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70800000016

第16章 指挥与控制(3)

俄国军队分阶段投入这场战斗。米哈伊尔·库图佐夫(1745~1813年)将军首先率领5万人的军队到达巴伐利亚边境。当他听说马克在乌尔姆投降的消息后,这位老谋深算的将军在维也纳进行了顽强的殊死战斗,然后向北与另外两支从波兰赶来的俄国军队会合。到11月中旬时,维也纳已落入法国人手中,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的军队在摩拉维亚集结,与基本是被强征入伍的两万奥地利士兵一起准备再次战斗。

拿破仑的部队向北进入摩拉维亚,在普鲁士参战之前与俄奥联军交战。他带领了3个军(第一军、第四军和第五军)以及帝国近卫军和一个骑兵军,由他的妹夫若阿香·缪拉元帅率领。他把达武元帅的第三军留在维也纳,监督查理大公在匈牙利的举动。他的巴伐利亚盟军在卡尔·菲利普·冯·弗雷德(1767~1838年)将军的率领下,向斐迪南大公前进,因为他的阵地可能会对拿破仑进军维也纳构成威胁。

奥地利军队在乌尔姆的溃败反映出哈布斯堡王朝在政治和军事领导上的明显失误。佛朗西斯一世和他的随从逃到沙皇亚历山大的军队那里寻求安全,他的顾问仍然支持继续作战。查理大公声称其兄长被“一群白痴和傻瓜”所包围。

尽管如此,俄军在与法军作战中表现得相当出色。一个月前,库图佐夫的部队在阿姆施特滕消灭了法国的前卫部队。在向摩拉维亚撤退时,彼得·巴格拉吉昂(1765~1812年)将军将兵力占优势的法军部队阻截在霍拉布伦的海湾。俄国将军非常沉着冷静,但是他们不同意采取行动,库图佐夫建议要保持谨慎,建议沙皇耐心等待普鲁士军队进入波希米亚。亚历山大与弗朗兹·冯·维洛特(1755~1806年)将军、巴克斯霍顿(1750~1811年)伯爵及巴格拉吉昂都认为目前的形势可以作战,没有理由再等下去。拿破仑的军队人数明显处于劣势,如果他的战略侧翼离开维也纳,就会遭到包围。马克的命运也会同样落在法国人的头上。

维洛特的计划

1805年12月1日,反法联军占领了普拉岑高地上的阵地,从这个高地可以俯瞰下面的法军。高地以北是拿破仑大本营奥尔米茨以西的主要道路。高地以南结冰的湖水可以保护部队侧翼,高地以西流淌着歌德巴赫河。联军在高地上观察到了拿破仑军队的部署情况,确认其部队战斗力明显减弱。法军阵线长达6.5公里,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第四军保卫着三分之二的阵线。

在苏尔特的三个师中,克劳德·勒格朗(1762~1815年)将军的师占据了歌德巴赫河从特尔尼兹到科贝尔尼兹的那一段,大约长3.2公里的阵线,中间被索科尔尼兹城堡和两个池塘隔断。大约有4.5万人的法军主力军集中在左翼,位于通向奥尔米茨的道路两边及南侧。拿破仑将让·拉纳(1769~1809年)元帅率领的勇猛的第五军部署在第一列,与伯纳多特元帅的第一军、尼古拉·乌迪诺(1767~1847年)的掷弹兵师、帝国近卫军以及骑兵预备队组成一个不超过4平方公里的矩阵。

亚历山大的参谋长维洛特将军断定拿破仑表面上的错误部署,使他的军队很容易在歌德巴赫河受到侧翼的攻击。反法联军分成5个纵队沿阵线前进,3个纵队插入特尔尼兹村和科贝尔尼兹湖之间的法军右翼。简而言之,4万俄军将进攻不足1万人的法军。拿破仑右翼部队的失利迫使他将侧翼撤离维也纳,向奥尔米茨撤退,可这样就会进一步分散部队。

