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00500000010

第10章 茶与中国文化

茶作为一种饮料,它是物质生活用品。当它在古代中国普及之后,就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生计七件要事之一了。这是宋代的说法,足见那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了。不过在古人看来,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以茶养性和神,以茶易俗成礼,以茶研学布教,在这样的过程中赋予茶以完美的品质。茶因此越来越具有了文化色彩,它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中国人开始饮茶,按陆羽在《茶经》中的说法,“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将饮茶的最早年代追溯到了传说时代。不过文字记录的中国最早的茶事,是发生在西汉时代,见于王褒在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所写的《憧约》。《憧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话,后来的茶学家们据此认为,这其中提到了以茶待客的古风,也提到最早的茶叶贸易活动,还提及有专用的茶具。这就是说,在巴蜀故地,西汉时代饮茶已成为普遍时尚。因此,我们也有理由推断,开始饮茶的时代,应当比王褒生活的那个年代要早得多。东晋人常璩撰《华阳国志》,说武王克殷以后。巴人纳贡的贡品中有茶和蜂蜜等。或许古代巴蜀产茶,真的可以早到商周之际。到了两晋以后,南方产茶的规模已经不小,饮茶更加普及,所以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写出了“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句子。又有晋人孙楚的《出歌》说:“姜桂茶薜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表明巴蜀故地在两晋时代仍是重要的产茶饮茶的中心。

自汉代以后。饮茶活动被人们赋予了明显的精神色彩,茶已不纯粹作为饮料而存在了。特别是魏晋以后,贵族了崇尚奢靡之风,浆酒霍肉,暴殄天物,一些有识之士为表现自己清雅不俗的操守,用品茗代替酒馔,即“以茶代酒”,以扭转世风。据《晋中兴书》说:东晋时升任吏部尚书的陆纳,在任吴兴太守时,有一次卫将军谢安约好要来拜访他。他的侄子陆椒是个热心肠的人,对叔父没有筹备筵席待客深感不安,但也不敢问明原因,便自作主张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静候谢安的到来。谢安来了,陆纳只命人端上一杯茶来,再摆上一些茶果,就这样款待贵客。陆椒见此情景,觉得太寒酸了,赶快将自己预备的酒菜端上来待客。侄子满以为这样能讨得叔父的欢心,没想到在客人告辞后,叔父先逮住他打了四十大板,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能为叔父争光倒也罢了,却为何还要毁了我清淡的操行?”这一杯茶水,成了当时士大夫们以清廉自诩的标牌。又见《晋书·桓温传》说,桓温任扬州太守时,也是一个节俭的太守,每逢宴饮,只用七子攒盘摆些茶果,并不大嚼大饮。还有一些帝王,也以茶饮作为标榜自己德行的工具。据《南齐书·武帝纪》说,齐武帝萧颐在他的遗嘱中,明言死后“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茶作供品作祭品,这说明茶已是当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晶了,至少在江南地区是如此。

唐代佛教禅宗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茶饮的普及,茶禅一体,僧俗转相仿效,饮茶之风日盛。尤其是陆羽着《茶经》以后,古代茶学得以正式确立,使后代茶学着作层出不穷。唐代饮茶已普及到中原及边疆地区,茶真正成为举国之饮。茶在唐代有了专用的字和专门的着作,有了边销和税收,对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代文人对茶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定茶对人的身体与精神都有莫大的益处。文人们在茶饮活动中,力求进入一种前人不曾到达的境界。顾况在《茶赋》中说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擅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裴汶的《茶述》更进一步言茶“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这样评述茶的性味、功用,对茶赋予新的定义是前代所未有的。可见,茶的文化意蕴更加浓厚了,茶饮不仅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更进一步进入到了人们的精神领域。

茶大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有了新的茶叶生产中心,建安所产建茶名闻天下,龙团风饼贡茶更是品质优良。宋代出现了许多茶馆,茶饮的社会化得到充分体现。宋代还风行斗茶和分茶游戏,对茶品的优化和茶艺的精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代宫廷有茶仪茶宴,还有研究茶学的帝王。许多文人、官吏都是着名的茶人,都曾下力研习茶艺。民间茶礼也已经形成,茶用作订婚的彩礼之一,媒人被称为“提茶瓶人”;邻舍敦睦互请品茶,称为“支茶”;喜迁新居,街坊要彼此“献茶”;朔望之日,亲朋好友也有“茶水往来”。自汉代以来“以酒成礼”的传统,到宋代就有了新的改变,茶也可以行礼了。

到了元代,茶艺一改宋人的琐细,变得简约清新起来。元人除保留少量饼茶作为贡茶以外,大量生产散茶。散茶的普及,推动了饮茶方式的简易化,也就促进了茶艺的简约化发展趋势。元代茶人更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元代的这种变化,是蒙古人主中原后传统汉文化受到冲击的结果。因为旧文化传统的分化,繁琐的茶艺也同时被摒弃了。

明清时期,茶人们对茶艺又有了刻意追求,追求至精至美,茶美,水美,器美,环境气氛美,意趣也更美。茶器中的至美之器紫砂壶,备受茶人们的青睐,于是涌现出许多制壶名匠,也就有了一些研究茶器的着作。清代以后,茶饮的大众化进入极盛时期,茶叶贸易也空前扩大。饮茶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有盖碗冲泡法,也有大壶冲泡法,有工夫饮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地区。

饮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果从有确切文献记述的西汉时期算起,吕经有了两千年左右的漫长岁月。茶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变迁,影响到茶业茶艺的发展变化,茶业茶艺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饮茶,主要在茶品、茶具、茶艺诸方面逐渐取得进步,也是在这些方面与中国文化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从唐代开始,由于贡茶兴起的原因,各产茶地竞相生产优质茶品,这些茶品多以产地命名。宋代时贡茶之风更炽,朝廷在重要的产茶地专设有贡茶院,督造贡茶。上贡朝廷的茶品压模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

