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89600000011

第11章 第二单元(1)

5.荷塘月色

白话文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我国是世界荷花重要的原产地之一,“荷花文化”灿若星河,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心神相系,梦魂萦绕,于是或挥毫泼墨,或浅唱高歌,从而留下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诗书画文,其中不乏无价墨宝,千古绝唱。关于荷花,著名的诗词有: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隰有荷花。”

南唐中主、著名词人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屈原的《离骚》:“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大学者、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

袅娜

“袅娜”一词最早出自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最初用来形容青烟柔美,后用来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现多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

唐·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石听新莺。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风致

1.风度品格。《新唐书·崔远传》:“子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宋洪迈《夷坚丙志·费道枢》:“窃慕上客风致,愿奉顷刻之欢,可乎?”清龚自珍《题<红蕙花诗册>尾》诗序:“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

2.风韵。指容颜姿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阿纤)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她)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

3.形容姿态美好。清李渔《蜃中楼·双订》:“果然好个俊雅书生,远观那样风致,近看还不知怎么样风流。”《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嫦娥,飘飘艳艳,何等风致。”

4.风味,情趣。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鲁直与方蒙书:‘顷洪甥送令嗣二诗,风致洒落,才思高秀。’”明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他恋着蓬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杨朔《画山绣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5.指文学作品的风格,韵味。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越国夫人王氏,端献王妇,王审琦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明杨慎《升庵诗话·刘禹锡诗》:“(刘禹锡诗)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胡适《<中古文学概论>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宛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的风致。”

6.轻薄,轻浮。清李渔《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南视女亦风致,遂与谐笑。”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使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张大千与荷花

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张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许多壮观的大幅荷花作品,如1963年他在美国展出的六屏巨幅荷花,这六幅墨荷在作画当时,必须打通大画室才能完全摆平,在日本裱衬时,裱画店只好打通工作房裱画。这些长12尺,宽24尺的六幅荷花屏风,在美国展出后,由《读者文摘》购藏,14万美元的售价,打破中国画售价的新纪录。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他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清华园

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起名为“近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了。清华园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

今“清华园”工字厅后面的匾额题“水木清华”四字,两旁有对联一副曰: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这“水木清华”四字典出晋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这“湛”为澄清之意。因工字厅后有池,故有谢氏诗句,题为“水木清华”。

中国的“梵婀玲”——二胡

二胡,拉弦乐器,又名胡琴、南胡、嗡子、胡胡。由唐宋以来的奚琴、嵇琴、胡琴演变而来,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它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头、琴轴、千斤、琴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松香等附属物。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胡琴琵琶与羌笛”诗句,说明唐代二胡就传入中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弦,只用一弦终其曲。”也证实二胡在宋代已成为宫廷宴乐的重要乐器之一。

而真正使二胡发扬广大的是近代的刘天华和瞎子阿炳。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音乐教育殿堂,并写下了《良宵》等十首独奏曲,阿炳则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几首名曲,使二胡成为音乐会上可独奏的乐器。

二胡是悲哀的乐器,沉闷,轻轻一拉,就有一种对世事洞察的悲凉。中国的民乐是线性的,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中国人感情的乐器不过了。

二胡最适合独奏,配上杨琴、古筝也行,二胡特有的忧郁,会一丝丝、一缕缕地飘荡,缠绕在里头,你会听得一清二楚。

二胡也善于叙事。闵惠芬将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她的演奏跌宕起伏,出神入化地再现了三幕故事。“送别”时,似乎一对新人正面对生离死别,柔肠寸断,就算你不爱民乐,不懂二胡,也会为之动容。

说起二胡,自然想起《二泉映月》。古往今来,还没见过哪一首乐曲能和一种乐器结合得这样紧密,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来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最能流传千古的曲子。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是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之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西洲曲》的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西洲曲》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

六朝

关于六朝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就王朝而言,《宋史·张守传》所谓:“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其二,就时代而言,则指起自三国,终至陈朝的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在中国南北各地建立的大大小小政权。

后世学者称六朝多以时代论,而不以王朝论。如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六朝部分,不仅有《全宋文》、《全齐文》等,还有《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以及《全隋文》。一般的文学史中称为“汉魏六朝”,即以此种说法为准。

六朝文学

人们通常把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元嘉文学统称为六朝文学。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蔡琰等。“三曹”为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的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的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太康文学代表人物是三张(张亢、张协、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元嘉文学代表人物是“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灵运又被称为“元嘉之雄”。

