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3900000038

第38章 失踪的李顺(3)

太宗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叹息道:“贼众我寡,知节不易当也!”敌人多而我兵少,马知节这仗打得不容易!

地方官与社稷臣

蜀地变乱基本平定后,小股乱民还在四处流窜。王继恩不能服众,如何“治蜀”,对太宗构成挑战。

参知政事苏易简曾经推荐张咏,认为他可以管理四川。

这时张咏已被太宗留意,准备大用。

到了淳化五年(994)九月,时任枢密院直学士、虞部郎中的张咏,受命知益州。益州,就是指川蜀全境,其治所在成都。临行前,太宗嘱咐他说:

“西川乱后,民不聊生。卿往,当以便宜从事。”

要求他主要关注民生,这方面,可以自由裁量,随机决断。这是给他相当大的地方治理权限。

他来到地方,很快展现了不仅仅是“地方官”,而是“社稷臣”的军政治理洞察力。

他在路上看到从陕西发往四川的民夫运粮队伍络绎不绝,这正是峡路转运使要干的活儿。他也知道入蜀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当他到达成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问粮草。他得到的数据是:城中屯兵三万余人,而粮草不足半个月支用。于是他开始访问民间,知道当地盐价腾贵,而蜀中士庶特别希望能得到廉价盐。恰好府中还有不少历年集聚的食盐,于是他做出一个决定:

降低盐价,但士庶要用粮食作价兑换。

士民大为高兴,于是家家都肩挑人扛,牛拖车运,拿米来换盐。不到一个月,得到粮米数十万斛。军士也高兴,喜欢地说道:“以前吃的大米,大多杂有糠土,很难下咽;现在每一顿饭食都很精美。这个老家伙真是善于干国家大事的人!”张咏闻言,也高兴,说道:“从此以后,我的命令可以在益州执行啦!”

当时成都四邻还有很多变民的营垒,王继恩要求成都白天也要关闭城门,以防奸细进入。但城门关闭之后,内外交通也断绝,外面的物资很难自由进入,城里的物资也很难自由外出。成都,在这一个阶段,就相当于一座孤岛,吏民都感到不便利。

王继恩没有心思“讨贼”,只想乐和一天是一天。张咏虽然不受他调遣,但王继恩也不受张咏调遣,所以张咏一时拿他没有办法。思前想后,张咏采用了特殊斗法。

当时王继恩麾下人吃马嚼,每天都需要大量粮草,马匹需要量尤其大。于是,当他军中的司务长来讨要粮草时,张咏只给他人吃的粮食,马吃的粮草则一律折算成银两支付,至于黑豆杂粮干刍草,一粒一支也没有。王继恩发火,找他说:“国家打仗用的战马,难道能吃铜钱吗?”张咏道:“城中的草料场已经被贼寇焚烧而尽,马料就应该到民间去取。公现在闭城高会,马料从哪儿进出?如果开门讨贼,还愁马儿吃不到粮草吗?——我张咏已经将这个事写好了奏章,准备上奏朝廷了。”

王继恩一听,碰到了厉害家伙,不敢再多说话。

正好赶上另一位大宦官卫绍钦带着诏书来催促,要王继恩继续“讨贼”,平定巴蜀。王继恩这才开始分兵四出。

卫绍钦也是一个狠家伙,在扫荡变民中,辣手迭出,但对迅速平定李顺余党“功勋”不小。

且说王继恩,出兵之后,捉到三十多个“盗贼”,按律,请知州兴狱处理。但张咏与“盗贼”聊天后,要他们回家务农,全部无罪释放。

王继恩大怒。张咏回应他说:“以前,是李顺胁迫民众做贼,今日,我张咏与公一道,化贼为民,哪有什么不可以的啊?”王继恩听了倒也无话可说。

王继恩这位剑南、两川招安使,帐下的亲卒有了劫掠民财的兵匪行为,有人来向知州张咏投诉。张咏得知这些兵匪有人劫掠财富后夜半从城楼垂绳而逃。张咏就派出精明吏卒前往擒拿,并嘱咐吏卒说:“捉到这几个兵匪,就把他们捆了,扔井里,不要带回来。”他不愿意公开此事,与王继恩闹翻。吏卒将这件事情办了,王继恩感到没有丢失面子,所以也没有更多怨恨,而他帐下的亲卒,闻听此事,却吓得咋舌,从此不敢再干抢夺私有财产的勾当。

王继恩分兵“讨贼”之后,张咏计算城中“以盐易粮”,所有积蓄可以支用两年,就上奏请求罢免陕西粮草转运。

如此一来,陕西民力得到宽解。这是太宗非常在意的大事,对诸臣高兴地说:“过去益州每天都请求转发粮草!转发粮草!张咏到了没有几天,就有了两年的储备!这样看,此人什么事办不成?朕从此没有忧虑了!”

