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12500000037

第37章 要学会巧妙跳槽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跳槽”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重新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但是,一旦选择了一个发展的环境,就要相应地形成某种契约或者准契约关系。有了这种契约关系,才能确立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位置,同时也让这个环境确认你在他们之中的身份。如果无故违背契约,是要受到一定惩罚的——有时候这个惩罚是具体的,比如罚金;有时候这个惩罚则是抽象的,比如产生对你不利的评价和口碑。

为什么违背契约也要受到指责?因为契约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双方合作的关系(只要是双方在非胁迫状态下以对等身份确认的自愿合作),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就不能随便反悔,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缺乏社会信用和合作诚意。

契约之所以要带有这种属性,正是基于人都是驱利避害这一前提的。既然每个人都想着更利于自己的情况,那么对订立契约的双方而言,都怕对方先背叛自己而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要让契约带有一种社会约束力。因而,在选择跳槽之前,一个理性的人应该考虑到单方面违背契约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否值得。如果跳槽之后所能得到的收益高于自己受到的惩罚,自然可以选择跳槽;如果持平,则不必非跳槽不可;如果是弊大于利,则出于理性不应该跳槽。

不过,有的时候,跳槽时是否能够分析清楚自己将来的得失,是十分难说的。吴三桂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靠清朝的行为,正是在跳槽中对未来的预期无法把握的一个混沌选择。

吴三桂出身于武举,此后就随着辽东军队四处征战,勇猛过人,人称“小吴总兵”。有一次他以寡敌众,为了救出被清军围困的父亲,直接与皇太极交战,突围而出,让皇太极十分欣赏,甚至说出“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的话来。吴三桂在辽东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清军长期对峙交锋,最后成为明王朝牵制清军的最后一张王牌。

可就是这张王牌,亲自把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迎接进了山海关,从此把关内的万里江山送到了清朝统治者手上。

1644年,清军入关,从此正式宣告了一个新王朝的诞生。而清军入关,又与明朝的灭亡、李自成农民军的失败和清王朝的胜利这三个重大事件直接相关。

李自成在当年的3月19日进入北京,明朝的末代君主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几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李自成在北京的统治也不过维持了短短的四十二天,就因为在4月22日兵败山海关而不得不进行撤退。4月30日就匆匆逃离北京,开始了最后的流亡;同时,清军从4月9日自沈阳出发,一路长驱直入,在5月2日进入北京并宣告称帝。

清军入关这个影响到当时三方局势的大事件,历来都被认为是吴三桂引狼入室、卖国求荣的结果。可是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清军难道就进不了关,李自成就不会失败吗?我们看到的是,清军入关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无论是打击李自成的农民军,还是扫荡明朝残余势力,都表现出摧枯拉朽的气势。如果清军只是侥幸靠着吴三桂的投降才“捡起”了明朝皇帝失落的玉玺,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够横扫关内,统一中国呢?当然,有一种回答,就是汉奸足够多,投降足够多,所以清军才会取得天下。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江南一带,不屈不挠的抵抗是屡见不鲜的,而农民军对清军的斗争也是长期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清军就不会获得全面的胜利。这么看来,吴三桂的投降对历史的影响,需要重新去估计,而吴三桂的汉奸历史,也有很多我们未曾注意的前前后后。

吴三桂长期在辽东生活,对明朝的政局和关外的清军都十分了解。一方面,辽东的将领们,如袁崇焕、祖大寿这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者,都成为明朝中央党争的牺牲品,袁崇焕甚至被凌迟处死,这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现实让吴三桂对明朝政府有些灰心。虽然在明朝灭亡之前,作为辽东将领中硕果仅存的吴三桂被明朝封为平西伯,但他知道那不过是因为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而不是因为他对明朝的忠心。

另一方面,因为兵败而投降清朝的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父,吴三桂本人也出身于辽东祖氏军事集团,无论从血统上还是出身上,吴三桂与祖大寿都有很多相通之处。

吴三桂对清朝的政策也比较了解,知道他们十分优待那些有才能的汉人。无论是自愿投靠还是被迫投降,清朝统治者都能予以重用。而且,清朝当时最为倚重的军事大臣,无论是范文程还是洪承畴,都是汉人,洪承畴还曾经在辽东指挥明军与清军作战。这样的比较,自然会令吴三桂心中有一个得失的权衡,一旦发生了非常事件,他会选择与清朝合作,而不是为那个翻脸无情的明朝政府尽忠。

