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38900000010

第10章 名词术语(4)

考妣:指父母。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父母活着的时候叫父母,死了才叫考妣。

泰山泰水:是指岳父、岳母。唐玄宗李隆基任命张说为封禅使,叫他到泰山封禅,使得张说一时名声显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说的女婿郑镒也一下子从九品官提升为五品。后来唐玄宗把郑镒叫去,查问这件事,郑镒无话回答。有人知道其中奥妙,就讽刺说:“此泰山之力也!”这句话里的“泰山”是一个双关语,明指“封禅泰山”的事,暗指作封禅使的张说。因此,后来“泰山”就成了妻父的代称。依此类推,妻母也叫“泰水”。又因为泰山也称东岳,所以妻父又叫岳父,妻母就跟着叫“岳母”了。

良人:是指丈夫。孟子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良”就是“郎”的意思,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良人”的意义很多,但是作“丈夫”讲是主要意义。

东床,是指女婿。东晋时,太傅郗鉴派门生到丞相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生回来说:“王家少年都不错,听说来物色女婿,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只顾吃东西,好象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郗鉴一听忙说“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

“斧正”

把自己的文章请求别人修改,一般称作“斧正”。

“斧正”的典故,最早出于《庄子·徐无鬼篇》的“匠石斫垩”。这个故事是说,一个郢国人鼻端沾上了蝇翼那么薄的一层白泥,请石匠替他砍掉,石匠使出看家本领,一斧把白泥砍去,而丝毫末伤及鼻尖。后来,文人墨客就由此引伸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正与政相通,于是也有人谓“斧政”。《伯子集论文》说:“以文字就质于人曰正,政者正也,故改称曰政;以正必删削,乃曰削政,而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以善斧斤者莫如郢人,乃易曰郢政。”由此可见,不论“斧正”、“削政”、还是“郢政”,均出自“匠石斫垩”打尖古典小说中常见“打尖”一词,经查《辞源》解释为:

“旅途中休息或进食。”但为什么这样解释呢?今根据清代福格撰写之《听雨丛谈》中有考证。在其卷十一中有记述:

“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曰中火。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这个考证是有根据的。《水浒》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叫庄客安排饭来。”再有《元曲选》中马致远的《黄粱梦》中也有此说:“老身黄化店人氏王婆是也,我开着这打火店……”

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历史的形成不仅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炎黄子孙”一词就是从传说中得来的。

在有关的传说故事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族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旅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求援。黄、炎两族联合打败了蚩尤。九黎族一部分留在北方,和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自认为是炎帝、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买办

“买办”一词始见于明代。当时是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后来,凡官府从事采购的人员,都称为“买办”。至清代,官宦家族的采购人员也都称为买办,后来还把买办一词当作招待外国商馆中办事人员的通称。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从雇用买办来进行侵略的活动中,得到了好处,便逐步使其制度化--买办制度。从此,外国侵略者与中国人打交道都照例物色代理人,认为这是打开国家财源大门的“灵巧的钥匙”。而买办在取得外商的信任后,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的特权和影响,自己经营工商业,取得直接剥削中国劳动人民的利润收入。如叶澄衷、孔祥熙等都是由推销美孚煤油而积资巨万的买办商人。买办和买办商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孕育、产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逐渐形成为一个阶级。

太上皇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登上金龙宝座后,万事皆吉祥如意。却有一事,使得他犯了愁肠,这枕是给自己的父亲刘太公怎样的待遇。事情的由来是:有一天,他和前几次一样,又去参拜太公,寻思太公此时当端坐堂前,等待着儿子。谁知刚走到门前,只见太公着旧袄,执竹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这突然之举,使他大吃一惊,急问因何事竟至如此。太公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是您父亲,也不过一个平头百姓。平头百姓不敬皇帝,可是要杀头的啊!”刘邦好说歹说,太公只是不听。“事后,有人讲到秦始皇曾尊死父为太上皇,建议封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求之不得,马上举行大典,将太公扶上太上皇位。

公主与驸马的来历

传统剧《秦香莲》中,把皇帝的女儿叫”公主“,把她的丈夫陈世美叫”附马“,这是有来历的。

帝王的女儿称”公主“,开始在战国时代。民间出嫁女儿,是由她的父亲主婚。可是天子的女儿下嫁时,她的父亲天子怎能去主婚呢?于是就找诸侯中同姓的人去代替皇帝主婚。一般的”侯“还没这资格。只有仅次于帝王的”公“才可以。到秦、汉以后,明确由朝廷里的大臣”三公“主管这事,所以就把天子的女儿叫起”公主“来了。

“驸马”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一种官职,全称是“附马都尉”。当时,皇帝外出多乘车,并有保护他的副车若干辆。