虎翼卒谋反

王继恩麾下也有一位宦官高品,名叫王文寿。所谓“高品”就是宦官中有高级职称的人物。此人性急,带着两千禁军中的一支“虎翼卒”到遂州“讨贼”时,督促部下甚为严厉,这就惹恼了“虎翼卒”中的士兵,指挥使张璘察觉到士卒怨气不小,于是有了“做大事”的谋划。当时“大蜀国”元帅张馀还有部众十万左右,势力不算小。张璘认为如果能与张馀合兵一处,灭王继恩,应该不算难,而后就可以占据成都,分兵取益州各个州郡。如此,把断剑门、扼守夔州,川中就别是一个独立邦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取这一票富贵,也不枉世上走了一遭。一天晚上,高品王文寿正在高卧,于是,张璘派遣了几位勇悍卒子,“排闼径入”,撞开门,直接进入,就在榻上取了这位高品的首级,送给张璘。当时天色昏黑,张璘还担心这是不是王文寿的脑袋,燃起火炬来辨认。然后说:“是也。”这才放心,于是放心投敌。

张馀此时在嘉州(今属四川乐山),而张璘在遂州(今属四川遂宁),两地相距约五百里。遂州在成都东南一偏,嘉州在成都西南一偏,二地与成都形成一个三角地带。张璘以王文寿头颅做投名状,率麾下五百人投靠张馀,试图借助变民势力再打回遂州,复取成都,慢慢逐鹿巴蜀。王继恩,在他眼里不算什么。

二人合兵后,史称“贼势甚盛”。消息报到朝廷,太宗大怒。下令将五百士卒的妻子儿女全抓起来,甚至动了“诛之”的念头。近臣有人出主意,把军营中这些士卒写往家中的书信全都找出来,让家属写回信给他们,然后派遣使者前往嘉州招抚。士卒们知道家眷平安,一定会重新归附朝廷,并可因此而破贼。于是,照此做去。果然,嘉州士卒中有了动摇,不久,就有骁悍的勇士砍了张璘的脑袋,装在盒子里,送给了王继恩。

王继恩就让这批曾经走过嘉州的“虎翼卒”为向导,从遂宁向嘉州挺进。一路流畅,所过州郡全部平定,前后招降变民近三万人。

其他州郡也在一个个平定中。

在眉州,还擒杀了“大蜀国”的“中书令”吴蕴。

王继恩部下的大将杨琼、宿翰等人,攻城拔寨,战功越来越高。但没有多少人瞧得上西南招安总司令王继恩。他统御军队没有更多方略,因此,下属往往“恃功暴横”,仗恃着有功而暴戾强横。

张咏担心有一天大军还师,万一有士卒弄“阴谋拥戴”那种意外之变,风景不免恐怖。于是给太宗上了一封密奏,请朝廷尽快派心腹近臣“可以弹压王师”的人物,来川中分别屯扎师旅。

张咏的优秀往往体现在这些地方。他思考问题不仅仅是“知益州”职责范围,而是帝国职责范围。他总是在替帝国思考问题。

诏按其罪与封驳诏书

淳化四年(993)九月,王小波已经起事,张咏与向敏中已经被朝廷重用。张咏进为给事中,是秦汉时的职官,历代沿续,但功能略有变化,要旨是“封驳”。五代宋以来,不仅有“给事宫禁,以备顾问”的意思,更隶属于门下省,也即宰辅管理部门,其责任是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对国家政令、所谓“圣旨”有审议封驳的权力,也即皇帝颁下诏敕,大臣上有奏章,给事中如果不同意,有异议,可直接批改或驳还。这是帝制时代职官设计中的圣贤思路,但具体执行中往往因人而异。人,因制度而异;制度,亦因人而异;这是历史经验。太宗要张咏做给事中,所有诏令、敕令,都要他与向敏中预先审定,而后颁行。

