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52200000012

第12章 节俭类展品:“带着枷锁跳舞”

高级别的集邮展览限制了广大集邮者都能有机会和实力展示他们的收藏,而未来集邮的发展需要更多集邮者的参与。从这个意义来说,北京市集邮协会率先推出的“节俭类展品”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节俭类展品的特别限定:作为竞赛性展品,节俭类就是在FIP所规定的、诸如“传统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航空类”、“航天类”、“专题类”、“极限类”、“印花类”等中的任意一个类别(青少年和文献除外),并按照相关类别的规则进行编组。比较而言,节俭类展品是现代邮展中最难于编组的,因为节俭类展品不仅不相悖于FIP制定的各类邮集评审规则,而且它更侧重于对展品的“处理”、“重要性”、“邮识”、“研究”、“品相”等方面的要求。除此之外,节俭类展品还有一个特别限定――每部展品限定人民币800元(或每张贴片限定人民币50元)。一方面,这个“特别限定”是鼓励广大集邮者都能有机会和实力展示他们的收藏,以普通素材制作的邮集也可以在邮展上亮相了;另一方面,这个“特别限定”又是给广大集邮者制作邮集带来的一定制约,超出限定价格部分根据规则要酌情减分,难怪有的集邮者将编组节俭类展品形象地喻为“带着枷锁跳舞”。

节俭类展品贴片和框数要求:节俭类展品的贴片规格应与标准贴片一致,参展者可根据选题及素材的需要,展出3―5框。

节俭类展品评审的两个阶段:在节俭类展品评审的第一阶段,邮展组委会聘请各级正式邮展评审员若干人组成评审小组,根据展品类别,按照ACPF相关评审规则进行评审,评定出的分数作为“基础分”予与保留。在节俭类展品评审的第二阶段,邮展组委会聘请若干名对邮品价格非常熟悉的人员组成价格评估小组,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对展出的素材进行估价。

展品附加分的设定及其标准: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展品,评审委员会将给予加分(3分至5分)的奖励,其标准为:(1)选题新颖、得当;(2)展出的素材完全符合FIP和ACPF相关规则的要求;(3)能够展出相当数量较难于收集的素材。

节俭类展品评审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对“品相及珍罕性”评审时,应明确“珍罕性”绝不等同于价格,它的评审标准应重点放在切题素材的相对收集难度方面。

图153为获得北京市集邮协会现代集邮展览节俭类最高奖五星奖的邮集――孟宪利《新中国邮局邮戳盖销的极限片》。

(《中国集邮报》2005年7月5日第6版)

北京市第二届

现代集邮展览评审记

为吸引更多集邮者参与集邮展览活动,提倡现代集邮、推广现代集邮理念,推动现代集邮发展,由北京市集邮协会、北京市东区邮电局主办的“北京市第二届现代集邮展览”,于2004年11月13日至24日在建内大街邮电局开展。根据北京市集邮协会颁布实行的“现代邮展展品评审规则”,确定了174部388框邮集参展。除非竞赛邮集外,共有157部355框邮集参加竞赛性角逐。这些邮集包括“一框类”、“开放类”、“节俭类”、“图画明信片类”、“首日封类”、“原地类”、“自动化类”、“生肖类”等8大类别。

本届现代邮展组成了以国际评审员焦晓光为主任的22人评审委员会,包括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所属的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集邮展览评审员,根据邮展展期共分为4个评审小组,分别评审不同类别的展品。

一框类展品

曾几何时,我国集邮者对一框类邮集对是陌生的,但如今,一框类邮集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此届北京现代邮展一框类邮集达到了创纪录的82部,可见集邮者对其热衷程度。

《北京市集邮协会一框展品评审总规则》关于“选题的适当性”中指出:“展品选题要适合一框展出的规模,且适当、新颖,并富于独创性或趣味性。”综观此届现代邮展中的选题,评审员认为绝大部分选题是符合“规则”要求的,比如《铁路车站》、《中国第一套电子邮票》、《留长发的男子》、《天坛》、《天空实验室》、《北京快班信筒邮政日戳》、《海岸》等。

