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2900000104

第104章 音乐神童

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7岁就和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未满10岁就在巴黎举行公演,饱享神童声誉。后来手受了伤,仍丝毫不能减弱人们对他的热爱。

你从他那里听得到其他任何人都不具备的韵味——他处理每个乐句的色调变化没有入学得像;通过他那明灯似的智慧光辉,能够把任何的音乐创作照亮得分外精神。他的演奏艺术有着“梅纽因式”清醒而脱俗的格调。但他经受了一件也许对音乐家来说是最可怕的凄惨事——右手得了职业病。显然这是右肩关节“活动过度”的结果。因为梅纽因双手比起正常的标准略为短些,而演奏时主要受到影响的是右手,不是左手。尽管梅纽因有时拿起弓子落到弦上并非那么自如,有时运弓运到了弓尖也显得颇为吃力,可是他那才气横溢的表演就是这样使人怎么听也总觉得还未十分尽兴。

梅纽因在一个接受欧洲式高等教育又虔诚地遵守古犹太习俗的家庭里诞生和成长。双亲都在俄国出生——父亲莫伊谢·梅纽因在戈麦尔,母亲玛鲁塔·谢尔在雅尔塔。他们孩子的名字就是用古犹太文起的:耶胡迪一词的含意就是犹太人。梅纽因的大妹妹取名为赫菲西巴,小妹妹为纪念母亲出生的城市而取名雅尔塔。

梅纽因父母一向都以其出身古老的犹太家族而自豪。莫伊谢后来移居纽约,在那里进大学研究数学和教育学,并在当地犹太学校兼课。玛鲁塔也在1913年来到纽约,一年后结婚。1916年4月22日他们的长子耶胡迪出生了。之后,他们全家搬到旧金山。

在旧金山大学旁边的一座深宅大院里,这家人过着和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耶胡迪的童年时代总是和成年人在一起,这对他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性格很早就显示出一本正经、喜欢反省的特点,也使他从小就很孤僻。父母对他的教育也颇不寻常:在3岁时说话多半用古犹太语——这是家里惯用的语言;然后,知识格外渊博的妈妈亲自训练孩子再学五种语言——德、法、英、意和俄语。

母亲热爱音乐会弹钢琴又会拉大提琴,梅纽因还没有满两周岁就被父母抱着去听交响音乐会,在开演前婴儿总是在乖乖地睡觉,可是听到音乐一响就醒过来了,对乐队的动静很有兴趣,乐队演奏员全都认识而且非常宠爱这个不寻常的小听众。

在小梅纽因的生活里,既没有伙伴也没有游戏,所有的都是学习。虽然音乐听起来让他感到愉快,但他还是非常羡慕大门外的那些穿得花花绿绿的小孩子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做游戏,所以听说父母可以送他去学习音乐他是非常快乐的,因为毕竟可以走出这个大院子了。

梅纽因年满5岁时,他们把他送到齐格蒙特·安克尔处学习。由于手长得比较短,刚开始掌握这件乐器觉得费劲,要消除左手发紧的状态也不顺利,梅纽因好不容易才学会了颤指。可是一旦孩子克服了左手障碍并且学会如何适应右手构造的特点,便取得了飞快的进步。1921年10月26日,从开始上课才过了6个月,他就在豪华的“费尔基特”大酒店举办的学生演奏会上演出。

梅纽因并不能体会他出色的天份给他带来的喜悦,虽然才学习半年就可以演出,但他也没感到什么特殊的喜悦。他仍是在空闲的短短的时间内,就溜到花园里静静坐着,听树上的鸟叫,听草虫的长鸣,他的音乐在独自面对的自然中。父母却对他寄予了厚望。7岁的耶胡迪转而跟本地交响乐队的首席乐师路易·珀尔辛格学琴,珀尔辛格是位极有文化涵养的音乐家和出色的教育家。不过,由于被孩子稀有的天资和神速的进步迷住了眼睛,他很少注意拉琴的技术基本训练;同时珀尔辛格也未能看清耶胡迪体质的生理特点;比平常人短的双手埋伏着童年时代未曾暴露而到成年却开始表面化的严重危机。这都是珀尔辛格给梅纽因上课犯的错误,这些错误对小提琴家成年后的表演发生了致命的影响。

