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36900000009

第9章 当事(1)

向子路同志学习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在孔门十哲中列政事的第二位,居于冉有之后,在总名次中也是排在第八位,看起来不那么显要。但是,读完《论语》,我对子路的喜爱却是超过孔子的--对孔子是尊敬,对子路却是既尊重又喜爱。于是,就产生一个念头,即读《论语》,应该向子路学习;另外在心志与子路有点相契,于是又加了个同志--同志也未必就是某种专属的称呼。不过,如果把孔子与子路合起来读《论语》,我觉得子路是孔子的影子,或者子路是孔子的一面镜子。甚至,把孔子与子路看成是《论语》的一体两面,也无不可,即孔子为体,子路为用。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厄于蔡,当是一生中最为落魄的时候;那时候,在他的身边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学生。但是如今这些学生,死的死,走的走,竟然一个也不在身边,好不凄凉也哉。据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说,上面所举《先进》的第一段话,是孔子晚年(约68岁,孔子只活到73岁)的时候说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即到了晚年,孔子回忆起弟子们来仍是一个个如在眼前,可见,包括子路在内的这些学生,在孔子心目中的分量有多么大。

不过在读这一段时,我还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对这十位同学的称呼问题。在这里,都是称字。古人称名还是称字,是很有讲究的。名是自称的,或者长辈称呼用的。但是,这里“子曰”之后,都是称字,与其他段落里孔子对弟子们直呼其名,有所不同。孔子极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礼”,而且坚定地维护名正言顺的原则,大约是不可能在这称呼上含糊的。再者,参照《论语》这本书的特点结合起来理解,也许可以解决这个疑问。《论语》中的话不全是课堂实录,也不是孔子的“教案”,而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身后经回忆整理而成的。孔子的话,多为转述的,因此,有时候转述的就以转述人与被转述的人之间的关系来称呼,相当于同学之间的称呼。由此可见,所谓“十哲”当为孔子死后由弟子们论评而定的。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子路的地位和分量。

关于由称名还是称字而发现这一点,还需要多说几句。我们现在的人通常只有名,较少有字或号,尽管现在的艺术家也有少数的艺名或称号,但毕竟没有古代那么普遍,于是,我们对名字号等的认识,有时就显得有些模糊。比如,我们在看古装剧时,有时就会发现人物在使用名字时的错误,说明有些编剧和导演在这方面难免会“一时疏忽”。如有个《唐伯虎传奇》电视剧中,唐伯虎时不时以“伯虎”自称,甚至他爹他妈也叫他叫“伯虎”。其实唐伯虎的名是寅,字虎,其中的伯是行辈,说明他是家中的老大。如此,无论是自称还是爹妈都应该叫他寅,或者儿化一下表示亲昵,那就叫“寅儿”吧。当然,唐寅为江南人而非北方人,没有儿化的习惯,那么就称“寅仔”吧。关于称呼,还有一种是谥号。谥号只有在人死后才能有,如周文王周武王汉文帝汉武帝之类。但是,我们在看一部电视剧时,剧中人物居然一口一个“我孝庄皇后”地叫着。须知这“孝庄皇后”她活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有“孝”这样的一个谥号。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向子路同志学习,当然也要注意这一点,我称他子路,而不敢直呼仲由,就是出于这一点考虑的。

四科的分科反映出古代对人才的看法。德行,就是道德操行,现在我们也评选道德模范,选拔干部时强调德才兼备。把德行排在第一位,理所当然。言语,就是口才,主要应用在外交方面;春秋时期,天下已经开始大乱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除了比谁的拳头粗,口舌灵便无疑也是大有用场的。现在美国想打谁,也不全是晃着老粗老粗的拳头,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在费口舌的,比如说谁谁谁不民主,谁谁谁侵犯人权,谁谁谁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等,谁真的被骂完蛋了,他就省得出拳了。政事,不是研究政治学,而是直接从事于政务活动,而且与“言语”外交相比,比较偏重于内政和军事。最后是文学,当然,这里的文学和现在我们讲的文学有所不同。现在讲文学,主要是文学创作,比如会写诗,写散文、小说、戏剧等等;在这里,所说的文学是相对于“武学”而言的,主要是指礼、乐一类的。这也是相当重要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内容。“唯戎与祀,国之大事”,古代国家的最大事情就两样,一是国防,军事力量,用于自卫或侵略扩张;二是祭祀,维护宗法制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人还认为,这四科的排列顺序,是从重要到不太重要的,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这四科之中,是很难说那一科就不重要了。如同现在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50分的。只是因为有四科,肯定是要有先有后的,如果按孔子重视礼乐的思想来看,把文学排在第一位,也未尝不可。但不管怎么说,子路排在政事之中,说明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也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成果。