人们总希望看到新颖的题目与编组,不希望看到循规蹈矩的模仿,在这方面获得一框类展品一等奖――钻石奖和特别奖的《铁路车站》进行了可喜的探索。《铁路车站》最初的选题是“铁路信号”,但作者罗贻声在整理、收集相关素材时,发现适当的票品不多,随即放弃了该选题,而改为“铁路车站”。该邮集的前言是:“铁路车站俗称火车站,是火车出发和到达的地方。旅客在这里上下,货物在这里装卸。车站的相关设施是为客货运服务的,也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评审员指出,该邮集的前言、纲要、素材具有逻辑性、均衡性和正确性,特别是在编排上用邮品讲故事,值得推崇。如“列车进站时,要注意安全,遵守秩序……”,“即使去看邮展,也不要这样乱挤……”,“瞧,这乱劲,把钱包丢了吧!”配合这段话,使用了三枚非常切题的相关邮品。

另一部获得最高奖的一框类邮集是《墨西哥早期极限片》,作者李宏将素材的界限定在1940年以前,体现了很高的收集难度和极限集邮的重要性,属于FIP规则中“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收集研究方式。展品中所有的极限片品相优秀,戳记清晰,粘贴邮票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航空邮票等多种,如果经过发展扩大,将会成为今后我国在世界邮展上有所突破的极限邮集。

继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后,美国实施了她的第一个空间站计划――天空实验室SKYLAB。施铭的《天空实验室-SKYLAB》用16张贴片叙述了自1973年5月14日天空实验室(SL-1)由“土星-V”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到天空实验室因太阳作用,轨道不断下降,于1979年7月11日坠入大气层解体的过程。

评审员对郭胜的《留长发的男子》(93分加特别奖)、郑荣贤的《雪上运动》(91分加特别奖)、李威洲的《天坛》(91分加特别奖)、安舟的《中国第一套电子邮票》(90分加特别奖)、《盖销“临”字邮戳的极限片》(90分加特别奖)和吴北光的《人大代表专用信封》(82分加评审委员会祝贺)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这些邮集或编排新颖,或创意独到,或研究深入,或素材珍罕,各具千秋,争妍斗奇,是一框类邮集中的范本。

开放类展品

开放类集邮传入我国之后,我国集邮者很快接受了这种全新的集邮方式,并且付出了实践。此次邮展展出的33部开放类展品,远远超过了上届北京现代邮展的水平,其中两部展品获得一等奖――牡丹花奖,一部展品获得二等奖――梅花奖,以上三部展品还获得了特别奖,此外四部展品获得三等奖――菊花奖,其余26部展品分获四等奖至六等奖。

评审员认为,一部优秀的开放类展品应该是好的选题、好的素材、好的处理和创意、好的外观制作的叠加,缺一不可。特别是选题,在确定之前一定反复权衡其邮品素材和非邮品素材是否能收集到位,是否有竞争力。从此次邮展展出的开放类展品看,《孔子》、《长城与邮政》、《我家四人抗美援朝》、《铁的新四军》等邮集具备了以上特征,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奖级。

孔令金的《孔子》邮集获得了开放类的最高分――96分,并获得了特别奖。该邮集展示了孔子坎坷的一生、曲阜的“三孔”古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孔子思想对人类的影响、跨越千年的纪念五个章节,纲要均衡,素材难得。作者被誉为“无孔不入”的集邮者,《孔子》邮集是作者几十年的辛勤而孤独的耕耘结出的果实。《孔子》邮集的前言很精彩――“1998年巴黎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议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家四人参加抗美援朝》邮集作者陈漪凡曾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女兵,她满怀激情地向我们描述了她一家四口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邮集素材的丰富程度很高,不仅展示了当年战场的子弹壳,还展示了难得一见的英军帽子,是北京集邮界近年来涌现出的一部很有发展潜力的开放类邮集。评审员建议,如果将第一部分描述抗美援朝背景的部分再简化一些,将会使一家四人抗美援朝的故事更加饱满。

