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1700000012

第12章 马志海:“少数派”马志海

去见马志海之前,我先看了他的新浪博客,有他的一张大照片,很儒雅书卷的样子,大概也是能博得女生喜欢的那一种类型吧。我其实一直对看相颇有兴趣,因为一个人的脸上不仅写着或藏着你的欲望和一切,还有着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密码印记,更有着祖宗的基因和人类的全部秘密。而马志海的脸,有点单纯,有点执着,甚至还有一点点偏激的倾向。

而看其博客上的那些文字,除了跟留学业务有关的之外,无论是他原创的还是转载的,那都是一个愤青的形象。愤青我见过好多,包括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在一定的语境下不一定是个褒义词,然马志海之博客,签名为“诚实和勇气”,且用“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作题记,我知道这是陈寅恪先生的话,且是陈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所撰写的墓志铭。

照我的理解,王国维和陈寅恪都是属于悲剧性人物,都是见证一个时代的崩溃并为此殉葬的。

但凭此说马志海是一个愤青或愤中,那就简单化了,在我看来,马志海是新通团队中又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侃侃而谈,话语中偶尔会夹一两个英语单词,这也是海归和他们做留学业务的职业特征,好在不多,否则我就完全抓瞎了。对于自己的母语中夹杂着异国语言的人,是不是也有点像三明治呢?但马志海的话语还是非常个性化的,他会小心翼翼地加上不少的定冠成分,比如总是会说“我觉得”,也会用一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诸如讲到教育的国情时,他会说出“非逻辑、不人道”这样的话,而且好几次语气颇为沉郁,甚至几近语塞,完全是进入了一种情境。很显然,这种情境不完全是由我创设的,而是他情不自禁地进入的,那是青春的岁月,那又是反思和自省的结果。

在采访之前,有一个信息曾经误导了我,这就是他曾是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的事,由此我理所当然地以为他是北京人或北方人,其实他是杭州余杭临平人,老底子杭州和余杭都称作杭县。如果说是北京人或北方人,那么他的侃侃而谈就算是一种基因遗传吧,因为相对来讲,北方人是有语言(口语)优势的,只是我不知道转化成英语还是不是这样了。

当然如果要说起家族史,如果没有时间的节制,那又说不定会声泪俱下的,特别是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马志海的爷爷早年就到上海去创业,1949年之后公私合营,眼睛一眨老鸡变鸭,资本家就变成工人了……马志海上小学之前是在上海生活的,所以我以为他身上淌着的还是南方的血脉,夸张一点说,还是有着良渚文化基因的,这便让我理解了他身上带有南方的那种极端犀利的批判锋芒。是的,他曾是愤青,现在依然愤着。最大的一个例证便是,因为美国炸了我驻南使馆,他便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美国国籍,回到了中国。

这是被人反复说起的一个段子,正如他高考状元的身份,但马志海自己却非常轻描淡写。在别人看来,像高考状元这样的头衔,至少能证明一个神童的身份,而马志海却给予了颠覆,认为当年北京的高考状元之于他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第一,那是并列状元,第二,那是因为政治考得好——本来这样的事情不说,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的,他却还一定要用“政治”来做文章,因为他觉得政治课本上的那些东西毫无逻辑可言,所以他能把整本书都背出来,背到哪里转页都知道。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不少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课或者说不喜欢某一任课老师,结果这门课就被挂红灯了。马志海恰恰相反,没有逻辑的,我偏偏要给你背下来。这也正如他和父亲之间虽然有诸多的“政见”不同,但对于应试教育这一点却有相似的看法。他父亲说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要容易得多,但即便容易,现在也还搞得不好。马志海的父亲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研究生,母亲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本科生,都是知识分子。

因此马志海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我时时解剖别人,但我更无情地解剖自己。因为比较敏感,好胜心强,读书时便总是要考第一,如果前一次考了第二,那下一次一定会通过加倍努力再考第一;但进入北大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做不了第一了,再怎么努力都做不了第一,这也就意味着走不了做学术的道路,这是一件很令人崩溃的事情,他就开始有些逃避,读了很多杂书。那怎么办呢?好在进了北大还是可以走仕途的,他当时觉得要在这个国家生存就必须做干部……当今天我们在谈起这些并不如烟的往事时,他给当年的自己定义为“非常无耻”——这样的一些定语和形容词在马志海的谈话中比比皆是,换句话说,他常常会给你一些小小的意外,他其实也一直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但他更多的是说自己身上的一些劣根性。是啊,这个时代和社会都有非常“搞笑”的一面,往轻里说,这个搞笑是滑稽或者荒诞;往重里说,那就是非逻辑、不人道。