最着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极品有数十种之多,多以吉祥语辞命名。帝王们常以贡茶赏赐近臣,以示宠信。明清贡茶改为芽茶,产地更多,名号也更雅了。

除了贡茶,各地历代创制的其他名茶也很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茶区,都或先或后地制出过茶中名品,现代南方各省区在历史上都曾出产过名茶。名茶凝结了古代茶工们的智慧,也有品评赏鉴它们的名人们的功劳。

古代名茶都以色、香、味、形的独特风格而着名,许多名茶都以色泽和产地命名,茶人们从茶名茶色上很容易判明茶的风味特色。各色茶叶中,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的是绿茶,珍品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其次为发酵茶红茶,品种也很多,名品有滇红工夫、祁红工夫等。还有半发酵茶乌龙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味与香,名品有武夷岩茶、铁观音等。其他还有自茶、黄茶、黑茶等,白茶为中国特产,白茶黄茶都属轻微发酵茶。黑茶为后发酵茶,多制成紧压茶,产量列红茶绿茶之后,排在第三位。

中国古代还有品类繁多的花香茶。宋代在制成香料茶之后,又以茉莉鲜花焙茶,制成花香茶。明代又制成果香茶,进一步完善了花香茶的制作方法,大量增加了花香茶的品种。到清代花香茶的商品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涌现出一些窖制花茶的中心。

花香茶中产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其次是白兰花茶、桂花茶等。

古代的茶具,随着饮茶方法和习俗的改变而发展,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西汉时期已有了简单的专用茶具,在一些文献中已有提及。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杯、瓷壶等茶具,属于东汉时代。东晋时代制成了茶盏及与盏托配套的饮茶器具,南朝时期这种茶具相当流行,考古已有大量发现。

到唐代时茶具已经系统化、规范化。《茶经》记述的茶具有二十多种,有烤茶器、碾茶器、量茶器、煎水器、盛水器、饮茶器、调茶器等。唐代流行煮茶法,宋元兴起点茶法,以壶烧水,再点注杯中茶叶,这样使茶具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茶瓶逐渐流行起来。从唐宋之际开始,茶具在形态改变的基础上,装饰也富于变化,更加强调了艺术化。由于饼茶废除和散茶流行,元明之际茶人们摒弃了茶碾、茶瓶等,直接用茶壶沏茶,青花茶壶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茶具。清代又兴起紫砂茶具,还有彩瓷与漆器茶具,盖碗茶杯成了最流行的款式。艺术化的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同类推荐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热门推荐
  • 风云1南帝北狩

    风云1南帝北狩

    一个想要建立千秋功业的帝王,却同时是哥哥、是丈夫、是朋友。一个本已是安于现状、吃喝玩乐的闲散王爷,却终于要以弟弟的身份去觊觎。而夹在他们中间的是江山、是爱人、是文武群臣、是金戈铁马、是天下苍生!但真正被历史与人心铭记的永远是一心为公,为万世开太平的那些人。
  • 穿越无限拥抱你

    穿越无限拥抱你

    一开始,他说:“在下谢姑娘一番好意,但——希望今后在下与姑娘两不相见,以免两厢生怨。”所以换回女子的一句“如果可以希望来生我再也不要遇见你”。再后来,他说:“你是不是还有一点点喜欢我?”“我只是害怕失去你。”天下无双的白衣公子实力诠释“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女主穿越,但无金手指,无任何异能,全凭自身聪颖和智慧。人生总是在选择中摸索前进,宿命仿佛注定却又变幻莫测。。。
  • 盛世医后,冷帝请接招

    盛世医后,冷帝请接招

    她是神秘部队的情报女王,一朝被卷入时空隧道,成了离国冷帝的冷宫弃后。……某姑娘的人生宛如开挂,混得风生水起,最后还硬生生把一代冷傲帝王训成忠犬。
  • 封尘剑客

    封尘剑客

    侯浪孤独的剑客,美酒与美人才是他的最爱,国仇家恨什么的算个鸟啊!
  • 恰巧风茂遇骄阳

    恰巧风茂遇骄阳

    苦口的大麦茶,似火的骄阳,原来美好总是不期而遇。在遇到张越宁之前,胡芸仙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被一个男人干预左右,爱之无法自拔。
  • 独宠圣妃:绝色罂粟

    独宠圣妃:绝色罂粟

    她,“落羽宫”SSS级杀手;她,五界的主宰;她,苍冥大陆的超级无敌大废物。三魂七魄回归,圣主!?废柴!?杀手!?个个身份令人惊讶!看她——夜微凉,如何站上世界的顶峰!
  •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3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3

    梁晓声先生以直面现实的态度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学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而又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称为“史性与诗性的综合体”,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欢迎来到录像馆

    欢迎来到录像馆

    在自己的录像馆即将要彻底倒闭的那一天,孙天在地下室打开了那道门……
  • 大罗仙途

    大罗仙途

    证道先正心,修行先修命。纪元将终,大劫再起,天道高悬,大罗可期,万千世界,谁主沉浮?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身化万千,斩因除果。林修远自大罗天起,为获取阴阳二气,穿梭诸天万界,开始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证道大罗的旅程。
  • 百分百胜率系统

    百分百胜率系统

    别人家的系统,都是各种无敌各种爽,为啥到我这里就开始一个劲坑我钱了呢?升个级要1000多万?充值任务100万?加满点100万?当我家开印钞场?......PS: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