定命运之神,那么我就要将其拉下神坛,取而代之!且看主角如何屠魔争雄,踏破无极,掌控生死。
  • 妖都守门人

    妖都守门人

    自人妖决战以来,天道崩塌,灵气匮乏,妖都酆城成了妖族最后的净土。最后一个妖都守门人,一直默默守护着这个地方,避免大妖现世,祸乱人间。
  • 金融弑猎者

    金融弑猎者

    当一个金融临时工,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能搅动华夏资本市场的信物后。他开启的是一段纵意人生,还是仅仅得到了狩猎场的入场券呢?****:猎人,小心你将成为我的猎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乖乖被人宠不好吗

    快穿乖乖被人宠不好吗

    “你真奇怪,你的死活与我何干,为何我要舍弃自己的性命去救你?”七七是上古神尊亲手雕刻的一尊白玉美人玉石象,万物有灵,生了灵志,神尊宠溺于她,待她若亲女,因此,引来了很多小妖的嫉妒,三万年之后,因其资质非凡,引来雷劫,却因小人陷害,导致本人分裂,飘往三千小世界中,为重聚身体,带着神尊提供的道具,前往三千小世界当中完成任务。
  • 齐坤乾之奇异大陆

    齐坤乾之奇异大陆

    魂术竞技,一个以魂术分高地的世界!国家,组织,教皇,学校!各个势力盘根错节,各方人才层出不穷!
  • 我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我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贼老天一点都不严谨。别人家的男主穿越不是带挂就是无敌。我呢?
  • 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高粱地

    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高粱地

    山村少年意外获得了神农氏的一缕神魂,获得大量的农业和中医知识,变得无所不能。他卖草药、办工厂,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成为隐居山间的超级大神医。无数权贵想招揽他!无数商家想结交他!无数美女想追求他!女明星、美女医生、美女企业家……各类各样的美女,纷纷朝村子汇聚……
  • 爱情预借(爱情合约系列之一)

    爱情预借(爱情合约系列之一)

    [花雨授权]这个新来的特助是怎么回事?个性既迷糊又脱线,一份最简单的文件也错得乱七八糟,这女人!竟然在上班时给他玩大富翁游戏!?“其实……我是受委托来当你的保镳的。”保镳?想想怎么保护自己免受他的“惩罚”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