梅纽因双亲教育孩子异常严格。孩子们早晨5点半起床,早饭、劳动后接着是三小时的音乐练习——两个妹妹弹钢琴(后来都成了优秀的女钢琴家,赫菲西巴还是哥哥演出的经常合作者)而梅纽因则练习小提琴。午睡后有两小时学习新的音乐课。到晚上还要进行普通文化课的学习。这使耶胡迪很早就熟悉了古典文学和哲学著作,他研究过康德、黑格尔、斯宾诺莎的著作。

在文学作品里,他终于有了出走的自由,冒险的经历;在哲学著作里,他终于有了许多朋友,也有了意见不和的“敌人”……虽然这一切只是精神的假期,但毕竟给他禁锢的心灵启开了一扇自由的窗,他常常可以穿过那扇窗子去自由飞翔孩子突出的才华引起当地艺术保护人西德尼·埃尔曼的注意。他动员梅纽因一家到巴黎去,让孩子受到真正的音乐教育,由他承担费用。1926年秋梅纽因全家动身前往欧洲。在巴黎和埃奈斯库的会见成为音乐史上流传的佳话。

要成为埃奈斯库门下的学生并不容易,因为还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耶胡迪说:“我想跟您学琴。”

埃奈斯库回答:“您大概弄错了吧,我向来不给私人上课。”

“但是我一定要跟您学琴,我求您听听我拉琴吧。”

“这件事不好办,我正要出远门到外地去巡回演出,明天一清早6点半就要出发。”

“我可以早一个钟头来,趁您正在收拾东西拉给您听。行不行?”

疲于应付的埃奈斯库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有某种引人好感的东西,直率、意志坚强而同时又天真烂漫、稚气十足。他把手搁在耶胡迪的肩膀上。

埃奈斯库在分手时说:“五点半到克里希街26号。我在那里恭候。”

翌晨6点钟左右耶胡迪拉完了乐曲,埃奈斯库答应在两个月巡回演出结束后开始给他上课。他对门外那个深受感动的父亲声明,上课不用付学费。

“耶胡迪给我带来的快乐完全抵得过我给他的好处。”

梅纽因和埃奈斯库之间形成的关系绝不止是师生关系。梅纽因用他天生高尚而纯洁的全部热情来爱自己的老师,埃奈斯库成了他的第二个父亲,体贴得无微不至的教导员和朋友。

埃奈斯库不仅教会耶胡迪怎样精通这件乐器,还在他面前打开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在他的指导下,孩子的才华的花蕾开放了,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经过他俩一年的交流,这种进步非常明显。

埃奈斯库把自己的门生带到罗马尼亚去表演,回到巴黎又在保尔·帕莱伊指挥的拉穆勒乐队伴奏下进行了两场演出。这些演出不仅锻炼了梅纽因,更使他的才华显露出来,以致于他成为所到之处人们议论的焦点。之后耶胡迪在1927年来到纽约,正是在当地卡奈基音乐厅第一场的音乐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一名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回忆这次音乐会说:“纽约的很多音乐爱好者大概还记得穿着短裤和开领衬衫、长得胖胖而非常自信的11岁的耶胡迪·梅纽因在1927年怎样登上了卡奈基音乐厅的舞台,怎样站在纽约交响乐团面前,以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完美方式演奏了贝多芬协奏曲。乐队队员们因过于兴奋而流出了眼泪,而批评家们则掩藏不住自己惘然若失的神情。”

接踵而来的是举世闻名的声誉。

各地的音乐节、音乐会、爱乐协会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各国政府也以官方的名义邀请他去举办个人音乐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都争相与他结交,甚至许多音乐大师也主动与他来往。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买不到音乐会的票,结果校方出面请他去为学生指导……

他并未被成功冲昏头脑,他如饥似渴地吸取着各处知识。在旅行演出的同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参观学习的机会,音乐之外,他对美术、建筑、文学、哲学都怀有浓厚的兴趣。