维洛特有勇无谋的行为使他经常遭到严厉的批评。然而,应当指出的是,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准确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计划也是适当的。维洛特和俄军不知道拿破仑已命令达武元帅组织他的全部或部分部队从维也纳进行强行军,赶在12月2日之前抵达战场。到12月1日晚上,达武的部队已进入距离特尔尼兹村只有8公里。在一天时间里,1万人的部队行进了65公里。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大家所看到的关于奥斯特利茨战役的描述都是说形势、阵地及计划都是对反法联军有利的。

在奥斯特利茨的太阳升起之前出现了大雾,大雾在低地弥漫了几个小时。沙皇亚历山大和他的参谋在普拉岑高地上根本看不见下面的歌德巴赫河。天气对法军有利。达武很早就集合军队,想在俄军进攻之前到达特尔尼兹村。虽然大雾并没有干扰高地上的反法联军纵队,但是纵队的特性和4万人向西南斜线行进的机动,使得各团和各个部队混杂在一起,从而导致了一片混乱。

在具有决定性的那一天,反法联军最大的失败也许就是缺乏集中领导。每个纵队都有一名指挥官发布自己的命令,但是在命令传达之后,却没有一位将军来指挥战役。提出这个计划的维洛特将军只是一名参谋,沙皇亚历山大在战役当天忽略了俄国高级将领库图佐夫将军。奥地利的佛朗西斯一世只是一个旁观者,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一个军人。如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这也许不是问题,但是战役形势的变化需要一个适当的指挥体制。

盟军发起进攻

普拉岑高地上的混乱场面拖延了两小时之后才最终结束。当反法联军纵队向下推进到哥德巴赫河边时,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开始了,他们的出现令法军大惊,而且这样猛烈的冲击不止一次。虽然俄军将5个纵队中的3个纵队的兵力集中在特尔尼兹和索科尔尼兹之间的法军阵地上,但是上午9时30分,达武元帅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保住了阵线没有被突破。反法联军保留了两个纵队,但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两个纵队都没有被派去攻击哥德巴赫阵线。

巴克斯霍顿将军名义上控制着对法军右翼部队的进攻行动,当他的大部分人马在特尔尼兹和索科尔尼兹激战时,他将德米特里·多克托洛夫(1756~1816年)将军指挥下的第四纵队作为预备队。一旦达武师支持法国的防御,巴克斯霍顿就不能动用这些兵力了。战斗殊死一决,本来另一支纵队完全可以击退法军侧翼,但是这支纵队没有派出,沙皇的参谋在高地上无法看到哥德巴赫河边的战斗。当拿破仑看到联军纵队离开普拉岑高地时,就命令两个步兵军、骑兵预备队以及掷弹兵师向高地发起进攻,俄军无论如何也无法扭转形势了。

法军部队向前推进,突袭反法联军。上午10时,只有俄军帝国近卫军和俄奥联军的两个师还留在高地上。苏尔特元帅指挥的两个师向山顶进军,他们与俄奥联军在那里展开交战,俄奥联军激烈战斗,但是没能抵挡住法军的进攻。伯纳多特元帅率领的第一军直接向联军大本营斯塔雷-维诺拉迪挺进。沙皇亚历山大和奥皇佛朗西斯一世不得不在康斯坦丁大公(1779~1831年)的俄军帝国近卫军进行反攻的时候,放弃有利据点而逃跑。为了争夺对普拉岑高地的控制,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虽然苏尔特指挥的几个师最终将奥军和俄军逐出高地,伯纳多特也挫败了俄国卫军,但是拿破仑还是派出他的预备队,包括他自己的帝国近卫军来掩护这个地区。下午1点多,联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哥德巴赫高地上的纵队以及普拉岑高地北面的巴格拉吉昂将军指挥的俄军被彼此隔开。俄军中心孤注一掷,重新编组,竭力组织撤退。顽强的巴格拉吉昂在奥尔米茨大路上与拉纳元帅率领的第五军战斗了一个上午。然而,拿破仑在高地上取得的胜利使得缪拉元帅的骑兵军在下午很早的时候就加入了战斗。快速击退了俄军侧翼。沿着哥德巴赫河,法军成功地将俄军逐出了特尔尼兹和索科尔尼兹,但是他们已竭尽全力。巴克斯霍顿不得不动用他的预备队,但是到了中午时分,普拉岑高地上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晰,这位俄军将领准备迎击从北方来的苏尔特军。巴克斯霍顿的部队被两支法军和后面冰冻的池塘包围,他在苏尔特部队从高地上下来时将其纵队调离。

