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管会传令嘉奖,各大报纸通栏标题称颂赞扬。
宋琦和夫人也跟着来道谢,除了送来了锦旗,送来了刚刚宰杀的半片儿鲜猪肉和一大捆东北粗粉条外,还从苏北弄来了一坛子民国初年窖藏老曲酒,为九泉之下的女儿妞妞了却一下深深的谢意。赵大峻自然明白宋氏夫妇是啥意思,觉着就和乡下开筵三天大办红白喜事的那会儿差不多,他没有半句废话,也没那个心思,当场就表态:这酒咱喝定了。喝就喝呗,没人抢你的份儿,赵大峻居然一天三顿,顿顿不离酒,好酒加好菜,弄得回回酒嗝连连嘴角流油,总算过足了一把瘾。要不是孔正机灵一动,趁着赵大峻酒迷糊,让警卫员悄悄截留了一部分,他赵大峻即使有十个胆儿,也架不住这么一番胡吃海饮啊。
这礼算是送到了点子上。孔正后来才听说是瞿筱曼出的馊主意,因为宋琦夫妇不知道赵大峻好个猪肉炖粉条。一开始,宋氏夫妇去夫子庙、新街口跑了好几趟,围着高档和贵重商品柜台来回转悠,什么布料啦、高档烟酒和手表啦,甚至连金银饰品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可是比来比去总觉得俗,最后挑花了眼竟没了主意。夫妇俩为此吵了好几嘴,夫人一赌气说干脆直接给钱儿算了,需要啥赵大峻自己看着办,送起来隐蔽性强也方便。夫人不懂行情,宋琦懂啊,他当场就把夫人的建议给否了,理由是国民党兴这个共产党不兴,要是一根筋儿地非往那儿送就等于骂人。夫人却不认这个理儿,俗话说“打人不打送礼的,只有嫌礼轻的,没有嫌礼重的”云云,只要送足了,送得恰到好处,是没人故作清高不收的,甚至还举了一个例子,以此证明建议的正确性。说民国时期,一个当了许多年的乡长想进县里谋个副职,就包了500个现大洋给县党部一把手送去,一把手自然热情客气,看那脸色,乡长以为八九不离十了,就高高兴兴地回去听候差遣。可是春去冬来一晃就是一年,上头总没个动静儿,乡长把这事儿跟一位至交说了,至交听后讥笑他死脑筋,伸出一个巴掌说,这年头咋整也得这个数呀,意思是5000.事已至此,乡长只好借着过年再送,结果新年刚过,一纸委任状就下到了乡公所。“那是虚缺,要是实缺,还得这个。”至交翻了一下手掌说。乡长明白了,可惜已经囊空如洗了。宋琦丝毫不怀疑例子的真实性,但已是今非昔比了,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共产党的铁律,踩这条高压线谁敢呀?接着又建议说,找一家大馆子摆上几桌,既有面子有气氛,又有实惠。宋夫人是位小家碧玉,不喜欢上场子,听了连连摇头,固执己见。女人要是倔起来,九头牛也没辙呀,夫妻俩为这事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谁也不理谁了。做人的就剩下这么一份儿心情了,瞿筱曼听说后心里乐了,也觉得请客送礼不合适,与其尴尬没法儿送,不如慰问一下人民警察来的自然亲切,而且解放区就这么干的,也不是啥创举。瞿筱曼是宋琦的顶头上司,说话再怎么地也是有分量的,于是三个人坐下来,把什么时间送怎么送一系列细节问题琢磨了半宿后,才把这事儿给定下来。
慰问归慰问,原则性问题还是要注意的。这天傍晚,孔正代表局党委收下慰问品向宋琦夫妇表示感谢后,让司务长现金结了帐。结账问题孔正是认真的,可巩固警民关系赵大峻也不含糊。他见宋琦夫妇送来这么些慰问品,“哈哈”乐得不行,没啥废话,拉着夫妻俩非喝上两盅不可,还让瞿筱曼作陪。孔正心想这小子搭错了哪根筋?逮谁跟谁喝,也不问问人家乐不乐意,不知底细的还以为共产党的干部都这德行,就是知道的也觉得跟酒鬼差不多。然而,偏偏是赵大峻的酒鬼名声在外,孔正想想得了,好事儿不出门,恶名传千里嘛,而且越传越邪乎。记得一次路过大门外的巷口,碰见一个理发师傅边剃头边跟顾客吹牛,说酒鬼局长赵大峻赤手空拳战匪窝,一只手把着酒壶,腾出另一只手揍得匪首马司令嗷嗷直叫唤,小喽罗们就跟见着李逵似的,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四处逃窜。顾客就问:“那后来呢?”后来……他没法儿往下编了,因为心里没底,没见过的事儿吹起来很容易露出破绽,他故意神秘兮兮地搪塞道:“只见他胳膊勒一个,脚下踩着两个,屁股还坐着一个,要是带上盒子炮,估计那些兔崽子没一个好儿,不得都跟倒栽葱似的,全玩完儿呀。”顾客就说:“编吧,你就大胆地往下编吧,编的就跟真事儿似的,我还以为又来了一位双枪老太婆呢。”理发师傅是认真的,头一仰说:“你看,这就没法儿比了,人家是爷们儿叫赵大侠,比双枪老太婆可邪乎多啦!”