当月,就有一事要张咏审定。

雍熙北伐失利之后,太宗任命了一批元老做节度使,其中之一是宿将张永德。他在代州做都部署,也即北边前线总司令。这时,有个小校官犯法,张永德鞭笞他,最后导致小校死亡。太宗知道后,“诏按其罪”,下诏,按律法给张永德定罪。但这份诏书到了张咏这里被按下,理由是:“永德方任边寄,若以一小校故摧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他担心的是因此会养成士卒更为骄悍的习气。五代以来,不是士卒怕藩镇,而是藩镇怕士卒。谁也无法预知哪里会冒出一个不怕死的士卒,为了一票富贵,铤而走险,杀死主帅,或是拥戴主帅。张咏担心的是这个方向。五代乱世,藩镇割据,种种野蛮风景,长久地让关心帝国前途的人忧心忡忡。太宗总结太祖防患未然的智慧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里说的“事”,主要就是藩镇割据之“事”;这里说的“防”,也主要就是裁制藩镇割据之“防”。大宋帝国三百年,历代帝王都懂这个,成为“赵宋祖宗家法”。而历代“社稷臣”也懂这个,成为“曲突徙薪”的大智者。

从现代法理学考察,太宗“诏按其罪”是符合法制严肃性的;而张咏的意见施行,虽然破坏了法制的严肃性,却赢得了代州边境的平安,也很可能消弭了难言的不测。有意味的是,太宗接纳了他意见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士卒胁迫军侯的事件。这证明张咏的预见是准确的。

如何令军侯守法,又不至于士卒骄悍,这是一种军政紧张。处理这类事,并不容易。各类死守法条,不通权变,而又振振有词的“小清新”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并不适合于责任伦理背景下的军政管理——既不适合古典军政,也不适合现代军政。

空白任免诏书

张咏省略陕西粮草转运,是为帝国减轻国力负担;预防意外之变,是为帝国防患未然。他少时经历过后晋、后汉、后周,对藩镇割据有感觉,读史,更让他懂得藩镇之所以割据的起因。陈桥兵变事后,他更懂得“权反在下,阴谋拥戴”的种种可能性。不久前,一个职官不大的指挥使张璘,还有逐鹿巴蜀的念头,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们又当如何?且,巴蜀史上就是一个“天府之国”,一旦割据,剑门、夔州,天险所在,地利所在,进可攻,退可守,比昔日南唐、吴越、北汉更有独立资质。张咏在替帝国谋划长治久安,所谓“社稷臣”,与寻常“循吏”“能吏”的区别在此。

太宗赞同张咏意见。于是命枢密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一道,前往川中。临行前,召二人到后苑,面授方略,大意要他们安排军队调动,不要让骄兵悍将擅自做主。

张鉴知道此行是个苦差,就对太宗说:“益州刚刚收复,军旅之中往往不和。如果忽然听说朝廷使者到了,又替换他们的部队,臣担心他们会有猜疑恐惧。那样将变生不测。请给我们‘安抚’的名义。”

太宗答应了他,甚至还给他们一个特权:可以随时调遣将领,重新任命。

为此,太宗给了他们空白任免诏书,让他们可以根据实际局势,填写被任免人姓名,随机颁布。

张鉴等人到成都后,王继恩不以为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傲慢。他以为朝廷不一定知道他在川中的肆意放纵。他当初拥立太宗,自以为有泼天大功一件,一般人不放在眼里;但他忘记一个人情事实:这个世界,不存在任何值得傲慢的理由,除非面对傲慢。当他傲慢时,他已经被人所轻鄙。

张鉴不动声色,与张咏一道,研究填写空白诏书的任免者名单,根本不向王继恩打招呼。二张一时间成为川中军政主要负责人,所有戍守、作战的派出将军名单,都出自二人之手。而王继恩麾下的使臣,也大多被遣返回京。同时还以太宗诏书的名义,督促王继恩继续“讨贼”。