张玉山的《铁的新四军》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开放类邮集,据说邮集作者当年也是一位经过战火洗礼的新四军。我们通过邮集似乎还能够听到当年战场的厮杀声,令我们对邮集作者和邮集作者的经历肃然起敬。开放类邮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使得北京现代邮展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50%比例的非邮品介入邮集,是开放类的最大特点。评审员认为,非邮品素材和邮品素材应该是比翼齐飞,但从此次邮展的个别邮集看,非邮品素材的分量明显不足,似乎是少了一个翅膀。甚至有的邮集虽冠以开放类之名,但展示的全部是邮品素材,而没有非邮品素材。而非邮品素材过于雷同,照片多、剪报多、极限片多,档次明显不高。因此评审员提倡,素材、特别是非邮品的素材应更珍罕、更“震撼”一些才好,这也是开放类邮集应解决的一个课题。

节俭类展品

评审员认为,比较而言节俭类是现代邮展中最难于编组的邮集,因为该类别邮集除了其他类别的邮集应有的一些要求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限定――每部展品限定人民币800元(或每张贴片限定人民币50元)。从一方面说,这个“特别限定”是鼓励广大集邮者都能有机会和实力展示他们的收藏,以普通素材制作的邮集也可以在邮展上亮相了;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这个"特别限定"又是给广大集邮者制作邮集带来的一定制约,超出限定价格部分根据规则要酌情减分。

获得此次节俭类最高奖五星奖的邮集是孟宪利的《新中国邮局邮戳盖销的极限片》,该展品在“处理”、“重要性”、“邮识”、“研究”、“品相”等方面符合规则对展品的要求。武明的《水波纹机盖戳(1992-2004)》是评审员评价较高的邮集,该邮集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在我国邮政业务发展过程中机盖戳逐步代替手盖戳的事实。如果在外观上处理得更精致一些,相信会更加得到评审员的青睐。《乐器》(施鹤皋)、《电子计算机》(包允株)、《齿轮》(唐启昌)、《羽毛》(徐铁生)等几部以专题方式编组的邮集很有发展潜力,特别是《齿轮》邮集,其选题非常新颖,是评审员在以前各级邮展中所没有见过的。虽然这些邮集的得分目前还不是很高,但如果加以充实,成绩定会得到提高的。

评审员对两部“无着邮件”邮集有不同的意见,一部是《癸未年有奖明信片无着邮件》,一部是《己卯年企业金卡改退无着》。有的评审员认为这两部邮集在北京市邮展上不多见,且邮集作者在“无着邮件”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但也有的评审员认为,这两部邮集的素材是一次性收集来的,收集难度不大。

图画明信片类展品

图画明信片类展品曾在欧洲早期邮展中出现过,且欧美集邮界对于图画明信片的收集和研究已经成型,而在我国图画明信片类展品却是首次登陆现代邮展。

图画明信片类邮集评审按4个方面打分,满分为:处理(20分)和重要性(10分);知识和研究(25分);品相(15分)和收集难度(20分);外观印象(10分)。总分在50分以上的邮集分为6级,奖项从高到低分别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社稷坛命名。

如何评价一部高水平的图画明信片类展品呢?评审员认为,一部高水平的图画明信片类邮集要有一个恰如其分、创意新颖、引人入胜的标题;符合逻辑、分类合理的计划;而展示的素材应紧密结合计划的内容发展。

中国古代历来重教化、兴礼制,仅是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崇儒家教化而兴建的文庙,就几乎遍布全国。随着孔子思想对外传播,作为孔子象征的文庙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庙宇。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各地文庙陆续出现在不同版本的图画明信片上,所以我们有幸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浏览图画明信片上的文庙。获得天坛奖的《文庙大观》(孔令金)邮集用三框48个贴片向我们讲述了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文庙的特有设施泮桥,文庙的正门建筑魁星门和文庙的附属建筑与陈设。图画明信片类展品的收集难度,以年代久远、发行量少、历经多年损耗留存稀少者为罕,这也正是《文庙大观》邮集获得最高奖的原因之一吧。