牛皮吹得玄乎了点儿,可今晚这顿酒是免不了了。一把手的决定,而且邀的大报社记者和编辑夫妇,孔正即便有想法也拦不住啊,不仅得配合给面子,还得奉陪到底是吧?
说是宴席,其实就是最简单的那种,一张圆桌子,主菜还是那盆猪肉炖粉条,跟平时没啥区别,显得隆重一些的就是换了一只大盆子,桌子上多了几双筷子和酒杯。
有瞿筱曼和宋夫人在场,赵大峻一开始还文明一些。他长了这么大,还没有和女人一块儿喝过酒,应对女人缺乏些经验,偶尔和贵妇人大小姐同桌,也都是尽可能少说话多喝酒,从不絮絮叨叨地扯个没完。宴席没啥仪式就开场了,那盆猪肉炖粉条香喷喷的惹人流口水。大家有些日子没见着肉腥味了,饥肠辘辘地馋得要命,觉得孔正的开场白完全是多余的,喝酒吃饭嘛,大不了说些与酒杯饭碗有关的话题,说这么些废话干啥?
孔正才说了几句,也觉得多余,便端起酒盅说:“大家都站起来,第一杯酒祭给妞妞和已经过世的孩子,愿他们心灵安息,永世长存,干了。”提出所有孩子,是为了减轻宋家的痛苦,大家很理解,一饮而尽。孔正突然生出感慨:“老赵呀,说句实话,能为孩子做点事儿,是责任是应该的,人家宋琦夫妇费尽心思地慰问咱们,咱们得戒骄戒躁,多做些实事儿,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和嘱托啊。”
大家严肃起来,宋琦夫妇站起身来鞠躬,点头连连表示谢意。赵大峻大大咧咧地说:“这不用你提醒,咱知道该咋做,干活儿是本分,不干那才叫缺德呢。别管是谁,‘孩子笑,天下笑’的道理咱懂。”
宋琦夫妇脸上露出敬重的神情。
孔正即兴给这顿宴席作了命名,提议道:“第二杯,我代表全局向宋琦夫妇表示歉意,今天本是警民联欢值得欣喜的日子,可是咱一直在琢磨,圣心儿童院的黑盖子,要是早一天揭开,兴许妞妞这孩子就不会……对此咱感到惭愧和内疚,现在看来,咱这警察的身份有愧于人民的称号啊。”
大家都沉默了,宋夫人难得开口,今天也开口了。她抹一下眼泪,细声细语地说:“政委,看您说的,是妞妞这孩子自己没那个福命,解放了,生活好了,却没赶上,怎么能怪局长政委呢?我和宋琦做梦也没想到真相能够大白于天下呀,我们全家知足了。”
宋琦连忙附和说:“政委,妞妞要是在天有灵,一定懂得感谢人民政府,感谢人民警察的大恩大德……咱全家感激还来不及呢,哪有接受道歉的理由呀?”