这几年,频繁的公开演出使他获得了更多的听众,更大的荣誉。在他的手中,小提琴变成了一件有生命而富有朝气的乐器:它会悦耳地歌唱、动人地哭泣呻吟、羞怯地细语、深深地叹息、喧闹地欢呼,人类一切喜怒哀乐极其细致的变化转折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柏林,他在勃鲁诺·瓦尔特指挥下,表演了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他对这些大师的作品作了精确明晰却又极富个性的诠释,令听众如痴如醉,听众向他作了45分钟的热烈欢呼。当他一出现在大街上,人们便狂热地围着他,向他欢呼、致意,要求握手,大街上一片沸腾,警察几乎制止不了街上的人群。德累斯顿歌剧院指挥弗里茨·布希为把梅纽因同一套音乐会节目指挥到底,取消了照例的歌剧演出。在罗马,想挤进奥古斯特音乐大厅的人群砸烂了二十多扇窗子;在维也纳,有个人听后因兴奋过度几乎晕死了过去,至于批评家对他可说的只有“非常惊人”四个字。

他所到之处,常常不得不因为狂热的听众加演几场,但也根本无法满足听众的需要,因为有的能搞到票的人往往是从第一场听到最后一场,而排队购票的人稍后一点就买不到票了。在每场演出谢幕时,他也常常拗不过听众的热情执著的要求,不得不即兴表演几首曲子才能脱身。

在1931年的巴黎音乐学院竞赛会上,14岁的梅纽因轻松地击败了他所有的对手,获得了第一名。各家报纸争相报道有关他的新闻,不管真假,只要是有关他的消息的报纸必然成为最抢手的。

梅纽因却并未因此而停步不前,他仍虚心地向他的老师埃奈斯库学习。这位罗马尼亚的小提琴家,同时又十分擅长作曲、指挥和弹钢琴,他被称为音乐界的诗人,而且他还是个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他对音乐艺术透彻的理解使少年梅纽因获益匪浅。埃奈斯库向梅纽因讲解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说明,其中包含着他对音乐深厚的理解,他引导梅纽因去懂得哲学上的一些伟大概念,让梅纽因去欣赏光辉理想之美。他讲得那么动人、那么精辟、那么崇高,让梅纽因永不会因为荣誉而感到满足,梅纽因真正领悟了艺术最崇高的境界。

繁忙的公开演出进行到1936年时,这时梅纽因突然取消一切音乐会,和全家到当时已在加利福尼亚州购置的靠近罗斯·迦托斯的别墅隐居了一年半。

这座别墅四周风景优美、人烟稀少,不远处有些绵延起伏的小丘陵,一条小河蜿蜒而过。

当地邮差经常看见这健康而忧郁的金发青年在小路上散步,默默地思索着问题。这时他已满19岁。这正是少年逐渐变为成年人的时期,此时已在明显化的内在深刻危机使梅纽因不得不采取这一行动。他自己所以认为有必要与世隔绝是为了进行自我检查和研究本行艺术的实质。按照他的想法,他至今仍然如同儿童般地单凭直感地在拉琴,向来没有思考过演奏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可是现在他决心要像格言说的那样,认清小提琴并认清自己的一切。他对人坦率地说过,从童年时代起教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让他在艺术上得到可喜的进步,可是他们并未教会他认真按部就班地去研究小提琴技术的学问。“这样做也许会在未来失去所有的金蛋,即使付出这样的代价,我觉得也需要弄清母鹅究竟怎么下蛋的。”当然,梅纽因生理器官的现状也迫使他去作这样的冒险,他在繁忙的演出活动中已经感觉到某些令他惊慌的症状了。

第一次发现是在一天清晨,他照例要拉一会琴以后才用早餐,但一阵剧痛从右手臂传来,他使劲活动了一下,疼痛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酸软乏力,他认为可能是受凉了。但半年以后又出现过一次,他不禁有些警觉,他害怕自己是患了职业病。