“四科”对后世一些人物分类的书也有影响,如《世说新语》的前四类,就是按这个来分的。

这十个人的排名分别是:颜渊名回;闵子骞名损;冉伯牛名耕;仲弓名雍;宰我名予;子贡名赐,叫端沐赐,端沐是复姓;冉有名求;季路名由;子游姓言名偃;子夏姓卜名商(商,应该不是商人的商,而是朝代的商,夏也是朝代,在商之前,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子夏名商,符合古代名字的规则)。有些字里还带行辈,比如,伯牛是老大,季路是老三等等。孔子本身字仲尼,所以在“批林批孔”的时候称他为“孔老二”,意思是要骂他老人家,其实这并没有骂着他,他确实就是孔老二嘛。革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口号也很奇怪,就是“打倒蒋介石”,既然都尊称人家“介石”,还干嘛要去打倒呢?要是喊“打倒蒋中正”,那倒有点合乎规矩。

我之所以认为子路在《论语》中重要,并且可以认为是孔子的一面镜子;这是有我的理由的。我以为,读《论语》能够读懂子路,也许可算是一大收获呢。子路在《论语》里出现的次数最多,达42次。排在第二位的才是子贡,只有38次,其他的人出现的次数就更少了。我认为,能够在《论语》里多次出现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重要性。比如领导和明星就是喜欢名字经常在媒体上出现,大约可能也是考虑到,名字出现的次数比别人多,身份当然也就比别人重要:领导为了快点升官,明星为了多赚点钱。人之常情啊!

在《论语》的所有人物中,子路的形象最为丰满,是一个极其可爱、可敬、可亲而且可信的人物。

子路与孔子年龄相近,关系最为密切,是孔子的贴身保镖,但是,也是挨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位学生。不过,我们发现,有时候,一个人被老师或领导或父母亲骂得最凶,反而是最受疼爱和器重的人,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后世人们对子路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是二十四孝人物之一,故事为《仲由负米》。十哲里还有一个孝子,那是闵损。曾参也是,但不在十哲之列。

子路之死极其壮烈,人格魅力无限,人性光辉闪烁。要是当时有人给子路题词,也可以题个“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或“生为人杰,死亦鬼雄”什么的。总之,就我主观而言,我对子路的感情,确实是爱、敬、亲、信。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关子路的记载:

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政事:冉有,季路。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子路)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从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子路的面貌了。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算是年龄比较接近,甚至可以说是兄弟一辈的,就像《水浒传》中李逵与宋江,或《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与刘备。按照子路的性格,说不定他在某些时候高兴了,也可能像孙悟空拍太上老君一样,拍拍孔子的肩膀,呼孔老师为“孔大哥”呢。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中《子路问强》一篇中也有关于子路的一些事件。

子路在师从孔子之初,曾经以“盛服”向孔子示威,有点盛气凌人的派头,这也就是史记中的“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这到底是什么装束,现在很难想象得出来,但大概可以想见的是,大约是帽子高高的,像个公鸡头,或者是在帽子上面胡乱插着几根公鸡毛;并且在腰里扎着老粗老粗的猪皮带;瞪着铜铃般的双眼,胡茬乱蓬蓬的,那模样一定相当吓人。当他装束完了之后,去向父母亲报告的时候,连爹妈都吓了一跳呢。这孩子打扮得像个什么呢?不过,子路也向爸爸妈妈解释了一通,说他不是要吓唬孔老师,而是要让老师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现在我们第一次要去见一个重要的人物,也经常要很在意地打扮一下,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希图得个较高的第一印象分。所以,子路的打扮乃人之常情使然,他的“真”值得我尊重和学习。尽管子路颇费心思设计出这么一个初次见面的形象,但是,子路来到孔子面前,“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的招数被孔子三下五除二就破解了。古人把孔子的这种教法总结为“逆折”之教。