拿破仑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而且非常彻底。盟军现在已经被分成3个部分——巴格拉吉昂军、沙皇的军队、巴克斯霍顿军,他们按照一定队形拼命撤退,重新加入前往奥斯特利茨以东的友军。俄军和奥军骑兵巧妙地进行撤退,法军则谨慎追击。4天后,佛朗西斯一世的使臣约翰·利克滕斯坦亲王(1760~1836年)签署了停战协定,结束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指挥与参谋体制

拿破仑在1805~1807年取得的胜利使他成为欧洲的统治者。法国的军队体制非常成功,即使它没有彻底改革军事编制和指挥结构的性质,其军队体制也毫无疑问是军队重大变革的催化剂。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所有的欧洲大国都对它们的军事官僚机构和指挥结构进行了改革。1807年之后,每一个被拿破仑打败的欧洲国家都对它们的军队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其结果各不相同,没有哪一个体制能够达到法军体制的那种灵活性。即便如此,在1805~181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后几次战役中,这些改革还是使联军的战略水平和作战能力得到了提高。

自从17世纪建立常备军以来,法国的陆军部已经历了150多年的演变。法国革命党人可能抵制旧秩序,但是他们从王室的军事机构那里却获益颇多。1791年法国招募志愿者组成国民卫队,随后与前皇家军队职业化军人进行调整,这段过程是最为艰难的。

战争的到来和政府所面临的经济与军事方面的需求也同样给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1793年实施普遍征兵制后,法军的人数增加到50多万,维持这样规模的军队处处都需要花钱,包括从后勤到武器装备,领导军队的艰难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同年,拉扎尔·卡诺掌管军队,拥有革命专政权力,他给陆军部下达了命令。然而,陆军部和军队总司令的参谋部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

18世纪以来,法国军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参谋体制。陆军部长塞居尔侯爵(1724~1801年)在皮埃尔·德·布尔塞的建议下组建了一支参谋队伍。战斗师以及后来军的成立,意味着军事参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无论在战斗中还是在战场上,处理军队的一切事务时,参谋机构都能够将命令转化为行动。

拿破仑先是当执政官,后又成为法国皇帝,他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法国的统治者,又是军队的总司令。为了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履行职责,他成立了大本营。这个机构由他的军事参谋、皇室参谋和皇室管理人员组成。拿破仑在战场上掌管国务,指挥战争。大本营包括精心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且有积极性的军官。拿破仑一直保留着侍从官骨干,这些将领隶属于皇室参谋,他们在战场上传达皇帝的命令,而且还可亲自指挥军队中的师。他们能够在战役中将拿破仑的指令传达到更大的范围,这比简单地使用信使更为有效。

反法同盟国家的改革

直到18世纪20年代,哈布斯堡才成立了一个集中的参谋机构,后来设置在陆军部之下。但是,军事局即帝国军事委员会,不受陆军部的控制。这个机构兼有民事职责与军事职责,向哈布斯堡皇帝出谋划策,管理不同的军事官僚机构,掌管整个帝国的武装部队。专职军人和皇室成员竞相控制这个机构。

