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83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三峡库区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的桂圆树、黄桷树蓊密葱郁,远远望去,就像一颗硕大的绿宝石,镶嵌在江渚之中。这个叫坪西坝的小岛,寄托着我童年的梦幻和理想。

2006年春节,我来到这个小岛的最高处,在母亲坟前,拼命地燃放起烟花爆竹,借以寄托我无尽的哀思;面对母亲的坟墓,我长拜不起……因为,三峡还要涨水,再过几个月,这个美丽的小岛和岛上的美丽将被淹没,坪西村的建制将在三峡地区的行政图上永远消失,过去的一切将不复存在……岁月峥嵘,记忆犹新,我经历过峡江地区的混沌、愚昧,饱尝过三峡地区的贫穷、饥馑;在三峡地区面临历史大变革的惶恐、躁动期,我关注过三峡工程的论证,有过惆怅、失望,也有过惊喜、希望。这些年来,我见证了三峡百万移民大搬迁、大安置的每一步艰难历程,百万移民的跨世纪壮举,常使我寝食难安,心绪难平……多少次,我想拿起笔来,记录长江三峡和三峡移民,记录这美丽的悲壮和悲壮的美丽。因为,我的血液、我的骨髓流淌着“长江情结”,作为“移民”的儿子,作为移民中的一员,在国情、亲情、乡情面前,多少都会有一些使命感和沉重感,我不写,谁写?

但每一次写作念头萌动,我都在两种莫名其妙的“自我挤压”之下辍笔。

一是我天生懈怠、闲散,“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但工作的特殊性质,又注定我命中要与血浓于水的移民和政府打交道,立场、职责和道德底线告诉我,必须找到一个结合部,写出的文章,是厚此薄彼还是非此即彼?做出“明智”的选择起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是三峡工程问题由来已久,交织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就像一个个硕大无朋的历史漩涡,哪怕是水性极佳的“浪里白条”,陷入漩涡之中最多扑腾几秒钟,也会被无情地卷入浪谷深渊。学识粗浅的我,尽管多年在长江、在三峡、在移民区“厮混”,脑袋却始终难以开窍,只能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是不敢面对,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三峡每一次蓄水都牵动着我的神经,水位从90米、135米,到提前一年涨到156米……每一次,我都因“底气”不足而放弃。

中国政府兴建浩大的三峡工程,从开工之时起就有一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豪情。百万移民搬迁也是成竹在胸,早就可以宣告“胜券在握”。从官方2005年的统计报表上看,三峡库区鄂、渝两省市搬迁的移民已超过100万。2006年10月,三期水位蓄水达到156米;2009年,水位将达到划定的最高水位线175米,肯定不会出现不少人所预言的“水撵人”的窘迫之境。

不是说三峡百万移民是世界超级难题吗?从1997年大规模搬迁到2005年,短短几年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百万移民的“跨世纪壮举”,这难道不是“大书特书”的好时机吗?

我沉思,但仍然选择了放弃。我的不惑之年,应该是文学创作的金色年华,但鬼使神差,我却把人生精力最旺盛的一段时光,变成了一次长达6年多的“卧底”行动。

“卧底”的地方:重庆市移民局;公开身份:一名处级干部;岗位职责:移民技能培训、移民干部培训、移民后期扶持;活动范围:三峡库区各区县、乡镇、村组;“卧底”时间:6年多;“卧底”动机:总惦记着写一本关于三峡移民的书。库区各级移民部门的同事,除极个别人外,没有人知道我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卧底志愿者”,因而在工作中、生活中,从库区决策层到移民众乡亲,他们什么事都不回避我,总是掏心窝话对我说。在百万移民大搬迁中,我很快就被这场伟大的三峡移民运动“同化”和“感化”,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提笔。

但是,我经过反复的掂量,还是一次次选择了放弃。放弃是容易的,但镌刻在脑海的记忆,却怎么也无法抹去……20世纪末期,三峡农村移民重新分配承包土地,我也参加了这项“一平二调”的土地调整的复杂工作。移民指着那一片片即将淹没的良田沃野,掬着一捧水,捧着一把土,噙着泪向我诉说的那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移民伤感、质朴的情感令我至今难以释怀。我理不出头绪,仰首问天: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当看到掀起移民浪潮的同事们,一个一个忍辱负重、忍饥挨饿,一个个挨骂、挨揍,他们恪尽职守,忠诚于国家意志,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尝尽了人生的滋味,他们之中不少人在岗位上累瘦、累垮,直至累得吐血而亡,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潸然泪下……咬咬牙,我还是放弃。