有趣的是他采用的那种大概从没有哪个演奏家采取过的解决小提琴难题的办法。他的研究不单进行到演奏法著作和教科书为止,还钻研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甚至营养学。他有意想查明各种现象内在的联系并弄清心理、生理以及生物学种种极其复杂因素对拉琴的影响。

在隐居期间,他除了研究小提琴的演奏规律以外,还阅读了许多哲学作品、传记及诗歌,尤其是东方的思想更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有时一早就离开别墅,带一本《东方哲学》和小提琴来到小树林中,在鸟的呜叫声中翻看那些充满诗意的哲学书籍。鸟儿不叫了,他便开始拉琴,优美的旋律、林间柔和的光线、树木的清香,连他都会觉得自己置身于仙境中。黄昏的时候他又常常在波光粼粼的小河边,对着夕阳,奏出他如血如火的激情。这些日子里,他尽情地享受着音乐,身体也非常健康。

评论家们后来也根据他复出后的艺术成绩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梅纽因在隐居时期从事的不只是对小提琴演奏规律作唯理论性的分析,他的精神世界也同时成熟了。无论如何,在这位艺术家重新公开表演所表现的热情中增加了一种内心明哲的成份,这逐渐成为他演奏艺术主要的特征。他努力追求的是要挖掘出音乐深处蕴藏的精神财富:他爱慕巴赫和贝多芬,不仅爱慕他们的英雄气概,更敬佩沉浸于悲痛却为捍卫人类和人道主义而进行新的道德战役,因此从悲痛中奋起反抗的严肃深思的巴赫和贝多芬。

大概,梅纽因个性、性格和艺术气质方面都有通常东方人所固有的特点。他的气质在许多地方让人联想起东方人的内省性格与敏锐的洞察力。这是和他成长的环境和家里受教育的传统分不开的。

经过一年半的休整、学习与沉思,梅纽因在1938年夏末脱离这种自愿与世疏远的生活而重新捡起了音乐。各国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消息,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各地的邀请函又雪片似地飞来,梅纽因不得不奔波于各国进行演出。

1938年秋天,他又一次来到了伦敦。这次他将在这里举办三场个人音乐会。第一场演出就要结束时,听众的热情又一次不受控制地高涨,人们冲上了舞台,把梅纽因团团围住,最前边的是几个姑娘,她们捧着鲜花,挥着手绢。这种场面对梅纽因虽不陌生,但仍让他感到不知所措。这时舞台监督奋勇地拨开人群,在几个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梅纽因“救”了出来。梅纽因擦着满头大汗,来到后台专为他准备的休息室。

休息室一如既往地摆满了听众送来的花篮,在花丛中,梅纽因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子的背影。他不禁暗暗皱眉,正在这时,那女子回过了头,见梅纽因进来,急忙站了起来。

这是一个长得小巧玲珑,十分娇美的姑娘,乌黑的头发、白皙的皮肤、浅粉的裙子,手上一簇鲜红的玫瑰。此时,这姑娘正有些局促地站在他面前,半垂了眼帘,羞红了双颊,她似乎鼓足了勇气把花献给了小提琴家,但又忘了该说些什么。想接近梅纽因的姑娘他实在见得太多了,但这个姑娘的娇羞却一下就博得了他的好感,从她身上似乎可以看到一种东方的诗意。

梅纽因低头看了看这束红玫瑰,见花丛中有一张浅粉色的小卡片,他笑着打开了卡片,上面一行娟秀的小字:“献给世界上最美的旋律的创造者。热爱您的诺拉·尼柯拉斯。”梅纽因笑起来,打破了沉默:“尼柯拉斯小姐,我能请您吃晚饭吗?”

梅纽因很快就被这位英国姑娘迷住了,之后的两场演出中,梅纽因都为诺拉安排了位置,那是最前排中间的位置,梅纽因觉得这样他才能感受到那温情如水的目光。梅纽因对上演的曲目也作了变动,他精心准备了几首专为诺拉表演的曲子。这两场演出,他的演奏时而热情时而柔婉,许多听众都深深被那动人的倾述打动了,第二天的报纸也敏感的猜测:梅纽因在热恋,谁是他的意中人?

