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9800000003

第3章 气势磅礴的汉长城(2)

敦煌北部地多戈壁、沙滩,土质粗糙松软,且风力强劲,年均风速大于每秒2.2米,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多达20余天,并往往伴有沙暴,对墙体的侵蚀特别强烈。因而在这里如果单纯以砂土修筑墙垣,就不可能筑得很坚固,就起不到有效的防御作用。古代敦煌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以当地盛产的红柳、芨芨、芦苇、罗布麻等天然植物的枝条为骨架,用砂土、碎石分层叠压夯筑成墙的方法。

具体筑法为:以红柳、芦苇等枝条捆扎成束,围成框架,内填土石,夯筑紧实,上面纵横交错铺一层厚约4厘米至5厘米的芦苇或红柳层;再放上苇束等枝条框架,填土石夯实。如此一层层叠压上去,就筑成了一段以芦苇或红柳为骨架的墙垣。每层厚20厘米至30厘米不等,墙垣基宽一般3米,顶宽1.5米,现存墙体最高3.75米。以每40米至60米为一段,分段修筑,相连成墙。还有些地段墙垣底层压胡杨,第二层压红柳,第三层压芦苇,第四层压罗布麻,每层内填以沙石,依次向上垒砌。由于当地水源中所含盐分很高,盐分可将墙体内的砂土砾石与芦苇等枝条凝结在一起,使其十分牢固,因而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剥蚀,至今仍巍然屹立于戈壁风沙之中。

我曾在这道“苇墙”近侧仔细察看,墙中每一层土都由于风沙的剥蚀而凹陷进墙里面去了,只有铡得齐刷刷的芦苇和红柳枝条还支楞楞地露在外头,从外观上粗看起来似乎巍巍长城竟是用芦苇或红柳堆成的。柔嫩细弱的苇杆,竟能像现代建筑中的钢筋一般,起到如此强大的拉拽支撑作用,令人叹为观止。敦煌的“苇墙”,堪称为我国古代工程史上一项值得大书特书的创举。

敦煌地区的芦苇,主要沿党河、疏勒河下游的岸滨湖沼地带分布,只要靠近水边,不管是淡水、咸水,还是清水、浊水,它都能勃勃旺长,蔚成绿色。它具有青松的品格,红柳的坚韧,雪莲的高洁,翠竹的风范,扎根在大漠莽原中,装点着塞上的风光。人们不仅用它遮挡风沙,抵御旱魃,用它编席造纸,铺盖屋顶,而且还将它用于建造长城塞垣,用于构筑军防城堡。它默默奉献,无怨无悔,难怪有人将芦苇的精神看作是敦煌两千多年来开拓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们风貌的象征。

“苇墙”结构的墙体主要见于今安西县西部以至敦煌市西境,尤以大方盘城以西的墙段保存完好。这里地处偏远,人为破坏较轻,墙体基本连贯完整,少有缺损,高度多在3米以上,一气呵通,如长蛇飞动,似巨龙奔腾,一往无前,跃向天际。

易被误认的砂石梁

安西县东部汉塞建筑方式与“苇墙”有所不同。这里塞垣(宜禾都尉广汉、美稷候官辖段)需要穿越疏勒河北岸黑色戈壁滩,当地几乎没有可资利用的芦苇、红柳等枝柴,于是便就地采挖砂石垒砌成墙。今天所见其外观呈现为一条起伏延伸的砂石梁,长度约93公里,底基残宽5米至10米,顶部宽1.5米至3.5米,残高0.8米至1.6米。因其靠近国道312线南侧,极易被误认为是修筑公路时堆挖的砂石堆。

砂石如何能砌筑成坚固的墙垣,古人采用了怎样的修造方法?今天尚不很清楚,仅在个别地段发现砂石中夹压有柴草。

堑壕与天田

敦煌塞墙的内侧往往可见到堑壕遗迹,堑壕宽约10米,大多残深0.6米至1.3米,与塞墙一道并行延伸,这尤其是在盐池湾、马圈湾、后坑一带遗迹最明显。堑壕是与塞墙配套的防御体系,一般构筑塞墙与挖掘堑壕同步进行,将壕内挖出的砂土堆向塞墙一侧,正好可用做筑墙的材料。塞墙筑成了,堑壕也就同时掘好了。