坦诚带些偏执,这是马志海身上的一个特点。

一个上北大如囊中取物的人,读了3年要去美国了。这是潮流,也是因为爱情,因为自己喜欢的一个女生要去美国留学了。

美国学校给了全额奖学金,那就走吧。马志海先后辗转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西北大学,读了物理再读生物,然后发现生物不靠谱再去读计算机,5年时间拿了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走出校门做软件开发,年薪很快到了10万美元,那时的马志海30岁还不到——这当然是我们所见过的赴美淘金中的佼佼者了。

但正如你面对一个女生,当面的时候你不敢说“我爱你”,非要相隔十万八千里才敢写信告诉她,这也有点像留学生出国之后对祖国的看法,当初出国时还年少轻狂,说这个祖国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也曾说过再也不回来一类的话语,但出去之后才发现对于祖国和亲人竟然还魂牵梦萦的。

那么刚好,有了一个突发事件,美国轰炸了我驻南使馆,这便让马志海的火山有了一个喷发口。此时的马志海移民已经条件成熟,绿卡在手已满5年,填了入籍申请表快要举手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了。但既然你炸了我们的使馆,那我就要在你们的移民局里把申请表撕个粉碎后走人——这里面有着一种马志海式的内在逻辑,对于某些人来讲可能八辈子都连不起来的。携妻女回国,就这么简单。凡报效祖国,人们总会想到钱学森他们当年的归国故事。但是我以为中国读书人之报国,其实有好多途径,马志海这一种自然不算是惟一的,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回国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赌气,而是为了要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个话在别人讲来可能会有些空泛,但从马志海嘴里说出,我是完全相信的。因为如果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那一定是呆在美国更好。而此前他早就说过,他出国之后才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换言之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但回国之后,当马志海对这个国家有了更切肤的体会之后,他一方面仍然坚定民族信仰,另一方面却希望能让更多的学子走出国门开阔眼界,而不是说我都从美国回国了,资本主义是腐朽没落的,他们的人权其实是很糟糕的,因此你们不必去了。留学改变命运,对此他深信不疑。

是啊,光是在口头上做愤青或者愤中是没有用的,马志海回国本来就是想为国家做点儿事情的。但在几个国企转了一圈儿之后,他又陷入到极度的失望之中。本来2000年前后的海归可以说是非常吃香的,那么他可以去外企呀。但是他又给自己定了那么一条看上去不合情理的规定,即不给外企打工。这看上去有点儿狭隘,但于他来讲却自成理论——因为如果给外企打工,那何必要回国来呢?然而国企又令他如此水土不服,最后他只能做宅男了。虽然那个时候社会上还没有宅男这个说法,但在朋友看来,以马志海的个性,他做宅男的时间注定是短暂的。

一般在写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转折时,总是出现“偶然”二字。这样的套路在小说中屡见不鲜,比如某老兄陪某人去考电影(戏剧)学院,结果考官看中了此“老兄”,那“某人”却名落孙山,真所谓阴差阳错是也。马志海之于新通,一定也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麻亚炜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见到了一个独特的人,和我们团队里绝大多数人看起来很不一样,但因为不一样,他会和我们团队起化学反应,会是个值得期待的化学反应。”

就这样,马志海和麻亚炜这两“MA”就历史性地见面了。今天人们爱说“神马都是浮云”,但是在这俩“MA”眼里可不是这样的。用马志海的话来说,他总是爱大放厥词,而这些厥词中有不少是关于理想的。这一点我很是相信,因为麻亚炜本质上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她的表达方式会温婉些,含蓄些。所以这两个人大谈理想是可以想象得出的。而且据我所知,当初马志海加入新通薪水一定不是个具有吸引力的因素,因为据笔者的多方了解,当年新通管理层的薪水在同行业中是不算高的,更不能跟马志海曾经涉足的电信、IT业相比,从这一点上看,新通和麻亚炜的魅力可见一斑。