1801年之后,查理大公同时执掌军事局和陆军部。虽然1805年他暂时离职,但是后来他又担任了大元帅,即哈布斯堡军队的最高统帅。查理大公着手继续完成他在1802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包括将军事局纳入陆军部。这一举动遭到了宫廷中传统派的抵制,他们把这个机构看做是皇帝权力的一个重要部分。1796年和1799年,奥地利的英雄查理大公在德国打败了法国,他撰写了大量有关战争艺术的不断变化性质的文章。1806年,他出版了《奥地利军队将领高级战争艺术的基本原则》,这本书论述了他在指挥军队的10年里所观察到的战略和战术。他认识到促使法国人投入大规模军队的那些社会因素,但是他也知道这些因素与君主政体相抵触,而且不被接受。然而,他相信法国军团明显优于大多数欧洲军队的临时分队或纵队。他采用法国的组织制度,遭到了哈布斯堡军队的极力反对,他们担心任何法国的东西都会使革命思想传播开来。

作为大元帅,查理大公不顾反对,坚持实施他在奥地利的改革。在1809年的奥地利战争中,他将哈布斯堡野战军分成9个军和两个预备队军。每个军包括两个庞大的师,这样的师在战斗中难以指挥。奥地利战败,查理大公被免职,军队撤除了军级建制,又恢复了分队(纵队)。1813年,奥地利军队总司令卡尔·施瓦岑伯格(l771~1820年)陆军元帅再次引入“军”这个概念。但是,在1809年和1813年,在新的结构得以在战斗中受到检验之前,军队几乎没有时间适应这种新的结构。

1799年,俄军在意大利与法军作战中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在1807年艾劳战役中,俄军又在波兰再一次显示了实力。他们在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和弗里德兰战役(1807年)中的失败也许削弱了他们此前所取得的成功,这些失败清楚地表明,军队需要进行改革。虽然俄国军队在1807年以前一直有师级部队,但是这些师都很庞大,而且包括相当规模的骑兵和炮兵。俄军的师不是由旅构成的,所以它们在战役中的机动性很有限。1808年,米哈伊尔·巴克利·德·陶利(1761~1818年)将军担任陆军大臣,他精减了俄军的师,像法国一样设立了编制上的师,还引入了旅和军一级的编制。当战争在1812年到来时,俄国出动了11个军,包括帝国近卫军和4个骑兵军。每个军由两个师组成,每个师由3个旅组成,外加一个骑兵团和炮兵。1812年俄军的表现证明,他们在战场上更易于指挥和调动。

俄军缺乏足够的参谋军官,尤其是在巴克利的改革之后。俄军队伍一直很欢迎外国军官的加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顺应这种潮流,雇佣了法国的外国移民和“德意志”军官,包括在拿破仑征服普鲁士后的几年里逃往俄国的一些普鲁士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是一位普鲁士将军,他于1812年加入俄国军队。安托万·亨利·约米尼(1779~1869年)是内伊元帅手下的一位法国参谋军官,他于1813年投奔俄军。颇为有趣的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几年里,克劳塞维茨和约米尼都成为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方面的权威人士。

同类推荐
  • 热血旗帜

    热血旗帜

    本书围绕着湘军——这支中国抗战史中不可磨灭的一支队伍开展叙事,回顾那永垂青史的热血岁月。此文谨代表作者向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英雄将士们致敬,主线将有湘军将士们的事迹展开,将以地方部队的视角讲述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直讲述到抗战胜利的故事。本书为历史衍生,作者会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只为向书友展现在那个年代的真实故事,感受到抗日战争期间我中华军队的家国情怀,感受到抗日战争之不易与我中华将士之英勇。希望能够有书友读懂我的书,能和作者我一样一起在书中穿越回那个烽火遍地的年代,感受英雄无悔之豪迈!
  • 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

