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8300000042

第42章 三峡触动神经(2)

曾经,一位女记者到重庆市移民局采访农村移民的安置问题,我拿出渝移发[1999]252号文件给她看。文件第四条“计划生育安置人口和房屋搬迁总人口与移民户实际安置时搬迁口相衔接”中规定:“在安置搬迁移民户的生产安置人口和房屋搬迁人口应根据该户实际合法人口进行计算,而不能按《实施计划》中1996年底人数计算,也不能按1996年底人数加千分之十二的增长率计算。”

这位女记者被这份通篇都是专业术语,比“绕口令”还难读清楚的文件吓得“花容失色”。她吃力地研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虽吃力地向她解释了一个小时但也是白搭。因为,从她惊愕、惶惑不解的表情来看,我知道她的努力和我的努力全是徒劳。

她说,读这份文件真是“痛苦得无以复加”,基本的东西搞不懂,怎么能写出稿子?最后她“被迫”放弃了这次采访和写稿的打算。

到移民区采访,像这位记者一样“退避三舍”的人还不少。“写稿子都有难度,百万移民真不知有多难啊!”

精心策划的采访阴谋

赵春远,如果光听他的名字,加上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不看衣着长相,很难想到他是外国人。他的真实职业是某国的一名记者。

2000年的金秋时节,赵春远只身来到长江三峡。他此行公开的身份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者,持有个人旅游护照。三峡截流之前,由于中外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联袂”上演了一幕“告别三峡游”的喜剧,前来“告别”三峡的中外游客如过江之鲫,三峡沿线各旅游景点的宾馆、床位纷纷告急。旅行社早就把船票瓜分了,重庆的“黄牛党”也趁机“爆炒”旅游票价格。

像赵春远这样“孤独”的旅游者,一般是不容易搞到船票的。但这并难不倒一个职业记者。他找到一家旅行社表示,自己多出一点手续费,以自费旅游者的身份加入了一个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旅游团。

当轮船进入三峡之后,游客们都被雄奇壮丽的峡江景色所吸引,而唯独赵春远不太感兴趣。他一路上打听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的事。他一再说是造物主给了中国的三峡,并称赞三峡工程很了不起。这些话也赢得了同行的中国游客的好感。

但在库区腹地的一个著名的旅游点,他突然向带旅游团的导游提出,家中有急事,要提前结束三峡的旅程,并说他下船之后乘车赶往重庆,再转乘飞机回国。

他下了船,见并没有人在意,就向附近的一个移民村走去。不费吹灰之力,他就找到了离江边最近的一个农家院落。这家户主姓杨,是又淹土地又淹房子的移民。

“你们是三峡移民吗?”赵春远问。“是啊,你是……”50多岁的老杨疑惑地看着他。“我是国的游客,到三峡来旅游。”

“啊,是老外呀,请坐请坐。”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杨以三峡人特有的热情,端出凳子放在坝子中间。

“你们的房子要淹吗?”赵春远坐下之前递过一包香烟。“房子是要淹的,谢谢你的烟。”老杨喜滋滋地接过香烟说。“土地也要淹吗?”“是的。你问这些干吗?是记者呀?”

“我不是记者,是自费旅游者。我对你们三峡移民搬家感到好奇。

我们也经常搬家,提个包就走,从不带家具,你们搬家要带家具吗?”

自以为是“中国通”的赵春远知道“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开始“循循善诱”,一切正按着他设计的圈套进行着。

“你们老外真懒啊,搬家不带家具怎行?”老杨说。“这么好的地方,你们愿意搬走吗?想得通吗?”“不搬不行的,水要淹来了,想不通也得搬啊,还不是为了修三峡电站。”老杨是个直性子人,也是实话实说。“老大爷,我要是能看到你们搬家就好了。”“搬家有啥稀奇,有啥看头?你们外国人真是没事可干啊。”老杨被这个年轻的老外说得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这样吧,老大爷,你找几个人搬家给我看一看,我每一个人给100块钱,好不好?”老杨以为又碰见了财神爷。