同类推荐
  •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上)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上)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梅花香自苦寒来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促进青少年的100个人格教育故事

    促进青少年的100个人格教育故事

    《促进青少年的千万个成长故事》一书,在故事的海洋中,为你精心挑选了若干个精彩故事,它们或睿智、或感人、或生动,它们将会在你人生的航程上,点燃你的心灵之灯,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使你成功地迈入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 当代中国经济学

    当代中国经济学

    本书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并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当代重大的基础经济理论。
  • 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本书精选中国文化史上有关国学常识名词及专题若干,编选成册。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如熟悉经典,修身立志、博观历史,约取智慧、古老文明里的科学星火、历史经典中的集结号、流淌千年的古典文学、中华核心精神、古典艺术万花筒、诗意的中国式生活等,值得中学生阅读和珍藏。
热门推荐
  • 关于我转生型月后的那档事儿

    关于我转生型月后的那档事儿

    圣杯战争是只能从者当主战力?你听谁说的?我五更琉璃表示圣杯战争就要跟从者正面刚!
  • 源动穹极

    源动穹极

    万物本源,相辅相成!天地生灵,何故乃生!天赋职业,所需不同!流氓英雄,人则一生!
  • 少年派之这次我不会再放手

    少年派之这次我不会再放手

    自评:按照我的想法,这篇文前篇是平平的,后篇是有点甜,总归来说和一部现代职场爱情剧差不多(要非说亮点,也就是小别离,小欢喜少年派的结合体,所以会有多组cp,当然前期基本上都是一秒cp,后面会写到几位孩子的学校生活)作品简介:钱三一邓小琪去了北京,而江天昊林妙妙留在了江州,钱三一到最后也没说出那句“我喜欢你”再一次机会下,钱三一鼓起勇气跟妙妙表了白,可妙妙因为一些原因拒绝了他,五年以后,林妙妙成为超高人气访谈记者,而钱三一海外留学后成为了首屈一指的物理学家,两人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本书融合了少年派,小别离,小欢喜,方朵朵和方一凡是姐弟,两人差一岁,定居北京,金琴琴和林妙妙是一个人,这儿就是林妙妙了,方一凡和邓小琪是当红明星,乔英子是著名天文学家,季杨杨也成了赛车手,林磊儿也创立了林氏科技集团,张小宇成功接管张氏集团,黄芷陶成为了一名医生在后期林一洋(林够够)钱子荀(钱三二)几人的学校故事将展开
  • 月之界

    月之界

    在一个魔幻的世界,所有人都过着平凡而又幸福的生后。可是有一天,人鱼一族被冰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掩盖什么,还是为了阻止什么?无人知晓。人鱼族的一个幸免者踏上了寻找答案的路途,她集结了各族的优胜者,去寻找答案,当她越来越接近答案时,一个惊天的秘密浮出水面......
  •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真好,世界上有了你!当你唤我飒飒的时候,我的心就变得暖暖软软的。不离开了,不再做回那个胆小不敢爱的孩子。我要永远在你的身边,我要一直与你相爱。爱情,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景飒在军区大院横行霸道十几载,在跟俊秀竹马华丽419后果断遁至国外,当然,这只是好戏的开始,请原谅我现在不能剧透的太多,我只是想写一个能够温暖人心让你感觉幸福的故事。
  • 百世苍穹

    百世苍穹

    懵懂世事少年,不满家族冷酷强权,独自踏上征程,追寻自我感官,心中向往的那个乌托邦。
  • 女王她人设崩塌

    女王她人设崩塌

    关于救赎和成长。雷点:1.男主医生,包含私设2.男女主寡言少语,慢热,快不起来3.轻松风。
  • 绿苡

    绿苡

    仙神人妖魔,生生世世纠缠不清。无所谓谁对谁错,不过都是为了一己之利、一己之爱。
  • 朝天命

    朝天命

    远古时代,武道不昌,诸神坐落云端,翻手掌控众生生死而得享永生。于是,秉持着诸神不死,大盗不止的理念,万族开始着颠覆神魔,自持天命的自强之路。
  •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知名通俗历史作家罗杰从战争篇、帝王篇、暗杀篇、悬案篇四个方面,以探索发现手法解读从远古到民国鲜为人知,又悬念丛生的战争密码、帝王旧事、暗杀玄机和史案真相,解读历史的这四张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