孔正接着提议道:“这第三杯酒,咱建议敬给著名大记者筱曼同志,咱代表全局干警向您表示感谢……您的每一次报道犹如嘹亮的战斗号角,激励咱和民警们奋勇擒敌,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给咱的鞭策和鼓励……咱希望咱们能够继续合作下去,为南京的公安事业奉献微薄之力。”
赵大峻却坐不住了,嫌孔正说话费劲儿听起来累人,就站起身子来向瞿筱曼和宋琦夫妇拱拱手说:“谢谢啦,谢谢啦,拿破仑说过,一支笔等于三千杆儿毛瑟枪啊。咱得好好学文化,请大家看行动吧。”举起右胳膊做宣誓状。
赵大峻一句风趣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连哀思绵绵地宋琦夫妇都笑了,气氛顿时融洽了许多。
孔正拽拽他的衣角,意思是喝多了犯迷糊,警民联欢咋整也扯不到学文化上去啊。赵大峻斜了他一眼,知道啥意思了,不满地说:“咋地?三杯就完啦,不是还有酒吗?干啥抠抠索索的?败大家的兴,警卫员,拿酒来。”
瞿筱曼坐在赵大峻对面欣赏着他男子汉般的豪爽,在她的眼里,这位将军级的共产党局长,没有国民党警察系列里那种借着裙带关系而身居高位的狂妄和玩世不恭。这是一种没有刻意掩饰的天然禀性和久经沙场的阅历混合起来的热烈和自信,黄布衣黄裤子,黑头发黑布鞋,没有一丝的不可一世和盛气凌人的做派,豪放中还略带点儿幽默。在将星比比皆是的国民党警察队伍中,她还没见过具有如此个人魅力的高级警官呢。
平时就已经泼辣的瞿筱曼兴奋起来,端起杯子站起来说:“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二位领导敬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这是劝酒令的口气。这小女人不简单啊,在国民党的官场上毕竟周旋了许多年,即使没研究过劝酒词,耳濡目染多少也有些积累。
孔正反应稍慢了点儿,愣住了,没想到瞿筱曼耍起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迟疑片刻,结果被赵大峻接上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丑女,咱该喝多少?”他接完下半句后,又觉得后悔了,因为一时心急“丑女”没换成“美女”,否则瞿筱曼非乐得心花怒放。但是,他还是为自己的应答自如将杯中的酒一口干尽,干完之后,还特意把酒杯倒过来,给大家瞧瞧,证明自己确实干了,没有偷工减料。
瞿筱曼当然很开心,因为耍笔杆子的都知道,丑字如果用得恰当,有时候更能衬托美字,然而此时此景丑字似乎比美更美。所以,她对赵大峻的用法根本不介意,反倒引以为荣,她笑眯眯地翘着兰花指,一手举杯一手托着杯底,嘬起红嘴唇在杯口咪了一下酒,算作奉陪了,随后她让小李子给赵大峻续上了酒,接着进攻道:“要让客人喝好,主人先要喝倒。”她不想给赵大峻喘息的机会。
赵大峻把着酒杯愣住了,觉得自己已经够利索的了,没想到这小女人比他更利索,说出的劝酒词竟如此的诱人恰到好处。他沉吟了片刻,举杯应道:“同志妹啊,咱赵大峻是个干活的粗人,从小了起就缺钙,长大了呢又缺爱,这世上谁最了解咱呀?是您小曼同志……行啦,别说啦,再说咱眼泪要掉下来啦,来,干了这杯!”酒还没动就动情了。
他喝完放下杯子,让小李续满。瞿筱曼撅着嘴说:“不算,我等着你的下半句了,说不出来,自罚一杯啊。”
孔正心里清楚,自古美人爱英雄。所谓英雄,万万不可缺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气派。酒桌上,要是有个漂亮的女人在场,这男人就更得表现英雄气概了,主动出击,一杯杯喝得“咚咚”作响,喝到一定程度,胆子也大了起来,平时说不出的话敢说了,平时接不上的茬儿接上了。
果然,赵大峻哈哈地仰天大笑,用手指着她说:“看得出来了呀,你小时候大概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假小子,没事儿时喜欢寻找对手,就是没对手也要创造个对手来,是不是?咱要是对上了,你喝,对不上,咱喝。”
瞿筱曼做事很有分寸,得饶人时且饶人嘛,何况赵大峻没错呢?她嘻嘻笑着承认道:“不好意思啦,是有那么一点点儿小毛病,有时没人理我,我就手痒痒……快喝,废话少说。”说这话时,她心里已做好放弃穷追不舍的准备,因为再怎么喝也得给局长面子不是?