王继恩这才知道大权已经旁落。

二张更从容施行安抚政策,招诱变民,安定反侧,防患未然,蜀民燥火之气渐消,脑袋可以安稳地靠在枕头上,睡个踏实觉了,史称“蜀民始奠枕矣”。“奠枕”者,安枕也。君王“奠枕”,是忠臣愿景;而庶民“奠枕”,是君王、宰臣的共同愿景。

朝廷做法开始越来越得人心。

大将宿翰从眉州引军向嘉州而来,未战,“大蜀国”嘉州知州王文操献城投降。宿翰入城,晓谕士庶。张馀出城,投奔邛州。

但在邛州,张馀势力已成强弩之末,一战,败北。张馀无所归附,辗转于邛州、嘉州之间,至道元年(995)二月,宿翰擒获张馀,将其正法,首级放入木盒中,送到成都大本营。史称“余党悉平”——但这话并不准确,直到半年多以后,还有变民藏匿山谷之中,据险顽抗,并四处剽掠。

这时已经是至道二年(996)的十一月。太宗令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右谏议大夫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替代王继恩,要王继恩回汴梁。

平定川中,张咏功绩为最高。他主张派遣能臣入川,预防可能的兵变,更属于“拔本塞源”“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的智者意见。这个意见很可能省略了一场“陈桥兵变”。

乖崖之名,聊以表德

如张齐贤一样,张咏也是一个很有故实的人物。看看他的故实,有助于理解大宋廊庙与江湖的种种生态。

张咏自号“乖崖”,为何起这么个名号?他自己说:“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乖”与“和”为反义,意思就是“不和”,所以有“乖离”“乖戾”之语词。“崖”,本指山崖、悬崖,引申为“傲慢而孤高”之义,汉语语词是“崖岸”。说一个人与他人交往,自以为正确,他人不正确,界限分明,标识高悬,可称“崖岸甚深”。张咏以此为号,就是看到这两种不正常的人性弱点,用以自警。但还不止于此。他甚至还有一种“我就乖!我就崖!”的意思在内。这也是古来富有独立品格的士人自我标榜或自我嘲讽的一种模式,如唐代僧人陈宝通自号“大颠和尚”,明末画家朱耷号“驴屋驴”等。

不过他性情中也确有“乖”“崖”的一面。

他本来就是急性子,脑袋后面还生了个大疮,病重时,常常疼痛难忍,一吃饭,更疼痛加剧。这个病也让他有了“性情乖张”“自立崖岸”的一面。

他知益州时,盛暑吃馄饨,头顶发髻,发髻有发巾,发巾有一带子,从头顶到耳边到下颔处打结系住。打结后,带子两端往往垂下。吃馄饨俯就间,这带子就总是掉到碗里捣乱。张咏不断地用一只手往外捞这带子,烦透了。于是大怒,将发巾一把抓下,直接摁到馄饨碗里,一面说:“但请吃!”

他因为有脑后大疮,自己不愿意跪拜,也不愿意别人给他跪拜。每次有宾客来,典客也即司仪都要预先告诫,不要跪拜。但宾客中有人过于重视这个礼节,以为不可省略。张咏遇到这种情况,要不就跟着对方连拜不已,要不就粗野地劈着两腿大骂不止。

知崇阳县时,他看到农民有到城里买菜的,就将人召来训斥道:“城里居住的人,没有地种菜,买菜倒也罢了;你这个村民都有自己的土田,为何不自己种菜而要费钱来买菜?嗯?”于是上“笞刑”,用竹板子拍打了人一顿后背,放了。这农民也是,从此以后自己种菜吃。据说直到沈括写《梦溪笔谈》时代,当地还把菜园子种的芦菔也即萝卜称为“张知县菜”。

但张咏在“乖崖”之外,也有格外动人的通情达理。

秋光却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兴浓

同类推荐
  • 宋谜

    宋谜

    宋朝,有许多谜。苏轼的祖上是哪国人?梁师成是谁家的私生子?司马光砸过缸吗?向皇后是个仙姑?八仙过海去了哪里?本文继往开来,悬念不断,新意无数,开发科技,探索文明,笑侃历史。本文的主角在北宋做了很多的努力,本文的桥段与平台绝对有新意,能给你带去无穷的畅想和无数的笑意,谨请围观。
  • 唐朝美梦