图画明信片类邮集只展示明信片的图画一面,评价高低也以此面为准。因此,明信片有无邮资、是否经过邮政实寄,均不属评价范围。企业金卡的图画面亦属适用素材,但在没有现代邮展之前它却不被看好。王晋枫以企业金卡编组的邮集《纸――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企业金卡背后图画中的信息进行拓展,虽然素材一般但是处理很好,因而得到了理想的奖级,这也为今后企业金卡收集和展示提供了方向。

首日封类展品

1957年11月7日,新中国首枚首日封――《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首日封问世,至今新中国首日封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日封曾经辉煌过,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集邮活动刚刚恢复之际,首日封爱好者达到数十万之众。但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首日封不能作为素材组集参加正规邮展,这与其说是对集邮者的打击,不如说是对首日封的封杀。

令集邮者特别是首日封爱好者感到欣慰的是,北京现代邮展给首日封一个“抛头露面”、变藏品为展品的机会。虽然此届现代邮展仅仅展出了三部首日封类展品,获奖奖级均并不是很高(最高奖为三等奖),但却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评审员认为,首日封类展品的编组应紧密围绕选定的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所收集的相关首日封加以选择,根据计划纲要编组起来。通过对首日封的合理组合反映处理水平;以必要的说明文字体现知识和研究水平;通过精心制作使展品整洁美观。从此届现代邮展展出的三部邮集来看,王刚的《庚辰(龙)年首日封》邮集评价最高,该邮集全部采用贴庚辰(龙)年邮票的首日封来制作,信封规格和封面图案符合邮政标准,并以发行首日纪念邮戳、风景日戳或邮政日戳(含水波纹等机盖组合日戳)盖销,也因此获得了最高奖――中华虎凤蝶奖和特别奖。张浩的《山水情》邮集和杨建武的《1995-2004年首日封》邮集外观印象很好,但在处理和重要性、知识和研究、品相和收集难度等方面尚有改进的地方。

首日封类展品的奖项分别以6种蝴蝶的名称命名,很有趣味且有浪漫色彩,相信今后首日封类邮集会像蝴蝶一样翩翩飞舞于国内邮坛。

原地类展品

原地类展品自身存在的某些先天缺陷使其长期以来不能进入正规竞赛领域,但在我国拥有数量很大的原地集邮爱好者,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是现代集邮的重要功能。此次邮展使原地集邮类正式成为一个参展类别,并展出了6部展品。评审员认为,展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具有“星火燎原”的意义。

获得此次邮展原地类一等奖――八达岭奖加特别奖的展品是何欣的《新中国原地封(1949-1966)》,评审员对其评价较高,认为是目前我国原地封邮集中的佼佼者。该邮集展示了1949年至1966年我国原地封中的精华,选用147枚原地封、片、简、邮政用品和邮政单据,按国庆盛典、历史事件、重大会议、建设成就、建筑风光、体坛盛事和文艺成就等章节。首页摆放了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签名封,令人耳目一新。邮集中展示的从西藏寄出的原地封很难得,“梅兰芳”小型张实寄封收集难度较大。但评审员指出,该邮集的题目与内容稍有出入,名为新中国原地封,但北京原地封的比例较大。

苑革的《中国的世界遗产》选题很流行,外观制作也不错,收集难度虽然一般,但素材品种丰富,品相较好,展品制作规范,邮资相符。因此该邮集获得了原地类二等奖――古北口奖。

《珍藏中国》是一部看似大选题,实际是小选题的邮集,作者张明明向我们展示的全部是中国博物馆原地封,范围小,难度大,很多是新中国早期素材。但评审员对邮集的题目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评审员觉得题目很别扭,不如直接叫《中国博物馆原地封》更直接,更醒目。但有的评审员不以为然,认为邮集的题目不要模式化,还是百花齐放好。鉴于该邮集的所做出的特别贡献,评审员建议给特别奖。

贡立江的《中国电影》全部是由我国第一套电影邮票“中国电影”的原地封编组的邮集,在选题上较有新意。用一枚邮票的原地封来编组了一部多框的邮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作者在相关专题的研究和外观制作上也下了很大的工夫,看得出作者是一个有心人。