谁知赵大峻正求之不得,因为他已经想好了词儿,他一仰脖子干了,咂咂嘴,假装抓耳挠腮:“这有啥呀,啊?不就是一杯酒吗?大活人还怕被酒给憋了?告诉你吧,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何况是酒不是水哩?”他把以往的“药”改成了“水”,应对得更显风趣轻松自如。
“好!”坐在一旁的宋琦叫了起来。酒过三巡,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喝酒的他也开口说话了,还说起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来。他端起杯子敬酒道:“赵局长,请受小弟及夫人一拜,为了表示贵局对我全家的恩典,您随意,这杯酒我全干了。”说完把酒盅里的酒补足,一口喝掉。
赵大峻不乐意了:“那哪儿行呀,你喝了咱随意,不是欺负人嘛,咱老赵能干这种下三滥的事儿吗?不会啊。”话音刚落,杯中酒也随即见底。
宋琦拱拱双手说:“赵局长为人豪爽,小弟早就听说赵局长海量,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佩服,佩服啊。赵局长的风度,倒是让小弟想起侠客李白的故事来。”
宋夫人也是文化人,轻声轻语地说:“宋琦,你别丢人现眼啦,只听说诗仙李白的故事,没听说过侠客李白嘛,局长,政委,我家宋琦喝多了,请见谅,请见谅啊。”说完站起来,朝赵大峻和孔正每人鞠了个躬。
宋琦几杯酒下肚已是脸色通红,他不顾夫人的反对兴匆匆地说起来:“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诗仙不假,大家也一致推崇没话可说,其实呀,做诗人并非是李白的人生目标,他的本意要做一个侠客,当一个大将,认为剑比诗好,这是李白自个儿的想法。”
听见宋琦说剑的故事,在一旁还饿着肚子的小李子挤了进来,不管不顾地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碗猪肉炖粉条,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嘴里还不断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动静让全桌的人哄然大笑。赵大峻拍他脑袋说:“别吃啦,你看看啥吃相?这是宴席,大家都是体面人,你小子不怕丢人,咱还怕没面子嘞。”他话音刚落,立刻引来更大的笑声。
小李子也确实饿坏了,对大家的笑声无动于衷,抬起头不服气道:“你那吃相比咱也好不到哪儿去。”说着又往嘴里扒拉了一大口,生怕被赵大峻抢了去。
宋琦要说的故事,自然是来自于史书上的记载。李白年轻时行侠仗义,到处打抱不平,曾亲手杀过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一点,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时就说过:“少任侠,手刃数人”。这一手刃数人事件的始末,李白和魏颢都语焉不详,大概是有所顾忌。但李白从不后悔做了这件事:“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自首《太玄经》”。“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他自负是把脑袋拎在手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侠士、豪客!