一年前三峡旅游高峰时节,导游小姐带来过三个高鼻子老外,硬要到他家的地里挖红苕,剥莴笋菜,老外不相信绿叶藤地下会长出大个大个的红苕。三个老外轮流挥锄,挖出一个红苕就大声叫好,然后抱着粘满泥巴的红苕照相、合影。导游小姐说,老外在船上吃饭时,对薄薄的莴笋片很感兴趣,觉得亮晶晶的,质感很好,感到不可思议。所以非要找个地方看一看,莴笋这种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也算增加一点“见识”。

老杨从地里拔出莴笋,淘掉泥,剥了皮,当场就削出了亮晶晶的莴笋片。几个老外伸手就抓来吃,他们吃着什么佐料也不沾的莴笋片,乐得叽叽哇哇地叫个不停。导游小姐告诉他说,这些老外对中国的高楼大厦、洋房街道一点不“感冒”,但对挖红苕、刨花生、亲手摘下树上的橙子橘子等“农家乐活动”却兴趣盎然。

三个老外临走时,给了他200元钱作为补偿。后来,老杨逢人便吹嘘说,老外的见识看来也不行,连红苕、莴笋都没见过。打那以后,老杨就盼望再来几个老外来搞“农家乐”。

眼前这个老外更奇怪了,居然想看搬家。这段时间库区到处都有移民搬家,有啥稀奇?这次是不是又碰见财神爷了?一个人给100块钱?找四五个人假装搬一会儿家,不就是四五百块钱进账了吗?这可相当于养两头肥猪的利润啊,老杨心里盘算着。

“真是一人100块钱?”老杨还是有点不相信地问。“是的,你找五六个人搬家也行,只是假装搬一会儿家,我拍几张照片做个纪念就给钱。好不好?”

“好的好的,就我们家4个人搬吧。”老杨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等好事不想更多的人来分一羹。

老杨把老伴、儿子、儿媳叫了过来,把锅碗瓢盆收了一大堆,用背篼装了起来。然后把被盖捆好,又把柜子里的东西腾空,反正是假装搬家,轻一些就好搬一些,老杨一边收拾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省力。

“搬好远的路才算数?”老杨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不远不远,搬个一两百米远就行了,不过要爬一段坡。我先给200元,搬完后再给200元。”

老杨把200元揣进兜里,就组织一家人开始“搬家”。背的背,抬的抬,扛的扛,赵春远跟着“搬家队伍”走,不停地拍着照片。

突然,赵春远大声喊叫着停下来。原因是老杨一家人搬家竟然没流汗水,一路上还嘻嘻哈哈的,照片拍出来“太不真实”了。他像电影导演给演员说戏一样,要求老杨“搬家”时一路上要汗流浃背,额头上要有汗水珠儿,眼睛要有泪水,表情要沉重,就像真的离别家园一样悲伤……不然,就少给200元钱。

这下可把老杨给难住了,本来就是搞着玩的,怎么流得出眼泪?

要是真到了永远离开家乡的日子,不用他说,全家人都会难过得流泪。但想到还有200元没拿到手,只好和家人沉下脸来搬着“沉重”的家具向村外走去……正在这时候,乡里的移民办主任和社长过来了,他们是来动员移民迁往外省安家。远远看见的情景让人觉得好生奇怪,移民的房子都没建好,老杨一家怎么会搬家?何况,老杨还对补偿有意见?

老杨说,他是在为一个老外搞“旅游表演节目”,收几个劳务费。

…………

赵春远的真实身份暴露,他精心策划的新闻也就此流产。按照外交辞令的说法,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两个美国记者在三峡

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三峡百万大移民感到很惊愕、很困惑,也难以理解。其实,戴西方的眼镜看东方,或戴东方的眼镜看西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去衡量人家的是非曲直,总难免有失偏颇。这些年来,东、西方文化一直在碰撞中融合,在碰撞中燃烧。具体的反映有合理的,当然也会有不合理的。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新闻大战一直是硝烟弥漫,从未停息下来。客观地说,西方记者大多数都愿意脚踏实地地采访,客观公正地报道,他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常常为中国同行所称道。喜欢偏听偏信、隔岸臆断的西方记者毕竟是少数。

1996年4月3日至5月20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记者齐克、萨查到三峡库区进行了为期40天深入细致的采访。