关秉崇的《来自人民大会堂的邮件》邮集是从同一邮局寄发的不同的年代的原地封,反映了作者在邮集选题上的不同之处。但评审员发现,该邮集个别原地封上贴的邮票无论是在主图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与该邮集的选题不符,这是该邮集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吴振环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荣获金牌原地封》邮集与该邮集在收集难度上稍嫌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该邮集将焕发出它的史料价值来。

原地封类邮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地大物博,每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有相关的原地,有的邮票的原地还不止一个,而从这些原地寄发的封片,成为了原地类邮集的丰富素材。

自动化类展品

自动化类是此次邮展新增设的一个类别,共有7部展品。如何评价自动化类展品,评审员观点不一。建议给高奖的评审员认为,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进入邮政领域,使邮政自动化成为现代邮政的重要特征之一,由此产生了许多带有邮政自动化痕迹的邮品,从而引发了自动化集邮的出现,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类别。邮政的未来是自动化,故自动化类邮集代表了未来集邮者应努力的方向。邮政本身在发展,集邮者收集邮品也应有前瞻性。

但也有的评审员认为,自动化类展品展出的素材基本上都是现代素材,收集难度相对较低,相关资料也较多或较易获得;有的素材还是人为制作的,特别是错体、变体素材人为痕迹更重,对大多数集邮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奖级上建议给低一些。

初审结束后,评审员在奖级上差别很大,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只好再评邮集,重新打分。重新评审以后,评审员之间分歧依然很大,无奈采取了投票决定奖级的方式,可以说这是此次评审过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

获得此次邮展自动化类最高奖――“黄山奖”的展品《大宗邮资标签研究》是集邮家柳承美的新作。该邮集按传统的方式来编组,展示了已经停用的第一代、第二代和正在使用的第三代大宗邮资凭证标签的印刷、使用和型别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深度。素材错变体琳琅满目,可以称的上是目前北京集邮界对大宗邮资凭证标签研究最高水平的一部邮集。评审员认为,如果只展示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宗邮资凭证标签更好,这样研究更集中,也更完整。

相邻展出的另一部自动化类邮集《大宗邮资标签》出自一位学习印刷的年轻人郑福基之手,故对大宗邮资标签的研究在语言描述和展示方法上更专业。作者在邮集中采用了原大的照片,对难得一见的标签在紫光灯下的情景进行了展示,获得了自动化类展品的二等奖――泰山奖。《北京邮政自动收寄机标签》出自一位年轻的女性集邮者之手,其编排赏心悦目,每一件邮品的衬纸采用墨绿色,很有立体感。邮集不仅研究了标签,还展示了大量的收据,可见作者是这方面的行家。

生肖类展品

生肖类展品也是此次邮展首次推出的类别,但评审员认为此次展出的三部生肖类邮集距离人们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个别生肖类邮集还处于自娱自乐的阶段,缺乏竞争力,故此次邮展生肖类邮集评出的最高奖为三等奖――铜牛奖。但评审员相信,我国拥有众多的生肖集邮爱好者,基础雄厚,生肖类展品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张惠敏的《我的生肖邮品》邮集应该说是今后生肖类邮集编组的方向之一,选择了比较丰富的生肖素材来进行编组邮集,且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故事性,故获得了评审员的好评,获得了铜牛奖加特别奖。获得此次邮展四等奖――玉兔奖的《您属啥》(作者韩国光),是一部用极限片来编组的生肖类邮集,选题很亲切,编排较认真,外观也不错,但素材的收集难度稍小了一点,且有的素材从极限片角度来说不太规范。曹大德的《羊戳神州花》邮集体现了现代集邮大众参与的理念,比较而言,用一种素材来制作邮集参展似乎有点单调了。但评审员认为,利用贺年有奖明信片来加盖生肖戳,是很多集邮者津津乐道的一种收集方式,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如果能集齐当年的生肖戳,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且充满乐趣的事。

在北京市集邮协会已经公布的现代集邮展览9个类别中,灰姑娘类是唯一没有展品入围此届现代邮展的,没有实现“全家福”,这不能说是一个遗憾。图154为邮展目录,图155为集邮者看展览,图156为评审员正在评审。