读者可能要问,堑壕除能为筑墙提供材料外,还可起到什么作用?它为何要掘在塞墙的内侧,而不在其外侧?其实,堑壕之所以这样构筑是与“天田”密切相关的。天田是汉长城体系的又一重要防御手段,不少汉代简牍都提到了天田。天田即是于开挖的堑壕内铺上一层细沙,用以巡察越塞者的足迹。当越塞的人马通过细沙时肯定会留下脚印、蹄印,依据脚印蹄印的多少即可得知越塞的人数,以备及时防范。天田每天要徼巡两次,拂晓时由戍卒在两烽之间巡察一次,中午时由各部候史在部的范围内(约10公里)巡察一次。

天田这种方式,因其铺筑简单,实用有效,而被后代的军事防御系统所沿袭,唐代的“土河”即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即使在今天我国北部边境一些地区边界线上,仍然采用类似于天田的铺设细沙的方法,来徼巡越界者。

汉风唐雨,宋月清雪,历朝历代的风雨不知浸凌剥蚀了多少峨宇华厦,多少雕梁画栋,然而,长城那大气魄的豪放,磅礴的风流,难以阻止的放荡不羁的狂傲,全都用这墩墩实实的土石之躯,展现成了一种长存不息的景观,一种历史状态,像一扇宏阔的中华古代文明的窗口,让人们去洞穿,去思考。

长城的传说

饱经历史的沧桑,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长城遗迹早已断断续续。长城为什么成了今天这副模样?河西乡间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

相传,当年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抓去修长城,结果一去无回,音信杳然。转眼3年过去了,孟姜女天天想,夜夜盼,哭干了眼泪,哭肿了双眼,就是不见丈夫回还。她思夫心切,便辞别了公婆,打点行装,翻过一千座高山,趟过一千条河流,只身来到敦煌寻夫。

这天,孟姜女找到玉门关下,恰逢关城刚刚竣工。她问守关兵士,可知她的丈夫在哪里?兵士们说:“你到马迷兔长城第一墩去问。”

孟姜女便来到长城塞墙最西端的马迷兔第一墩,向筑墙民夫打问丈夫的下落。民夫们知道她的丈夫万喜良早在一年前就累死了,连骨头都被筑在长城里了,哪里找得到!但怕孟姜女过于伤感,又不敢以实相告,便说:“没见过,或许他在第二墩,你去问问看。”

于是孟姜女又来到第二墩,第二墩的民夫同样对他说:“没见过,或许他在第三墩,你去问问看。”

孟姜女又来到第三墩、第四墩……走了一墩又一墩,问了一遍又一遍,可是每一墩的民夫都这样回答她。她早已横下一条心,不找到丈夫誓不回还,哪怕跑断了腿,磨烂了脚也在所不惜。她一路走,一路问,一路哭。奇怪的是,她每哭一声,身边的长城就“哗啦”倒一截,她的哭声大,长城就倒得多,哭声小,长城就倒得少。就这样,她沿着长城整整走了14年,一直找到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下。好端端的一条万里长城,经她这一路上的啼哭,就变成断断续续的了。

5.连瞩相望的长城烽台

古代信息“高速公路”

烽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火台、烟墩、狼烟墩、墩台、亭、燧等。这是我国古代用以快速传递军情讯息的一种设置。于军情通讯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筑造一座高台,即烽台,相邻两座烽台间可互相望见对方台上燃放的烟火。烽台多用泥土夯筑或石块垒砌,大多筑成正四棱台体,即通常所说的覆斗形,亦有正八棱台体等形制。台上有士卒守望房屋和燃放烟火的设备,台下有住房和马厩、仓房等建筑。如果遇到敌情,台上白天燃烟,夜间放火,以此传告下一个烽台知晓。这样一个烽台接一个烽台地依次传下去,敌情就会很快地被传到指挥决策机构,由此可迅速地作出决策反应。有人将烽火台形象地比喻为我国古代的信息“高速公路”。

烽火台的位置一般有四种选择:一、筑于长城两侧,紧靠塞墙;二、筑在长城以外,向远处伸展;三、筑于长城以内,伸向王朝首都;四、筑于长城以内,伸向相邻的郡县、关隘。大约每5公里一墩,选择便于互相了望的高岗、丘阜上建造。