    唐朝美梦

    江湖,字晚舟。只因在历史课上评价唐太宗“不是好人”,就被穿越到唐朝贞观年间亲自面对李世民。从穿越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被神秘组织盯上。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是否存在?。历史的真相只能在史书的只言片语中寻找推敲。江湖有幸亲自经历贞观之治,他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帝王?所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大唐?
  • 三国风起云扬

    三国风起云扬

    一个现代人回到汉末,会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涟漪不起还是风云骤卷?尽在三国风起云扬,书写不一样的三国。
  • 我到万历当王爷

    我到万历当王爷

    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年代。皇帝不上朝大臣不作为。那我作为王爷岂不是饮酒作乐潇洒人间?快来看我笑看朝中恩怨杀夺,更要看我洒脱快活的王爷生活。建功,立业!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 戏说隋唐之卦师传奇

    戏说隋唐之卦师传奇

    卜卦、相面、抽签、易数、解梦、测字,你们会的我都会,我还会十二星座。什么?你没听过?想学啊?我教你啊!
热门推荐
  • 何惜千万载

    何惜千万载

    洪荒世界百族林立,人族弱小,没有先天强健身躯,也没有后天适合的修炼途径,仿若天道弃子,为百族欺辱奴役,然天道公平...
  • 梦回之小静的佛系人生

    梦回之小静的佛系人生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宋代林景熙梦回童年,我愿尽一己之力,圆人生遗憾。
  • 劫尘纪

    劫尘纪

    太古之时,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可世人殊不知古书上的记载还少一条。那便是时间诞临,劫尘入境!这一切都围绕着世间劫尘展开。一位神秘出生在王府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习得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九字真言将如何展开一段扑朔迷离的太古奇事!少年又将如何摆脱浩浩劫尘?!时间空镜之下又隐藏了何种阴谋!?
  • 平宇近史

    平宇近史

    在浩瀚的母宇宙中,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宇宙……而在这茫茫小宇宙之海中,像什么童话宇宙、平凡宇宙、战争宇宙等等,各式各样,多姿多彩。那么,在这个母宇宙中等级最高的平衡宇宙,又发生了什么呢……
  • 大学英语六级听力训练

    大学英语六级听力训练

    本书针对听力的每种题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考生透彻地了解听力考试的测试方向、命题规律。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应试技巧,帮助考生正确理解和解答听力题。本书将练习和测试相结合,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听力水平。
  • 爱无须解释

    爱无须解释

    她一直把他当作哥们一样,开心时可能会把他遗忘掉,但在她失意、伤心时,却会借他的肩膀来靠,也不知为什么,每一次只要靠在他的肩膀上,她会有种莫名的安心。直到后来,当她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爱的人是他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一个女孩子了。
  • 我变成主角了

    我变成主角了

    人生有三大哲学:我是谁?我在哪?我去往何方?死在手术台上的祁伟,魂穿到一个被作者创造的世界,还被告知是主角。似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三个问题?魂穿后,他逐渐接受命运,在一个现代社会体系和修仙文明杂糅的世界,开始自己的主角之旅!我可抬手摘星辰,亦能猛虎嗅蔷薇!
  • 斗罗之银河霸主

    斗罗之银河霸主

    由宇宙银河意志凝聚而成的智能生命体——银河龙尊,面对来自星外的能量侵蚀,在成功吞噬之后导致自身受到压制,不得以降落在附近的星系重新修炼,而面对这片森林中那个受伤的银色龙王变化的女孩,他心动了,消耗自身的能量恢复了这位女孩的伤势,这位龙尊开始了重新修炼的过程。
  • 那花那人

    那花那人

    《那花那人》是一部言情小说,但是这里我会以一种全新的颠覆传统言情的笔墨来写。在这里,你会看到人的追求,渴望。或许,你会感同身受,或许你会思绪万千,或许,……我是天上仙家,我把好看的书——《那花那人》写给你!
  • 快穿系统之我跟女主抢男人

    快穿系统之我跟女主抢男人

    什么鬼!吃个饭还能被呛死?还莫名其妙地进入了什么“耽美系统”?!001:叮,霸道校草的小公举,已解锁!001:叮,高冷王爷之追妻99记,已解锁!001:叮,傲娇竹马:青梅快来,已解锁!001:叮,重生皇后不炮灰,已解锁!...凌云表示。。求放过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