(《中国集邮年刊》2005年版)

同类推荐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驯悍记

    驯悍记

    《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情节滑稽有趣。它讲述一个聪明的男子,运用巧妙的计策,成功改造了脾气暴躁的富家女,使之成为温柔贤惠的妻子。故事中,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本书收录作者及其亲友诗词、散文一百六十余篇。运用了古诗、律诗、词曲等表现形式,有记录山水名胜的,有咏环境优雅的,有歌颂政策变化好的,有抒情状物言志的……通过赋诗填词,减字偷声,诗词往来,缘情遣兴,体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 寒灰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寒灰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水浒密码:解密一百单八将

    以现代的眼光看,梁山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梁山集团的发展壮大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竞争、不断大鱼吃小鱼的过程。梁山集团先后经历了三任领导,第一任领导王伦、第二任领导晁盖都失败了,王伦的失败在于他根本不是做老总的料,在激烈的黑道竞争中被淘汰完全在情理之中......本书深入剖析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全新的角度对一百单八将做出新的阐述,令人对水浒好汉的印象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轩辕勇恒

    网游之轩辕勇恒

    本人是一位新手,第一部创作,不求大家有什么喜欢,只求大家可能开开心心的看,故事中的角色,跟我身边的一个朋友情况有些像,注要讲的是你一个独单的少年在游戏中,从来没有上过游戏榜第一,第二,……前一百,但是却让很多人都忌讳的人,同样,平常生活中,也是很多人可以称兄道弟之人,游戏中与各种女玩家发生的事情,有爱有恨,再有恨变到有爱,兄弟们的各种情义,在游戏中,生活中,让他成为了游戏中,永远无法让其它人无法超越自己的本质!
  • 化神图录

    化神图录

    宅男青年来到异世界!手持神之图录。只为那神之位置。
  • 若是凉夜已成梦

    若是凉夜已成梦

    每个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灾变之新时代

    灾变之新时代

    莫名奇妙的灵气复苏,诡异的绵延,神秘少年横空出世,古老的神灵再度降世,深渊中的黑暗在窥视着一切
  • 我的初恋大小姐

    我的初恋大小姐

    【都市爽文】六年前,消失不见,了无音讯。六年后,顶替回归,没想到委托任务的那个是初恋她爸……
  • 大唐仙凡传

    大唐仙凡传

    轩衣。生身父亲乃是魔界一带赫赫有名的魔圣。千年之前的一场仙魔大战,改变轩衣的命运,只得由仙广子抱给不周山的不周老者领养。千年之间,弹指一瞬即过,不周老者就让他下界,寻得了救命恩人牡丹花神,却又能解开生身父亲魔衣是否死在冥海的谜团……
  • 永镇星辰

    永镇星辰

    小小的地球,诞生过无数的文明!即使人类如今早已进入星际时代,在很多方面也有所不及。李阙脑海里有一篇神奇的法门,可以让他分辨出真正的星辰,然后借助它的力量。他将整合大地,重塑星辰!
  • 中国最美的地方

    中国最美的地方

    本书汇聚我国多处名闻遐迩的自然美景,并将其划分为造化钟神秀、在水一方、凡尘之外的伊甸园、永恒的文明之光、慵懒与惬意的乐士、魅力绽放的城市等六大版块,同时以优美的文字、奇丽的图片将山水与城市之美浓缩于纸页。
  • 无尾狗:农村少年底层生存的挣扎

    无尾狗:农村少年底层生存的挣扎

    这是人存于世的生活经验、情欲经验、政治经验和生存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有镶金边的。《无尾狗》成书5年,6易书稿,也许它不仅仅是河北一个农村和一个城镇居民几十年的活之生存、生之尊严。人活着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长能短,能入能出,能软能硬,海绵体也是这样。海绵体色胆包天,又胆小如鼠。大约也只有阿丁完整还原了人的海绵体,在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确实没有更好的喻体,能象征人这个苟活于大地的物种了。作者在作品中描述了从小孩到老人,在面对不同生活境遇时,以多重奏的叙述手法,以全视角与个人的第一视角立体全面的展现了他们最真实的人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