宋琦接着又说:“可以推测,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绝不是为了考科举而离开家乡,也许是因为杀了人,要避避风声,同时借此机会横行天下,以实现自己侠客或大将军的梦想。”
瞿筱曼不是闲人,有些急不可耐了,煞有介事地说:“我还听到一个传说,说李白与好友吴指南行走于山中,突遇猛虎,吴指南惊吓过度,当场就昏死了过去。此时,李白如果逃走自保,猛虎便会撕食吴指南的尸体而不会追赶他。但李白仗义啊,得给朋友留下个全尸不是?于是,冒着生命危险与猛虎对峙,最终以手中之剑逼退了饿虎。”
小李子是插不上嘴的,但有一点儿很好,就是谦虚。此时,他正听得入神,停住咀嚼,羡慕的要命。
孔正学的是历史,格外偏好历史人物和诗词典故,他频频点头称是,情不自禁地插上来说道:“所以,侠客李白最引以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文才,而是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说过:‘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啊。”
赵大峻放下酒杯,也不甘寂寞,人家都是文化人,咱也不能武得过劲儿丢份儿是吧?于是,他说道:“二位说的都没错儿,其实啊,诗仙、侠客都不重要,咱倒觉得李白这伙计是个酒仙更像那么一回事儿。各位都知道,杜甫给咱留下了一首大名鼎鼎的《饮中八仙歌》,这首诗歌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描写了盛唐时期八位酒仙的爷们儿形象,叫人拍案叫绝啊,其中排行老五的就是李白李谪仙。”说到这儿,他故意停了下来,静候大家的响应。
没料到小李放下筷子揭穿道:“局长,别编啦,杜老师能给你留下啥玩意儿?不着边嘛。”
赵大峻不等他说完,照他脑袋又拍了一下:“去,这儿没你的事儿。”说着伸手去抢他的碗,小李子动作快些,胳膊肘一挡,干脆把碗里的粉条全部倒进了嘴里,末了,还冲着赵大峻做了一个鬼脸。赵大峻一咧嘴教训他几句:“瞧瞧你,啊?啥德行?当心老子擂你。”转过脸对其他人笑着脸说,“这小子没教养,大伙儿别跟他计较。杜甫跟咱说啦: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瞧瞧老大多牛气,不饮则已,饮则一斗;不吟则罢,吟则百首,斗酒诗百篇,诗酒自结缘。长安市上,酒肆之中,醉卧着一条傲骨汉子,哪管他皇上下诏,任凭他天子呼见,不上车,不上船,这人道:‘休怪为臣散漫,臣原是天上诗仙、酒仙下凡!’美哉,这就是李白李老五啊,一个傲岸不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老五,一个飘然若仙的李老五!酒仙李老五——真正的‘仙’相啊。”他说着说着崇拜得就不行了,好像他自个儿早跟李白成了拜把子弟兄,最后就等着去派出所赵姓改李姓了。
还别说,赵大峻随口弄出这一段来真感染了人心,话音刚落,酒桌上顿时响起了巴掌声。
在孔正的记忆中,类似赵大峻这样的人物在全警系统里是不多见的,他很善于劝酒,赢了陪着喝,输了自己喝,不做小动作,每一杯都是实打实的,几乎没人跟他单挑,不会喝的也常常被他劝得非喝不行,好像不喝有啥罪似的,而且会喝能喝的,如果不是一杯接着一杯地往肚子里灌,就让人瞧不起觉着没面子了,将“有来有往”供奉作酒文化的精髓继承发扬。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劝酒不到家是对客人的不够尊敬,客人敬酒你不喝就没礼貌了,喝多喝少,是个量的问题,喝与不喝,却是个态度问题,更被看作衡量彼此感情深浅的试金石,所以面子至关重要。不过,酒这玩意儿自古以来就是个好东西,早有话曰“茶类隐,酒类侠”,饮酒更是中国酒文化之“精品”,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即使在国民党的官场上也有“人生难得几回醉,要喝一定要到位。”“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关系铁,喝出血。”“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孔正知道这小子平时啥都能忽悠几句,气氛融洽的时候,天文地理天南海北也能说到点子上,可今儿他能把诗仙李白整为酒仙李老五,没点儿知识储备能行吗?这让孔正出乎意外,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给这小子处分他不在乎,给他奖励他也无所谓,偏偏一上酒桌就显风头,甚至到了舍我其谁的程度,看来这小子惟一在乎的是面子呀。人要脸,树要皮,人之常情自然本性啊。经人类解剖学研究证实,人的脑袋瓜儿有左右之分,左脑瓜儿擅长认识自己,右脑瓜儿则负责辨认别人。现实中看来,能不能认识别人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懂得掂量自个儿的那半斤儿八两,孔正嘴里不由地嘟哝道:“操,这狗日的左脑瓜儿没准儿是个酒葫芦,要不一端起酒杯咋就忘了自个儿姓啥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