汉代的烽火台通常在台上竖立一个高架子,上面悬挂装着干柴枯草的笼子,如有敌人来犯,夜间点着笼中柴草放火,叫作“烽”。台子上还堆放用以燃烟的狼粪、柴草,白天燃烟,叫做“燧”,因而合称作烽燧。烽燧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制度,于敦煌、居延等地烽燧遗址出土的汉简知,烽燧的规模、高度、烽上应配备的设施、武器、烽火的种类、燃放烽火的规程、方法、密号、守烽士卒的人数、马匹数量、士卒的职责、更番等,均有严格的规定。

敦煌长城沿线的烽燧,今天仍然大多保存,烽间距离一般2公里至3公里,多数建在塞墙以内。据当地文物普查,汉塞沿线安西县境内存烽燧54座,敦煌市境内存烽燧80座。从当地出土汉简资料知,许多烽燧的名称今天仍可得晓。如止奸燧、青堆燧、朱爵燧、平望燧、博望燧、破虏燧、当谷燧、千秋燧、显明燧、富昌燧、厌胡燧、广新燧、宜秋燧、步昌燧、扬威燧、凌胡燧、美水燧、高望燧、通望燧、威胡燧、临泽燧、临泉燧、仓亭燧、临要燧、察适燧、富贵燧、诛虏燧、广明燧、威严燧、广昌燧、当欲燧、却适燧,等等。它们或以所处地势命名,或以政治军事含义寓名,或以美好愿望赋名,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政情民俗的若干方面。

敦煌汉燧的建造方式也因地制宜。实地所见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种是临近河湖的地方就地用黄胶土层层盘垒,夯实而成;一种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杂红柳、胡杨枝垒砌,每隔二三十厘米,铺一层芦苇,类似于建造塞墙;又一种在穿越山丘的地方,完全用当地石块砌成,每层石块间铺一层芦苇;还有一种是用土墼砌筑,每3至5层土墼间隔一层芦苇或红柳。土墼即土坯,按照汉代“官墼”的规格,每块土墼重9公斤。居延汉简记载:“墼广八寸,厚六寸,长尺八寸。一枚用土八斗,水二斗二升。”敦煌地区所见土墼一般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厚14厘米左右,多为粘土、砂砾掺杂切短的苇筋制成,硬度类似于砖块,颇为牢固。还有一种土墼几乎完全用砂石和苇筋制成,虽然不见粘土,但仍然胶结得很紧实,未知当时是如何制作的,看了使人感叹。

这一块块的土墼,如同一页页的史书,无声地诉说着这道老墙脚下的多少厮杀,多少惨烈,多少悲壮,多少离人泪,多少闺中怨……遥想当年,这里曾是祖辈发动壮举的地方,这里曾是先烈创造辉煌的疆场,这里汇聚过昔时的强大和精粹。今天,烽台残损了,土墼破碎了,但是积淀、凝结于其中的精神内蕴在历史的演进中却得到了升华。

烽台大都建在塞墙内侧数米至十数米远处,可谓紧贴塞垣。个别烽台选择塞墙外地势较高之处建造,以便于候望。烽燧间的距离不尽相同,大致在戈壁、平滩上两燧间距多为1.3公里至2.5公里,约合汉里4里至6里。在丘陵、湖沼地带,则根据实地地形情况布局,或远或近。如矗立于哈拉湖东西两岸的两座烽燧间距远达7.5公里,有的烽燧间距仅0.5公里。

望楼和坞

烽燧底部每边宽约6米至8米,残存高度一般3米至8米,有的高达10米。许多烽燧至今仍雄姿不减当年,如同威猛的勇士,忠实地守护在大漠边塞上。一些烽燧顶部还可见到倒坍的房屋残迹,这即是望楼,又叫做“堠”或“堠楼”。有的望楼四厨还残存女墙,女墙多用土墼砌筑,残高0.6米至1.5米,顶部抹平,不设雉堞或了望孔等设施,但墙内镶嵌“转射”和“深目”。转射用坚实的木框构成,长约0.4米,高0.3米许,中间镶有一块可以自由转动的圆木,圆木中间掏有箭孔,转动圆木即可开闭箭孔。深目为向外观察的装置。女墙向烽燧内侧开有小门,为上下烽燧出入之用。登上望楼的方法,或者依靠台阶,或者借用拉绳、脚窝,或者使用木梯。有的烽燧仍保留登顶所用的芨芨草环,草环可用作拉手或拴结上烽的绳索。有的烽体上登顶踏踩的脚窝仍清晰可辨。有的烽燧边上残存土墼砌成的登烽阶梯,汉简中将这种阶梯叫做“坞陛”。