    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

    穿越到自己熟悉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本想当条咸鱼,弥补前世没有当兵的遗憾。结果却和咸鱼这条道路越走越远!(我觉得军旅还是写实点比较好,所以本书文风较平淡,不喜勿喷,谢谢!)(书友群:978692180,问题答案:陈东)
  • 逆天草根

    逆天草根

    每个热血的中国人都有一部自己的抗战,在那个炮火纷纷的年代,在那个整体实力落后的中国,在那个内忧外患的环境里,作为一个草根的你,会有怎样的作为。不用穿越,不用架空,用中国独有的,风水,阵法,谋略,博大精深的文化,向鬼子宣战。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苍龙炼狱

    苍龙炼狱

    出去在军人世家的林天,从小就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笑傲军营
  • 异次元世界军武小剧场

    异次元世界军武小剧场

    一些幻想,遐想,却是理想。一些希望,期望,终为野望。有梗有料,多是搞笑!生活中那么多的不如意,开心一下吧
热门推荐
  • 天堂亦地狱

    天堂亦地狱

    青水对光界说:“我曾尝试过,但你们却不认可我,现在,老子不玩了!”转身投入了黑暗之中。亦光亦暗,似是而非。
  • 兄弟,替我回家

    兄弟,替我回家

    在目标阵地前方,越军为了阻止我军进攻,在其阵地前沿埋设了宽正面、大纵深的防步兵雷场。雷场内,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雷,一种是压发雷,只要受到一定压力,它就爆炸;另一种是绊发雷,就是用头发丝粗细的铜、铁丝将地雷单个或串联起来挂在树枝上、草丛里或人行小道两侧,只要有人绊住铁丝,马上就会引起连锁爆炸。这两种地雷一般体积不大,最大的像馒头,一般都像核桃、李子,颜色为草绿,布雷时间一长,和山里的野果子一模一样,极难辨认。
  • 踢球那件小事

    踢球那件小事

    有人踢球为了梦想;有人踢球为了美名;有人踢球为了金钱;而顾西踢球,只是因为他擅长!无穿越,无系统,一个足球天才少年的励志成长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国民老公爱上我

    国民老公爱上我

    发小广告为生的白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嫁给土豪当米虫!但是——土豪,你为什么让我工作?什么!喜欢看我贪财?土豪,你为什么又有小三?什么!喜欢我吃醋?土豪,你为什么动手动脚?什么!想和我生孩子?等等!我们只说好结婚,谁答应你和你生孩子了!
  • 优雅女人的11堂自修课

    优雅女人的11堂自修课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时光穿梭机,你愿意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后遇见一个怎样的自己?韶华易逝,容颜改变。唯有优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优雅装不出来,她不能投机取巧地移植复制,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些阅历积淀,才能渐渐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气息。
  • 天命必逆

    天命必逆

    当黎明的黑夜得以笼罩凡尘,已再无可留恋之处,时光得以扭转,乾坤波荡,少年生而可悲,去而平凡,再归来,愿平生,当为帝,踏九歌行,逆天轮回!记住,如果天命如此,那我必定,逆!!!
  • 犬夜叉之渣心了老铁

    犬夜叉之渣心了老铁

    (本文为沙雕欢脱向容易崩人设为作者自己YY的故事挑错者请自行绕道谢谢)羽生离被人坑,穿越到了《犬夜叉》的世界,作为一个敲级喜欢搞事情的人,你觉得她不会搞事情吗?NO!NO!她在《犬夜叉》的世界里搞到了荫刀,还加速了杀玲的感情速度……(本文以犬夜叉动漫为原型不是原漫画而作者看犬夜叉时跳了很多集所以不会有很多与犬夜叉主线的地方一般都是日常生活)
  • 莫家阴阳宅

    莫家阴阳宅

    死宅男初次相亲被捉弄,二十三年竟然还是小处处。半夜路遇结亲难道是见鬼?“没错,你就是见鬼了!”“我家的阴阳宅可以归你,前提是……做我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