实际上,清朝早就对吴三桂进行过策反工作,前后几次对他进行招降,但都被吴三桂所拒绝。可见,吴三桂并不是那种不知廉耻卖国求荣的阴险小人,否则他早就投入用人政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的清朝的怀抱了。这时候吴三桂与清朝的利害关系可以从下面矩阵中看出。

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在李自成农民军已经向明朝发动最后的总攻时,崇祯皇帝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询问了吴三桂的兵力情况,然后提升了吴襄的官职,大有把明朝的命运托付在吴三桂身上的意思。在李自成已经占领山西、威胁北京的时候,明朝紧急召吴三桂回师保卫北京。可是吴三桂当时迟迟没有动身,这也成为他被指责为拥兵自重的一个罪证。实际上,那是因为他迫不得已——他手下的军兵,大部分都是辽东本地人,如果军队从辽东撤回关内,军队的家属就没有安全保证。他们与清军仇杀多年,所以辽东军兵的家属很可能会因为军队调走而被清军杀害,所以这些将士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家属留在辽东,吴三桂不得已只能先把军人家属运往关内。正是这样一件事,耽误了吴三桂的行程,当他的军队刚刚从山海关行进到丰润的时候,农民军已经攻陷北京了。

明朝灭亡了,吴三桂也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未来。当时他的前途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马上投降李自成,二是出关投降清朝,三是依靠兵力自保。

当时,从北京到山海关一带的明军将领,都投降了李自成,所以吴三桂如果要依靠兵力自保,或者和明朝的残余力量联络,是最不可能的选择。一来,他如何突围?二来,他的军需供应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就是他无法解决的。

而投降清朝,对吴三桂来说,大门是永远对他敞开的,首先来说有他的舅父祖大寿在清朝,其次清朝还有优待投降汉人的政策,加上吴三桂在辽东防线上的重要地位,他如果投降,将是清政府十分欢迎的。不过,吴三桂此刻正在去北京的路上,沿途关卡都已经在李自成手中,如果转身投清,势必要杀出一条血路,代价太大。

而且,当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明朝的几千名官员都投降了,其中还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所以,吴三桂自然要考虑到父亲的处境,作出自己的选择。李自成对吴三桂也十分看重,进入北京之后就马上派使者招降吴三桂,并且对吴三桂进行了十分有诚意的安抚。

当时吴三桂手下的将士已经长达十四个月没有军饷,生活十分困难,而李自成招降吴三桂的时候,就率先派人对他的部队进行了犒赏,并且发放了粮饷,这对吴三桂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所以,他马上和李自成达成共识,愿意投降李自成。

不过吴三桂对李自成投降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后来他投靠清朝之后又极力掩饰此事,所以给人们造成的印象就是,吴三桂一开始就左右摇摆,最后因为陈圆圆的事情才投靠清朝。

可惜好景不长,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之后,就开始了对明朝官员没收家产、追缴赃款的行动,很多明朝官员身受酷刑甚至被折磨至死,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被严刑拷打。这个消息传到吴三桂的耳中,他十分气愤,于是秘密率兵返回山海关,准备向李自成报复。吴三桂知道,如果自己去北京,免不了也和父亲一个命运,那还不如另谋出路,为父亲报仇。

但他背叛李自成,马上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南边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北边是清军,凭他的实力,无法和这两支力量抗衡,于是,吴三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清朝。不过,他当时是有所保留的,他与多尔衮进行接洽的时候,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请求清军帮助他报国恨家仇,剿灭农民军,而且要求多尔衮入关之后,辅佐明朝的皇太子登基,并且不允许清军从山海关入关,把这个重要关口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博弈可以用下面的矩阵图反映出来。

从两个矩阵图可以看出,吴三桂与清政权合作是极为有利的。可能有人会觉得吴三桂提出的让多尔衮拥立明朝皇太子登基的想法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实际上,清军虽然多年与明朝作战,但一直都没有放弃讲和,而且多次表示愿意接受明朝的统治,只是想做东北的主人而已。所以,吴三桂才会觉得清军不过是和自己一样,都是明朝的臣子,他认为,清朝就像唐朝那些割据的藩镇一样,所以才提出要辅佐太子登基的条件。多尔衮对此满口应承,并且马上派兵,在山海关附近和吴三桂联手击败了李自成。