孔子听子路鼓瑟,继续对他实行“逆折”之教。关于子路鼓瑟,有两个情节。一个是子路鼓瑟水平不高,把孔子吵得烦了,被骂一次,说是只到登堂,还没有入室。另一个是孔子听到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音,很为子路以后的人生之路担忧,可见师徒情深。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知道,子路的才艺还算可以,至少六艺之乐并非十分糟糕,就算拿不到A,得个B应该没问题吧。

子路“为贫而仕”,当了季氏的家臣。“为贫而仕”是孝的具体行为。“不孝有三,其一家贫不仕,其二老而无养,其三无后。无后为大。”子路因为家贫而出来当官,赚点钱粮,养家活口,不只是为了行孝,也说明他是个很实际的人,并没有像颜回那样清高,整天躲在破房子里喝凉水,赚个德行第一的荣誉称号。其实,这二位老兄要是长命,活到今天,不见得子路的觉悟就比颜回低,也许子路更能与政府配合,而颜回说不定就成了拆迁的“钉子户”,就是躲在陋巷的破房子里不出来呢。

子路跟从孔子周游列国,与孔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从游期间,师生情谊,日见深厚。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对子路是极为信任的,他估计到最后能跟着他的大约就子路一人吧。

子路之死是孔子预料中的事情。这是子路的必然的结局。老师对学生太了解了,孔子能从一个事件,就料定子路必死于非命,孔子的原话是“不得好死”。这当然不是诅咒,而是何等感人的情谊啊!子路结缨而死,不能理解为死要面子,而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现在有时候骂人,也说“要让你死得很难看”,说明死得好看还是难看,对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孔子说知耻而后勇,什么叫勇呢?知道什么是耻辱,才能真正做到勇敢。文化怪人辜鸿铭认为人的精神道德的力量来源于荣誉感。为什么人会信守道德准则呢?原因在于人是有羞耻感和荣誉感的。他举例说,赌博本来就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人们为什么大都能主动还清赌债呢?就是因为,人们觉得输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输赢乃赌家常事,但欠人家的钱不还,输不起那就很丢人,很没面子了。这就是知道羞耻,有荣誉感。如果等到被人家强制还钱的时候,即使跟讨债的人干上一场,那也不能算勇,因为他不知耻。

《二十四孝》中的子路“仲由负米”的特别之处在于从乡下往城里送米,和现在我们从城里送米到乡下不同。现在有些人在城里工作,父母亲还在乡下,经常会从城里给乡下的父母亲送米去,这太平常了。子路是为了让父母亲过上好日子,特别在城里租了房子,自己在乡下种田,过一段时间就把自己收获的粮食送到城里给父母亲吃。古人说的“百里”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路程不短,少说也是几十公里吧。须知,那时候还没村村通公共汽车,完全是靠子路肩背着在山水之间艰难跋涉。

《论语》里面的子路(指在《论语》里有出现子路的段落,包括子路自己向孔子求教或自己说话的,孔子当面对子路说话的,孔子或子路的同学评论子路的)通常是在问答场面出现的。这种问答大约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子路求问的,即子路确实是真心实意向孔子询问,希望得到孔子指教的;一种是对孔子曾经说过的话,在某一时不能理解,再次问起孔子的;还有一种是故意责难孔子的,带有诘难反问的意味。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子路第十三》)

同类推荐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读名家名作就是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星战文明