齐克在踏上东方这个神秘的古国之前,与萨查一起搜集了一大堆西方报道三峡工程的文章、图片资料和书籍。在三峡采访时,为核实是否有大量的移民住帐篷,他在万州花了两天时间采访,并向当地老百姓打听,结果没有发现移民住帐篷。

水都没涨哩,怎么会有人住帐篷呢?“西方关于三峡工程的负面报道大多是不真实的。”齐克和萨查在对三峡库区重庆至宜昌16个县、市、镇采访40天后,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萨查是摄影记者,一到三峡就兴奋得“OK,OK”地叫个不停,完全陶醉在如诗如画的三峡长廊中。每到一地,他端起相机就噼噼啪啪照个不停,三峡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枢纽工程、移民生活都使他眼界大开,收获不小。

在三峡峡谷屈原镇的西陵村,他跟踪拍摄了移民郑新年举家搬迁的全过程。从郑新年一家整理家具,搬家具上船,并随船到湖北董市安家的经过,全部摄入了他的镜头。这位记者说,他没有想到移民搬迁的场面如此感人,也没有想到移民搬迁竟然进行得如此顺利。这与他在西方报刊上看到的大不一样。他希望那些采访走马观花、隔岸臆断、报道不负责任的记者,多多深入了解些真实情况。他的感触是:这么多的移民搬迁,恐怕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齐克说,三峡工程并不像西方有些传媒说的那样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个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不存在问题、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记者同行们应对这些问题深入地了解并作客观报道。一般记者在三峡呆上两三天,还没弄清三峡工程、三峡移民是怎么回事就走了,这怎么能写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呢?

齐克同时抱怨说,产生这些问题,中国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既然能投以巨额资金兴建三峡,就可以拿出一点钱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三峡工程的形象对该工程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记者也一样是人,如果用一只眼睛看三峡,当然有失偏颇,也有失公允。用两只眼睛看,多看、细看,才真实、客观、公正。

芬兰一画报社驻京记者林达到过重庆万州区,日本《读卖新闻》驻上海支局局长山田道明也到过万州区,这二人分别在万州城区调查了近百名居民,居民中95%支持上三峡工程,并希望通过移民搬迁加快城市建设。

现在,移民在搬迁中也吃到了苦头,尝到了甜头。他们对三峡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这是叫人始料不及的。

要破解百万移民这道难题,唤起成千上万人的热忱,形成“人人关心库区环境,个个关注移民生存”的氛围,只有在强大的舆论支撑和引导下,库区各级政府和移民才会充满激情地开拓前行。

新闻媒体在库区的采访报道,有时也有难言之隐。主要是移民区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搞得不好就失之偏颇,出发点是“想帮忙”,结果却是“帮倒忙,越帮越忙”。

曾有媒体人士向我抱怨,库区看起来新闻素材充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一写出来就变了味,不是“复杂的政策尺度”把握不准,就是“一踩九头跷”,惹是生非不少。错误和挫折生出的许多教训,也使新闻界“比较地聪明起来了”,移民区的事写不好就不写,不写报纸就不登,不登顶多挨点“小批评”,总不会犯错误噻。

也许,要谈三峡和三峡移民问题,只有过了若干年后,让历史检验后才有资格评说。现在,包括我在内的一群人,总是怀着一腔热情想把三峡的事说个清楚,一脚还没踏入库区,就已陷入了“先入为主”的泥淖。也许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但“跟着感觉走”有时是一种“危险的举动”。

人最容易忘记的就是:感觉往往会成功地欺骗自己。

二、三峡颠覆供电格局

2005年9月2日晚,我和巫山县分管移民工作的赵刚副县长、移民局冯光锌科长等人一行,赶往重庆市人大移民督导组下榻处。

半路上,突然停电,刚才还是灯火通明的县城,一下坠入漆黑的深渊,街道上、大商店、小门面的老板和沿街休闲购物的居民,顷刻之间陷入恐慌和躁动之中。我们不得不驻足,居民们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几个居民从我们面前骂骂咧咧地走过:

“龟儿子哟,又停电了,啷个办?”“啷个办?只有凉拌(办),摸’黑猫‘噻!”“离三峡电站恁个近,还他妈的停电。”“嘿嘿,这就叫’灯下黑‘,你狗日的懂不懂?”