敦煌汉燧侧旁常可见到被称作“坞”的小院。坞一般10余米见方,少数的坞较大,可达20米至30米见方。坞有坞墙,坞内有守燧戍卒居住的房舍和盛放军械、柴草的小屋,有的还有马厩。

“苣”和“积薪”

敦煌烽燧近旁还常常能见到“苣”和“积薪”的遗存。“苣”和“积薪”为燃放烟火的材料。用芦苇捆扎成束名叫“苣”,主要用于夜间燔火;用芦苇、红柳、胡杨等柴草垛成方形或圆形的堆,叫做“积薪”,主要用于白天煨烟。由于敦煌极为干燥的气候条件,不仅坚实的塞墙、烽燧可以保存,就连很容易腐烂的苣和积薪竟也能留存至今。据出土实物来看,苣束长度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种。大苣长2.4米左右,直径5厘米,用芦苇数根拧成绳捆扎,共6道。中苣长33厘米至60厘米。直径约4.5厘米,捆扎方法与大苣同,个别的有用麻绳捆扎2道至4道的。小苣长8厘米至9厘米,多用蒲草做成,用细麻绳捆扎3道,似作引火之用。

积薪,一般边长2米多,残高1.3米以上,有的烽燧近侧堆放积薪达15堆之多。因其存放年代已久,上面被厚层尘土覆压,柴草多已结成块状,类似“化石”。

这些苣和薪堆保存完好,堆放齐整,取用便利,似乎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着迎接可能出现的烽火硝烟,燃烧自己,来换取边塞的安宁。面对着一堆堆的积薪,我们仿佛正置身于烽火连天的古战场上,只见铁骑奔腾,尘埃滚滚,戍守烽燧的兵士竞相举火,沿长城一线烟火冲空,“狼烟!狼烟!”的呼喊声不绝于耳,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啊!

丰富多样的烽燧遗存

经过甘肃考古工作者多年来大量的田野调查、发掘,已掌握了有关汉长城烽燧极为丰富的资料。以下略举几例:

马圈湾D21燧(甘肃省博物馆编号),位于敦煌市城西北95公里处的长城内侧,底基长8.35米,宽7.6米,现残存高度1.87米,三层土墼中间夹一层芦苇叠砌而成。烽燧四面墙壁涂抹草泥,表面刷灰粉,灰粉颜色由于所用材料的不同,有土红色、浅蓝色和白色数种。墙皮经多次抹泥和刷粉,有的竟厚达12层,表明烽燧曾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修护。烽台东南角有一处长方形缺口,缺口处筑有登顶的台阶,即坞陛,现残存4级。烽燧东侧残留早期所建坞的遗迹,坞墙与烽燧的东壁和南壁相连,北墙长6.2米,东墙长11.1米,南墙长8.7米,皆用粘土夯筑。坞向西开门,门宽0.76米,有双重门。坞内有过道和套房3间,一问砌有灶台,一间盘有小土炕。土炕高0.35米,炕边缘镶砌单层土墼,炕面以草泥抹光。该坞有明显遭受战火焚烧的痕迹,焚毁后倒塌被砂砾掩埋,发掘前呈圆形沙丘状。晚期又在烽燧南侧筑有一处长方形房间,长4.77米,宽1.6米,门朝南开,门前灰坑中清理出转射一件。坞南墙外东侧还有厕所遗迹,厕所用芦苇编成的低矮篱墙围成。坞的东南角有土墼砌成的堆放苇苣的坑,坑内下层整齐地堆放着大苣,有的长达2.33米,上层不规则地散放着点燃过的残苣。坞南20余米处有一长方形牲畜圈,坞外东南角4米处有一口水井。