在侍从官员中,负责掌管车驾的官就叫“附马都尉”都是由勋戚近臣担任。魏、晋以后,只有公主的丈夫才授给这个职位。

“驸马”,逐渐成为皇帝女婿的专用称号,也就不执行侍从车驾的任务了。

状元与驸马

传统戏剧中,有所谓的“状元戏”,大多是描写某某秀才,在寒窗十载之后,赴试中举,状元及第。最后被皇帝招为驸马,享尽富贵荣华。

这类“状元戏”,时代最早的比如《琵琶记》、《夺秋魁》,故事都发生在东汉。实际上,汉代还未有状元。状元之名,是在开科取士的唐代才有的。

至于“驸马”之职,开始出现是在汉武帝时。原是一种武官,全称叫“驸马都尉”。驸马意即副马,是给皇帝驾驶马车的副手,是皇帝的近侍,与皇帝的女婿无关。到了魏、晋时代,才有委派皇帝的女婿作驸马的事情。如晋代的杜预,是晋宣帝的女婿,在晋武帝时当了驸马。但此时还不是凡为帝婿即给予驸马之职,只是在唐代之后,驸马才专门由皇帝的女婿担当,驸马也成了帝婿的同义词。不过,它和戏剧中所描写的驸马仍有不同,戏剧中的驸马并非官职,而单纯是指皇帝的女婿。

另外,现实中的状元也不是舞台上的状元那样,一朝高中便由皇帝立即赐与高官厚禄的。比如《破窑记》中的吕蒙正,历史上实有其人,但他中状元时,只授得一个监丞这样的九品小官。

连襟

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这俗称不俗,有它的来历,并和著名文人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李姓老头,序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

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的经过,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他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边有几句是:“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经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妻父称“泰山”

把妻父称为“泰山”似乎十分文雅,其实这是很不光彩的。

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前集第十二卷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即唐明皇)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

到泰山封禅(这是帝王到泰山祭拜天地的大典),由丞相张说(公元667-730年)任封禅使,他趁机把自己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随皇上参加封禅的人事后都可以官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小官,张说却利用职权,一下子把郑连升四级,从九品跳到五品。当时八、九品小官的官服为青色或浅青色,五品官则穿浅绯色宫服。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的官服突然变换了颜色,感到奇怪,便去问他。郑的心中有鬼,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当时在玄宗身边有一位以讽刺滑稽著称的宫廷艺人黄旋见状,便替他回答:“此泰山之力也!”妙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也就蒙混过去了。后来因此把妻父称为“泰山”。又因泰山是五岳之长,所以又转而把妻父称作“岳”、“岳翁”、“岳丈”、“岳父”,并把妻母称作“岳母”和“泰水”。由此可见,“泰山”、“岳父”的称谓含有讥讽的意思,只是现在不太考究罢了。

翰林

翰林是官名。他们都是学者,是皇帝的秘书。这种制度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把文学之士封为翰林。这些人是从进士的朝试中产生的,是很高贵的职位。

翰林是从翰林院得名的。《唐书·百官志》说,唐明皇初置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待诏、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管理书写皇帝的命令,他们的地位也更高了。

唐初的翰林待诏、供奉与学士是有区别的。唐初只有弘文馆学士,丽正殿学士。

这些人是通过正规考试而被朝廷承认的正规官员。无论供奉或待诏都是可以不通过考试而取得的。如李白封为翰林院供奉。他们居住翰林院内,但不是什么正规朝官。翰林院只不过是向皇帝献技艺的人杂居的地方。在时人看来,吟诗写文也只不过是技艺的一种。

自明以后,翰林才成为正规的朝官。

红娘、月老、冰人

在我国,人们往往喜欢把撮合男女婚事的媒人别称为:

“红娘”、“月老”和“冰人”。你可知道这么三个别称的来由都与我国古籍有关吗?

“红娘”是出自元朝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红娘是该剧的主角之一,崔莺莺的侍女。后来人们便把热心促成别人美满姻缘的善良人称之为“红娘”。

“月老”是风间传说中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始见于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唐人韦固旅游至宋城,遇一老人传囊坐向月下检阅书簿,韦看见囊中藏有赤绳,便询问此物有何用。老人答道,如果以此赤绳暗系于男女双方脚上,到头来必然会结成伉俪。

“冰人”出自《晋书·索紞传》:令狐策曾梦见他自己站在冰上,与冰下人谈话。索紞就为他详梦,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这一定是阴阳(男女)之事了。”称媒人为“冰人”,就是从这个故事引申来的。

“六下”的称谓

“六下”是们陛下、殿下、阁下、麾下、足下和在下。

这“六下”称谓,其敬、尊、谦、卑之意迥然有别,各有各的来由,各有各的讲究,不能随意取而用之。

陛下:指皇宫的台阶。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说话,因不能直呼其名,只得让立在陛下的近臣转告,所以“陛下”成为对皇帝的敬称。