就这样,马志海加入了新通,加入前麻亚炜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回国是为了改变这个国家,加入国企没有让你实现这个愿望,以我对你个性的了解以及对我自己的了解,我相信新通是你唯一可以实现这个愿望的中国企业。”转眼过了数年,对一般人而言,在一个地方工作3年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马志海自从参加工作,特别是在美国参加工作之后,在一个地方(公司)呆的时间并不算长,这个他有自己的理由,他觉得做软件做工程的,等他上手之后后面的事情意思就不大了,所以他喜欢接受新的挑战。而回国之初的几年,他在一个公司也呆不长,那是他对公司的失望,或者说也是对自己的失望吧。那么从他2007年加入新通到现在已经超过3周年,这已经算是创了历史纪录了,何况他在北大也只读了3年书。

这也许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和另一个理想主义者或者一群理想主义者相遇,互相支撑坚定地踏在了现实的土地上,一起尽力在荆棘丛中杀出一条血路,而不是稍不如意就拎包走人,或照古典小说中所写的那样,露个破绽卖个关子一溜烟儿走了。

在新通,他学会了担当,不仅仅用理想,而是用肩膀。

也许,这一回是理想照进了现实。因为在新通,现实和理想的血脉是连在一起的,又是跟新通的根本理念完全一致的,那就是——留学改变人生,教育改变中国。

也正如他所说,他在新通比在任何一个公司都能发挥他的专长,因为他在美国的11年,5年读书6年工作,而这5年读书中又读了3个专业、两个硕士学位,这让他在物理、生物、计算机以及金融、MBA等方面有了比别人更多的专业背景,如此来做留学规划,当然有优势。事实上马志海如果在新通做一个顶尖留学规划顾问,他肯定绰绰有余,但是他是新通的副总裁,而且分管集团北方区的拓展工作,换句话说,他得去开辟北方的疆土,这是新通全国战略的一个主要部分。于是马志海就像一个钦差大臣,车马劳顿地奔波于北方的各个城市,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北京市场,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谁不把它当做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马志海经受住了考验,因为在接受我采访的2011年1月11日,他的身份还是新通副总裁,他没有拍屁股走人,也没有宅在家里。

在中国,通常情况下企业还没有成为诸如世界500强之前,企业的掌舵人是不愿意过早地说出“理想”二字的。原因嘛,一是怕人笑话,二是不想过早地扯起大旗而成为众矢之的。但新通不是这样,新通的理想是“留学改变人生,教育改变中国”,用麻亚炜的话说:连说都不敢,更遑论做?我们真心诚意地这么做了,就大声说出来,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让他们选择一家有良知和理想的企业为他们提供服务不好吗?让大家监督我们要始终坚持我们的承诺和理想不好吗?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新通之于马志海,已经不只是一个饭碗、一家企业那么简单,他已经将它当作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做一家有理想的企业,这也正是像麻亚炜、吴凡、马志海这些新通人的追求。

当然马志海也很清楚,他说自己仍然是一个少数派,在今天和明天之间,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跪着挣钱和站着挣钱之间——虽然世界不总是这样二元对立,但他知道,当自己身上担着业绩考核等这些公司的必备要素之后,他不可能只是一个清谈者,也不可能只是一个在博客上不断转载妙文的人,他现在不仅要对学子和家长负责,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还要对员工和公司负责,说得实在一点,副总裁还得向总裁负责呀。

因为爱读历史,马志海有时喜欢拿历史人物来说事儿,他说自己一直很崇拜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人。在他看来,就事论事而言,文天祥、史可法他们不管做什么,历史大局在那儿,他们是必输无疑的。所以说如果他们有价值,一定是民族精神的宣扬。他喜欢读一些历史的原着,他觉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民族精神一定是在这种事情上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历史面前,个人总是很渺小的,如果你要想发挥作用,那你只能融到一个洪流去才可以。所以现在的马志海不再是宅男,而是一个月仅有几天才能回到杭州家里的忙人。

尽管近年来国内房价涨了无数倍,可马志海仍然坚持不买房。马志海和妻子一直租住在一个60平方米的房子,也没有汽车,其实说这些也并不代表什么,每对夫妻对日常生活总有自己的考虑和打算。对于这一现状,马志海不无幽默地说,并不是公司给我的薪酬少,而是我自己对物质生活的确没有太多的追求,因此即使面对一盘素菜,他也食之甘饴。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仍是看书和买书,虽然现在他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却越来越多。笔者去采访他之前,他的新浪博客基本上是一周更新一次,虽然原创远不如转载来得多。春节前后的这一个月,马志海几乎是每天一篇,虽然多为转载,但内容仍然与政治、历史、经济和当下的热门话题息息相关,当然也有关于留学业务的,但和他同事们的博客相比,这一块“本职”他涉及的显然有些少了,或许马志海是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和人交流的。