放弃是一种美丽、一种勇气。我聊以自慰。但真正触动我、促使我最终拿起笔来的却是不经意的两个瞬间。一是现在有一种“时髦”的观点:三峡已成功实现了百万移民的搬迁,世界超级难题似乎已在“谈笑间灰飞烟灭”。我总感到这是在有意无意间回避百万移民们的生存状态;库区产业空虚,移民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库区水淹之前的设想与水淹之后的严峻现实,都使人愁肠百结,忧心如焚。

按照官方的统一口径,三峡移民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搬得出”,第二步是“稳得住”,第三步才是“逐步能致富”。

三峡移民从1985年开始试点,1993年正式实施。公允地说,为按时完成三峡按期蓄水的“死命令”,库区各级政府多年来都处于焦头烂额、殚精竭虑的高度紧张状态,艰难地实现了百万移民“搬得出”的宏大目标。

走完第一步,时间跨度长达20年。

当今社会,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以人为本”,人民大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在今天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状态,已受到了整个社会和世界的极大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三峡工程而产生的百万移民今后的生存状态,已成为检验三峡工程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百万移民从“搬得出”,走进了“稳得住”,这一段更为艰辛、充满各种变数的未知历程,又会走多少年?

因为,移民生产、生活的稳定,不仅仅关系到百万移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长江三峡库区一大片土地和百万移民朝夕相处、同吃同住的1000多万库区群众和库区社会的安宁。由于各种历史关系的积淀,峡江河谷地带已成为一个由特殊人群聚集的移民社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别区域。

三峡工程,是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接壤时期的一个产物。工程一上马,就如同炮弹出膛,烈焰升空,在政府的精心运作下,一切很快变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百万移民史无前例的大搬迁,也变成中国在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行动,并成为一种历史进程的必然。

因此,在“不可逆转”和“历史发展必然”的前提下,百万移民迁徙之后的命运,就被提到了一个被社会各阶层“强烈关注”的高度。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库区政策的制定者和政策的执行者,从三峡移民搬迁的第一天开始,就在苦苦寻觅移民、抚民、安民之策。

安置百万移民,就是特殊时期的一项复杂的安民过程。

激发创作欲望的另一个瞬间,是我在巫山遭遇的一次停电,听到县城移民的一句“街骂”:龟儿子,只要不停电、不摸黑,我还是“同意”修三峡大坝,老子搬家也值了……移民用了“同意”二字,我隐约感到移民也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豪情。这说明,时代在变,政府各个层面、老百姓和移民本身对三峡工程的思考都在发生改变。

出现这种写作激情的冲动,对于常常处于“狐疑不决”的我来说,竟是生命中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

三峡百万移民的产生是一种历史必然,我带着一种沉重感写三峡移民的过去和现在,或许也是我命中注定的一种必然。

于是,我从一次次放弃中重新寻找过去,重新思考现实,重新组合文字。也从多年的“卧底”状态之下浮出水面,公开身份是一名挂职作家,还是在移民部门工作,还是那些我熟悉的移民,还是在梦绕情萦的三峡……三峡工程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生态学等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也是一个“资源禀赋”极为充裕的宝库。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其中找到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的是非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基本评价。

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三峡工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利大于弊。因此,在利大于弊的交织中,从一个局部来进行利弊评判,几乎都不会有太大的过错。比方说,环境生态主义者看三峡,你能说他错了?比如军事专家、地质专家看三峡,你能说他错了?比如航运专家、水电专家看三峡,你能说他错了?比如移民故土难离,不愿搬迁,你能说他错了?比如移民工作者推行“依法搬迁”,你能说他错了?……也许,所有的人对每一个局部的评判都是对的。因为,走进三峡,就走进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学世界。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林黛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心中的三峡移民,也同样有一万个不同的版本。因此,我决定拿起笔来,写出我一个人眼中的三峡百万移民。

同类推荐
  •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除了边塞诗人之外,诗坛巨擘李白、杜甫、白居易也留下了不少内容涉及宁夏的名篇,这些诗篇中关于宁夏的具体描写对今天了解古代的宁夏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本书收录了2007年在中国兰州召开的“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几十篇论文。论文主要围绕“中外文化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就“生态与关怀——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与西部文化发展”、“交流与过滤——中西文化镜像中的西部文学与异域文明”、“挑战与机遇——中国西部地域作家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格局”等议题进行了集中交流与深入研讨。主要关注: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生态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关怀、生态文学的文本分析、关于西部的文化关怀与生态关怀等问题。
  • 心随鸿鹄忆当年

    心随鸿鹄忆当年

    书中对中学几位老师同学的细致描写引发共鸣,当年趣事又被翻出来,引发更多回忆与感慨。说起当年高一的班主任老师几天没有见到生活委员,自言自语,竟用了“神出鬼没”这个成语,可见班干部如何独当一面;语文老师捉“错别字大王”,吓得同学们下了晚自习还在教室点着蜡烛查词典;又忆起男女生二人唱自家改词的《逛新城》、《老两口》,男生猛然按台词念出“娘!”,直叫搭伴的女生笑场……
  • 我的西沙窝