殿下:指殿阶下面,古时引申为臣子对皇后、皇太子或王侯的尊称。

阁下:旧时书信中对人的敬称,今为外交辞令。

麾下:麾,古时指挥作战用的旗子,后引申为对将帅的尊称。

足下:旧时对朋友的敬称。

在下:对自己的谦称。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己父母的尊称。

泰山、泰水: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己兄妹的雅称。

令郎: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己称愚、鄙人、晚生。

尊称和谦称

旧时人们之间的某些称谓:

一、令。“令”字是对他人亲属称谓的一个敬词。如称他人的父亲为令尊、令严;母亲为令堂、令慈;妻子为令正;哥哥弟弟为令兄、令弟;儿子女儿为令郎、令爱。对别人的亲属称谓加上“令”字后,“令”之前就不能再加“你(您)字。如:“你令尊”、“你的今尊”,都不可以。在别人面前谈起自己的亲属,万不能加“令”字。如:“我令尊”、“我的令堂”。

二、家。在他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亲属,一般用“家”字。如:家父、家严、家尊、家君、家大人;家母、家慈、家兄等。不能用“家弟”、“家子”。因为弟、子都比自己小。称别人的亲属绝不能用“家”。如:“你家父”、“你家兄”。

三、舍。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晚辈,一般用“舍”字。

如舍弟、舍妹、舍侄。但不能用“舍儿”、“舍女”。

四、先。“先”字指自己已去世的长辈。如:先父、先考;先母、先妣;先兄等。“先生”的用法不在此例。如称自己已去世的老师,可以叫先师。

五、其它。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贱内(贱是自己的谦称,不是说妻子贱)、拙荆等;称自己的儿、女为小儿、犬子、豚子、小女、犬女等;在人面前常用的自我谦称有:在下、小人、小可、仆、小生(男性用)、敝人、鄙人等。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此语出自《诗经》,如《诗·卫风·氓》:

“总角之宴”,又如《齐风·甫田》:“总角丱兮。”以后就称童年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十五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

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就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而立:指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四十岁的代称。

艾:指五十岁。语出《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花甲:指六十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指七十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

“故太尉段颖,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闷官》:“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指长寿老人。《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此语出《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自称

同类推荐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本书主要介绍现存的思想,情感,娱乐,艺术等八大类博客与其佼佼者的成功经验,集欣赏性,实用性于一身,为普通博客与准博客们提供指导与借鉴。
  •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思想品德修养》旨在帮助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识良莠,正确取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书从热爱祖国、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境界、争做合格公民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途径和方法。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热门推荐
  • 折翅的老根

    折翅的老根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海盗传说与秘密宝藏

    海盗传说与秘密宝藏

    他们生活在我们无法了解的世界中,很多关干他们的故事,渐渐演变成传说。那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生活,带给了他们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动荡的心,在他们的世界中,创造出传奇。而那些关于海盗的隐秘宝藏,也在世世代代吸引着我们猎奇的心。
  • 爱你,我的流年如雪

    爱你,我的流年如雪

    也许,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一个故事了。它承载着我们的青春疼爱,我们累过,爱过,痛过,哭过,这是对青春最好的回报我们彼此都经历过,也都体会过。相爱,并没有那么容易。
  • 星月在说

    星月在说

    也许不容易但一定浪漫满溢也许很朴素但一定暖意融融
  • 初恋

    初恋

    16岁的少年瓦洛佳,对邻居家21岁的少女吉娜伊达一见钟情。她偶尔对他一个微笑,就能让他神魂颠倒。瓦洛佳愿意为吉娜伊达付出一切,她心知肚明,对他却始终若即若离。一天晚上,瓦洛佳无意中发现,吉娜伊达在和他的爸爸偷偷约会……
  • 第三种思维

    第三种思维

    一起玩转不可思议的思想,见识未知的世界。希望大家看书就给投点推荐票,作者不容易的。禁止发布推广贴,应怀敬畏之心看此书者,此为天书也。群号:568686728
  • 超级农场

    超级农场

    偶得一块农场,小农民走上人生的巅峰,种田能闯出一片天地。坐拥金山花不尽,前呼后拥任逍遥。
  • 重生的白马王子

    重生的白马王子

    如果你重生了想换一个什么身份?那就白马王子怎么样。
  • 后火影书

    后火影书

    忍者的时代已经结束。三百年后的忍界会发展成怎么样?赛博朋克的后忍者时代,请入。
  • 时光刚好恰似你

    时光刚好恰似你

    大二那年她对他一见钟情,本以为能因为联姻而走到一起,后来因为裘御一绝情的话,黎梓一走便是三年。三年后,黎梓回来,裘御一重新追求她,为了她进了娱乐圈,所有人都知道裘御一追求黎梓追求到了娱乐圈。