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00500000017

第17章 茶趣

酒中有趣,茶中也有趣。茶味之趣在品,品味以外,饮茶还有法趣和意趣之雅。古人重饮法,重品味,也重追求茶中意趣,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享受,也是一个并非是所有茶人都能到达的境界。

从饮用方法而论,酒茶有些类似,都可以独酌,也都可以主宴,既有酒宴,也有茶宴。茶宴兴起于两酱南北朝之际,一些人开始以茶代酒,用糕点佐茶,与耽于饮酒的名士们形成鲜明对照。唐代文人们更是常常举行茶宴,以茶聚友,品茶吟诗。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说,他们几个朋友在本来应该曲水流筋的三月三日,以茶入宴,“酌香沫。浮索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他称这种茶宴为“尘外之赏”,感觉远胜酒宴。钱起有一首茶宴诗,也抒发了类似的感受,诗曰:“竹下诗言对紫金,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宋代时,宫廷茶宴已有比较固定的程式,成为宫中的重要礼仪之一。据蔡京《延福宫曲宴记》说,徽宗赵估于宣和二年(1120年)主持过一次盛大的宫廷茶宴,皇帝“亲手注汤击拂,少埂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群臣品饮,饮毕还要顿首称谢,感谢皇上的恩泽。清代也有一位爱茶的皇帝,就是乾隆。乾隆爱饮茶,也爱举行茶宴招待臣下。有人统计,在乾隆八年至六十年的五十二年间,有四十八年宫廷内都举行过茶宴,有时规模还相当大。宫廷茶宴讲究严格的礼数,相当拘谨,与宴者不可能尽兴享用御茶的甘美。

文人饮茶,有茶会,但不求规模太大,常常以客少为佳。明代陈继儒的《岩栖幽事》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类似的说法还见于张源,他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吸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言品茶时人越少越好,一个人独饮最妙;人若一多,雅趣一点也不会有了。即便是聚会品茗,仍然注重个人的品鉴形式,甚至强调一人一壶,彼此少了许多干扰。据《清稗类钞》说,嗜饮山茶的冯可卿以为:“饮伶茶者,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则一壶,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盖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在聚饮时又进一步强调了“自斟自饮,方为得趣”,这与酒人的独酌显然是不一样的。

古人追求茶中之趣,还有一种“分茶”之趣,这也是茶艺走向极端的一种表现。分茶又称为“茶百戏”,是一种冲注茶末以宪击拂而使茶面幻化出图形与文字的技巧。陶谷《清异录》说宋人有极善此道的,言“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像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用茶匙在茶面上一搅,即能使茶面生出各种图像,动物植物都可显现,这样的点茶功夫,非一般人所能有,所以被称为“通神之艺”。更有甚者,还有人能在茶面上幻化出诗文来,更是奇巧。《清异录》说,有个叫福全的沙门就有这样的功夫,“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共点四欧,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这已经是近乎巫术了,还说是小事一桩,很容易办到。有施主登门以求一饱眼福,请福全表演,福全十分自重,有诗自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像福全这样的本事,一般的茶人是很难掌握的,不过在分茶时幻化出比较简单的图案来,也许并非是“巧尽工夫学不成”的。宋代还有一些文人乃至皇帝,对分茶之道卡分感兴趣,也能掌握基本的技艺。宋徽宗赵估就会分茶,蔡京的《延福宫曲宴记》说这位皇帝在举行一次茶宴时,自己亲自注汤击拂,一会儿白茶沫浮起在盏面上,有图形“如疏星淡月”。诗人陆游也精于此道,他的诗中就记有分茶之事。其中一首《临安春雨初霏》

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他失意时以草书分茶自遣。陆游还同他的幼子一起分茶,共享天伦之乐。

宋代还有一些人也许是因为分茶不得要领,但又不甘于平平淡淡品饮,就想出了另一个名为“漏影春”的品饮方法,在注汤之前就使奈末在茶碗底组成图案,也可以赏心悦目。漏影春的方法也见于《清异录》的记述,书中说:“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掺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就是先用纸镂刻出花朵的图样,将图样放在茶盏底部。在纸上撤下茶末,平平提起纸样,茶末便顺着镂空的花样漏到盏底,茶末组成的花朵就这样容易地做成了。最后,还要用一些果仁果料组成花叶和花蕊,人们在冲点之前,又因此多了一种美好的感受,又多享了一份乐趣。

在古代茶人看来,品味中有趣,点注中有趣,茶中还有更重要的意趣,这应当是最难体味的。按照茶人们的话说,茶品重要,人品更重要,茶这种饮料特别适合那些德行高洁的人。明代屠隆在其所着《考粲余事》中就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时废而或兴,能熟习而深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赏鉴者矣。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篙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一吸而尽,便是不识茶中趣,而能达到“神融心醉”的境界,才算是真正懂得饮茶的人。这里所说的茶趣,便是在味趣之上的意趣。

后人都知道唐代诗人大都嗜酒,其实也不乏嗜茶者,他们对茶的体验有时要超过对酒的体验。诗人们常常相互寄赠新茶,或回赠茶诗,发彼此诗兴,也联络了彼此的感情。诗人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为答谢友人赠茶而作,抒发了自己在茶中所获得的乐趣: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料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萘,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绯埚,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佘,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位玉川子的“七碗茶”后人以为是难得的好诗,有难得的意趣。所以不少诗人又以这“七碗茶”人诗,似乎揣摸到了卢全的意蕴。如宋人孔仲平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全七碗茶。”又有元人耶律楚材诗云:“卢全七碗诗难得,念老三贩梦亦赊。”