诺拉饱含着热泪听完演奏,她无法想象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这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向她倾述那炽热的情感。

音乐会结束后,她总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听众们全部走了,梅纽因就会悄悄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快乐地叫着她的名字,揽着她瘦弱的双肩,告诉她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音乐会结束了,梅纽因破例取消了原定去巴黎的演出计划,他和诺拉在伦敦郊外快乐地度了几天假,随后去拜见了诺拉的父母。诺拉的父母自然很满意这个未来的女婿,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在伦敦大教堂举行了婚礼。梅纽因又带着他可爱的新娘赶回旧金山去见他的父母。父母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他们的婚礼,于是他们又按古犹太的风俗又举行了一次婚礼。

他们的蜜月是在加利福尼亚的乡下别墅度过的,因为在这里他们才能够摆脱那些新闻记者的追逐。

同类推荐
  • 飘落的风筝

    飘落的风筝

    本书是一本自传,作家在童年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双手、母亲教我诚实、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花季里的畅想等文章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一个沉醉于冒险的顽童,怎样种下毕生追寻的理想?一个叱咤田径场的少年,如何成为妙手仁心的医者?一个久别医坛的中年人,历经哪些磨难涅槃为业界泰斗?一位历尽坎坷的老人,凭什么两次在病毒肆虐时力挽狂澜?……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他以诚信做骨架,以大爱为经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完美诠释了院士的职责,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
  •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本书以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为经线,以民国上海影艺圈女明星的生活为纬线,重述中国早期影艺圈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张织云、胡蝶、周璇、徐来、阮玲玉等倾城红颜的倾城往事。
热门推荐
  • 多从身份的双面特工

    多从身份的双面特工

    她,精通中文,韩文,日文,泰文她,中国军区司令官的女儿穿越后……她,是韩国的朴希儿,是朴哲秀将军的二女儿但她始终离不开军人二字,不管她是朴希儿,还是唐琦儿,她的责任依然是保家卫国
  • 瓶装圣光

    瓶装圣光

    原谅到最后都不能说出名字,即使那算是一位拯救世界的英雄。“谁也无法否认他作为圣骑士的专业。不管是在前线抵抗敌人的攻击,或者对信仰的追求与坚定。但同样的是,他从裤裆中掏出的那瓶药水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即使作为炼金术士也无法说清楚。唯一需要记住的:饮用前请先摇匀。”
  • 无量之修

    无量之修

    十万年后,溪源被问到为啥修炼这么快,而且还走上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是没路可走的大道?溪源答到:“因为我得到了个机缘,主要是当时我的灵气太多了用不完!”
  • 直播之全能高手

    直播之全能高手

    张伟穿越了,在这个平行的地球获得了坑货系统从此走上了被系统祸害的日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命的梦想

    生命的梦想

    四月,醒了,于是诗在生命的灵魂里呼唤着我
  • 追风无尘传

    追风无尘传

    我曾经是位江湖人,后偶然习得一手酿酒的技艺,便退出了江湖,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了家酒馆。那一日酒馆中来了一位酒客,他的名字叫做姬无尘,我也曾听闻过他“双手不沾血,杀名满天下”的大名。深度交谈后,我发觉他和江湖上流传的样子不同,他为人非常友好,我们畅聊甚欢,他也和我讲了许多他所经历的江湖异事,有些事当真是我前所未闻,让我如痴如醉,于是在空闲之余,便提起笔,将这些故事都记了下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笔动星河

    笔动星河

    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要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一切外,还需要坚韧的性格。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一颗火种,即使是被全世界抛弃的人,当这颗火种被点燃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这是一个充满了奇妙的世界,这里有着一种能量叫做星空元素,有着一种力量叫做星力。天才与废物,就是懒惰与坚持,只要坚持,就有可能成为天才。
  • 不愿长大的小孩

    不愿长大的小孩

    本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孩经历了人生的百味后,仍然保持童真善待世界,不愿以大人的冷漠态度对待社会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