    星战文明

    沈征,繁华都市中一个受人轻视的打工仔,为了亲人踏上了强者之路,以一种令人惊惧的速度,崛起于白狼星,终将书写位面王者的传奇。
  • 生化药剂下的人生

    生化药剂下的人生

    时间3008年,距生化爆发到生化终结已有500多年。为了终结生化,500多年里先后又爆发了核武辐射,电子危机(电子危机就是在原有的电子上予以智能,而后智能电子自己孕生自己的智慧,并且想要摆脱人类的控制还企图控制人类。)等一系列毁灭性的灾难。好在一切已经平息!至少表面上已经平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十二年的等待

    十二年的等待

    “我们从来没有相遇,没有相识,没有相爱,”王安然虽说是现在的演艺界中的一线女星,可是她心底一直都住了一个人,可笑的是,那个叫做徐漠的男子从来没有见过她,而王安然也只是徐漠的粉丝而已。
  • 武魂梦不悔

    武魂梦不悔

    光阴如梭生命如水人似刀锋又比芦苇几回欢喜几轮仇悲笑对明朝武魂不悔世间太多传说不愿靠近你不代表不曾想你与其尘世道不清说不明何不此时选择开启那一段封存的寂寞已久的孽缘文章开始以两位姐妹的洞主之争为主体,逐渐引出了一段一男二女的生死绝恋、旷世情仇,这其中融合了精彩的武侠打斗和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看到最后定让你欲罢不能,也会对爱情、亲情有新一层的感悟。
  • 若三千年

    若三千年

    这是一个没有等级的世界,究竟是哪里?不知道。人类,魔兽,未知势力
  • 涅槃重生之废材三小姐

    涅槃重生之废材三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排名第一的杀手,却被一次失败而丧失性命,她穿越了,竟然穿越到了落魄小姐?她不服,什么身世,什么亲情,都他妈狗屁,全能废材?她,白雅灵,绝不认命,她要复仇,冥夜羽,魔族王子,见她第一眼,便着了魔,夜夜守在她身边,她无情无义,遇到他后,身边的朋友绝不能少一个,她爱上了他,"灵儿,你跟我走吧","脸皮真厚"。
  • 星辰闪耀的山川

    星辰闪耀的山川

    追星少女满天星,一位自称平平无奇“90后”的新新阶级魔幻少女。日常工作就是想方设法逃班去追星,为最近喜欢上的爱豆加油打call,她倒是想为哥哥挥金如土,奈何实力不允许…追星少女的纨绔日常被迫中断,重新走上一条“正途”。
  • 冤家路窄:萌妻绝代

    冤家路窄:萌妻绝代

    孤儿院的小小独女,长相甜美,性格可爱,却在某一天被神秘的三大世家之一的龙家收养,本以为从孤儿院里解脱的她,却陷入了为期一年的魔鬼训练,在那里,她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变成做事稳重的女孩,当初的天真,早已不在。从一百人里脱颖而出的她,被龙家三少看中做了保镖。明面上,她是龙家的表小姐,龙倾尘的妹妹,实际上——她却是保镖,存在的目的,信仰的目标,生存的依附,就是她的主人,也只能有她的主人。
  • 你的星光,我的璀璨

    你的星光,我的璀璨

    曾经,他是孤儿院里再平凡不过的孤僻少年,却因为12岁那年她的出现为他生命里填了一束光。患有抑郁症的他,努力成为可以和她并肩站在镁光灯下的当红男明星。郝郗辰:“白荏荷,只要我在,就不许任何人欺负你。”白荏荷看着少年精致的眉眼,深情的话语,终是不忍在让他伤心分毫。只是,8岁的差距,能否让他们跨越世俗的阻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方之游戏使徒

    魔方之游戏使徒

    在寄生兽中杀戮求生,在刀剑神域中精进升级,在漆黑的子弹中得到救赎,在一拳超人中针锋相对,在圣杯战争中击败一切,在eva中得到超脱,一个网瘾少年被游戏之神选中,得到神灵的权能,在魔方空间沉浮的故事。PS:本书又名《这个男人明明超强却过分开挂》《是男人就通关100层》《从寄生兽开始的刀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