同类推荐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热门推荐
  • 史诗与劫

    史诗与劫

    寒主首发《史诗与劫》。记叙千年之后人类科技达到顶峰,世界毁灭不断更迭,异人能力诞生,来自天都的命运尚神被逐出天都。。。这一切的一切是被安排好的命运,还是在不断更迭的史诗?我们走的路不一定是对的,但我们知道什么是不对的。我们进行着!
  • 腹黑女仙成长记

    腹黑女仙成长记

    前世学霸重生为寒门小女,替兄科考,看我如何在学院翻云覆雨……什么?我还是太子少师、龙族星爵、神族大监使?咳咳,众位还是平身吧……至于那个谁,我只是一不小心救了你,用不着以身相许啊……
  • 斗罗之瞬移冰凰

    斗罗之瞬移冰凰

    当高中生唐云冰穿越到斗罗大陆,并觉醒了白眼和冰凰剑时会发生什么……“我要走强攻还是控制,或强控”……“小子,我要收你为徒。”尘心说……女主三眼金猊史莱克八怪
  • 诡墓秘史

    诡墓秘史

    吴山广场的古董铺子里,由一只青铜妖物而引发的离奇探险。随着探险的不断深处,古墓里沉寂了千年的谜团也被逐渐揭开,更多的人被牵扯其中,更多的谎言覆盖着谎言,而我猛然发现这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巨大的阴谋还在酝酿。而我究竟只是这其中的一颗旗子,还是那个可以改变所有人命运的人。生门与死门,本家与分家,我又该何去何从?
  • 天命之七魄传奇

    天命之七魄传奇

    天,阴沉。高空烈风似兽咆哮,无情冷雨扑面凄凉。终于,结束了。第一次感觉,死亡,是种喜悦。我的朋友,我的爱人,你们,在哪?噼啪~巨大电柱散发幽光,照亮地面芸芸众生。这是……世界!如往日般,平静的世界。怎么回事?他们,重生了吗?那我呢?为何我是例外?因为使命吗?你想让我……再次毁灭一切!“休想!”“不会让你得逞的!”“堕落之人,死去吧!”……张张面孔熟悉亲切,竖眉怒目刀光相见。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们,不会放弃。尽情反抗吧,这个世界,你们才是主角。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 重生之我为大主播

    重生之我为大主播

    当一个超级大屌丝回到2007年,能做什么,没有后台,也没有曾经辉煌的家庭背景,用不着逆天改命的帮助家族,最主要的是刚刚小学毕业,没想过称霸世界,控制金融,只想好好的跟家人好好的在一起有些钱够花就行,……无意间确……
  • 王者李过

    王者李过

    青桐废材李过,由于一次偶然的天会,使的他毛瑟顿开,武功能够突飞猛进,在一次偶然的时机,他得罪了大秦国皇亲国戚,祸及她的父母,在救他的父母的时候,知道了他的身世,结果他遭到了魔教和人类的共同追杀,他的家人如何,他又如何摆脱追杀的呢?请大家关注我的新作王者李过
  • 女尊重生之护夫

    女尊重生之护夫

    (亲们,本文已弃坑,别再往里跳了)前世,她,是一代女帝,却独爱叶彦荣,不曾正眼看过自己的男后,甚至因为他占有了本该属于叶彦荣的后位而更加厌恶。直到后来被叶彦荣亲手毒死,灵魂离开了肉身,跟在男后柳岩的身边二十年之久,她才知道,原来,在这个世间,还有一个人是真正爱着她的,而她也习惯了有他的日子,却在一次外出,他掉落了悬崖。自此,失去了生命,再也没有他为自己讲经书了,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再也不会辜负于他,给他全世界最好的,将自己的心为他奉上!她也因为心里对他的执念而重生()
  • 天道邪心

    天道邪心

    邪,何为邪?不以常理视之。不以世俗论之。不以规则困之。人人皆可为邪,皆可称邪。且看一个少年,从初始的一片空白,经历种种后如何拥有邪心。邪之心,心不邪。请耐心看下去,生存的意义,爱情的诠释,人心的转变也需要一步一步的迫不得已。好茶需细品,好书需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