随后,清军马上大举入关,占领了北京,可是,多尔衮并没有遵守先前的诺言拥立明朝太子登基,反而把清朝的小皇帝顺治搬到北京君临天下。吴三桂与多尔衮订立的契约是秘而不宣的,所以吴三桂吃了一个大亏,虽然报了家仇,但是国恨却并未得报,反而是他引清军入关这一事实让他背上了汉奸的罪名。后来,多尔衮等清朝统治者又有意利用吴三桂,让他去追剿明朝的残余势力,吴三桂亲手杀了明朝的桂王,让汉奸这个名声坐实了。

同类推荐
  •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从你在为谁工作、不找借口找方法、责任胜于能力三部分展开论述,全面诠释“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一重要的工作理念。寻找方法是对工作的负责,对职位的坚守。
  •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激励成长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激励成长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本书将多面的人性集成为24条处世经典法则,揭示人性的弱点与优点,善意与劣根,规则与潜规则,内容包括:“识相法则:准确地揣摩他人心理”;“应变法则:适应人情关系的突然变化”;“借力法则:借人声望,成己之事”;“收买法则: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等。
  • 启迪人生的100篇哲理小品

    启迪人生的100篇哲理小品

    本书选取了外国名家的100篇哲理小品,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两条路》、《年届五十》等。
  • 心灵鸡汤精粹版1

    心灵鸡汤精粹版1

    一个人可能时时刻刻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妻高高在上总裁霸道追

    娇妻高高在上总裁霸道追

    一次偶然的机会,顾漫雯救下了商业大佬,全城皆知历总手段毒辣,却对她情有独钟,为了她,历总在开会缺暂停会议,去接一个迷路的“小孩纸”,历少宠妻全城都知道,然而所有人都为之一振,历少宠妻之路漫漫啊
  • 穿越之云里倾城

    穿越之云里倾城

    古代版霸道总裁和创业女老板。别人穿越都是王妃或者千金,赵青橙却抑郁了,自己穿越后怎么落得个如此地步,不行,她一个21世纪的美少女,决不能在古代过着如此落魄的生活,她得创业,得自力更生。顾云起,年纪轻轻,父母双忙,有车有房,当然是马车,靠着自己的魄力经营得风生水起。但树大招风,这些年也有不少眼红者觊觎着他的产业。本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人,但……这该死的缘分。
  • 伟大导师——列宁

    伟大导师——列宁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练笔的小短文鸭

    练笔的小短文鸭

    时不时更新(作者是初中学生党单纯为了磨练文笔可以指点但杜绝指指点点)
  • 倾城辣妻,总裁坏坏宠

    倾城辣妻,总裁坏坏宠

    俗话说“一入豪门深似海”,杨心程一嫁进唐家就心领神会,她目睹阴谋与陷害,本以为只要自己视而不见就可以躲避所有,但还是避免不了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明争暗斗,幸好还有他。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还特别爱她,这样的男人可以考虑过一辈子。唐柏斳:一辈子怎么够!我要下辈子,下下辈子,下……都要和你一起过。
  • 《帘卷西风》

    《帘卷西风》

    莫名其妙成了大将军之女,又莫名其妙的被逼婚,什么,不同意亲娘就上吊自杀!好吧,我有几个条件:无双亲,无兄弟姐妹,富可敌国,再加上我看要看得上。这样就不会有人要跟他成亲了吧!谁知,一个眉眼如丝的邪气男人搂着她的小蛮腰:“我孤儿一个,想知道我有多少积蓄就嫁给我吧!”“滚蛋,本姑娘看不上!”解决完这个,下一个可怜兮兮的,透亮的眼睛一汪潭水就要倾泻而出:“姐姐,我无家可归了,你收留我吧!”一巴掌呼一边去,后面又来了:“尼妹,本王看了你的脚,所以你还是嫁给我吧!”“无父无母,不符合条件,哪凉哪待去!”
  • 深秋不及晨阳

    深秋不及晨阳

    各种各样的脑洞故事,短篇小说。廖廖碎片,滴滴成河。唯有思绪相伴,黑夜不再狐单。
  •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