“听说十几个省红眼睛绿眉毛盯着三峡发的电,你巫山一个小小的县城算个?”

“那也不一定,我们最挨边三峡电站,又是移民区,癞子跟着月亮走--总要’沾光‘噻。”

几个人影晃晃过去,又过来朦朦胧胧几个人。“格龟儿子的,只要一停电,老子心里就发毛,娃儿的作业啷个办?马上就要考试了呀。”“要是不修三峡(电站),恐怕停电还要凶险得多哟。”“只要永远不停电,我还是同意修三峡大坝,老子搬家也值了……”

他竟用了“同意”二字!

我回到下榻处,久久不能入睡。巫山是全淹县城,搬到新县城的居民都是三峡移民。移民们的“街骂”和种种议论犹如一块巨石投进我的心海,击起一阵阵久久不散的涟漪。

移民的“街骂”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他们在用另外的眼光看待三峡,虽然三峡修电站淹了他们的房子和土地,但停电、缺电的窘迫已使移民的态度也有了惊人的改变。

同类推荐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十年救赎生命如花

    十年救赎生命如花

    14岁时,她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辍学,瘫痪在床。18岁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她选择割腕自杀,但死神没有收留她。经历了死亡之后,面对年轻又黑暗的人生,她暗暗发誓要打破重重枷锁,要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他通过网络求职就业,自食其力,帮家里还债,供妹妹上学,筹集医疗费,还帮助病友,和他们亲如一家……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本书讲述了一个重残女孩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她用十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张爱玲的小说为剖析对象,对张爱玲的人生道路和诗性情怀进行全面的梳理。
热门推荐
  • 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本书根据教育部对幼儿教师的最新要求编著,以吻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最新大纲,主要内容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七大模块。体例上先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案例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运用,最后辅以模拟题或真题来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
  • 女王驾到孩纸请小心

    女王驾到孩纸请小心

    她们是冷魅,恶魔,蠢萌的三个女孩;他们是冷酷,多情,呆萌的三个男孩;她们是美得不像人话的女孩,他们是帅的天神共愤的三个男孩;她们是水浅零,夏凉依,林微岚,他们是蓝夜哲,叶子非,尹千墨。在这场爱情游戏中,谁会获胜,成为恋爱的主人?一起欣赏他们的爱恨情仇,猜测谁会主宰这场游戏。
  • 凉亭逆雪

    凉亭逆雪

    武林江湖,山上仙家,朝廷文坛,荒野隐士。在上之人看破一切,又想要掌管一切,在下之人世间万物,皆可论为棋局弃子。这天下,不应如此。
  • 那些不平常的小事儿

    那些不平常的小事儿

    遇见你之前,除了全世界,还想拥有你,遇见你之后,丢了全世界,还丢了自己
  • 小女子觉醒记

    小女子觉醒记

    小女生经历磨难后成长起来的故事(简介无能,请看文)
  • 雷道

    雷道

    在这个世界,成王败寇,实力为尊,盛行修行之风。林子风,一个被誉为天才的少年,前途无量。那知家族被人吞并,双亲被杀,自身修为全废,成为了一个废物。不料时来运转,重掌修为,灭杀仇人,从此以后在一个个世界中,叱咤风云...........
  • 穿过世界去找你

    穿过世界去找你

    指尖的美妙触感,甜蜜的拥吻,纠缠在一起的心。同样的想法与理念的交融,意识与意识的无限共感。像天空飘动的雨,像晴空出现的彩虹。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识,因为彼此热烈的爱变成同一道闪光的霓虹。我是你的影,你是我的灵。彼此亲吻……拥抱,是眯眼沉醉的微笑,是十指相扣的美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所有的心事都变成笔记

    所有的心事都变成笔记

    简单快乐的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是如何释放。
  • 剑弑寰宇

    剑弑寰宇

    诸天世界,万道争锋,千般道法,万种神通。上古皇朝,千年世家,世外仙道,邪魔妖道,深渊魔神,兽族,蛮族,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且看一个卑微的生灵凭借三尺青锋,横扫八荒,纵横寰宇,铸就无上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