前面说过,他博客的签名是——诚实和勇气。

是啊,诚实和勇气,这其实就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说还是不说?这真是一个问题。毫无疑问,马志海选择了说,这一点让笔者感触颇深。在笔者细听访谈录音且整理文字时,我再一次听到了他的长吁短叹,真的是长吁短叹啊。或许有人会说,马志海啊,你现在也人到中年了,那些长吁短叹是愤青们做的事情,你又何必老是这样呢?让妻子生活好一点,让孩子生活好一点,最后也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不也是一种“诚实和勇气”吗?

我想马志海一定听到过这样的劝告,而他自己也一定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虽然他也自嘲说自己朋友并不多,他说他是一个比较“独”的人,他对“独”的解释是孤独。我倒更愿意解释为独立之独,他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的一个支撑来自于他对中国历史的熟悉以及看人看史的历史观,另一支撑便来自于他11年的游学和海外工作经历。这也是他不断强调要把学子送出去的最大理由。当然,他这个人还比较“呛”,有时也喜欢在微博上跟人抬抬杠。比如当有人说他怎么老是跳槽不懂坚持时,马志海便马上反唇相讥——坚持:你说我不如你坚持,我承认;但你能像我这样在N多个行业的N多个岗位上都做出一流的工作吗?我能干,所以我有很多诱惑;你坚持,是因为你没有选择。

这样的逻辑也是马志海式的。

新通正因为有了马志海这样旭日阳刚式的管理者,让自己增添了像火一样的激情,也能够将理想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更久,这应该是马志海带给新通的,同时也是新通赋予一个男人更为脚踏实地的思与行。就一个熟读中国历史的男人来说,他是渴望成功并且被大家承认的,现在他用他的工作改变着中国学子的现状,同时这也悄悄地改变了他自己。因为出去之后真的能改变,小则改变学子及家庭的生活,大则改变命运,从个人命运的改变,直至改变一个公司、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因为再大的国也是由再小的家构成的,正如现在世界上,哪怕一个非洲小国,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国际新闻就会大肆报道,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中国人啊。再想想几十年前,我们宣传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还处在饥寒交迫当中,那时我们的历史使命是要解放全人类的。而现在我们是通过出国留学,先来解放自己,或者说这也是一种解放的途径吧。实际上,中国近代留学史就是一部革命史、一部解放史、一部输出人才而输入观念的历史。

现在的马志海是新通的马志海,他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当我问他如果不在新通工作会去哪里时,他说他会去做老师。但更为可能的是,也许他会在新通做一名好老师。是啊,即使同是教书育人,但因书和人之不同,那也会存在天壤之别,至少他不会再像他的父母一辈那样去教书,他会从自己的所思所行出发,给学生以更多的建议。这其实也是他目前正在做的一部分工作,因为新通也有学校,且一直以教育为主业,其公司的理念也是通过出国留学来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换言之,让中国学子能享有世界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中国学子的全球竞争力。

一个喜欢自省和反思的人,一个有着报国心的人,一个想在中国成就一家有理想企业的人,这就是马志海。当然我还不敢说这是一个完全脱离了物质追求的人,但我一定敢说——这是一个有益于新通也有益于中国教育的人。

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写过一首《一条未走的路》,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志海未走的一条路,如果他不出国,如果他把团干部做到毕业,如果他进了中央部委,如果他最后在体制内谋事,那么马志海还是今天新通的这个马志海吗?

如果他依然出国,出国之后也还是海归,海归之后在国企或外企,那么他和新通,我和他都擦肩而过了。

留学十问:

1。问:出国留学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能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答:价值观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

2。问:你如何评价留学行业?

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3。问:从事这份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艰苦的地方在哪里?

答: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改变一个个学生,希望他(她)们将来可以改变这个国家。最艰苦的地方是让客户相信新通不是行业里那些为了钱什么都会承诺的公司。

4。问:你认为中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

答:中国的教育现在最强调知识的掌握,而西方教育更强调思维方法的形成和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的培养,然后是技能的掌握。

5。问:你最希望你的团队拥有怎样的品质?

答: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知道历史在我们这一边,也明白道路是曲折的,很可能会“牺牲”。

6。问:你如何看待中国教育的未来?