唐人中真得茶中意趣的还有释皎然,一个诗僧,也是一个着名的茶僧。他的诗《饮茶歌消崔石使君》,生动描述了自己一饮、二饮、三饮的感受,与卢全的“七碗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越人遗我刘溪茗,采得金芽聋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桨。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好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一饮涤昏,令人情思爽朗;二饮清神;三饮得道破烦恼。作为一个僧人,有这种体验,应当说是很深刻的。这么说来,这茶与忘忧的美酒又有些作用相似了,当然茶是清神的,而酒则昏神,同是忘忧,效果却完全两样。

唐代的茶诗虽比不上酒诗那样多,好诗并不算少,诗人爱茶的心都入到了诗中。元稹有一首《一言至七言》茶诗,也是描述饮茶意趣的,但与其他茶诗相比,却是别具一格,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

茶,

香叶,

嫩芽。

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杭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时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

宋代爱茶的诗人也许要比唐代多,所以茶诗的数量也不少,其中有不少作者也是抒发自己所领略的茶趣的,如苏东坡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诗中将茶比做“佳人”,这也算是一种感受: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青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黄庭坚在《品令·饮茶》词中,将品到的茶香茶味比做久别的故人,将烹饮之趣写得深沉委婉,是茶词中难得的佳作。词云:

风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零。

金渠体净,双轮慢碾,

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

早减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香路,成佳境。

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

心下快活自省。

茶中的意趣,正是这样的佳境。品上一盏佳茗,怎不心旷神怡!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十一)

    兰州历史文化(十一)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突围中的农村

    突围中的农村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引人入胜的书。它呈现的事实,它引发的思考,它展示的人格,都是一般书所难以具备的,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逐字逐句的阅读打动了我,也相信会打动你。这部书对问题的感受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对问题的思考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作者的人格魅力为常人所不及……这本《突围中的农村》(李桂平编写)展现的事实,所引发的思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尽管精细却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著作。相信你可以读后收益不少。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猫与长生

    猫与长生

    落日的余晖少年立于悬崖之上,左肩伏着一只白猫影子被无限拉长“如此方长生!”少年的声音在凌厉的寒风中破碎……
  • 重生之长戟甲虫

    重生之长戟甲虫

    看一只甲虫如何称霸宇宙,百万大军如何吞并宇宙。看宇宙的神秘者如何操控这个世界。书友群:48724001
  • 微微不笑也倾城

    微微不笑也倾城

    贝微微是校园里的系花加学霸,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她是侠肝义胆仗剑江湖的红衣女侠“芦苇微微”。在游戏中,贝微微结识了“真水无香”,两人结为侠侣,没想到贝微微却因为不愿以真面目示人而遭到了真水无香的抛弃,在游戏中莫名其妙“被离婚”的贝微微之后又遇见了江湖高手“一笑奈何”,两人为了完成游戏任务而走到了一起。让贝微微没有想到的是,一笑奈何的线下身份,竟然是自己的同校师兄肖奈,肖奈是校园中的风云人物,篮球队的主力军,两人的情谊从线上发展到线下,一段跨越了虚拟与现实的感情就此拉开序幕。
  • 轻飘飘的旧时光

    轻飘飘的旧时光

    谢谢大家的支持,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半城书-------------------本故事讲述了三位从同一条巷子里走出来的同龄人的命运。其中,陈江南和陈嫣华在经历了小学到大学后,成为了一对恋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无奈的人生,争吵不断。而陈虎从小命运不佳,通过努力,拥有自己的事业。为了践行儿时的承诺,陈虎带着陈江南一起闯事业,而陈江南也为了践行承诺,为陈虎远赴非洲催收货款。一面是有恩于自己的兄弟,一面是青梅足马的爱情,一面是非洲客人的拖延,同为八零后的陈江南,将如何决择,而陈江南和陈嫣华的未来又将如何,请关注。。。欢迎收藏,评论!
  • 一只幸运鹅

    一只幸运鹅

    李扬之在游戏中获得了全服唯一的“幸运鹅”祝福,这个祝福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将他引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且看他如何破局!
  • 修罗帝君

    修罗帝君

    他是没落的地球修士,稀里糊涂的穿越到血域大世界。当神魔体质觉醒,黑暗与光明并存,他便已经注定是一个在地狱间行走的炼狱修罗。
  • 洛水云歌

    洛水云歌

    相传三界之外另有天地,上界之人力法通天。千年前,一位上界高人濒死之时全力打开两界壁垒,躲进此方天地,却再也无力回到上界。他于此界留下子嗣,告知上界奇景,子嗣们日思夜想,只求寻到回往上界的方法。人间、狱界、天界,三界亘古纷争不断,人皇之位却已经空了近四百年。此时,一名少年从山野中走出,开始他的人生。
  • 都市婚恋启示录

    都市婚恋启示录

    通过不同年龄、职业、价值取向的六位女子在北京恋爱婚姻生活的讲述来分析、探讨如何结识、选定自己的另一半;如何让他对你死心塌地;如何识破渣男和陷阱;如何在新婚伊始就确定良好的相处模式;如何和婆婆过招?以期给大家提供一点儿借鉴。
  • 断传

    断传

    新人的第一篇杂乱小说,一贵公子因意外闯荡江湖。发生的各种奇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