    我的西沙窝

    《我的西沙窝》三辑,一辑:那乡那土;第二辑:那年那月;第三辑:那人那事。作者从自己的故乡来源写起,记录了他在西沙窝出生、成长岁月留下的记忆和经历,以及作者爷爷、作者父亲和作者三辈人与西沙窝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西沙窝并不是作者真正的家乡,而是爷爷逃荒逃到那里,而后在西沙窝扎了根,但是西沙窝是养育作者的地方、是作者成长的地办、是作者的根。让我们一起陪作者回忆关于西沙窝的一点一滴。
  • 大地上的乡愁

    大地上的乡愁

    《大地上的乡愁》是第七届冰心散文家作家唐毅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散文集。作者以乡愁为主题,行行重行行,从故乡到他乡,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漫游,写下富有故事、温度和趣味的文字。作者长于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周遭的一切予以文化观照,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家国情怀、文明兴衰、文化命运……
热门推荐
  • 松小作诗集

    松小作诗集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人们总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和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欢乐的或伤悲的。毕竟时光不复回,只能尽力抓住一些能拿到手的东西,但是,如果可能,我却只能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从前的点点滴滴。这是因为我以往所留下的东西,唯这几首破诗而已。
  • 快穿之男神太凶猛!

    快穿之男神太凶猛!

    瑶央的人生宗旨:逆袭男女主当赢家!可每一个世界,竟总有一个宠她宠到毁天灭地的男主一直跟在她身后! 狐狸瑟瑟发抖地看着一个个男主追着自家主人身后跑,脑门流过一丝冷颤。滚滚滚,找你们的女主去!别骚扰我家主人!瑶央淡淡地瞥了它一眼,嗤笑了一声。(双强1v1,男主同一人。甜撩、苏爽宠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燕南客栈

    燕南客栈

    燕南客栈是个什么地方是流浪者的归宿是向喃的家独立于三界之外客栈里都有些什么?婀娜的女鬼,断头的厨王,打杂的狼王,披着英俊皮囊的老神仙。啊,对了,还有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的燕修。向喃初来乍到,被收纳,有了家,遇见了燕修。你一直向南边走,向南边走就是家了一心向南,归向南处
  •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本书通过易学等多种手段,开运、顺势改造办公环境,创造出有利于事业顺畅发展的吉祥气场;通过在自身的行为中做出一点特定的改变,就能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好运。
  • 蔓殊莎华

    蔓殊莎华

    蔓殊莎华为梵语,意为彼岸之花,相传生长在彼岸,开一千年,落一千年,极其美丽,诱惑在此岸的人们。我想,人类的悲哀与伟大,皆来自盘桓与此岸与彼岸之间的这条大河,来自彼岸蔓殊莎华的诱惑。因此,我想写的还是人的欲望,无关善与恶的欲望,欲望到极致的扭曲与绚烂。
  • 冰上阑珊

    冰上阑珊

    许修远说:我想要中国的男子单人滑有一个世界冠军!许修远说:为什么别人可以有!中国人就没有呢!许修远还说:我不甘心!我一点都不甘心!输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看着许修远那不断地在冰场上面跌倒,站起,跌倒,再站起的样子!陈清妍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她之前一直排斥否定的奥林匹克精神!她以为换取自己身体一切取得那块冷冰冰的金牌,是运动员最大的败笔!直到她看到陆修远那摔得满头是血,却依旧坚持参赛,即使连动作都完成不了,一直摔倒,但还是在坚持做着一个又一个的跳跃的时候!她终于理解了自己那一直怨怼着的父亲,这个世界上面有一种东西是比你的生命还有身体更加重要的!
  • 健康就在食物里

    健康就在食物里

    本书专为那些希望了解饮食、享受美食、保持健康的人提供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让您学会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远离疾病,健康一生。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食物的营养与健康,粮食米面类食品、动物肉禽类食品、水产海鲜类食品、蔬菜瓜果类食品、豆类、调料、水果类食品及其他类食品的营养分析。
  • 雪迎三朝

    雪迎三朝

    一回大明,繁华尽落。倪家有女,命途多舛。几经沉浮,落入紫禁。世道污浊,东宫伴侧。难遇知音,恶俗充溢。良人终得,谁知真假?——潇雨绵绵
  • 龙门有客栈

    龙门有客栈

    这无名无姓的天下,与我又何干?我只是一个屠夫,只想守她,安安静静的在这大漠里。我做我的屠夫,她做她的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