答:中国教育的重心,需要从给学生提供工具,向塑造这个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转化。未来教育需要更强调学生们的美德培养,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塑造,而减少传播知识技能的比重。

7。问:如果不从事今天的工作,你会向往做什么职业?

答:当老师。

8。问:除了工作,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答:读书。

9。问:你最希望自己拥有哪种才华?

答:理解普通人。

10。问:你理想中未来的新通是什么样子的?

答:千秋万代,精神不改。

同类推荐
  • 李煜词全集(国学经典丛书·名家注评本)

    李煜词全集(国学经典丛书·名家注评本)

    《李煜词全集》包含南唐二主李煜、李璟词及冯延巳词。每首词皆有详注和详评,适宜普通读者阅读。三者的词代表了南唐词的总体风貌和最高成就,书后附有南唐二主的生平资料和词评,供读者了解南唐二主的生平和创作风貌。
  • 树,一部乡村的词典

    树,一部乡村的词典

    作者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讲述了回忆里的乡村生活,有儿时愉快的童年生活、珍贵的物品,以及血脉相连的亲人,还从侧面写出了当今时代下农村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它给我们呈现出了当下乡村的真实面貌和一些尴尬,在讲述童年美好的乡村生活和质朴的传统风貌的同时,摆明了个人及新一代年轻人的纠结,一方面故土难离、亲人难舍,另一方面想要追求远大前程。是远离故土走向城市,还是留在家乡固守传统的生活方式值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思考。
  •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在岁月的年轮上,没有什么比青春的花朵更艳,在时空的隧道里,没有什么比青春的价格更高,青春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本书的语言就是如此,清新而舒畅,令人读来,爱不释手,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青春的意义、青春的别致!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上海鲁迅研究·鲁迅手稿研究专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鲁迅研究·鲁迅手稿研究专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鲁迅作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不论是在逝世后或者抗日战争时期,其精神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书从鲁迅手稿、著作、译作、哲学甚至是美术等各个方面入手,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热门推荐
  • 诗一样的爱情

    诗一样的爱情

    曾经爱的刻骨铭心,到最后却又刮骨忘却,只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 崛起之路太难了

    崛起之路太难了

    男子在异界闯荡多年,当他的修为终于能够纵横天下了,他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卧槽?!这啥呀!”
  • 少年王俊凯不是梦

    少年王俊凯不是梦

    她叫林青城,初中时期和王俊凯同桌。相处久后,她开始关注王俊凯,像四叶草一样的着迷。初中毕业那天,她做出另人想不到的事情:向王俊凯表白。青城难过的想,答应也好不答应也好,她也算是没有遗憾了。青城捂着脸,透过指缝偷偷的看着王俊凯,“王俊凯我喜欢你!”王俊凯没有说话,“……”。持续了三分钟,王俊凯才缓缓地开口,“我现在并不打算谈恋爱,如果你愿意等我的话。”青城惊喜的看着王俊凯,他没有拒绝她!!!而是问她愿意等他吗,她当然愿意,不管多久。于是,青城傻傻的笑了起来,“好,我等你。”王俊凯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开心的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旁门琐事

    旁门琐事

    “有个人死了。”拉二胡的回答道。“谁?”旁边摆摊算命的老头皱着眉头追问道。“人,一个放弃成仙的人。”拉二胡的扭头看了看他,“你的同门。”“我的同门?”算命的有些不解。“法术,法在术前,术为法途,你练了同样的术,迟早会修成相同的法。”拉二胡的语气肯定,眼神盯着他,“你处得棋盘太大,我帮不了你。”“那我怎么办?”“认命。”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呐喊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呐喊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我不是淑女

    我不是淑女

    周浩然是一直以男的身份生活的女孩,在十二岁碰到二十岁的楼大哥,,从此埋下了爱情的种子。浩然一直都没有让别人发现她的身份,直到遇到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卓冰倩。她发现了她的秘密,并以她的女朋友自居。几年以后她大学毕业到卓氏企业上班,在卓冰倩爸爸的寿宴上,让她察觉卓爸爸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而卓家和楼家是至交。楼大哥要和别人订婚,而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读者文摘:这一刻的美丽(上)

    读者文摘:这一刻的美丽(上)

    不论以前我们是怎样,不论以后我们会怎样,我只知道,我的心,永远地留在了这里,这一刻的美丽,已被我牢牢锁在了心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